「我媽媽死了,求你們給我1萬個贊」:抖音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154 人贊了文章
作者:一木(富書籤約作者)
01
前幾天,一個小女孩在抖音上直播,看完只覺得「三觀盡毀」。
七八歲的小丫頭,對著手機屏幕哭訴,說自己媽媽去世了,還扮哭腔唱歌,期間不斷要求網友給她點贊。
屏幕的下方,用文字寫著:
媽媽被車撞死了,去醫院晚了。
今天媽媽火化了,我再也見不到她了,求求你們,就給我1萬個贊可以嗎。
媽媽出事了,沒有像正常孩子那樣崩潰哭鬧不舍,反而開直播求贊,她是魔鬼嗎?
比這更可怕的,是在這之後,竟出現了一系列「媽死求贊」的短視頻,全部都是差不多年齡的小孩在模仿。
除了罵聲一片,網友們都表示:
小孩心理都扭曲了,真的得重視現在孩子的三觀教育了,病態的價值觀。
抖音自上線以來,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有人形容玩抖音,是「低頭五分鐘,人間過百年」,足以看出,多少人沉迷其中。
可悲的是,有數據顯示,85%的抖音用戶,都是在24歲以下,基本上都是95後,以及00後,包括三四歲的小孩子,也都在短視頻中,頻頻出現。
有低俗一點的孩子,在視頻中化濃妝,扮娘娘腔,搔首弄姿。
有價值觀偏差的,是曬家裡的豪宅、豪車、豪華旅行。
還有三觀不正的,是飆髒話、虐待動物。
甚至還有宣揚早戀,未成年生孩子的視頻。
央視新聞曾報道,那些走紅的「低齡媽媽」將自己早戀生子,作為炫耀的資本,以此為自己帶來更多的關注。
令人細思極恐的是,一旦這些現象流傳開來,孩子們有樣學樣,豈不可怕!
心理學教授賽德茲說:
人如同陶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一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
對於孩子來說,大多行為習慣都是受父母的影響。
每一個玩抖音孩子的背後,都會有一對玩抖音的爸媽。
02
就像常說的那句話:「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才是孩子成長的鏡子。」
深扒抖音,我們不難發現各類父母的蹤跡。
年輕的父母,為了博取關注,將毛巾蓋在幾個月大的嬰兒頭上,完全不顧孩子是否會有生命危險。
可憐的孩子沒有辦法拿下蒙住自己的毛巾,急得彈腿哭叫。
還有家長把孩子扔到地上,拎著一隻腳,不停旋轉,那場面,看視頻的人都頭暈想吐,何況孩子自己。
甚至有家長,把超大型雪塊砸向孩子,把透明膠帶貼在門上,阻攔孩子,一系列坑娃事件的發生,有人說,就是為了好玩、提高關注度。
武漢的一位爸爸,在刷抖音時,看到一對父女做的高難度視頻,家長用手提起孩子,孩子在空中旋轉180度後坐到家長的手上。
也是覺得好玩,爸爸看著身旁2歲多的孩子,二話沒說,就來模仿。
不幸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爸爸不慎失手,孩子頭部朝地,摔在地上,脊髓受到嚴重損傷,以至於上半身無法行動,就連醫生都表示,無法確定最終能恢復到什麼程度。
也難怪大家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一位朋友告訴我,前段時間坐飛機,遇到兩對出去旅遊的母子。
兩個孩子看起來都是四五歲的樣子,不同的是其中一個孩子,前半程抱著手機,看著視頻笑得嘻嘻哈哈,就連媽媽問他要不要吃水果,都愛搭不理,很沒有耐心。
沒辦法,孩子媽媽只好將水果直接餵給他,結果還是被一手打掉,還被吼「你擋住我視頻了」。媽媽嘟囔兩句,也自顧自地玩起手機。
後半程,小男孩從位子上起來,學著手機里的視頻,在那兒海草海草海草。孩子媽樂得不行,掏出手機就開始拍。絲毫不顧周圍,還有在休息的人。
同樣是母子。
另外一位媽媽,全程在位子上看書,旁邊的孩子也拿著繪本看得津津有味。
繪本讀完之後,他扯扯媽媽的衣服,指指窗外,媽媽低下頭,小聲地跟他聊著天。
母子倆在那一刻,被親子間獨有的默契和溫暖包圍,令人羨慕。
魯迅說:「兒童的行為,出於天性,也因環境而改變,所以孔融會讓梨。」
我們在生氣說,孩子被抖音毀掉的同時,更多的,是在說那些,毀掉孩子的父母。
保護孩子,本該是職責,這些不以為然的父母,卻將孩子當作玩樂、搏眼球的工具。
爛俗文化里的沉浸感和虛榮心的滿足感,讓這些家長和孩子都忘了,現實,才是唯一的真實世界。
大人看著視頻,呵呵一笑,就過去了一天;孩子看著視頻,呵呵一笑,就玩完了一生。
03
有句話叫,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
從小培養孩子的審美力有多重要呢。
木心先生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快餐時代,我們喜歡追求低投入、高回報的東西。所以常常出現,大人回家就玩手機,反而吵著孩子去學習,還不斷抱怨,我家孩子不愛學習、專註力不行。
事實上,你覺得手機比書好看,孩子也這麼覺得;你覺得書籍里別有洞天,孩子也這麼覺得。
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人們都喜歡能帶來愉悅性的東西,比如玩遊戲、刷劇。討厭枯燥的事情,比如讀書、學習。但改變人生、塑造人格、能讓一個人真正成長的,偏偏是這些枯燥的東西。
