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脂這麼久,你知道脂肪是如何形成和消耗的嗎?
對於很多減脂困難的人來說
好像連「喝水」都能胖
然而真相果真是這樣嗎?
脂肪到底在我們人體是如何形成的?
瘦的時候又是如何分解的呢?
平時我們總嚷嚷著減肥
但是我們對這些都一無所知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人體內的脂肪是怎麼來的?
來源於以下三個方面:
(1)每日攝取的含有脂肪的食物,在滿足人體每日的能量需求後,會將多餘的能量,在人體內以脂肪細胞的形式里儲存起來,身上的脂肪就產生了。
(2)同時,食物中的糖和蛋白質,如果攝入量超過消耗量,也會將多餘的攝入量合成脂肪,以脂肪形式儲存起來。
(3)此外,身體缺乏運動,也會在人體中形成剩餘的能量,不論它是來源於糖類還是蛋白質,最終都會進入脂肪組織,儲存於脂肪細胞內。
時間久了,人體內脂肪細胞體積增大並形成記憶,易胖體質就是這麼來的。
知道了體內的脂肪是怎麼來的
那麼減肥中就一定要記住這三點
這也是很多人減脂最容易犯的誤區
吃脂肪不等於長脂肪
好多人不是吃肉長胖的,而是吃的太多,吃的不對,導致熱量多,消耗不掉——轉變為脂肪儲存起來。
只吃素會造成營養不均衡,嚴重還導致身體出現問題。
反倒是吃肉能幫助減肥。肉食含有蛋白質,增加飽腹感的主力,蔬菜的的主要成分是水,即使是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也會本快的就消化掉。
而肉就不同了,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而且蛋白質的分子比膳食纖維的分子大多了,這樣你消化的過程就會很慢,帶給你的飽腹感就會很強,這也間接的減少了你熱量的攝入總量。
不吃脂肪,也可能會長胖
另外肯定有一些人會說,為了避免發胖,直接不吃脂肪不就行了嗎?
人吃了較多的肉食和脂肪之後就有飽感,這時一般不會再吃更多的主食。不吃肉和脂肪,胃就總有沒飽的感覺,於是就多吃了主食(大多為澱粉和糖類)。
澱粉和糖類吃多了,能轉變為新的脂肪,儲存在皮下組織,使人仍然長胖。
其次是因為人體不可缺少脂肪酸。
如長期吃素,人體所必需的脂肪酸就會供應不足,這會促使人體很快把糖類轉變為脂肪。
這種快速轉變,使血糖下降很快,令人感覺很餓,於是又會大量地吃,體重也就跟著增加了。
少吃高升糖指數(GI)食物
升糖指數(GI 值)是衡量食物中的糖分引發餐後血糖上升水平的一個標準,它對於減肥有重要的影響。
精米、白面等細糧都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這些食物吃進體內後,會加速人體的血糖上升,血糖的上升會導致胰島素的分泌。
前面已經說過,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脂肪就會容易在體內積聚導致你變胖!
通常情況下,膳食纖維素含量越高的食物GI值較低,因此想要防止脂肪囤積,選擇食物時就應該多選一些粗糧、豆類、蔬菜等高膳食纖維的食物。
人體的脂肪是怎麼消耗的?
知道了脂肪是怎麼來的,你一定更想知道體內的脂肪該如何消耗吧?
一般而言,當身體需要能量時,會先動用體內最易消耗的碳水化合物,在碳水化合物被分解完以後,才開始分解體內的脂肪。
當這些都被使用完了,或是剩下的脂肪無法分解的時候,就會動用到體內的蛋白質。
脂肪分解一般有兩種條件,在身體缺乏能量時,或是在運動中。
在這個過程中,脂肪會在身體激素的作用下被分解,變成脂肪酸和甘油進入血液,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氧化反應,最終轉化成水、二氧化碳和能量。
生成的二氧化碳經呼吸排出體外,水則通過排汗和排尿排出體外。
餓肚子並不能消耗脂肪
總有人認為餓肚子就能消耗掉多餘的脂肪,然而事實的真相是,並不能!
因為身體首先會利用血液中的糖原來供能,隨後便是肝糖原和肌糖原,這個過程很長,所以就算是不吃飯,脂肪的消耗也很少。
想減肥,先提升代謝
想要儘快消耗脂肪,那麼就要促進身體能量的代謝,如何提升自己的代謝水平呢?
今天和大家分享四個小竅門,可以讓你的減肥計劃更輕鬆。
1、每天都要吃早餐
因為人體的代謝水平在早上最強,到晚上逐漸變弱,如果不吃早餐,一天的代謝都將處於低迷的狀態。
2、補充足夠的蛋白質
因為人體在消化蛋白質的時候,比消化脂肪、碳水化合物需要燃燒更多的熱量。
3、注意補鐵
如果血液中的鐵含量不足,人體就不能把充足的氧氣運送給細胞和身體的各個器官,這樣代謝水平就會降低。
4、記得多喝水
人體的營養輸送都需要水分來維持,多喝水可以加速體內廢物排出,提高代謝水平。
搭配有氧運動,減脂更高效
充足的有氧運動可以直接分解脂肪。
有研究顯示,在長時間的中等強度運動中,脂肪酸氧化的速度是平常的10倍,而且脂肪合成的速度也減慢了。
常見的有氧運動項目有:
快走、慢跑、游泳、騎自行車、跳繩等,最好一周能夠運動4-5天,保證每次至少30分鐘的有氧運動時間。
脂肪這個惱人的傢伙
其實一點也不可怕!
摸清它的來源,了解它的去向
用科學健康的方法對付它
讓它在你面前分分就敗下陣來
......
推薦閱讀:
※哥們, 那是蛋白粉, 不是大力金剛丸!
※雙卡齊下,沒有最大,只有更大!!!
※【詳細】如何喝咖啡來幫助減脂健身?
※從62kg到76kg,我的一年健身記錄(4)——關於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