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潛艇聲吶
來自專欄小毛研究所297 人贊了文章
潛艇聲吶是潛艇水下主要的探測工具,由於潛艇較為神秘,很少有詳細介紹。本文就來講講潛艇聲吶。受本人水平的限制,可能存在錯誤,歡迎指正。本文謝絕一切形式的轉載,敬請諒解。
潛艇在水下航行時,由於電磁波和光在水中衰減很大,傳播距離非常有限,對於潛艇來說水聲信號是探測目標最有效的方法。根據工作類型聲吶可分為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前者使用主動搜索的目標回波作為源信號,後者由監聽獲取目標輻射雜訊信號作為源信號。但在實際工程實現中,可以共用接收陣。
下面以俄制基洛級潛艇為例,介紹下潛艇上究竟有哪些聲吶。
探雷/避碰天線:主動聲吶,頻段較高,解析度高,探測距離近,能探測到航道上的一些障礙物,保障潛艇水下航行的安全性,位於艇艏。
接受陣:單獨使用為被動聲吶,與發射陣一同使用為主動聲吶,頻率範圍大,是潛艇最主要的聲吶,位於艇艏。
通信天線:水聲通信天線,用於水下通信,位於艇艏。
前偵察陣:被動聲吶,當接受陣關閉時,可利用前偵察陣進行監聽,也可以補償接收陣盲區,位於艇艏。
發射陣:與接收陣一同使用時為主動聲吶,位在指揮台前下部。
高頻天線:主動聲吶,頻段高,解析度高,可以精確定位距離較近的物體,位於指揮台後部。
後偵察陣:被動聲吶,當接受陣關閉時,可利用後偵察陣進行監聽,也可以補償接收陣盲區,位於指揮台後部。
拖曳陣:被動聲吶,長度長,孔徑大,空間增益高,可以探測安靜型潛艇低頻譜線,可收放,放出後拖在潛艇尾部(拖曳陣僅安裝達拉級潛艇,基洛級潛艇並未裝備)。
艇艏環境最安靜且視野最開闊,是安裝接收陣最理想的位置。基洛級潛艇的接收陣位於艇艏下部,魚雷發射管位於艇艏上部,常規潛艇中也有相反的布局。
基洛級潛艇的接收陣,一般而言為了避免干擾,發射陣與接收陣並不安裝在一起,但也有安裝在一起的情況。接收陣由非常多的陣元組成,每個陣元分別接收信號,再由計算機進行處理。
基洛級潛艇的發射陣,位於指揮台前下部,拆除外殼後可看到內部的發射陣,發射陣也有數個陣元組成,但陣元數量較少。
西方的潛艇聲吶系統與俄制潛艇相比略有區別,下面以德制 ISUS-100 聲吶系統為例,介紹下西方潛艇聲吶系統。
接收陣(CAS,Cylindrical Array Sonar):單獨使用為被動聲吶,與發射陣一同使用為主動聲吶,頻率範圍大,是潛艇最主要的聲吶,位於艇艏,圓柱形陣。
發射陣(CTA,Cylindrical Transducer Array):與接收陣一同使用時為主動聲吶,位在指揮台前下部,圓柱形陣。
偵察陣(CIA,Cylindrical-intercept Array):被動聲吶,當接受陣關閉時,可利用偵察陣進行監聽,也可以補償接收陣盲區,位於指揮台後部頂端,圓柱形陣。
拖曳陣(TA,Towed Array):被動聲吶,長度長,孔徑大,空間增益高,可以探測安靜型潛艇低頻譜線,可收放,放出後拖在潛艇尾部,存在陣形畸變問題。
舷側陣(EFAS,Expanded Flank Array Sonar):被動聲吶,長度較長,孔徑較大,空間增益較高,可以探測安靜型潛艇低頻譜線,位於艇身兩側,不存在陣形畸變、收放和拖曳問題。
正在進行測試的 ISUS-100 接收陣,與基洛級潛艇接收陣相比,尺寸較小,安裝位置也於基洛相反,位於艇艏上部。
ISUS-100 舷側陣,這是一種低頻被動聲吶,以遠程雜訊檢測、雜訊測向和雜訊識別為主,可以兼顧雜訊測距,分布於艇體兩舷較平直的部分,充分利用艇體長度,孔徑較大,空間增益較高,與拖曳陣一樣可以探測安靜型潛艇低頻譜線,在艇的左右舷可各布一條陣,不存在空間兩重性,是一種較理想的陣結構形式。但是舷側陣從艇艏起算左右舷各存在一定角度的聲吶盲區範圍,且側向的誤差較大,實際使用中需要跟平衡木預警機一樣走U型路線。
正是因為舷側陣充分利用艇體長度、孔徑較大、空間增益較高、低頻探測能力強等優點,傳統的接收陣也在向共形陣發展,圖為俄制達拉級潛艇,艇艏裝有共形陣,陣列的形狀與潛艇外形相同。
達拉級潛艇共形接收陣側視圖,相當於傳統接收陣+舷側陣。
美軍的核潛艇聲吶比較特別,艇艏採用球形接收陣,鼓形發射陣直接安裝在球形接收陣下方。
由於發射陣和接收陣幾乎佔據了艇艏全部空間,魚雷發射管只能安裝在艇體兩側,並外傾。圖為SSN-789攻擊核潛艇,兩側的4根管子就是魚雷發射管,請注意這段已經不是艇艏了。
最後介紹下聲吶怎麼用,主動聲吶原理較為簡單,與雷達類似,下面以被動聲吶為例,介紹聲吶的使用。
現代被動聲吶早已不是用耳朵聽的了,或者說耳朵監聽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了,主要的手段是信號通過計算機處理後顯示在屏幕上,如何顯示被動聲吶信號,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我們先看一種最基本的被動聲吶顯示方式,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噪音信號頻率,灰度的噪音信號強度,由圖可以看出被動聲吶探測到了1.5k-3.5k的雜訊源,間隔不到2秒。
在上圖的顯示方式上可以增加雜訊源的頻譜,由此可以看出被動聲吶探測到了3.75k的雜訊源,間隔18秒,幅值0.1。
這種顯示方式有一個致命問題,就是不顯示目標方位。
60年代開始出現了Trace-to-Trace的顯示方式,橫坐標是方位,縱坐標是時間,噪音信號頻率用顏色標表示,噪音信號強度用寬窄表示,頂部仍然是雜訊源的頻譜圖(半)。這樣就極大的方便了監視。圖為基洛級潛艇聲吶控制台。
被動聲吶還有一個特點,可以進行目標識別,通過目標雜訊信號可以分析其特徵參數,包括軸數、螺旋槳葉片數、螺旋槳轉速、動力裝置類型等,根據特徵參數可以判斷目標類型。比如,4軸、5葉片、低轉速、核動力即可識別為航母。現代被動聲吶可以實現自動識別頻譜,自動進行分析識別。
圖為基洛級潛艇聲吶控制台。
西方潛艇的聲吶顯示方式也基本相同,圖為英國皇家海軍聲吶兵訓練儀,屏幕顯示內容進行了模糊處理。
經過聲吶控制台識別並確認後,目標即可進入火控系統,從顯示界面上來看就跟雷達顯示屏差不多了,當敵艦進入火力圈後即可開火。圖為基洛級潛艇火控控制台。
感謝閱讀。
-end-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