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你的Passion,不是錢更不是大流
來自專欄 doriskeke12 人贊了文章
這是doriskeke的原創
原文發於2015年10月
關鍵字:職業發展
我家庭沒有相關背景,我也沒有動用父母一絲一毫的資源。我沒有光圈也不是中國人眼裡的「牛人」。我上海長大,高中念的復旦附中(高中的確很不錯!),但從小不是大隊長、班長或學生會領導,反正國旗下講話神馬的從來輪不到我。
高三畢業去了一個在中國毫無耳聞的文理學院Bard College(巴德學院)讀經濟學,不是HYP(哈佛耶魯普林斯頓)也不是常春藤,這個學校的默默無聞以及文理學院的不被人理解讓我經常不好意思報出家門。
我們學校並沒有求職資源,甚至學生大多畢業選擇從事哲學家,或者喂牛,撿垃圾,變性藝術家等常人無法理解的奇葩職業。
我在Bard收穫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博雅教育)絕對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幾年。雖然求職資源較少,但我認為大學是學如何「做人」並非培養社會技能的。晚點可以介紹下美國的博雅教育……
話說這個MCM的新一季廣告大片上的臉就是我的大學同班同學,大家千萬不要去谷歌她/他的性別。
還有這個Devil Wears Prada的男豬腳也是我們學校的,他中途輟學了。
在我們學校美國人的眼裡,去做凡人都做的職業是可恥的,他們想要做的是領先時代的職業。雖然我覺得很酷,但出於中國背景還得養父母,我是達不到那個境界。然而由於求職資源的匱乏,我校多數國際學生放棄找工作這一路徑,直接投向了讀博讀碩的學術柔情。我深知自己不是做學術的這塊料。
我去美國前,曾經見過一個美國回來的朋友,對我說過:「美國是要靠你自己出去闖的。」
大學期間還有一個Bard的中國學姐Leslie對我說過:「年輕的時候不犯錯,什麼時候犯?」
這幾句話不知怎麼的一直刻在了我的腦海里,萌成了我放肆的一棵芽。
快進四年……
大四那年,我被中國寶潔和美國聯合利華市場管培項目(MKT Management Trainee Program)錄取了。如果你在國內讀書,你一定知道非廣州應屆生申請寶潔的競爭有多激烈,而美國聯合利華則每年僅招MBA,本科生寥寥無幾。當時我在強烈的思想鬥爭下(寶潔一直是我的夢想,以後會告訴你為什麼)最終選擇了美國聯合利華做Vaseline的全球助理品牌經理。
在歐洲和美國看到的凡士林奇形怪狀潤唇膏,是我率領著20-30個不同部門的美國英國比我年長10歲以上的專業人士設計和製造出來的。
一年半後我加入了MK紐約做亞太地區新媒體經理。
引爆中國的MKSHANGHAI/Jet Set活動,是我進MK負責的第一個項目。
後來我加入了矽谷阿里巴巴/支付寶,再後來選擇了回國加入創業公司。
我寫這些「裝逼前奏」只是想告訴大家:我是這麼平凡的一個女生,但是我努力地從心過,我獲得了許多。美國夢是可以自己去追的。美國不是一個你等著給你送上門來喂你吃的國家,人生不是別人都為你鋪路,是要你去闖的。
很多年後往前看,中國就是一個新的美國夢誕生的地方。
跟隨你的Passion,不是錢更不是大流
怎麼追?當然運氣成分不可否認地佔了不少,但運氣是需要努力鋪路的。
我今年25歲(此文寫於2015年),我大膽地來寫《怎麼創造你的職業道路》,我自己也知道不夠資格。但是我的確在美國尋找自己的職業道路花了比別人多50倍的功夫。
我也希望能幫助許多像我一樣想走一條追尋自己的passion的人,找到屬於自己的路。也許那條路很少人走,滿地荊棘,但也因為只有你在走,只有你有這份收穫。我想傳播的是我相信的理念,這也是我打開這個公眾號的目的,從頭到尾我都一直有在記錄我的工作旅程、心態和為人處世的成長足跡,與其我自己寫,我寧可分享給更多人一起討論和研究。
這篇文章不是一篇「面霸如何拿到五百強offer的雞精」,與其告訴大家我是怎麼面試,技巧拿到這些工作職位的,我更想講一個更長篇的連環故事,關於為何你要堅定跟隨你的心:路是人闖出來的,拘束於大流你就輸了 ---- 這篇連環故事說的是(尤其是在美國)如何尋找和創造自己的職業道路。
那讓我么開始吧!
