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服 | 秩與序、時與空

十二章服 | 秩與序、時與空

減到不能再減的「服裝史論」之五

原創,歡迎轉載

轉載請註明來源:"十二章服"

上回講的重點有二:

一、中式「時空秩序」的特徵之二:

善於用人物事的「最優代表」來強調甚至凸顯人們所推崇的價值。因為我們在娘肚子里還自帶著「追求最優代表之心」。與之對應,中式衣裳內在的價值之二:用圖案或符號「告訴」大家「我」喜歡、推崇以至崇拜的「虛實東東」是神馬,這是「衣裳的圖符價值」。例如,傳統服裝常刺繡各種帶有美好、吉祥寓意的圖案;今天人們模仿影視明星的穿著及感覺,因為「名人」就是一種最優符號,他的穿著則是符號的符號。

二、儒家思想中,對於群體存在的人:

他的「時間」稱為「天序」,也是「義」,具體內涵是:「敬畏每個人的性情精神、才智體力」「有先有後地給予相應的名譽、發揮相當的作用」;他的「空間」稱為「天秩」,也是「禮」,具體內涵是:「確定每個人的權位高低、功業大小」「有等差有層次地尊崇愛戴仰慕的人、凸顯有德行技藝的人」。

因為人是萬物之靈,那推而廣之,包括人生產創造的事物,以及日月星辰、春秋節候、風雲雷雨、山川草樹、鳥獸蟲魚等等自然的事物,它們的「時間」就是各自的「性神才力、名譽作用」;它們的「空間」就是各自的「權位功業、愛慕德藝」。所以審事物的美,關鍵有兩方面:

一是要理解事物「時間」的「性、情、精、神、才、智、體、力、名、譽、作、用」以及「空間」的「權、位、功、業、愛、慕、德、藝」是什麼。

二是根據事物「德藝愛慕」的等差層次,有先有後地展現它的「名譽作用」;或者,憑藉事物的「權位功業」的等差層次,有先有後地體現它的「性神才力」。這裡的難點在於把握「有先有後,等差層次」。

本期接著講中式「時空秩序」,第三個也是更深層的特徵。

秦朝

第三:衣裳的三觀價值

地球人都知道,秦始皇老牛啦,因為他是個終結者!公元前221年,經過250年的殺來殺去,他幹掉六國,終結了諸侯各自當「大哥」的局面,建立了「老大一人說了算」的大秦帝國。然後,始皇帝以「六王畢,四海一」的雄心幹了兩件影響千古的大事:一、推行郡縣制的治理模式至全國,此模式為後來2000年中國的政權體制奠定了堅固的基礎。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兼收六國車旗服御」的政策,統一了華夏民族的語言文字,中國文化2000年來沒有斷絕且完整流傳「同文同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兼收六國車旗服御」中的冠服制度即是這兩件大事的配套制度。所以,秦朝的衣裳式樣及其制度可以說是中國服飾制度的第一次標準化。

冠服制度的核心指導思想啥樣呢?《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曰: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máo jīng)、節旗皆尚黑。就是說,始皇帝深深迷戀「陰陽五行」學說,相信鄒衍大師始創的「五德終始」的天道、王朝之循環宿命論。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對應五色是白綠黑紅黃。始皇帝相信周朝火氣大,「臉色」一定很紅,而自己是因為水克火才幹掉東周那六個諸侯大哥。所以,始皇帝自命以水德當上老大,定黑色為最高大上的顏色,衣服、旄旌(máo jīng)等等統統的黑乎乎一片。

「陰陽五行」是大秦精英們的哲學思想,簡單講就是他們的三觀。世世代代,只要是人都有自己的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俗地講,就是人都會想三件大事:

1、與自己一生得失成敗、生老病死相關聯的一切人物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陰陽五行」的學說看來這些是「五行」運動的過程及其結果。

2、自己這一輩子活著為了什麼,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在「陰陽五行」的學說看來這由自身的「五行」之氣決定。

3、自己到底該幹什麼、價值在哪兒?由此推及,什麼事物是有價值的?

在「陰陽五行」的學說看來人的價值就是努力達到「陰陽五行」賦予人的德性——健順與仁義禮智信。

這個「三觀」,你或主動想或被動想、或自覺想或自發去想,想的或明白或糊塗、或真實或虛妄、或偏激或中正,但反正一定會想。「高大上」地講:這是人重視、尊崇甚至敬畏事物的本質及運動規律的一種根本的心理需求乃至追求。俗點兒說,「探求三觀之心」也是我們在娘肚子里自帶的。所以,秦始皇的「陰陽五行」學說告訴了我們中式衣裳內在的價值之三:「告訴」大家「我」的三觀是神馬,我們稱之為「衣裳的三觀價值」。與衣裳的名位與圖符價值一樣,「告訴」的方式或許對,也可能錯;可能高調也可能低調、可能直接也可能間接、可能自覺也可能不自覺,但無論如何一定會「告訴」。

你可能已經發現,人要依憑三觀來理解與看待、來追求與選擇不同的名位與最優的事物,換言之「探求三觀」是「追求名位與最優」兩種心理產生及形成的源頭,是最最根本的心理。所以,三觀價值是名位與圖符價值的基礎,或者說是兩大價值中的價值;之前講的無論是冕服制還是十二章紋,其實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三觀在貴族、精英的服裝服飾方面的兩大典型反映。所以,「三觀價值」是中式衣裳具有的最重要的內在價值;它尤其是社會精英們著裝的最深層、最隱秘的心理追求,或者說基因中自帶的最本質的審美標準。要注意的是,這個「審美」具體為審事物的「時空秩序」之美。後面我們還會展開講。

