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名詞解釋
4 人贊了文章
魏晉南北朝
1、建安風骨(真題)
指建安詩歌的風格特色,所謂「風」主要指建安詩歌反映社會動亂,抒寫理想壯志的現實內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特色。兩者結合指建安詩歌內在的主氣和感染力,以及語言表達上的剛健的特點。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風骨,雖然沒有直接論述「建安風骨」,但他無疑是將建安文學作為風骨的典型來看待,後來鍾榮在《詩品》中則直接用了「建安風力」一詞。後世的作家在反對片面追求形式和單純的修辭之美,而強調文學的熱情和內在的感染時,往往就標舉「建安風骨」的旗幟,如陳子昂。在文學發展史上起了積極的作用。(《時序》「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哀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
2、正始文學(詩歌)
正始是魏廢帝曹芳的年號,但習慣上所說的「正始文學」,還包括正始以後直到兩晉立國這一段時期的文學創作。正始時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謂「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後者又稱「竹林七賢」,指阮籍、嵇康、山濤、王戎、向秀、劉伶、阮咸七人。其中嵇康、阮籍的文學成就最高。所謂「嵇志清峻,阮旨遙深」,即是他們的主要特色。
3、建安文學
建安是漢獻帝的年號,這一稱謂包括了其後若干年的文學創作,習慣上就稱為「建安文學」。這一時期,文壇上湧現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們都曾被捲入極度動亂的時代漩渦,生活和思想都有較大的變化。一,他們繼漢樂府之後,打破了漢代文人詩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高潮,二,他們直接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以反映社會動亂和抒寫報國壯志的充實內容,慷慨悲涼的情辭和蒼勁雄渾的風格形成了「建安風骨」,對魏晉南北朝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我國古典詩歌也從此擺脫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體制,開創了七言新體,這一時期,賦與散文也表現出新的面貌。
4、詠懷詩
阮籍所作。有五言詩八十二首,四言詩十三首,前者尤為著名。它開創了中國政治抒情組詩的先河,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這些詩非作於一時,反映了他的各種感受,因多用比興、象徵的手法,詩意較為曲折隱晦,鍾榮《詩品》說他「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繼承了「小雅」和「楚辭」的傳統,開創了一種委婉含蓄、言近旨遠的抒情風格.但也有詞旨隱晦的缺點。它採用隨感錄式的寫法,觸景生情,睹物興懷,不事雕琢,形式較為自由,給後代文人很大的影響,陶淵明的《飲酒》,庾信的《擬懷詩》,車陳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風》,這些成組的詠懷之作,顯然都繼承了阮籍的《詠懷》風格。
5、玄言詩
是指以老莊玄理為主要內容的一種詩歌,兩晉永嘉年間至東晉盛極一時,代表作家有孫綽、許詢。他們「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作者「理過其辭,淡乎寡味」,成就不高,但在玄言詩風行的百年間,對文人山水審美體驗的啟發,山水詩的繼而興盛很有影響。
6、遊仙詩
往往假託神遊仙境來抒寫詩人的懷抱,或表達追求精神自由的嚮往,或表達對現實的鄙棄,詩人往往在仙境中寄託自己對時代社會的體驗,最早以遊仙作詩的是曹植,郭璞的遊仙詩雖沿襲前人,但他的遊仙詩往往是其仕途偃蹇、壯志難酬時的精神寄託,是抒發其苦悶情懷的一種特殊方式,藝術水準較高,成就較大。
7、宮體詩(或徐庾體)
這是南朝梁代宮廷中形成的一種詩體,內容以艷情、詠物為多,也有不少吟風月、狎池苑的作品,風格綺艷穠麗,講究聲律,代表作家是梁簡文帝、及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等文人,又稱「徐庾體」。
8、太康體
指晉武帝太康年間出現的一種詩風,這種詩歌重模擬,重辭采,講究對偶、用典,詩風靡麗,內容繁縟。嚴羽的《滄浪詩話詩體》中有「太康體」之稱,舉三張、二陸、兩潘、一左為其代表人物。
- 永明體(新體詩)
這是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形成的,講究聲韻格律和對偶用典的一種詩體,與古體詩相對而被稱為「新體詩」,代表作家是沈約、謝胱、王融、蕭琛、范雲、任防、蕭衍、陸X等「竟陵八友」。沈約創「四聲八病」之說,詩歌創作注重聲律,其中謝胱的成就較高。
