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的預見性——民國武術家對地面技之研究②

夢幻的預見性——民國武術家對地面技之研究②

來自專欄武術技擊百年53 人贊了文章

筆者註:本文全部內容及圖片均為個人專著《技擊百年》(作者:徐帆)原創稿件節選,內容有刪改。

文接上回《夢幻的預見性——民國武術家對柔術/柔道地面技之研究①》,1930年,南京中央國術館派遣編審處長唐豪偕五名優秀教員赴日,實習日本柔道及劍術等,以借鏡強鄰,足資效法,為將來學成歸國後傳習國人,不但可作為技術上之互相印證,也可知己知彼。中央國術館一行人在抵達日本後,除觀摩遠東運動會等相關事宜外,由楊法武、楊松山、郭世銓等精通於中國摜跤的教員前往東京神田區神保町的前田道場學習研究柔道,並參加了前田道場的紅白試合。此次比賽中凡獲勝的一方,需連續接戰,直至敗於新的對手或與新的對手不分勝負時方能罷手。其中如中央國術館的楊法武以精湛的中國摜跤技術在紅白比賽中一連戰勝三名日本柔道家。

唐豪事後憶述,雖然楊法武所用摜跤技法極之巧妙,但遇對方一倒地便無計可施,不敢進行地面糾纏。並發現柔道一本比賽的時間往往超過中國摜跤三回比賽時間,柔道家因此大多體格粗壯,體力十分持久,如楊法武在柔道比賽中體力較日人略顯不足,至戰到第四人時僅能勉強持平。而當天比賽日本柔道家金子則在連勝五人後,體力仍然綽綽有餘。王子平也曾對唐豪言明:「武術中的點、打、摔、拿,日人佔有了摔、拿,日本摔法的優點為耐久力和地下法,中國黏跤、脆跤他們早學去了,但是連環絆子和破法恐怕未學到,如馬良曾要部下立誓不教破法給日本人。而中國摜跤家往往失敗於日人手中,多是吃了耐久力和地下法這個虧。」

赴日人員郭世銓回憶當時前田道場的柔道師範藤昌憲對中國學員授課時熱誠教導而出乎意料,不僅與學生對摔,雖汗流浹背,也決不馬虎過去,所以當時每日至少可學到兩三個技術。而對於柔道技藝非常熱衷的郭世銓等人雖然正值年富力強的黃金時期,本擬設法多留日幾年研究學習,回國後對中國跤有更切實的貢獻。但國民政府當局並非真心提倡武術,所以僅實習了一個短期即便回國。

郭世銓於日本前田道場

1932年,中央國術館編審處金之錚等在參考了此前赴日人員帶回的多本柔道教材後在講道館八段橫山作次郎等合著的《柔道教範》基礎上正式翻譯出版了《率角法》一書,該書中均由當時眾多講道館及武德會高級師範教士如嘉納治五郎、山下義韶、永岡秀一、嘰貝一、田邊又右衛門等親自示範,包括現代柔道已被刪除的八方崩(八方破勢)、山嵐、足緘等技術,此外中譯版由馬良、王子平、朱國福等對摔跤擒拿頗有心得的武術家進行了校閱。

翌年(1933年),江蘇殷師竹分別編譯出版了《柔術入門》及《柔術生死功秘傳》,前者譯自日本大正中學教論柔道師範竹田淺次郎的柔道教材,後者譯自日本古柔術天神真楊流的教材《殺活自在亂捕秘傳柔術教範》,原作者為該流第三代目嘰正智的高徒吉田千春。該流派為流祖嘰又右衛門結合真之神道流及楊心流兩派柔術技藝所創立,並曾出過多位日本武道宗師高手,如植芝盛平(合氣道)、嘉納治五郎(講道館柔道)、橫山作次郎(講道館四天王)、西鄉四郎(講道館四天王)等。也是最初講道館柔道技術體系中最主要的兩個流派來源(另一流派為起倒流)。天神真楊流柔術特點在於站立和地面下的絞技、關節技、固技以及對急所(弱點要害)的當身及壓迫技法。

《柔術生死功秘傳》1933

而中央國術館赴日人員郭世銓在回國後於湖南國術館及第四路軍技術教導大隊教授搏擊、摔跤期間,整合多年對摔跤心得編寫了《摔角教本》一書。提倡科學的對於原來的中國摜跤結合柔道進行改變,其中如對倒地防護法、於地毯上赤腳摔以及摔跤衣的改善等等。並且郭世銓在教本中所述:「民國十九年,我在前田道場和日本人摔過,對於兩人對立成自然體互相應用的方法,都還應自如,比較上有把握,但是一將日人摔倒,就不敢再去壓他,絞他,鎖他,我當時就感覺到,我們的摔角無地下方法是最大缺點,這是一個明例。所以我始終贊同最後一合,能使對方屈服的勝利,才是勝利。」

