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粉絲經濟的鼻祖,是不可複製的孤本,讓人欣賞又好奇

她是粉絲經濟的鼻祖,是不可複製的孤本,讓人欣賞又好奇

來自專欄民謠與詩39 人贊了文章

1.

知識分子許知遠主持的文化節目《十三邀》迎來了第三季,這一期許知遠的訪問對象,是李宇春。

這期節目里的許知遠,顯得溫和了許多。

他沒有試圖搬出精英主義的價值觀與李宇春博弈,而是更多得扮演了一個傾聽者的角色。

看得出來,許知遠對這位出道十三年依舊引領風潮的偶像,是好奇和欣賞的。

圖片來源:李宇春瘋狂工作室

值得一提的是,出道十三年,享受過無數鮮花和掌聲的李宇春,在對話里,表現出了極高的自省。

李宇春說, 「我突然發現,這麼多年好像除了工作以外,我真的沒有別的愛好,我都想不出來。我做了什麼,我缺了哪兒,都是屈指可數的;其實對於粉絲來說,我並沒有那麼重要;我覺得我沒有那麼強力的旺盛生命力;有時候我覺得我還不夠反叛吧,或者我如果是男性,是不是會更勇敢一點。」

李宇春對自身的懷疑,折射出她對於自我價值的不斷審視。

她在找尋和重新認定自我追求,這樣的思考,在這個時代里,發生在一個明星身上,可以說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就像觀眾說的,她在實習了自己的商業價值之後,不斷的反思自己和時代的關係,自己和追隨者之間的關係,以及自身價值導向,這是她的閃光點。

在這個越來越薄、越來越窄的社會中,我們的思想被名牌logo裹挾,我們的時間被碎片和刷屏佔據。

許知遠說:「現在的年輕人很喜歡旗幟鮮明的表現自己的姿態。但是表達完就完了,在他們的背後沒有更深的東西。」

這大概是現代人的通病。

逆風揚帆的李宇春,恰恰是那個為我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人。

其實,每個人都該讓獨立且辯證的思想,籠罩自己閃閃發光。

2.

許知遠和李宇春填空式的對話非常有趣。

許知遠問:偶像到底是什麼?

李宇春:我覺得偶像是質疑。

許知遠:我覺得偶像也是信念。

李宇春:偶像是生意。

許知遠:偶像也是價值。

李宇春:偶像是忍辱負重。

許知遠:偶像也是大放異彩。

可以看出,李宇春一直在試圖擺脫偶像的那個單薄的標籤,她坦誠偶像在當今時代被過度消費,顯得格外廉價。

偶像光鮮的背後,似乎也為她帶來了不為人知的傷感。

她並不喜歡藝人這個身份,甚至會顯露出一些灰色的情緒。

李宇春分享她的一段經歷很讓人心疼,她說她有一天行走在台灣的夜市,那種對陌生人的恐懼讓她不停地往前走,即使沒有人拍你也沒有人看你,你還是會有那種恐懼。

2005年的那個難忘的夏天,李宇春從一個音樂學院的學生迅速成為了全民偶像。

她幾乎是不可複製的孤本,是粉絲經濟的鼻祖,從籍籍無名到萬人舞台,從漫天流言到時尚icon,她始終以先鋒的姿態詮釋著正面的非凡。

有人說,從出現在公眾的視野那一刻起,李宇春在一些人眼裡就是個問號,醒目突兀,格格不入;另一些人又覺得她是感嘆號,別開生面,無拘無束。

沒有任何參照物在前,她的橫空出世和存在,都讓人有點不知所措。可是時間是最好的檢驗師。

十三年後的今天,她依舊紅。

為什麼是她?

這個問題曾困擾李宇春很久,有時候讚美和抨擊瞬息萬變,但人應該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

她顛覆著傳統,也為此承擔著巨大的壓力。

印象深刻的一個畫面是,在李宇春的一次演唱會上,她翻唱了周慧敏的《流言》那首歌,一向堅強的李宇春,唱到「流言轉來轉去,請相信我的心純如往昔」時,哭了。

時間匯聚的精彩,著實對得起等待。

對於名利場的追逐,李宇春一直都是一個雲淡風輕的人,出道十三年,你幾乎很少看到她會出錯。

沒有負面新聞,沒有戀情炒作,不開直播,不發廣告,不愛參加派對,也不擅長社交。

她選擇投入在她音樂的世界裡,保留著她獨立思考的權利。

她喜歡羅大佑的歌,喜歡只出了一張專輯的萬能青年旅店。

從2011年專輯《會跳舞的文藝青年》開始,李宇春個人的標籤開始凸顯,作為一個歌手,她無論從造型還是專輯概念,又或者自己獨特的舞颱風格,都開始呈現出鮮明的特色。

尤其是後幾張專輯《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野蠻生長》、《流行》等,她開始成為流行樂壇不斷嘗試與突破的先行者。

誰說一定要做個唱跳歌手呢,誰說我只有這一種可能。

許知遠問李宇春:「去往更大舞台的驅動力是什麼?」

李宇春說:「我現在回望以前,我覺得我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我可以對十年前的自己說,我沒有停留在你創造的那個小小价值上,我還在往前走。 那種飢餓感讓我還是會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很想了解,而且不想僅僅只局限於那樣小小的一個世界。包括你在跟周圍的一些人聊天,有好的聊天者,同樣也有很糟糕的聊天者,我不想成為一個很糟糕的聊天者。」

3.