四聲的發現和永明體的產生,使詩人具有了掌握和運用聲律的自覺意識,它對於增加詩歌藝術形式的美感,增強詩歌的藝術效果,是有積極意義的,為唐代近體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竟陵八友:竟陵王蕭子良,禮才好士,傾意賓客,故一時天下文士,紛紛歸附其雞籠山西邸,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局面,其中文學成就較為突出,《粱書武帝本紀》中稱為「八友」。
四聲八病:自魏晉以來,中國聲韻學由於受印度梵音學的影響,有了新的發展,齊永明年間,周顒發現漢字的平、上、去、入四種聲調,始著《四聲切韻》,同時的著名詩人沈約等人,又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句中聲、韻、調的配合,指出平頭、上尾、蜂腰、鶴漆、大韻、小韻、旁紐、正紐八種聲病必須避免,力求做到「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雖然八病的具體規定相當瑣細苛刻,寫作時難以一一遵循,但這樣自覺地運用聲律來寫詩的確是詩歌史上的空前創舉,沈約等所發現的詩歌音律,和晉宋以來詩歌中對偶的形式互相結合,就形成了「永明體」的新體詩。聲律說的產生,是我國文學發展史中的重要事件,它除對詩歌的形式有直接影響外,對於辭賦、駢文,以及後來的詞曲等文學形式,都有很大的影響。
10、駢文
文體名稱。這種文體起源於漢魏,盛行於南北朝,其特點是:一、講究對偶,多用四六句式;二、語音上講究平仄;三、多用典故和華麗的辭藻。
11、《典論論文》
是曹植所著的《典論》中的一篇,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篇專門的文論著述,它從評論作家處罰,論及各種文體的特點,文章的地位和作用,文學批評應有的態度等,全文篇幅雖不長,但涉及範圍頗為廣泛,提出論點雖然僅僅引其端緒,但在文學批評史上是第一次,對後世最有影響。
12、文賦
陸機所著,是我國文學理論史上第一篇系統闡述創作的文章,用賦寫成。陸機在序文中提出「意不稱物,文不逮意」,也就是文、意、物三者的矛盾,《文賦》全篇圍繞這這個中心討論了文學創作的過程,強調作家要博覽群書、充實自己,這屬於創作前的準備,提出「瞻萬物而思紛」,只有廣泛深入地觀察萬物,才能產生創作衝動。這屬於生活與創作的關係問題。初步忽悠了生活是創作源泉的認識。探討了創作構思的全過程,強調精神專註,充分發揮想像力,要準確反映「萬物」,達到「意稱物」,用明晰的語言表達,做到「文逮意」:探討了內容和形式的關係,「理扶質以立竿,文垂條而結繁」形象地說明了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服務於內容的特點。
提出文章體貌風格的多樣性,將文體分為十類,提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這是對文學特徵的新認識;(1、認識到由於作者個性、審美、愛好不同,造成作品風貌的多樣2、說明不同的體裁,其體貌風格各異)
論文章的審美標準,《文賦》中以不少篇幅,討論文章利病,指出作文時應注意的一些具體問題,從中也可見出陸機關於文章怎樣才美的觀念。還強調新穎獨創,「謝朝華於己披,啟文秀於未振」。
故清人章學誠《文史通義文德》說:「劉勰氏出,本陸機氏說而昌論文心。」《文賦》在我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3、文心雕龍
梁代劉勰所著,在我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它總結了南齊以前中國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的豐富經驗,全書涉及了不少文學理論中的重要問題,諸如文學與生活的關係,文學與時代的關係,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文學作品的思想藝術標準,作品風格與作家個性及文體的關係,文學作品優良風格的建立,繼承與革新的關係,文學批評的態度和方法等,此外,劉勰對我國文學的歷史發展面貌,對許多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藝術特色,對文學創作的方法和技巧,也發表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這些意見對於中國文學史研究,古代文章學和修辭學研究方面,都很有參考價值。但在一些方面也有局限,如在徵聖、宗經方面,由於劉勰以儒家思想為標準,對作品思想內容的要求,對某些作家作品的評價,就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和保守性。如《辨騷》篇,對楚辭的藝術特徵不能充分理解,評價之不合經典。對作品的思想內容,劉勰強調要有益於政治教化和道德修養。他對於一些缺乏這種內容的供娛樂用的通俗性文學十分鄙視。在藝術方面,劉勰雖然大力批判當時「習華隨移,流遁忘反」的不健康風氣,但畢竟又受到時代風氣的影響,有時候表現得過於重視形式美。另一方面,劉勰對於後代文學在藝術上的創新變化,有時不覺貶責過多,如他對劉宋時代以山水詩為代表的文學創