什麼是Passion?
Passion不能翻譯做興趣,也不是夢想,而是「讓你感到雞血旺盛熱血膨脹願意長時間做的東西」。簡而言之,這事你做著是開心的,是喜歡的,是你願意成長又了解更多的領域。我建議最好也是你擅長的,有competitive advantage的東西。
為什麼要跟隨Passion?
我曾經大一也一度想要做的是美國亞裔間流行的老三樣:finance, banking and consulting。我也有糾結過為什麼偏偏是這三樣。聽下來的答案有這幾類:錢多,不會narrow你的career path(不讓你的職業道路變窄),名校畢業生聰明人都去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其他行業在美國你找不到什麼好工作。以當時中國教育培養的邏輯體系,這四點推出了一個很直截了當的答案:人人都去的地方一定好,錢又多,我該去。
還好我從小是一個非常任性,不聽老師話,好吃懶做又喜歡一意孤行的流氓學生。我從小覺得找不到意義的課我寧可不聽,無聊的練習題我不喜歡重複,凡事我都喜歡找最快的方法,我沒興趣的或教條的「大隊長」學生會主席我都有點「鄙視」,寧可做我自己的社團。
不能讓我喜歡的工作我碰也不想碰。我試了下做金融的準備和題目,看了幾道題就覺得無聊了,好像回到了華羅庚數學賽。再加上很幸運的是我們學校沒有任何金融的資源,直接省得我操這個心。
然而是我碰到這位在美國廣告公司工作的復旦學姐,她對我說了一句話,讓當時的我堅定了信念,至今難忘。她說:「的確諮詢和投行是一個跳板,可以打開很多扇門,不會narrow your career path。但如果你早就知道你屬於哪扇門了,那你一路筆直衝,不是比他們走得更快嗎?」
當時她的話簡直醍醐灌頂:如果我能比別人都早地找到適合我自己的道路,並以最快的速度衝刺,為什麼我還需要去投行曲線救國呢?除非投行真的和你未來的職業方向直接掛鉤,否則與其花時間硬著頭皮去和banker network, 去準備面試,去熱臉貼冷屁股,還不如趁早地發現你的passion在哪裡來的ROI(投資回報率)更高愉悅感更高。
退一步講,只有當你真心喜歡一樣東西的時候,你才會有動力地去做許多又苦又累的事。如果你不是真心喜歡投行或者金融的話而欺騙自己的話,虛榮和驕傲退後,你剩下的只有日了狗了般的心累。(當然如果你早就算好了投行是你的跳板的情況例外)
退兩步講,從competitive landscape的角度來說想想你也知道,人人都往那邊擠了,而職位就那幾個,如果不是你「特別想要」或者「特彆強」你幹嘛硬要踩一腳等著當炮灰?找到還空白的niche market才是王道。
退一萬步講,You only live once (YOLO)。每一年都是你人生中的一年,你人生只有一次你真的願意花時間在你不喜歡的東西上嗎?
你的時間是你最重要的資產。你的時間是你最重要的資產。你的時間是你最重要的資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比起錢,時間是回不來的,是有限的。而你的選擇就是你一個拿著你的時間資產去投資的項目。你想要的是什麼樣的回報,多少回報,最後收款人都是你自己。你拿著時間去投在了什麼上面,就意味著帶來了機會成本(這些時間本可以做的其他事情)。
你的無時不刻的選擇都是你對你自己的一個投資。根據我前一篇《離開紐約的理由》提到的power law,不要投在回報率低到當炮灰的東西上面,也要做好Due Diligence(功課和盡職調查)想清楚這個選擇會帶來的是未來更多的什麼樣的投入和牽涉到的commitment(義務)。
當你不知道選哪條的時候,跟從心的選擇,就是最好的選擇。
在我們MK的PR Vice President (他曾經是LVMP的亞太地區VP,也是我的人生導師)曾對我說他原來是做律師的,其實也可以做的,只不過他知道做下去只會是mediocre,不會讓他開心的,就轉了行。
在從心底發現自己喜歡一樣東西,而願意花時間在上面,為了一棵樹拋棄一片森林的心情是美好的。
怎麼樣找到我的Passion?