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可能不會聽你的話,但他一定會模仿你的行為。
前段時間,13歲的小女孩賀莉然,在參加《國學小名士》時,收穫「飛花令少女」的稱號。
短短5分鐘內,賀莉然跟台下100位選手,進行以「花」為令的pk。
從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開始,到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結束,每一回合,她都在三五秒內對出另外一句。
最終,賀莉然一共背出了127句帶有花字的詩詞。
淡定的颱風,優秀的表現,被網友們稱作 別人家的孩子。
接受採訪時,賀莉然表示,自己最大的興趣,就算看書,尤其喜歡白話歷史類書籍,《如果是宋史》這本書,她已經看了6遍。
之所以這麼喜歡讀書,是因為在剛學說話時,媽媽就喜歡給她讀詩。這些年,也一直受到父母的影響。
家庭氛圍在那裡,我當然喜歡看書了。
興趣喜好的選擇,其實就是審美力的體現。
它是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對世界的認知,更是對人生的認知。
在生氣無奈,為何自家孩子不夠上進時,我們不妨低頭看看自己,是在學習中不斷提升,還是在焦慮中不斷放縱。
04
美國的著名作家勞拉·馬卡姆博士,在他的著作里提到:
教育孩子,從來都是跟金錢、時間無關,有的父母非常普通,但他們卻能培養出相當優秀的孩子,關鍵,就在於這三個非常重要的育兒理念。
1.自我調整
有句話叫,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也就是說,無論我們怎麼去批評教育孩子,從根本上來說,我們都無法控制孩子的行為。但是,我們卻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前段時間,有這樣幾張漫畫,刷爆朋友圈。
家長的健身器材,在牆角待著,周圍結滿了蜘蛛網。
這時,他還懶懶地坐在沙發上吼孩子隔壁小孩,跟你一起練的琴,別人都堅持下來了,你呢,卻完全忽略了,別人的家長,是如何堅持健身的。
自己的家裡,又臟又亂,還斥責孩子,長時間在外待著,不願回家。
家長這麼貪小便宜,孩子又怎麼能好好長大?
夫妻都無法一起分享,還強制孩子一起玩,根本就不現實。
父母的一舉一動里,藏著的都是孩子的未來。
我們不沉迷手機,不刷快手抖音,不坑娃求贊,孩子又怎麼會知道這個好玩;我們興趣廣泛,玩樂有度,孩子就會明白,有趣的事情,更多是在現實生活里。
抬頭才能看到星空,不要讓那些低俗無知,滲入孩子的內心,飛不高的。
2.建立聯結
勞拉·馬卡姆博士認為,如果孩子對父母有依附感,能夠被理解,才能茁壯成長。
電影《怦然心動》中的女孩Julie,家庭很清貧,但跟父母的關係很好。
Julie的父母面對孩子,從來都是耐心傾聽、適時放手,從來都不過分干預。
每次孩子遇到問題,父親會關切問候,母親會說:「沒事,寶貝,你可以跟我們說說。」
然後,他們給出建議,但將自主權,完全交給女兒。
孩子在這種安全感中,與父母建立的聯結就會很深刻。
這時,教育起孩子會更容易,他們也會更加聽話。
所以,給出安全感,不要將陪伴的任務丟給手機,與孩子建立甜蜜的親子時光,關閉電子設備,這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親子關係,也會讓孩子更加尊敬你。
3.引導而非控制
身邊有個媽媽,在發現兒子沉迷於手機遊戲時,她的第一反應,不是拿走手機,批評教育,而是自己下載了這款遊戲,跟兒子一起玩,甚至聊一些對遊戲操作的看法。
孩子發現,媽媽竟與自己興趣相同,就特別願意去傾聽媽媽的話、分享自己的感受。
這個過程中,兩人成了戰友。後來媽媽談到,對遊戲體驗時長的看法時,孩子也像大人一樣,特別鄭重地說:「遊戲,還是在規定的時間內玩才好。」一場叛逆,就這樣被避免。
和成年人一樣,孩子對於控制是有反叛本能的。但對父母的尊重和依附感,會讓他們願意去敞開心扉。
所以,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秘訣就在於,先去引導,再去管理。
運用同理心去限制孩子的行為,效果遠遠好於,強制地懲罰。
教育的本質是,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用生命去影響生命。
最好的親子,是相互有吸引力的存在。而吸引的法則,就是父母做榜樣,去塑造孩子內心的世界。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時代,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要遠離那些該遠離的,教會那些應該教好的。
沒事,就帶著孩子一起,多去看看那些更加美妙而寬廣的外面世界吧。
作者簡介:一木,富書籤約作者,90後教育工作者。精分雙子座一枚,喜歡讀書,更喜歡嘗試一切有趣的事,人生目標是寫走心的文字,做溫暖的人。本文首發爸媽精讀頭條號
推薦閱讀:
※莉哥開播收入7萬,抖音下調直播許可權,或將推出「直播」入口
※抖音會被封殺么?
※抖音這5大軟肋,將改變短視頻下半場格局
※別讓抖音毀掉你的孩子!
※自己很喜歡的歌曲突然在抖音上火了是什麼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