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究竟喜歡你的什麼?
4 人贊了文章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以上是韓愈在《師說》中對「師」一詞的理解。所謂傳道在先,授業解惑在後,哪怕是稀鬆日常,我們也把「道理」「道義」掛在嘴邊,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道」究竟為何?
思想家老子在他的智慧之作《道德經》中寫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子之曰道。
以上,我們大致可以解讀,在老子看來,所謂的「道」無法被言說或察明,卻又實實在在滲透於冥冥之中,周而復始,永世長存,是萬物的本源和運行規律。
這其實就是標題的最終答案。
也許你會一頭霧水。
在這之前,讓我們討論一下「老師」這個行業在人類社會上所屬的地位和境遇。
中國古代生產力極其低下,社會分工不明確,多數人只懂得插秧耕地砍柴放牛,除此之外幾乎一無所知,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手藝人」的生活水準自然高出普通農民不少,誰要是願意傳授給某人一項稀有技能,那被傳授者從此就再也不用過「面朝土地背朝天「的苦日子,即使是裁縫,木匠,廚子,這樣在現在看來「不入流「的工作,在那時也有很高的學習門檻,要是沒有師傅引進門,自己很難對其融會貫通。這也就形成了那個時代「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文化氛圍,因為在當年,願意傾囊相授自己看家本領的老師確實等同於你的再生父母。
但是,當互聯網越來越發達,信息由閉塞走向開放透明甚至廉價的時候,所謂的「知識」就變得不那麼值錢了。現如今你可以在互聯網上搜集全世界各個專業和領域內的知識,電子書,視頻課程在淘寶上只需幾元到幾十元就能買個遍,而「老師」這個字眼也越來越不值錢,健身教練,髮廊造型小妹,甚至是搓澡的大哥現在都能被親切的稱作一聲「老師」。
在21世紀,只要你願意,就沒有學不到的知識(唯一前提是你肯為之付一點錢)。而另一方面,近年來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讓那些只需要機械式重複的體力工作,漸漸由不喊累,不抱怨,二十四小時在加班的機器手臂全權完成,學校里學習的那點可憐的知識更沒了用武之地。
但老師這個職業卻沒有消失。
原因能牽扯到各個方面,這裡暫且分析一部分: 在兒童至青少年這個過渡階段,人的自制力和學習能力尚未發育健全,依然需要成人加以引導開路,所謂的「自學「一詞並不適用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他們需要督促者和管理者。以及「學校」這個媒介的存在,強迫人類在年齡較小時便與同類進行互動式接觸。在「微型社會」中窺斑見豹。曾經有一陣「網路課程未來將完全替代傳統學校」的風氣,現在仔細思考便覺得荒謬至極,這完全忽略了學校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這些在短時間內絕對是無法被一塊小小的電子顯示器所替代的。
但是,這個領域從業人員的素質卻始終良莠不齊。
說說我自己的故事 : 自小到大接觸了各種各樣的老師,從幼兒園到大學,從學校到補習班,雖然三尺講台前的人都被稱作「X老師」,可他們在我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卻是天壤之別。
我見過逼迫小學生吃下英語書互相扇臉的敗類,也存在打抱不平為弱勢學子爭取權益的楷模,有過被腦殘講師顛倒黑白誣衊的遭遇,也受過始終不拋棄我這種差學生不厭其煩的老師所感動。
這就是中國教育現狀的一角。
沉默寡言蜷縮在角落裡的吊車尾,明目張胆頂撞學校領導的狂躁之徒,對課程始終一頭霧水的榆木腦袋,一下課就圍住講台請教難題的積極分子,這些看似相悖的狀態都是我曾經作為學生在各個階段的真實寫照。
幸運的是也因為這些經歷,才能漸漸領悟孔子所推崇的「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不善於言表的羞澀小生更需要外來者的關懷,目中無人缺乏家庭早期教育的皮小子就適合以暴制暴,從來就沒有萬金油式的教育方式。孫子兵法曰: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致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可惜目前的現狀就是,很多老師空有所謂的「知識」,但缺乏解決問題的「智識」。
比如我曾經遇到的:
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或不可抗拒力,稍稍遲到後被沒頭腦的罵一句:「這不是你遲到的理由!」(那你踏馬告訴我什麼才能是遲到的理由。)
班上存在題目沒聽懂的學生,即大吼到:「同樣是一個班的學生,為什麼別人聽懂了,你沒懂!」(我要是這麼聰明還要你幹嗎?)
對待知識不求甚解,難得有學生好奇問題的「本源」,卻拿一句:「你想那麼多幹什麼!把我講的記住就行了!」(所以你就是個辣雞!)
