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門徑 | 何為實相

佛法門徑 | 何為實相

4 人贊了文章

問:什麼是「實相般若」?是否能舉例說明?

答:般若相對於智慧來說,是有區別的,至少名相上有區別。般若是本自具足的智慧,不是後天訓練出來的智慧。為什麼具足要加一個本來呢?如果不是本來,那麼就是緣起的,緣起的都是減損的,稱不上具足。緣起的,就是生滅的,輪迴的,不是涅槃義。本自,如來,具足,都是非緣起,非自然的。因為非緣起,所以無生滅,因為非自然,所以能生萬法。這裡的自然,不是自然界的自然,是有自我實體的意思。緣起沒有自我實體,依他起。自然,有自我實體,非緣起,自己就能生起。佛陀依般若否定了這兩種見解。所以,實相就是般若,這兩個詞是並列詞。實相不是般若的限定詞。

問:能否舉例說明?

答:你什麼時候覺得自己不在?

問:念念自在。

答:那就是實相。依佛陀教誨的次第,十八界中證得無我,入道流,證須陀洹果,得不退轉位。此時,得見第一重顛倒,得知生死之事。能脫生死之苦。所以,修行的第一步是出離解脫之法。然後,才是實相法。否則,即使知道所謂實相,也不能脫苦。

要說明人的生死是否是輪迴的,就好比告訴一個從來沒有做過夢的人,夢是怎麼回事,一樣困難。每個人以所見,所聽,以及感受,所想等等,色受想行識,為我的主觀感受。所以立十八界。這個主觀感受是有界限的,超越不了眼耳鼻舌身意能感受,和色聲香味觸法所感受,以及辨識感受的六識。總得說來,眾生以五取蘊藏身為我,以十八界為我的邊界。其中,我的膚色,我的容貌,我的聲音,我的想法,都在六塵範圍內。眾生所定義的死,和睡著了,可以作為對比討論。在這裡不得不涉及兩類角色,一是證得入流後的阿羅漢聖人,一是仍然在二元對立世界中對治煩惱的凡夫眾生。凡夫不是貶義詞,普通人就是了。凡夫減損的報身,落在分段生死上。這裡的報身,也是報土,指的是凡夫所取之範圍,即十八界。在所報之十八界中,是分段生死的。什麼是分段呢?就是記憶是分段的。比如昨天的事情清楚的記得,晚上怎麼入睡,怎麼醒的?記不得了,然後就是今天了。

昨天和今天本來是受日月約束的一個現象,現在在自己身上呈現出來的是昨晚睡覺之前,和今天醒來之後。所以叫做分段。我們把記憶拉長,小學同桌的那個女生還記得嗎?猛的一問,通常記不起來,有時候使勁想也想不起來。但有時候不知怎麼的就回憶起來了。但對過去的記憶都是片段的,這種不相續的感受也是分段的。再往前,我們所謂上輩子如何死的?這輩子如何生的?猶如入睡和出睡一樣,回憶不起來,這就是分段。眾生本具如來德相,佛眾生心三無差別的。能聽懂就說明有,只是表達不出來而已。對此世上一世,和今天昨天的差別在於,上一世回憶不起來,所以好像沒有。

好了,凡夫眾生說完了,再說說阿羅漢聖人對十八界的感受,是變異生死。阿羅漢以禪定力,超越日月的約束,入夢出夢,第六意識都可以知道。所以昨天今天,除了看白天黑夜相,自身感受沒有昨天今天。阿羅漢修持三十七道品的四如意足成就,依然依禪定力,回憶往昔十八界中事,因緣相續,猶如現前親自經歷。無有片段感受。證得無生忍的阿羅漢,依禪定力,觀生前若干世,也如同現今親自經歷,入胎出胎,無有間斷。對於阿羅漢聖人的感受而言,只有境遷,無有分段,所以名言變異生死。但是,這裡仍然有生死,此是後話。

阿羅漢觀前身往事,種種輪迴,只是境遷,身形變換,若天,若人,若鬼,若畜生。緣報身六根不同,現起和感受的十八界六塵不同。而知,眾生生死輪迴如夢事,夢醒事消。那麼凡夫眾生為何恐懼輪迴呢?其實我們恐懼的是死的痛苦和死後的不確定性。我們看到別人痛苦的死去,想著自己死的時候也很痛苦。那麼我們看一個人晚上睡前翻來翻去,睡著以後呼嚕打得好像要岔過氣去。但是,你第二天問題,昨晚嚇死我了,你睡前好痛苦啊,翻來翻去,睡後呼嚕打的,我都擔心你會死掉。而當事人一頭霧水,我不知道啊。凡夫眾生入睡出睡都不知道,所謂死時的痛苦,我們也回想不起來了。那回想不起來又如何呢?也沒有什麼了。經過無量生死輪迴,好像經歷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結果呢?結果就是報的當下。我在群里發消息,大家在群里看消息。這就是實相。

推薦閱讀:

談錫永:如來藏體性與觀修(2)
佛說:一界=甚深義=第一義諦=眾生界=如來藏=法身
大佛頂首愣嚴經七大即如來藏(周遍法界)第五

TAG:空性 | 如來藏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