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版】愉快度過寶寶反抗期的訣竅(1-3歲)上篇
5 人贊了文章
原創 (微信號 洋醬 J_Yangjiang)
在日本有種說法,稱2歲左右的孩子為「魔の二歳」。意思是說,兩歲的孩子就像個謎團一樣無法理解,會做出各種各樣讓家長頭疼惱火的事情,很難對付。這個年齡也被形象地成為「イヤイヤ期」(凡事都說 「不」的時期)。孩子過了1歲半,日本的爸爸媽媽們就開始戰戰兢兢地準備迎戰自家的小魔王和小魔女們了。
今天聊聊在日本是如何理解,如何對應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期,本文中介紹了著名兒科專家毛利子來(Mouri taneki)醫師及兒童發育心理學權威、法心理學者濱田壽美男(Hamada Sumio)老師的講解和意見。並直接得到了本人的授權進行翻譯編輯。
從1歲半到2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是這個年齡最大的特徵。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即使再三被制止也執拗地一定要做。趴飯桌,搶大人用的東西,怎麼說也不停手。性格倔強的孩子,還會因為些 「小事」就滿地打滾大發脾氣,扔東西,要麼趴在地上哭鬧不停。好不容易覺得平息了,沒過一會兒又偷偷來看家長的臉色尋找下個機會,孩子毫不氣餒地一次次來挑戰。相反,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頑固到底絕對不做。不喜歡吃的東西推到一邊,不願意穿衣服的時候,把你拿來的衣服直接扔掉。這樣的事情每天不是一件兩件,可以說時時刻刻,在任何事情上都可能發生,媽媽爸爸們也常被孩子弄得精疲力盡,不知所措。
心理學上,把 「自我意識」開始萌發的1歲到3歲成為第一反抗期,自我意識高漲的青春期成為第二反抗期。這種說法聽起來好像是從孩子自身湧現出的反抗情緒,其實,既然是「反抗」,沒對對象是不成立的。所謂反抗期,既是孩子自身變化,同時更多的是與周圍外界的關係發生變化的一個信號。
一歲前,寶寶想要去哪基本上都是依靠家長來抱,一歲以後,僅僅是能自己走這一點,和家長的關係就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包括吃東西等各個方面,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變多了,「想自己做」的事情也變多了。這對於家長來說是非常高興的事,同時,這也代表與以前所有事情都由家長「為他/她做」的嬰兒時期已經完全不同了。家長為他/她做的時候還相對輕鬆,現在孩子要自己做,可是又做不好。家長怕危險,怕弄髒弄亂,還要繼續為他/她做的話,孩子自己想做的事做不了,自然會生氣發脾氣。可是,看著孩子明擺著做不到的事情還硬要自己做,家長也煩躁。這就是所謂的反抗期。與其說是孩子自己萌發了反抗心,不如說是親子間的關係發生了變化。
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相反,如果不這樣問題就更大了。
其實,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開始理解世界上是有規矩存在的,而且也意識到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隨心所欲。但是,儘管如此也不能輕易接受現實,否則,就等於完全抹殺了「自我」。所以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志,一定要表現出自我。通過這種自我主張和判斷,孩子們在努力地調整自己和外界的妥協點。有時候甚至能夠感受到這正是孩子們為了「確立自我」而在努力地抗爭。
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判斷還很單純,自我主張的方式也很強硬。只知道在「做」和「不做」之間二選一,還不能靈活地找到其他的方法代替或妥協。而且,在反抗的過程中孩子們慢慢認識到自己和世界是獨立存在的,是不同的。但這些認識還很固定,比如有的孩子會因為爸爸坐在媽媽經常坐的座位而大哭不止。
