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答問集 五

南懷瑾答問集 五

來自專欄纏論運用

第五章 有關人生 74

問:老師對「養生送死」的看法是什麼? 74

問:居於上位,該如何應對下層的埋怨? 75

問:按照陰陽五行的說法,到了成熟了就必然走向反面,如果人的生命延長,那麼人的成熟也會延後嗎?

問:什麼是中國人的教育觀念? 77

問:您對目前教育的看法? 77

問:談教育問題,在我的看法,成人的榜樣甚至比教育重要。現在的主流的教育制度缺乏了「敬」這個觀念。孩子們不懂,他們不尊重別人,也不尊重自己。很多事情他們不明白,他們需要成人的幫助。學校只是個讓他們聚集的地方,但教育並沒有反映到生活之中。對不對?

問:人如何做到「隨遇而安」? 79

問:常看見一些年紀大的人,明明可享清福,卻不快樂,為什麼? 79

問:人做好事時,可以學會不記在心上,但遇到痛苦(即不好的事)卻很難忘掉,為什麼?

問:我女兒總說:「我要追求完美。」人追求完美,好或不好? 80

問:真正的「福報」是什麼? 81

問:人在世上,如何看「福報」? 82

問:飲食方面應該是餓了再吃,還是定時定量? 82

問:小孩子可以學打坐嗎? 83

第五章 有關人生

問:老師對「養生送死」的看法是什麼?

中國古代儒家文化四個字:「養生送死」——一個孩子生下來,這個生命,怎麼把他養到十八歲、成人了,再放手。這一段是一個很大的教育任務。然後,這個人生命老了,怎麼安詳的回去。這就是所謂的「養生送死」。

現在人類的文化是混蛋的文化,也講養生,也講送死,生個孩子是交給社會養的。我們中國人最下流的罵人法——他媽的,你兩個人高興生了一個孩子,卻教我們社會幫你養?然後自己的父母老了,兒女不負責任,交給社會管?

但中國幾千年法令是根據「養生送死」這個思想教育出來的,孩子不養父母的話,馬上送到法官那兒,法官立刻判死刑。這麼嚴重的。這個是中國,並不是講西方的。

所以我有這種經濟學觀點產生,一個人賺多少錢、要分成多少份,從他開始做事,養父母一份,養孩子一份,先要分配好,不要等社會國家來辦。所以這個問題很大。再順便告訴你個知識,我也常常講釋迦牟尼的經濟學。他說人一塊錢只能用五分之一。那其他四份呢?第一個是政府,佔了一份。第二個就是社會,福利事業這些的。第三個是疾病,自己生病的話。第四個是眷屬,自己兄弟姊妹啊、父母啊、孩子都有份。所以一塊錢,自己只用到五分之一。

而且佛說,這五分之一是為你之所使,只有使用權,沒有占有權。因為財富不能佔有,無法佔有,它是空的,會變去。

所以你把東方的釋迦牟尼思想和儒家思想配合起來,一個新的社會觀念、政治思想就出來了。

問:居於上位,該如何應對下層的埋怨?

曾有人跟我說:「現在大陸的政府、台灣的政府,老百姓都不滿意。」我說這有什麼希奇?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政府,老百姓滿意過的。而且歷代的政權,老百姓都不同意的。

就像世間上的兒女,對父母也從來都不滿意的。這個原理《國語》中有講:「獸惡其綱」,宮苑裡頭養的動物、養的鳥,你給它吃得多好,它心裡還是埋怨,不自由。「民惡其上」,老百姓都埋怨上面的人,看他們都是猴子。你只要做領導,下面看你都不順眼。用我的話講,都看成是狗屁。

換句話說,再轉過來,兩個人談戀愛、結了婚,太太跟先生,妻怨其夫,夫怨其妻。怨來怨去的,怨什麼?其實統統沒有事。

你懂了這個,就懂了政治哲學了。原來就沒什麼,天下事,沒有是非的。今天你們坐在這裡,聽我這個南老師講話,年紀大,放的狗屁都對。如果在這裡講話的是十幾歲的孩子,照這樣講話,你們不批評他就奇怪了。如果他講話,你們對他的態度,絕沒有對我這樣恭敬。

所以你就看出來,什麼叫政治?什麼叫老百姓擁護?都是狗屁。只要做了上面,下面就埋怨。

所以你做了老總,就好好去做,埋怨無所謂。

問:按照陰陽五行的說法,到了成熟了就必然走向反面,如果人的生命延長,那麼人的成熟也會延後嗎?

