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人生不能少的 「九局」
音樂資源載入中...
寵辱之局——寵而不驚,辱而不卑
世人皆願受寵而懼辱,唯高人寵辱若驚而求無為,不為身外之物所累。
「寵」來了,就很高興;「寵」走了,就很失落;「辱」來了,就很傷心;「辱」走了,就如釋重負。一顆心隨著外界的毀譽飄來盪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寧清凈。喜怒無常,悲歡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樣。
因為我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太注重自己的成敗得失了。
我們的心裡裝滿了很多」重要「的東西:錢財、名譽、地位、親情、友情、愛情等等。對這些外在的東西執著的越多,我們的心就越不能自由。
人只有擺脫這些虛榮妄念的束縛,才能真正獲得內心的安靜。就如孔夫子所說的「不惑」,孟子說的「不動心」。也只有擺脫這些虛榮妄念的束縛,我們才有可能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大自由、大自在、大逍遙。
得失之局——得失隨緣,心無增減
《菩提達摩傳》中說,得失隨緣,心無增減。這告訴我們不要過多在乎得與失,一切隨緣,心無增減,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來去隨緣,去留無意。得
失隨緣,隨遇而安。心能隨緣,境由心生。無分無執,故得自在。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富翁與一位漁夫同在海灘上曬太陽,富翁問漁夫:「我辛苦了一輩子,賺了無數的錢,現在終於可以享受大海的浩瀚景觀了,你一個漁夫,為什麼這麼懶躺在這裡不去捕魚?」
漁夫笑了答道:「我也幹了大半輩子,錢的確是沒賺到,可我早上捕了魚,到了下午我就可以像你現在這樣曬太陽,而且天天是這樣。」富翁無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就是在得與失中度過的,或者說人生就是得與失的集合體。人生本來就是不斷得到和不斷失去的過程,我們應該淡然處之,得失隨緣。
利害之局——見利必先思害
利、害本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史記》中說,「先知利害。」這句話包含兩個意思,第一是預先看到事情中的利益、禍害。第二是能預先從利益中看到禍害,預先從禍患中看到利好。
利益和禍害總是糾纏在一起,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好中有壞,壞中有好。健康是好,但好中有壞,很多人覺得自己健康,然後去拚命熬夜,喝酒,結果身體就被弄垮了。
生病是壞,但壞中有好。許多人因為自己得了糖尿病,高血壓,才能學會戒酒,然後有規律的生活,珍惜身體和周圍的親人。要是沒有生病,他估計都體會不到這些。
貧富之局——貧而有志,富而不驕
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距,在我們出生甚至出生之前就有了。但最重要的是能夠做到
貧而有志,富而不驕。
貧困的人,如果有志,早晚能夠擺脫貧困;富裕的人不驕傲、傲慢,自然能夠長保其富。
人不可因清貧而喪其心志抱負,亦不能因富足而驕奢淫逸。《論語》中記載,孔子的愛徒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吃著一碗粗茶淡飯,喝著一瓢水,住在破陋的巷子里,人們都不能忍受(這種環境)而感到憂慮,可是顏回卻不會改變志向,樂在其中。
貴賤之局——貴賤皆人定,也因人變轉
社會地位的煊赫,自然可以決定看得見的貴賤,而
內心的貴賤卻不是社會地位的高低來決定的。
人的高低貴賤並不是來自個人的本身,而是來自於外界,比如家庭出身、社會地位、經濟基礎、能力學識等。本來這些也不應成為把人劃分成三六九等的框框,但這是幾千年的社會習俗和習慣勢力造成的,更是人為的勢利觀念使然。
真正的高貴是骨子裡的高貴,是靈魂的高貴,也就是植根於我們內心的修養。
苦樂之局——苦樂是天道,本來兩相依。
苦與樂,是一對冤家,卻又常常形影想隨。有時互相交替,有時互相融合。
最大的歡樂,通常包含在巨大的艱辛之中。
苦樂不過是人的心境,一個人的處境是苦是樂常是主觀的,苦樂對每一個來說,都有它不同的含義和韻味,尤如不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苦澀;愛喝咖啡的人,說咖啡香濃。生活中我們是苦是樂,主要取決於你的心境。
有人得到三,有人得到七;得到三的,只要三分幸福,就可以得到七分快樂;得到七的,擁有七分幸福,卻只能得到三分快樂。
生死之局——明生死,重大義
人生自古誰無死,生死是規律;做人,
生要追求價值,死要順其自然
,所以要自我尊重,愛惜生命。
在生命中,每個人對生命的解讀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每個人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活下去。道家把死看成是回歸大道,「歸根曰靜,是謂復命。」(《道德經》)而佛家則把生老病死看成人生四苦,希望通過修行擺脫生死。道教的求仙修鍊也是如此。
在《大宗師》里,莊子說道:天地給予我以形體,令我一生勞苦,讓我老了的時候享受清閑,又以死來讓我得到安息。所以啊,善待我的生,就要善待我的死。真正看透生死的人,心裡能夠寧靜淡泊,才能夠對於生死有不同的看法。
成敗之局——勝不驕,敗不餒
人生多有坎坷,成敗皆是過程中的階段,
成功了,繼續竭誠向前,失敗了,也不必悲哀嘆息;不以成敗論英雄,而看其胸懷志氣的高遠!
成功是別人失敗時還在堅持,成功是「熬」出來的。人生中的失敗必不可免,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失敗,逃避現實。如果我們能夠直面失敗,堅定地熬過低谷,那一定會成功。
禍福之局——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太上感應篇》開篇就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無論你遇到的高興事(福)或是受到傷害(禍)的事,都是由你自己之前的言行帶(召喚)來的。
也就是說,常常做利益他人事,就會召喚來福氣,會享受到他人帶給你的利益;常常做損害他人的事,就會召喚來穢氣,就要忍受他人給你召喚來的傷害。
《了凡四訓》中記述了明代袁了凡先生改過的故事。一個叫袁了凡的人,被一個算命師算到了其一生的命運——命中無子,一輩子只能做小官。
因而他認為人的一生是註定的,所以心如死灰。後來他遇到了雲谷法師,知道了命運原來是可以改變的,因此他努力精進根據法則改運,最終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避禍得福。
~歡迎點贊轉發分享~
國粹團隊招募? 原創散文小說詩歌攝影作者
&
朗誦主播
期待? 您的加入
報名投稿郵箱:gxjcshys@163.com
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gxjhshys1640期,主編微信gxjc03。
合作QQ:1511332864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主 編 推 薦 課 程
▼ 點擊
閱讀原文
,收藏「國粹美尚精品
」
推薦閱讀:
※出道了
※愛 吃 冰 糖 的 老 鄭 頭
※我的人生三寶...
※有一種心態叫捨得 有一種人生叫放下
※曖昧是枯燥人生不可或缺的潤滑劑_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