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費孝通的開弦弓村

費孝通的開弦弓村

來自專欄晚風打字台4 人贊了文章

費孝通

費孝通,蘇州吳江人,書香門第。他的教育背景如下:

1928年,入東吳大學學醫;

1930年,轉學至燕京大學,學社會學;

1933年,由吳文藻推薦,加入清華大學史祿國課題組讀碩士研究生;

1936年,入倫敦大學馬林諾斯基課題組讀博士研究生;

以上背景要解釋一番:

東吳大學和燕京大學均為基督教會在中國辦的大學,同樣有名的還有上海聖約翰大學,嶺南大學等,《亮劍》中的趙剛就是燕京大學讀書要棄筆從戎的。

黃埔系和燕京系和大別山系

吳文藻,留洋全材,北大任教,中國最早的社會學本土化推行者,他的妻子很有名,叫冰心。

史祿國,俄國人,清華任教,是研究通古斯人(滿蒙祖先)專家,為什麼要研究通古斯人,直接原因是通古斯人喜歡跳大神。

馬林諾斯基,倫敦大學社會學大神,也是世界級的大神,傾向於功能主義研究。

所以,費孝通的教育背景基本完美。如果有什麼不完美,可能就是校園初戀失敗,表白楊絳未果。

開弦弓村調查

1935年,研究生畢業時,冰心做媒,娶王同蕙女士,獲得公費留學,基本完美。

如果有什麼不完美,那就是:妻子王同蕙在三個月之後不幸去世。

在新婚和碩士順利畢業後,冬季費攜妻去雲南大瑤山做社會調查,費不慎掉入當地獵人逮獵物設的陷阱中,王急忙下山求助,在山路不幸墜崖身亡,而趕來的鄉民救下了費。

費孝通夏天時候回到家鄉蘇州吳江,等待出國。他的姐姐費達生正在太湖邊的開弦弓村搞繅絲產業改革,看弟弟新鰥鬱悶,於是邀請他來鄉下養傷。

在開弦弓村,他被當地的新舊變革吸引,靠姐姐在當地的關係(主要還是他姐夫鄭辟疆),對開弦弓村社會關係和生產做了詳細調查。而後費孝通離開故鄉去英國,在上海去威尼斯的兩個星期航程中,閑來無事將開弦弓村的調查資料翻出來整理成篇,給開弦弓村起了個學名:「江村」。

費把江村調查報告彙報給博導馬林諾斯基,老馬覺得有搞頭,即以之為博士論文,起名為:開弦弓,一個中國農村的經濟生活。成稿答辯通過後,馬林諾斯基覺得其價值巨大,介紹Routledge書局出版,更名為:Peasant life in China。

1984年,該書翻譯成中文即為《江村經濟》

繅絲改革

開弦弓村在太湖東南部的廟港鎮,屬於蘇州吳江,交界湖州。

處於1935年的開弦弓村也是個特殊時期,技術先進者正在對養當地蠶行業進行改革。

為什麼要改革?因為生絲價格大跌。

開弦弓村人家收入主要有兩塊:糧食和繅絲。費孝通在田野調查中發現,一家糧食收入約68.4元,繅絲收入250元,生活基本開銷為200元;而隨著世界生絲價格變化,繅絲收入僅為45元,人們的逐漸無法承擔原有的生活開銷,並不斷有人借貸以度日。

作為太湖區域繅絲產業中心的廟港鎮,自古屬於蘇南較為富足的區域之一,農業發達,生活水平較高,比如,前面提到該地區生活開銷為200元,而同年,巢湖流域的一家的基本開銷僅為100元。市場的緊迫讓他們逐漸尋找出路,繅絲產業的改革似乎是能夠改變現狀的出路。

改革並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1897年,杭州知府創辦了「蠶學館」以培養技術人才,開弦弓村改革的主力鄭辟疆,就是從這裡畢業,並東渡日本考察訪問蠶學專家和基地,回國後發展蠶絲行業,並於1918年,聯合杭州、上海的力量教學江蘇女蠶學校,這所學校培養了眾多技術人才,費孝通的姐姐費達生也是出自這所學校,並於17歲留學東京高等蠶絲學校。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進步力量正是改革的策劃與執行者。

繅絲改革後,合作工廠取代了小家庭作坊,生產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樣的工作量,原來開弦弓村有350名婦女從事繅絲,現在不到70人就可以完成。剩餘的女性勞動力就可以脫離村莊,去無錫、震澤等城鎮工廠工作,掙上了新的工資。

這對於村中女性來說,無疑是一種解放。姑娘們脫離了父母的經濟約束和以往的權威,經濟自由使得她們對於自己的選擇有了自主權;婦女在工廠工作掙的錢不比丈夫少,家庭的地位也逐漸提高,夫妻關係產生明顯變化。

航船

生絲產品出廠後,可以沿水路運送到各地,而且可以通過上海,出口海外,這得益於密布的水網。

開弦弓村所在的長江三角洲,河流眾多,F.H.King估計這裡的水道長度達4000多公里。

開弦弓村距離上海僅128公里,水路沿太浦河和黃浦江能直到陸家嘴。1908年,上海經蘇州到南京的京滬鐵路通車,1909年,杭州經嘉興到上海的杭滬線通車,1936年,蘇州和嘉興通車。鐵路線讓村子與大城市的聯繫更密切,方便了貨物和人員的流通。

豐富的水網讓航船變得異常重要。

經營航船要求非凡的記憶力,和無假期的工作時間,多為子承父業。航船的基本功能就是為村民到鎮上採購物品,即產生第一個身份:代購。代購是不收錢的,憑的是交情,而由於鎮上的貨物賣家希望打開農村的銷路,一般會定時送航船主禮物。

禮物遠不足維持他們的生活,因此航船主有第二個身份:銷售代理,幫農民將農產品和生絲賣給收購商,這是他們掙錢的主業。而由於工廠化生產生絲後,產品直接銷往上海,這對於航船營業是個不小的打擊,銷售代理業務萎縮,因此繅絲工廠必須間接補貼航船主的代購業務,才使得航船留存。

航船主溝通了村民和鎮上的收購商,其長期的服務積攢了一定的信用度,因此航船主有第三個身份:信貸代理人。例如,農民可以委託航船主去米行借米,航船主代表農民保證新米上市後歸還,約定利率,待新米上市,即可在供應的米中扣除利息。

結語

費孝通的《江村經濟》前七章,講了開弦弓村的社會倫理和財產生活的運行,第八章和第十一章講的是農業的發展,這些調查研究也間接促成了費後期的巨著《鄉土中國》。而後章節是養蠶、貿易和資本,包含了這個村莊隱藏的變革,以及在逐漸地承受現代化的衝擊下的反應,這也是中國很多農村在建國後面臨的挑戰。

以前中國的社會研究發言權在外國人手中,這是首次中國人向世界介紹中國基層農村社會的情況,筆者認為這本書的影響力可與林語堂的《京華煙雲》比肩。

費孝通在以後的研究中,走遍了蘇南以外的大半個中國地區,並三訪開弦弓村,國內外大量學者也不斷尋訪這個學名叫「江村」的吳江農村。

2018.6.6筆者在開弦弓村費孝通紀念館


weixin.qq.com/r/7j8LE1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社會學的淺灘·II】客觀看待問題:一種素質
早稻田大學社會學合格談(內含推薦書目)
死亡平方:暴漲和消失的老鼠群體
【社會學的淺灘·I】社會學是什麼?
成熟人的資質,幼稚人的陷阱

TAG: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