不會。人的大腦成熟階段大概在六十幾歲時,這是物理研究的結果。

所以一歲到二十歲是個重要的階段,兒童的幻想,就是他一輩子具備的東西。小孩子很好玩,拿到一個小東西,玩了半天,大人講什麼都不相干,他有他的幻想。小孩的幻想到了兒童期、受了教育,慢慢開發,到了二十歲中間是最強的。三十、四十歲在實行這個幻想,五十、六十歲在回憶這個幻想。五、六十歲以後,是該退休了。

所以老了的人,有五煩。

第一,老年人專門講過去的事,如果你有爺爺你就知道,老年人專門講過去的事,現在的事一告訴他,他就忘掉。

第二,你講他的好話,聽不見,你講他這個死老頭好討厭,他馬上聽見了。

第三煩,老年人躺下來睡不著,一坐著就睡。

第四煩,哭起來沒有眼淚,一笑眼淚就出來了。

第五煩,老頭子看到年輕女孩,老太太看到年輕小夥子,會動心,叫他真干卻沒有辦法。

老子《道德經》也講過,「物壯則老」。這是物理的道理,一個東西發展到成熟了,就老化了。「老則不道」,老了就沒有用,不合那個道。孔子也講。老而不死是為賊啊(一笑)。

問:什麼是中國人的教育觀念?

中國人一向重視胎教。母親懷孕後不能講黃色笑話,思想要規矩。而孩子生下來以後,又有一套禮。就是對一個人的教育方針。

所以中國的教育,就是教他成就一個人。這跟讀書、知識的教育,是不相干的,但很重要。

然後孩子生下來,怎麼餵奶、怎麼帶,都有個規定。就是請奶媽來帶,也有個禮的規定。一直到十八歲成人,都有個規定。十八歲以前是生活教育,怎麼掃地啊、怎麼煮飯吃啊、抹桌子啊、穿衣服啊。

而十八歲以後才學做人、思想。開始讀「大學之道」,學《大學》、《中庸》,是成人教育。一直到老,都有教育。

問:您對目前教育的看法?

現在的教育我們簡單的講,是另外一套。現在的教育,孩子生下來,斷了奶,吃牛奶。中國過去必須要用人奶喂到某個時間。現在的孩子啊,牛奶喂大,尤其西方,大都交給保母帶,因為他們都出去做事,回來看到孩子,覺得保母帶得很好啊!你曉得她怎麼帶的?且保母的程度有差。我看到許多這樣長大的小孩,所以我講現代人,第一流的家庭基本上受的是最差的教育。這些,問題都很大,非常不合理的。

其實,教育的改變,非常難。現在,尤其在美國、歐洲也是,差不多的,兩個方向。你看一個孩子生出來,交給保母去教育,然後交給電視、現在交給電腦網路,他們在玩時,就看到了電影電視,色情暴力,那是必然的結果。

所以我認為,教育知識的科技是很容易的,但教育人的方向卻很難。

問:談教育問題,在我的看法,成人的榜樣甚至比教育重要。現在的主流的教育制度缺乏了「敬」這個觀念。孩子們不懂,他們不尊重別人,也不尊重自己。很多事情他們不明白,他們需要成人的幫助。學校只是個讓他們聚集的地方,但教育並沒有反映到生活之中。對不對?

對,所以我說,在大陸,真的要辦一個學校,成人教育與老年教育,兼辦幼稚教育。

我現在最常說的,就是現在做父母的,沒有資格做父母!

問:人如何做到「隨遇而安」?

不管學不學佛,一個人想做到隨時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難的。

中文有一句俗語:「隨遇而安」,安與住一樣,但人不能做到隨遇而安,因為人不滿足自己、不滿足現實,永遠不滿足,永遠在追求一個莫名其妙的東西。

理由可以講很多,追求事業,甚至於有些人說人生是為了追求人生,學哲學的人說為了追求真理。你說真理賣多少錢一斤?他說講不出來價錢。真理也是個空洞的名辭,你說人生有什麼價值?這個都是人為的藉口,所以說有人生過程上,「隨遇而安」就很難了。

問:常看見一些年紀大的人,明明可享清福,卻不快樂,為什麼?