把這個時代的老師根據與學生的關係大致分為四個級別:
入門生級別:知識搬運者
這是很多初出茅廬的年輕老師所呆的新手練習村,他們專業課的基礎知識都還不錯,有很多老師年少時代也是好學生中的佼佼者,所以在課堂上他們會全神貫注地向學生灌輸自己也厭煩的枯燥內容,將自己大腦里的公式定理一股腦倒出來,至於學生的吸收程度,整節課堂的氣氛和狀態,他們無心無力去覺察;在對待知識的態度上,他們秉承著農夫山泉的經典台詞:「我們不生產知識,我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
學徒級別:管理員
管理員的形象多體現在公立學校里嚴厲的班主任身上,一提起他們,每個學生心中都會浮現起那個戴著一副方形金邊眼鏡,胳膊夾著厚厚教材和戒尺的中年男女,在課堂上這些老師絕對是權威性的存在,學生對他們比起尊重,可能更多的是恐懼,並且打心裡對其有「刻板,不講理,不近人情的敵對關係「的印象。與此同時,社會上體現出來的很多師生矛盾也高發於這一教師人群。
專家級別:朋友
能達到這個層次的教育工作者基本上屬於這個行業尖端的20%~10%,因為比起教授內容和知識,「朋友」這個詞更多注重的是溝通與理解,而這恰恰是多數老師,甚至多數父母難以做到的一點,把學生當「朋友」的前提是能夠信任他,包容他,愛護他,即把他當做一個活生生的「人」來看待,既非看管對象,也非賺錢機器。
只是,與學生做朋友的難度自然不小,這不是與他們一起打個遊戲,討論個八卦,隨便插科打諢那麼簡單,你需要「俯下身與他們對話」,包括個人語言習慣,思考方式必須儘可能的接近學生,對於其幼稚甚至怪誕的想法會想方設法嘗試理解和互動。
大師級別:偶像
幾年前少女楊麗娟為見天王巨星劉德華搞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現如今各大流量平台討論最多的仍然是明星偶像的那點雞毛蒜皮褲襠破事,脆弱的成年人需要偶像和信仰來慰藉自己空洞的內心,對未來一無所知的少年少女也希冀騎龍勇士和超級賽亞人的出現。
偶像的力量是恐怖的,周杰倫演唱會的一張票黃牛現在可以炒到一萬元,而這是一個普通工薪階層不吃不喝兩三個月才能掙到的數目。如果說「朋友」會使師生關係過於親近導致課堂管理混亂,那麼「偶像」這個階段則完全解決了此類問題。
粉絲和偶像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這種不平等的背後是兩者實力的巨大懸殊,我比你強大,聰明,你才有可能崇拜我。
偶像不會給粉絲灌輸思想,他只需在台上做自己該做的事,台下的目光就會被其所吸引,乃至於學生還會模仿他的語言,觀察他的思考方式,至於整頓紀律,懲罰搗蛋學生,這樣的現象根本不會存在。
說了一大堆,問題是:如何成為偶像?
或者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方式提問:「做老師最重要的是什麼?」
知識儲備?
講課技巧?
絕對權威?
很抱歉,以上全錯,這些機械式的玩意只需短短几個月就能複製出一模一樣的來,若可以批量生產,必將一文不值。
真正的答案是,貫穿每個人一生的------獨特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包括且不限於:有同理心,幽默,溫柔,有溫度,感染力,獨特思想……
而這些人性中最光輝的存在,絕非一年半載就能形成,在專業領域以外,對社會規律的洞察,對自我價值的審視,人與人微妙卻又複雜的關係,都需要用一生去學習領悟。
有幸曾在生命中邂逅過這樣的老師,相比起課堂內容,他們更願意自己建構起知識框架,相比起推崇冷冰冰的教材,他們更崇尚獨立的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學生湧現出的真情實感,讓人體會到了人類的韌性與血性。
還記得初三的那節化學課上,講台上的短髮女性望著窗外在高壓電線旁危險工作的青年,轉過身來告訴我們:「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整個城市的電力系統才能正常運轉,你我才能理所應當地享受能源帶來的快捷,這些年輕人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尊重。」
「但是,我不希望我的學生加入他們的隊伍,我不希望你們拿著卑微的工資,干著辛苦勞累的工作,還要置生命於危險之中,你們還有家人和朋友要你陪伴,所以,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奮鬥吧,前行吧。」
那是我聽到的,最有用的勵志詞。
推薦閱讀:
※蘇聯無神論宣傳教育的歷史經驗與教訓
※如何對孩子進行抗挫折教育?
※叛逆期的男孩怎樣教育
※北京印刷學院《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考試大綱與推薦書目
※「必要的惡行」?東京醫科大學為減少女性錄取篡改其考試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