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腦有多大?

人的大腦有多大?

來自專欄行為與認知神經科學47 人贊了文章

文 / @東華君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腦人言」(ibrain-talk),授權轉載請聯繫後台管理員。

此文已被知乎日報收錄:拿人類大腦和其他動物比劃比劃,偷偷加點指標才敢稱老大

先提一個問題:人的大腦有多大?想必很多人都會快速且準確的回答道:現代人腦重1300-1500克,大約相當於3磅。

我們都知道,無與倫比的智力是人類與這個星球上其他物種的最主要區別,而大腦正是一切奇思妙想的根源。因此,比較人類與其他物種,以及我們個體間腦袋的大小便成了大家熱衷談及的話題。誠然,我們都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一顆三磅重的大腦。但是,作為嚴肅的科學工作者,我們不能完全憑感覺來辦事,不與這個星球上的其他物種比劃一番,我們就永遠不清楚人類的大腦到底有多大。因此,這次我便與大家聊一聊人類的大腦的大小。

那麼,我們該怎麼開展這一項意義重大的比較呢?很顯然,既然是比較不同物種大腦的大小,我們不妨先直接將動物們的腦子都放到稱上稱一下(圖1)。

圖1 地球上部分物種的大腦質量的示意圖

如圖1所示,這種比較揭示了一個大致正確的觀點:大腦越大,越聰明。按道理講,更大的大腦能控制更多的感覺和運動器官,並且可以做出更複雜的運算,能幫助動物應付更複雜的環境變化。這與我們所認知的常識也比較符合。在人們的印象中那些「智商堪憂」的動物們,比如金魚、青蛙們的腦子比猴子、海豚的腦子要小的多了。但是,當我們仔細的分析個體間的數據時,便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傻大個」們,比如藍鯨、大象大腦的大小竟然會遠遠地超過我們!難道它們比我們更聰明?

很顯然,這樣的比較太過粗放了!我們知道,動物腦的大小會隨著身體的變大而增大,體型較大的動物通常有比小動物更大的腦子。但是,動物體積的大小通常受到環境的巨大影響。比如,大象也去打地洞的話,個子估計不會那麼大;藍鯨會飛的話,估計也不會那麼沉。這說明,我們並不能簡單的看絕對質量,應該比較腦的相對大小。因此,升級版的比較便誕生了——腦部身體質量比(brain-to-body mass ratio)——也就是大腦質量與身體質量的比值(圖2)。

圖2 哺乳動物腦部身體質量比(Roth, 2005)

說實話,作為人類的我,看到這張圖時還是挺失望的。雖然相對於絕對質量而言,我們人類大腦比重(1/50)的排名有了巨大的提升,成功比過了像藍鯨、大象(1/560)這些「傻大個」們。但是,為啥小鼠大腦(1/40)的比重比我們的還要高啊?事實上,我們與很多小體積的鳥類(1/12)相比,竟然還有巨大的差距。什麼,我們竟然還不如鳥?!

顯然,事實證明,單純的看腦部身體質量比其實也不夠科學。通常的解釋認為,神經元的大小是相對固定的,神經元的增加導致腦部增加的比例較身體其他部分的增加要少很多

不過,在我看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普通的大型動物並不需要等比例大的大腦。對於處理感覺與運動的器官而言,比如更複雜的眼睛、更敏感的皮膚和更多的運動肌,當然需要更多的神經元來支配。但是,對於很多複雜的認知功能而言,大腦執行這些功能時憑藉的是群體神經元關聯而成的神經網路,並不是單一的直接聯繫。在一個極度簡化的例子中(圖3),我們假設單個神經元只是一個二進位的信息編碼單元,n個神經元便可以編碼2^n的信息。如果想要將編碼信息的數量增加一倍(2*2^n)的話,我們只需再往這個神經網路中多放入一個神經元(2^(n+1)),並不需要增加一倍的神經元數目(2^2n)。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功能的複雜化程度都是與神經元的數量(約與腦的大小成比例)成線性相關的!

