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延遲滿足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多少父母用錯了?
延遲滿足指的是一種能力,是人對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時能夠等待的能力。在心理學上,經常和自我控制等同。培養延遲滿足的能力,也可以說就是在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對慾望能夠剋制,能夠學會等待。
心理學上有一個經典的糖果實驗。20世紀60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瓦特?米歇爾在斯坦福大學的幼兒園做了一個軟糖實驗:實驗者先給一群四歲孩子每人一粒糖果,說:「你可以隨時吃掉。但如果能堅持等我回來後再吃,那就會得到兩粒糖。」說完,實驗者就離開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孩子很快就把糖吃了,也有些孩子堅持等到實驗者回來,當然,他們就得到了事先許諾的兩粒糖。
此後,實驗者再對這些孩子進行跟蹤研究,一直到他們高中畢業。最後發現,在四歲時就能夠為兩塊糖果等待的孩子,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較高的效率及較強的自信心。他們能夠更好地應付挫折和壓力,並且具有責任心和自信心,普遍容易贏得別人的信任。而那些沒有抵禦住誘惑的孩子,抗挫能力、自控能力較差,在壓力面前不知所措,做事效率較低,自信心和責任心都不強。
約定「一次只能買一樣」
幫助孩子學會忍耐
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物質極為豐富的時代,很多物質方面的需求都能做到立即滿足。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件幸事,玩的玩具應有盡有,吃的食物隨手可得,同樣也會給孩子帶來如何控制自己慾望的挑戰。精神層面的需求,我們要儘可能滿足孩子;但物質方面的需求,我們需要讓孩子學會忍耐和等待。
只要帶孩子一起去超市或者商場購物,很多父母就會被孩子折磨得筋疲力盡。孩子不是提出買這樣那樣的玩具,就是希望買各種各樣的零食,一旦不能如願以償,很可能就會趁機倒地耍賴。這就是孩子不具備自我控制能力的主要表現。
為了避免在公共場所出現類似情況,可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通過一些方式讓孩子逐漸學會克制自己的物質慾望。比如,每一次出門之前,我們就可以跟孩子事先約定好,一次只能買一樣玩具或零食等。如果孩子希望「魚和熊掌兼得」,那麼我們就可以告訴孩子需要等到下一次才能買。
我女兒1歲多的時候,我們就經常帶她去超市或商場。剛開始的時候,每一次出門之前,我們都會跟她說好一次只能買一樣東西,買了玩具就不能買零食,不論玩具還是零食,一次也只能買一件。這個規則一直保持至今,幾乎從未被破壞過。雖然她有時候會很想買兩件或幾件東西,但我們也會告訴她當天只能買一件,其他東西需要等到下一次或者重大節日等才能再買。這樣做的目的,主要不是考慮省錢的問題,而是希望在這個等待的過程中讓她逐漸學會忍耐,學會自我控制。
利用「最近發展區」
幫助孩子延長等待時間
最近發展區,是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用於指代一定範圍內任務的術語。最近發展區的最低限是兒童獨立作業所達到的技能水平,最高限是在有能力的指導者的幫助下兒童可以接受的附加水平。最近發展區表述了兒童成熟過程中的認知技能,這些技能只能通過擁有更多技能的個體的幫助才可以實現。
在培養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讓孩子逐漸學會等待、學會忍耐。利用最近發展區的這個認知發展理論,我們就可以幫助孩子逐步延長等待時間。
比如,當幼兒階段的孩子突然看到別的小朋友買了一個自己從來沒有玩過的新鮮玩具,他往往就會忍不住去搶這個玩具。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利用最近發展區,引導孩子學會等待的契機。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寶貝,我知道你最喜歡玩小汽車了,特別是以前沒有玩過的那種,就像琦琦現在玩的小汽車。你看他玩得多開心啊!」這樣的對話既是緩兵之計,同時還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多關注別人的一舉一動。過一會,如果孩子又開始想起自己要玩時,可以接著告訴他:「這個小汽車是琦琦買的,他現在還沒有玩夠呢。你只能等到琦琦同意給你玩的時候才能玩哦。要不,你自己去跟他商量一下,再過五分鐘是否可以給你玩一會兒。」
一般情況下,當孩子能主動去跟別人商量時,對方很可能就會爽快地答應。即使不能做到過五分鐘後讓出玩具,至少也會告訴孩子再過多長時間就可以給他玩了。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等待的時間在逐漸延長,耐心也會不斷增加。這不但對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還對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有所幫助。
利用身邊榜樣
幫助孩子進行觀察學習
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認知社會學習理論把觀察學習視作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核心因素。觀察學習是一種很簡單的學習,是指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而學習。
對於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或者延遲滿足能力來說,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孩子身邊的榜樣,引導孩子通過觀察學習和模仿榜樣的良好行為,從而逐漸學會等待和忍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1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比如,在人多的地方自覺排隊,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先來後到」;在面對誘惑的時候成功抵禦,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控制慾望」;在情緒即將爆發時學會暫停,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情緒控制」。
2引導孩子逐漸學會選擇同伴。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和學校以後,同伴對他的影響甚至會超過父母。所以,我們就需要教會孩子識別和挑選那些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同伴。
讓孩子減少或拒絕跟以下幾類同伴的接觸和交往:
極端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同伴;喜歡欺負別人、愛佔小便宜的同伴;很多不良行為習慣的同伴;脾氣暴躁、容易衝動的同伴;品行不端的同伴。
3篩選適合孩子觀看的影視節目。除了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榜樣以外,如今熒屏上的人物也日益成為孩子觀察學習的對象。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要讓孩子與影視節目完全隔絕,既不現實,也沒必要。家長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幫助孩子對節目進行篩選和把關,把那些不適合孩子觀看的節目(比如暴力、黃色、低俗等)拒之門外。
﹏▼
往期精彩回顧
▼
寶寶找借口逃避去幼兒園怎麼辦?!家長應該這樣做······寶寶吃飯難,怎麼辦?!七招教你化解寶寶含飯難題【健康呵護】養好脾胃好過冬——秋季關於寶寶的護胃與養胃點擊圖片購買
選自《親子》(0~3歲育兒寶典)
想了解更多內容嗎?快來訂閱我們的雜誌吧!
推薦閱讀:
※霍思燕VS黃聖依:失敗的媽媽才會這樣和孩子說話!
※真正的「雞蛋」面,色香味美,孩子最喜歡吃,再也不用追著喂飯了
※如何讓孩子心甘情願好好學習?這是我見過的最好做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家長只需做好這幾步,讓孩子學會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