新,就嫌貶斥過多。但畢竟《文心雕龍》論述比較全面,體系比較完整,從而開創了我國文學批評史的新紀元,章學誠說:「文心體大而思精」「籠罩群言」(《文史通義詩話篇》),誠不為過。
《文心雕龍》的理論對唐以後的作家批評家有相當大的影響。陳子昂革新詩歌標舉「風骨」「興寄」,杜甫、白居易論詩重視「比興」,韓愈論文主張尊儒、復古,論文學古人應該「師其意,不師其辭」,都是直接或間接接受到他的理論的啟發。
(《文心雕龍》五十篇,包括總論,文體論,創作論,批評論四個主要部分。總論五篇,論「文之樞紐」是全書理論的基礎。文體論二十篇,每篇分論一種或兩三種文體,對主要問題都做到「原始以表未,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其分體的詳細,論述的系統周密,遠遠超過曹丕和陸機。創作論十九篇,分論創作過程,作家個性風格,文質關係,寫作技巧,文辭聲律等類的問題。其詳密深刻,也遠遠超過了陸機。批評論分五篇,從不同角度對過去時代的文風,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評,並對批評方法作了專門探討。最後一篇《序志》說明自己的創作目的和全書的部署意圖。這部分雖分為四個方面,但理論觀點,首尾一貫,各部分之間又互相照應,其體大思精,在古代文學批評著作中是空前絕後的。)
14、詩品
齊梁時代鍾榮所著,是我國現存古代最早的一部詩論專著。它對漢魏至南朝齊梁時代的五言詩作了系統的論述,很多精闢的見解,對後代的詩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詩品》與《文心雕龍》常常被人們相提並論,稱為南朝文學理淪批評史的兩大專門著作。章學誠評價「《詩品》之於論詩,視《文心雕龍》之於論文,皆專門名家,勒為成書之初祖也。《文心》體大而慮周,《詩品》思深而意遠」。
《詩品》評述了古代文化學術傳統與時代風氣的影響。鍾榮概況了詩人的風格特點,探尋了詩人間的承傳關係,儘管有的地方不太確切,但初步建立起了五言詩發展簡史的框架。他主張:一、倡導「建安風力」主張文質並重;二、反對聲病說,主張詩要有自然和諧的韻律;三、反對過多用典,主張賦比興並用,做到既「直尋」又有滋味。鍾榮作《詩品》目的在於糾正歲時文壇嚴重的形式主義詩風,但不能不受到時風的熏染,因此存在評價作品偏重辭采,對內容重視不足的傾向,對後代詩歌的批評有很大的影響。唐司空圖,宋嚴羽,明胡應麟,清王士稹等人在論詩都在觀點上,方法上,或詞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啟發和影響。
15、昭明文選(真題)
是我國現存編選最早的古代詩文總集,由蕭統(梁昭明太子)在東宮時延集文人們共同編訂而成。又稱《文選》。《文選》選錄了從先秦到齊、梁時期一百三十位知名作家和少數佚名作家的作品,共七百餘篇。《文選》的序文明確提出了選文的標準是「以能文為體」,具體特徵是「事出於沉思,義歸於翰藻」,也就是說只有善用典故或辭,善用形容比喻,辭采精巧華麗,內容有意義的文章才能入選。雖然《文選》遺漏了許多優秀文人的作品,樂府民歌的收錄也甚少,但這仍是一部精挑細選的好文學選本,對後世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杜甫教育他的兒子要「熟精文選理」(《宗武生日》)宋代諺語也說:「文選爛,秀才半」(陸遊《老學庵筆記》),可以看出它在後代的廣泛影響。
16、志人志怪
志怪小說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小說,內容主要記述神鬼怪異,遠方異物,宗教迷信色彩濃重,但也有不少意義的作品,代收作是干寶的《搜神記》。總體看,志怪小說藝術上還比較粗糙,但某些有些作品在人物刻畫,敘述故事,語言使用等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平。志怪小說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唐傳奇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如沈既濟的《枕中記》源於劉義慶《幽明錄》的《焦湖廟視》。在中國小說史上,說狐道鬼這一流派的形成,就肇造於這時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
志人小說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小說。內容主要記述了人物的軼聞瑣事,言談舉止,從中可見當時社會清談玄理,品藻人物,標榜名士的社會風氣和面貌。代表作是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也是後來小品文的典範,它對後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關注中輔考研公眾號,回復刮刮卡參與活動,贏暑假集訓營免費名額啦啦啦啦啦......
-
推薦閱讀:
※對我國近代史的恐懼感
※一座避暑山莊,半部清朝歷史
※慈禧將珍妃害死一年後,發生了可怕的事情,至今無人能解
※史上第一個被當皇帝的人,繼承百萬家產卻沉迷省錢
※李煜:被人左右一生的帝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