山東即墨縣雲頭崮人劉金聲出生於1900年,其自幼隨外祖父方成訓學習拳術,並得其秘授古人地煞手抄本照圖鍛煉三年。1916年,年僅16歲的劉金聲進入青島永利汽車行當學徒,閑暇時學習日語、會計。由於聰敏好學,沒幾年就當上了汽車行的賬房先生,因此有機會被派往日本各地購買汽車並常住日本。劉金聲在赴日期間,於工作之餘潛心刻苦學習柔道及柔術,前後大約三年時間,為日後借鑒其技術、訓練體系和教學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而劉金聲於國內也走南闖北,遍訪名師,廣交好友。曾先後拜師二十餘名,學習各類拳術,其中與北方名師王子平交往甚篤。王子平先生來青島避暑,曾落腳於劉的寓所。劉金聲熱忱接待,進而有幸拜王子平為師。之後劉金聲多次赴日,學貫中外、武藝精進,一度令王子平刮目相看。

1929年11月,浙江省國術館在杭州舉辦了國術遊藝大會。此次會後,不少武術家留在浙江省國術館和杭州國術教練站任教,其中官巷口枝頭巷所即由劉金聲主持,同時任職警察隊長。1933年10月,南京中央國術館舉辦第二次國術國考,劉金聲作為浙江省保送應試人員之一參加搏擊對抗項目,並獲得輕量級搏擊乙等第十六名。次年,劉金聲應邀入浙江省警官學校擔任國術教官。在警校任職期間,劉反對武術中五花八門的形式美觀之術,而重點提倡真打實幹。並於1936年7月,與好友趙江根據師傳古本擒拿法抄本,吸收柔道的絞技與關節技,整理總結出七十二手分筋搓骨法,其中點拿摔打技術精巧實用,同時編著成《擒拿法》一書。該書由浙江警官學校主編,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該套擒拿體系首開先河的涵蓋站立及地面各身體部位擒拿鎖法,主要分為頭部、頸部、肩部、胸肋背,腰腹部、臂腕部、手指部、陰腿腳部等八個部位。

另一方面於1933年,根據國民政府教育部的要求,中央國術館成立了教材編審委員會,進行有關武術教材的研究編輯工作,至1944年雖然已編輯完成40多部教材,但因抗戰末期各種條件限制,均未能出版。而1941年,教育部另外專門設置了國術教材編審委員會,進行武術教材的編輯和整理工作,並於翌年由教育部和軍訓部共同管理。至1945年,編輯出版了《短兵術》(溫敬銘,1944)、《擒拿》(鄧德達,1944)及《摔角》(張文廣,1945)三種武術教材。其中擒拿由朱國福弟子鄧德達所編著,內容體系結合中國摜跤、日本柔道、擒抓式摔跤(Catch wrestling)及劉金聲的軍警擒拿法等而成,並由武術家朱國福及體育家王復旦進行了校訂,而民國時代武術家對於地面技術的具體研究和探索也至此告一段落,而當時如上海地區由日人來辦的各個柔道班則與本文關係不大,在此不多作敘述。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早年武術家們對於地面擒鎖的經驗大量被我國軍警擒敵技術所借鑒,並影響至今。

在今人之眼光看來,民國時代的武術家們受時代所限對於地面技的了解自然略顯粗糙,但前輩先賢們在有限條件下,勇於打破國界與拳種的束縛,虛心求教,不斷探索革新的精神,依然值得我輩中人學習。

《擒拿》1944

筆者註:本文全部內容及圖片均為個人專著《技擊百年》(作者:徐帆)原創稿件節選,內容有刪改。現已委託維權騎士(rightknights.com)為本文維權,如需轉載合作可私信本人,謝謝。

推薦閱讀:

半防守下位高效進攻方式整理——基礎半防守
半防守下位高效進攻方式整理——蝴蝶半防守
巴西柔術學習日記9-外籍柔道黑帶妹子
如何做好一份柔術筆記?
南京巴西柔術學院在線課堂第二季06——X防守的掃接直腿鎖

TAG:武術 | 柔道 | 巴西柔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