很多人都很喜歡李宇春的歌詞,滴水藏海,歌詞里你依稀可以看出,這個骨子裡的文藝青年,對世界保持著她獨特的敏感和抗爭。

無論是《西門少年》里她唱,他們企圖讓我淪為被現實裹挾的人質,我梗著脖子搖頭低聲說了個不字;還是《1987我不知會遇見你》里她唱,不管是春風得意或絕望頹廢,曉得了人言可畏;抑或是《年輕氣盛》里她唱,願你一世清高,兩鬢斑白艷陽照。

拋下那些有色眼鏡,撕掉那些標籤來好好欣賞,你會感受到,她血液里的倔強和不停止思索的冷冽。

她是明快裡帶著憂傷的。

專輯《流行》里有一首叫《口音》的歌,李宇春寫下的歌詞是:我家鄉偏南,闖北的眼淚偏咸,在這個陌生城市間,到底哪才是終點。

原來即使她再光芒萬丈,再星光熠熠,她也和每一個普通人一樣,有著屬於自己的焦慮和不安。

她坦承自己不是分享型人格,從來不願意過多去解釋,也不喜歡那些過度的解讀。

人們艷羨她登上時代周刊從此走上神壇,她直白地說是真正上封面的是節目,她只是一個符號。

一路走來,當她擁有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已經足夠可以為自己正名的時候,李宇春還是從不願意講述曾遭遇的誤解。

人們質疑她的外形,她從來不刻意討好,不整形,不跟風,而是乾乾淨淨地做自己。

人們議論她不夠甜美的嗓音,她就執拗地專註地一張張地出自己的專輯。

不迴避,才是最漂亮的一擊。

?

如果說偶像的人生有勵志積極,她會是最閃耀的一篇。

在這個人設崩塌比變臉還快的時代,有人守住了最初的信仰和堅持。

編劇王海鴒曾說:「李宇春讓她想起自己在海島上當兵的時候,孤單的時候望著海上一輪明月,她就像那輪明月。」

她的暗流洶湧里,藏著忠於自己的倔強和決絕。

不久前的《明日之子》節目里,作為導師的李宇春,安慰選手時,首次主動袒露了自己的心聲。

?

她說自己是很被動的,習慣封閉自我,不想跟外界接觸,也不想伸出自己的觸角,她覺得沒人可以幫助到她,同時也不會想到自己可以幫助別人。

但是當你不斷成長的時候,你會真切地感受到,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覺得自己有能量,也有責任可以多做一點。

她還是習慣什麼都自己扛,不抱怨,也不矯情,只是後來她學會了多點溫柔,對待周遭那些需要光明的人。在這個怪誕荒漠的世界裡,很多人急切地想為自己貼上一個標籤,證明自己的獨一無二,而李宇春一步步地將那些捆綁在她身上的東西,慢慢鬆開。

她試圖告訴大眾,自己不過就是一個想做專業歌手的女孩。

?

音樂是她不落的太陽。

?

就像李宇春在《流行》里的自省一樣,直面拷問爆款臉、點贊黨、跟風團、熱搜常駐。

明明置身流行漩渦的中心,卻又能提醒大家別被流行吞沒,保留自我的意見,她的使命感讓人欽佩。

節目的最後,許知遠端起酒杯,用《Yellow Submarine》這首Beatles的名作來形容李宇春,她有她的速度,她在水面之下,逃過了這個浪花。

但「潛水艇」有自己的體量,當她浮出水面的時候,又是一個很大的浪花。

如果沒有她這麼一個偶像,一代人的價值觀會更窄、更薄一點,我覺得,李宇春給很大一部分人提供了那種鎮定劑,鎮定的效果。

從小寓言故事都告訴我們,最不圖名利金錢的人才能獲得寶藏。

或許只有清醒、真摯的人,才能一直站在巔峰。

在《年輕氣盛》那首歌裡頭,身為創作者的李宇春給自己留下的永恆詰問是:「我徒留下一副皮囊,還是向生命傳遞精神,是否一如初心所向?」

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家,人間一趟,看看太陽。

?

?

?

?

?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註:

微信、微博:我們的民謠與詩

知乎丨豆瓣丨網易蝸牛讀書丨今日頭條丨即刻丨紅板報:民謠與詩

細溪文化旨在給中國人提供更好的文化生活,

旗下包括民謠與詩,島音樂,理想的下午,不上班日記,民謠歷等內容品牌。

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


推薦閱讀:

TAG:粉絲經濟 | 李宇春 | 十三邀第三季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