另外,這個時期孩子對感情的處理也還很困難,所以在是黑是白沒有結果之前,會一直哭哭鬧鬧。這樣想想其實孩子們也挺不容易的。
能夠迎來反抗期,首先這說明媽媽和孩子之間已經形成了堅實的信任關係,寶寶知道無論自己做什麼,媽媽都不會拋棄自己,只有擁有了這種信心的寶寶,才能安心地對媽媽進行反抗。如果母子之間的關係不穩定,或者孩子沒能得到足夠的安全感,他們是沒有勇氣試圖建立新的關係的。相反,一般在該反抗的時期沒有反抗行為的孩子,有可能在下一個反抗期的反應更加激烈。
面對每天孩子各種各樣的挑戰,再加上這個時期還經常要面對寶寶睡眠的困擾,兩個加起來,媽媽會覺得身心疲憊。但還是盡量讓自己保持心情上的寬裕,從成長的角度為孩子的變化感到高興。
道理明白了,每天面對製造出各種各樣花樣的小魔王小魔女們,還是需要點技巧的,這裡介紹一些常用的方法,不妨大家也試試看。當然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希望能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靈活運用。
1. 尊重孩子的主動性這一點其實不僅是針對反抗期,可以說是育兒的基本原則之一。所以再特意強調一下。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孩子想要「自己做」的願望。孩子的成長的點點滴滴都是通過實踐來獲取的,沒有體驗過的事情,是無法學到的。即使寶寶做的結果再不完美,對本人來說也都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嬰兒時期,孩子活動範圍小,而且也許還願意待在爸爸媽媽準備玩具圈圈裡,即使隨便玩也不會造成什麼大的損失。不過到了2,3歲,孩子的能力和活動範圍增加了許多,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盡量自由的空間則是父母必須做的工作。如果你懈怠了這一點,那麼只能說是你給自己製造了很多和寶寶發生爭執的原因。
切記,「這個好貴的呀」「這個容易壞的」之類的理由,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還完全無法理解。如果媽媽因為「這個好貴的,你怎麼凈瞎動呀」而制止孩子的話,那完全是父母的錯誤。爸爸媽媽真正在意的東西,應該早早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反過來說,孩子能接觸的活動範圍內的東西,原則上都該是他/她可以碰的。如果實在有沒法收起來的又不願意讓孩子動的東西,那麼告訴寶寶這個很重要,不要動。但是這種「不要動的」東西太多的話,建議還是再重新整理一下吧。
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你現在怕麻煩,怕弄髒地板,怕弄髒衣服,堅持要喂飯給寶寶的話,那麼到了4,5歲,孩子還是會等著你繼續喂飯給他吃的。吃飯是一個例子,其他的事也都是一樣。關於保護孩子自主意識也是一個很深奧的話題,這裡暫不多解釋了。
2. 轉移注意力
孩子發起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要跟著發脾氣,硬碰硬。試著轉移話題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造成孩子發脾氣的事情如果對寶寶來說不是很重要的話,也許馬上就能夠切換了。
3. 說明理由
2歲的孩子對父母的話已經可以理解很多了。對於孩子的要求不要一概否定,試著向寶寶解釋理由。「今天因為-----,所以要快一點。」不要上來就說,「我著急,不行!」「你還小,不行!」等等。通過父母的解釋,孩子會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有的時候也會很順利地表示出理解的態度。
需要注意的是,對孩子來說,未來的危險是不具備說服力的。「如果---會感冒的」「長大以後就再也不----了」之類的理由,基本上是不會被理解。理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對寶寶來說關係重大的事情。當然不一定都是事實。
4. 用提問,邀請的方式
這個時期的孩子希望「自己做決定」。如果爸爸媽媽一味指示或命令孩子去做這做那,寶寶會覺得這不是自己想做的而故意不做。比如,想讓寶寶把玩具放回原處,