圖3 二進位情況下大腦編碼信息的形式。A)n個神經元可以編碼2^n個不同的信息。B)相對的,面對i個信息時,單個神經元集群可以有2^(i-1)種編碼形式(Tsien, 2015)。

當然,我們或許也可以從能量消耗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人腦約佔體重的2%,但是卻消耗著我們攝入能量的20%-25%,即腦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其它器官的10倍。如果大象、藍鯨和我們有等比例大的大腦的話,那麼它們每天將需要多攝入大約20%的能量。這對於終日奔波於野外覓食、吃了這頓沒下頓的大型動物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災難。

也就是說,我們光簡單的考慮身體的質量本身還是不夠的!因為隨著體型的增加,各物種的各種身體結構並不是成比例增長的,即所謂的異速生長(allometry)的現象。這對於某些身體形態結構與其他物種差異巨大的物種,比如劍龍(圖4)而言顯然很吃虧!

圖4 研究表明,雖然劍龍整個身軀如同大象,但腦袋卻小得可憐,只有一個核桃般大小

因此,為了更準確的通過腦的大小來評估智商的高低,科學家更提出了腦化指數(encephalization quotient, EQ)的概念。在這項指標中,科學家引入了「腦部集中化指數」(cephalization factor):

E = C*S^2

其中,E是大腦質量的預測值,S是身體的質量,而C是根據大量動物的數據計算出的「腦部集中化指數」。這一指標的原理是,根據動物體型的大小不同,其腦有一個大致的預測值。EQ指的是大腦的實際大小比這個預測值所高出的程度。這樣,EQ不但比較了大腦-身體比例的絕對值,還考慮了和相同體積的生物的差異。(詳細解釋請見維基百科:en.wikipedia.org/wiki/E

圖5 人類和常見哺乳動物的腦化指數對比圖

這是目前比較不同物種間大腦大小較為權威的標準。在這項分析中,哺乳動物的平均EQ約為1。食肉動物、鯨目動物和靈長類都高於1,食蟲動物和食草動物則低於1(圖5)。這表明,大腦的相對大小與其飲食結構和捕獵形式有很大的關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表現出最高EQ的靈長類動物而言,它們中的大多數是食草動物。因此,對於它們而言,其他因素(如群居性)可能發揮著更重要的因素。

值得高興的是,在這個榜單里,我們人類的大腦終於名列第一名了!

感謝萬能的統計學,科學家們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後記]

比較不同物種腦的大小是我們了解生物演化規律、揭示生命奧秘的重要手段。但是,單純通過腦的大小,無論是其絕對值還是所謂的「腦化指數」,都無法真正幫助解釋人與其他物種之間本質的區別。要想了解這些,我們必須深入大腦的內部,從負責不同功能的腦區中的神經元的排列、聯繫和神經網路的布局上進行分析。

想了解更多?請期待我接下來的一系列文章吧~

參考資料:

Tsien, J.Z. (2015). A Postulate on the Brains Basic Wiring Logic. Trends in neurosciences 38, 669-671.

Roth, G., and Dicke, U. (2005). Evolution of the brain and intellig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9, 250-257.

《大腦進化論專題中其他文章:

  • 人類有三個大腦? 有趣的Triune Brain假說
  • 屏狀核:大腦的意識開關?
  • 無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演化簡史
  • 男女有別的大腦 (男性大腦和女性大腦有什麼樣的區別?)
  • 人類的大腦有哪些天生的設計缺陷?
  • 為什麼大腦要分左右兩個半球?
  • 我們腦內有兩個「小小人」,讓你歡笑讓你痛

歡迎大家閱讀本人的其他文章:

東華君的知乎《文章目錄》

也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其他平台:

微信公眾號:腦人言(ibrain-talk)


推薦閱讀:

教育必須承擔開發智力使命
這9種便宜又營養的食物,寶寶吃了長記憶、增智力!
人與海豚間的合作捕魚誰是主導?
智力發育,寶寶一輩子的大事

TAG:大腦 | 科學 | 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