人生鴻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卻不然,沒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

人到了晚年,本來可以享這個清福了,但多數人反而覺得痛苦。因為一旦無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許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時候,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個寂寞,什麼事都沒有了,怎麼活啊!

所以我常告訴青年同學們,一個人要養成會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這才會看到鴻福是厭煩的。

佛經上說,一個學佛的人,你首先觀察他有沒有發起厭離心,也就是說厭離世間的鴻福。對鴻福有厭離心,才是走向學佛的路。

問:人做好事時,可以學會不記在心上,但遇到痛苦(即不好的事)卻很難忘掉,為什麼?

禪宗經常用一句話,放下,就是丟掉了。

做了好事需要馬上丟掉,這是菩薩道;相反的,有痛苦的事情,也是要丟掉。有些人說,好事我可以丟掉,就是痛苦丟不掉啊!

實際上,好事跟痛苦是一體的兩面而已,一個是手背,一個是手心。假使說,好事他能夠真丟開的話,痛苦來一樣可以丟開,所以痛苦也是一個很好的測驗。

如果一個人碰到煩惱、痛苦、逆境的時候丟不開,說他碰到好事能丟開,那是不可能的。

問:我女兒總說:「我要追求完美。」人追求完美,好或不好?

什麼追求完美?世間上從來沒有完美的東西。佛教用語中,是這麼稱呼這個世界的——娑婆世界。娑婆是梵文翻譯,是缺陷的意思,即「堪忍」。這個世界因為有缺陷,所以得「堪忍」——能夠忍,忍受很多的痛苦,這是給生命的輔導的葯。

這個世界,如果不忍,你苦不過的。你在這個世界追求完美,但世上百成百、千成千的錯誤,哪有完美?抓住現實就好了。有錢財、有孩子、有家庭,哪裡不完美?完美的人才會說他自己不完美。享受自己的完美,那就是高人。

問:真正的「福報」是什麼?

真正的福報是什麼呢?清凈無為。

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無得也無失,沒有光榮也沒有侮辱,正反兩種都沒有,永遠是非常平靜的,這個是所謂上界的福報——清福。

清福每個人都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清閑的時候,可是一天到晚,閑在家裡,你閑不了啊!自己會掉眼淚,好像被社會上的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沒有一個人遞一張名片來看我,都沒有人發個請帖來,也沒有人打個電話問候我,唉呀!我好悲哀啊……他有清福不會享!

學佛的人要先能明了這一點。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實在的東西當成實在,真的清凈來了,他也不會去享受。

學佛證到了空性,自性的清凈無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報。真福報那麼難求嗎?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這個福報的時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煩惱。

問:人在世上,如何看「福報」?

佛說,你要知道,人世間認為的大福報,就是錢多,壽命長,兒女多,兒女好,樣樣都好,好得沒有再好了。可是,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都沒有用。所以說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現實世界拚命抓住。

尤其是壽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學仙學道,長生不死。

福報是有窮盡的,每個人的光榮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電筒,每個人那個電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輩發亮是不可能的。

世間的福報是不實在的,福德無實啊!所以佛說,世間的福德再多,不過彈指之間的空花就過去了。

問:飲食方面應該是餓了再吃,還是定時定量?

  普通人覺得餓的時候,都沒有餓,胃裡頭的東西還多得很。因為普通人習慣把胃塞得太滿了,所以腦筋也笨笨的,胃部稍稍空了一點,它就覺得餓死了。真等到胃完全空了,你也習慣了,不餓了,沒有餓的感覺,它吃不吃是自己知道。普通人平時吃三餐,半餐不吃,已經餓了,臉有時餓得發白,那是心理作用。修道的四個字:「少吃多餐」。餓了就吃一點,吃少量。

問:小孩子可以學打坐嗎?

  最好不要。小孩子學打坐容易進入神狀態,這是不適宜,除非天生智慧開了的。至於什幺時候是學打坐的時候?那要在成年以後,同時有一點學識、智慧的時候。有智慧的人,根器不同,則另當別論。家裡的小孩子,弄不清他有沒有根器,最好把他當做沒有根器來看待。

推薦閱讀:

國學大師——南懷瑾老師結緣
論語別裁南懷瑾先生著261

TAG:南懷瑾 | 佛學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