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簡直就跟找真愛一樣難,而且隨著閱歷變化有可能還會變。我只能淺顯地歸納一下:
排除法:肯定不喜歡的東西把它先從列表上刪掉。怎麼樣叫不喜歡呢?就是你還沒開始探索,想想就覺得頭皮發麻,已經不想去想的了,或者是你完全無從下手的。我的例子來說,我想到做會計,看數字,碼細節我就頭痛,所以金融會計什麼的我早就剔除了。
自我了解法:在你平時發的朋友圈,大多時間乾的事歸個類。做幾個MBTI測試,不停增強self awareness(自我意識)和周圍人對你的評價的敏感度。比如當時我的朋友都跟我說我在人人網上的活躍度超乎了凡人,我是social butterfly,我很關心別人喜歡做活動之類的,我自己很喜歡講段子,喜歡觀察別人的行為來引人發笑。我喜歡把事情做出來,喜歡領導團隊,喜歡business有關的。大致是公關和諮詢的中間體,包括了同時創意和business的邏輯,這些自我的了解推測自然而然地就把我推向了和人打交道和創意加執行更加有關係的市場營銷類工作。
實踐探索法:光意淫不夠,當然還要去實踐了,實踐知真理啊!我從16歲就開始做了實習,每年暑假甚至寒假都在實習,就為了能夠提前體驗社會,和找到我喜歡的工作。我做過政府工作、明星活動、中小私企、獨立教育企業、媒體、公關公司、快消、管理諮詢、汽車行業。我做實習從來不是為了混名字的,而是真真切切地去把自己當正式員工去苦幹去學習的,所以做下來什麼適合我什麼不適合我自己最清楚了。有句話說得好,就是人生要趁早付學費。
同時我也找了各行各界的人士在網上和她們做information interview,不為了找實習,就為了知道他們每天做些什麼,什麼motivate他們,這樣來cross check(交叉驗證)自己對一個行業的推斷。
真的喜歡一樣東西的時候,你想要感受和體驗它的機會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marketing說到底就是對人說話,怎麼樣帶領團隊,包裝一個產品,怎麼樣造勢,產生什麼樣的感染力,執行和結果。你可以做很多個自己的迷你campaign,來驗證自己到底有沒有這個能耐,有沒有這個激情。
當然你會發現你有很多事情都很喜歡,有的可以成為興趣,但千萬不要阻止他們。我喜歡的還有很多別的,比如說我喜歡上社交網路,我喜歡看愛情小說,我喜歡看動畫片,我喜歡看段子,我喜歡買衣服。有很多這方面的興趣愛好你自己都知道,當你喜歡它的時候你就該去探索它鑽研它,因為不知道未來的哪一天,這些點就會連接起來變成一條線的。
你看高曉松,他是音樂人,怎麼後來就說曉松奇談,做奇葩說了呢,就是因為他還對歷史有興趣。You never know what passion can bring you. 所以一定不能放棄,要鑽研你喜歡的東西。
PS 2018年的今天我再回首這篇文章,感慨人生每一步路都算數。人生中的確存在第二增長曲線和均值回歸,你最終總是會選擇你真正喜歡的東西。
說到這裡我的第一篇章講完了。All I want to say is 開炮前,你得先瞄準了靶子。靶子可能要找一會時間,但你不要急,但比起「急著做決定」或者「盲目追尋」,甚至是「遊手好閒」,我推薦有目標性地探尋自己。
Follow your heart。找到了你的passion以後你才敢於掏出120分的勇氣去面對現實。
最後給大家帶來Robert Frost的。粘貼在這裡,只想提醒你,選擇那條屬於你的路,擁有最大的收穫。
The Road Not Taken
Robert Frost, 1874 - 1963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若你想提升營銷增長互聯網知識、
分享交流創意廣告、
和2000+中美營銷人切磋,
點這裡加入我的中美增長營銷圈
用一頓飯的錢
買一年的互聯網營銷知識和人脈
每新增100人入群價格上升30-50元
推薦閱讀:
※別為了攢錢,去過打折的人生
※攢錢,根本沒用!
※30歲之前必須攢錢去的6個地方,趕緊先收藏了
※告別月光族!八個存錢的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