「把玩具收好!」這種指示一般都會被拒絕,
這時可以試著說「這個玩具是放哪的呀?」或者
「媽媽想要把玩具收好,有沒有誰願意和我一起做呀」,多半情況寶寶會高興地跑過來,把玩具放回原處。
5. 正面接受
如果寶寶反抗很激烈,說明那也許是一件對寶寶來說很重要的事。這個時候需要動腦筋分析一下情景,猜猜寶寶的心情並表示理解。「你是想要做----來的吧,媽媽已經明白了。」如果你猜對了,那麼寶寶會點點頭,像關電源似的一下就停止哭鬧,轉身就去玩兒別的了。有時候即使你猜對了,寶寶還是不能處理自己的情緒的時候,那麼你只要把他/她摟在懷裡,不斷地重複「媽媽知道你是想要做----來的,對吧。」,不斷地重複,重複,再重複。一般情況下不超過5,6分鐘寶寶就會平靜了。
切記,你只需要重複表示接受並理解了孩子的心情,並不一定實際去做寶寶要求的事,剛才已經解釋,孩子是明白有些事是不能做的。而且千萬不要因為著急而和孩子進行談判或提出交換條件,「你要不哭我就給你買---」「你要不哭咱么就----」之類的做法。即使孩子一時可能會被吸引,但他/她的心情並沒有被正面接受,只是蓋了個蓋子暫時封印起來了而已,不知什麼時候還是會再次爆發的。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越是著急趕時間的時候,越要沉住氣,盡量穩住自己著急的心情,來接受寶寶的情緒。事實上,就算停下手裡的一切的事,摟著孩子五分鐘跟他/她說你已經知道他想做什麼了,比起大人催,孩子反抗,大人氣,孩子大哭不止造成的僵局來,結果上不知要節省多少時間呢!當你成功時,還會感到從未有過的成就感(笑)
6. 妥協,稍等一會兒
如果你想讓孩子做什麼事情卻遭到拒絕的話,不要硬來,稍微等一等並給孩子自己決定的餘地。比如媽媽想要孩子去小便,可是寶寶堅決拒絕。這時候就算你很擔心他可能馬上就要尿褲子了,但不要硬來,可以試著說,「你現在不想去就算了,等你想去的時候叫我啊。」至少有一半情況下,用不了幾分鐘,寶寶會自己主動來找你的。
解說了這麼多,一起來體會一下吧
早上上班鎖門時,寶寶執意要自己拿著鑰匙怎麼說也不給,媽媽怎麼辦?
場景
早上上班鎖門時,寶寶執意要自己拿著鑰匙怎麼說也不給,媽媽怎麼辦?
A媽媽.「快把鑰匙給我,媽媽著急上班呢」
結果:要不過來,媽媽硬搶,孩子大哭。
B媽媽.「把鑰匙給媽媽,媽媽知道你是好孩子」
結果:如果孩子心情好,稍微等一會兒會把鑰匙送回來
C媽媽.「不把門鎖好,如果有小偷進來你的小汽車會被拿走的」
結果:立刻跑著把鑰匙送過來
D媽媽.「那今天你來鎖門吧」
結果:立刻跑著把鑰匙送過來
E媽媽。「誰知道我的鑰匙去哪了?」
結果:立刻跑著把鑰匙送過來
怎麼樣,你是哪位媽媽呢?
7. 發脾氣
如果孩子在做什麼真正危險的事,就應該用嚴厲的態度當場制止。
對待孩子的反抗,也不是不能發脾氣。爸爸媽媽也有情緒,也會有累的時候,缺乏忍耐力的時候。如果你覺得孩子做的事情實在太可氣了。那就嚴厲地大聲吼一兩嗓子教訓一下。
切記,對孩子發火的時候,
發脾氣本身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切記,為了讓發脾氣這最後一招生效,你需要保證平時盡量按照1-6來對應孩子,1-6能做到80%,偶爾失控一下,屬於人之常情。動不動就發脾氣,結果就是把孩子招惹你生氣變成了一種遊戲,聰明的寶寶們會想出各種方法來試驗你們發脾氣時還會有什麼新的反應,試想一下,寶寶稍微做點什麼就能使爸爸媽媽大呼小叫,面紅耳赤,這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呀。
反抗期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時期,也是爸爸媽媽們開始真正感受到孩子獨立人格的時期。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放鬆心情,就當做在和孩子一起玩猜心情的遊戲。這也是增加家長智慧的絕好的訓練機會。
下篇待續
參考資料
『親になるまでの時間』浜田壽美男著、ジャパンマシニスト社
『お産と育児の本』毛利子來著、平凡社
推薦閱讀:
※嘟嘟與泡泡的奇妙之旅 案例分析(十九)
※他不再是刻板的加加 案例分析(十八)
※孩子不應該成為傀儡
※孤獨症訓練中家長的作用|專家公益巡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