好像很玄,其實身邊例子多得是。比如,一個篤信佛教的人,由於對之重視、尊祟乃至敬畏,很可能就出家穿僧衣了。而一個信的不深的人,可能會帶佛珠、穿些有「佛」感覺的服裝。而佛教就是解釋人物事的本質及規律的學說之一。再比如,如今許多研習傳統文化或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喜歡穿唐裝或改良的漢服,那是因為傳統文化影響甚至改變了他的三觀,在他生命中具有重要的價值。

「十二章服」原創·女裝《沁園春》

「十二章服」原創·女裝《水調歌頭》

「十二章服」原創·女裝《水調歌頭》

再再比如,Facebook的老大扎克伯格總是身著一件灰色圓領T恤,而外套也總是那件灰色衛衣。他曾經說過:「我想讓我的生活儘可能變得簡單,不用為做太多決定而費神。這樣才能把精力集中在更好地為社會服務這些重要的事情上」、「我真的很幸運,我每天早上醒來能幫助超過十億的人。如果我把精力花在一些小事情上,我會覺得我沒有做好我的工作。」所以扎克伯格的三觀中,「為社會服務、幫助十億人」是必須乾的更有價值的事、是其人生的意義,所以他的穿著才如此簡素。或者這麼說,扎克伯格一成不變的灰色圓領T恤與灰色衛衣傳達出了他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這個價值既然是名位與圖符價值的基礎,那不論是設計製作服裝以及制定服裝制度,還是人們使用、享用的一切物質化的物品、產品、商品、作品,都隱含著這個價值,都會通過質料、色彩、款式、做工、尺寸、價格等等要素元素傳達、展現出來。這個價值更是高檔、高端的物品、產品、商品、作品的核心。就像那個梗:哥吃的不是速食麵,哥吃的是寂寞。

同樣,當舊有的「時空」的認知觀念及評判標準變了,必然造成人們三觀的改變,那「衣裳的三觀價值」的表現、展現方式、形式也必然改變。

好了,簡單總結一下。

我們一直在講中式衣裳的價值與中式秩序的關係。第二期中我們講:重視人們的秩序是周文化很顯眼的一個「樣子」,因為「序」與「秩」分別指人事物的「時間」和「空間」狀態;所謂個人、組織、國家有秩序,是說三者在「四季、先後、老少、新舊、終始」等各種「時間」過程中,都能處理好「四方、大小、上下、得失、吉凶」等各種「空間」關係。所以,周朝的衣裳式樣及其制度告訴我們:個人、集體、國家衣裝的特徵=個人、集體、國家時空秩序的特徵。

第四期中進一步講:儒家思想認為對於群體存在的人,他的「時間」稱為「天序」,指的是「敬畏每個人的性情精神、才智體力」並據此「有先有後地給予其相應的名譽、發揮其相當的作用」,做到了就是有「義」;他的「空間」稱為「天秩」,指的是「確定每個人的權位高低、功業大小」並據此「有等差有層次地尊崇那些受到愛戴仰慕的人、凸顯那些具有德行技藝的人」,達到了就是有「禮」。

就是說人的有「義」在於「序」,它特彆強調先後;人的有「禮」在於「秩」,它特彆強調等次。這很好理解,人的存在及交往互動如果沒了先後等次就亂套了,人生產創造使用的事物也一樣。而自然事物的生成及運行則自然有其先後等次。由此,簡練概括地說「中式時空秩序」就是指中國特有的強調人物事存在及交互運動要有先後與等次的一種文化體系。

「十二章服」原創·《先後與等次》

追求名位之心」、「追求最優代表之心」、「探求三觀之心」人人都有,但人人的「性神才力」不同、「權位功業」有別,而衣食住行中「衣」又排在人的日用品之首位,所以中式古代衣裳才以獨有的方式、形式凸顯及強調了人之名位、最優代表的先後等次,這也自然隱含了背後的哲學思想,即人們的三觀。往深了說,它為社會的穩定運轉起到了很大作用。其實放在今天也一樣,比如不同性質、級別的場合要穿與之相應的衣裝即是這種功用的體現。

第二期中講:有秩序的人,言行坐卧安定平和、張弛有度,吃飯穿衣有禮有節、有形有款,所以會呈現一種美感;秩序井然的組織中人的交流、事的運行、物的使用也一樣穩定和諧;秩序井然的國家中各部門、各階層的協作、各個領域事物的運化生息同樣穩定和諧,所以都會在整體上給人一種美感!所以,中式傳統衣裳的「名位、圖符、三觀」三大價值也是長在中國人基因中的三大審美標準,而標準的核心之一仍然是「先後等次」。

具體而言,時間對於人關鍵在有序,序的重點是先後;空間對於人關鍵在有秩,秩的重點是等次。而時間與空間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存在具體的意思是:物事的形式、形狀、材質、尺寸、聲音、色彩、味道、溫度等等要素在時間上呈現周期性、次第性的相對「流變」狀態;事物這些要素在空間中表現為有邊界、條件、標準等限定的相對「穩定」狀態。所以,能發現並展現事物流動狀態的先後性、穩定狀態的等次性,是審美的重要內容之一。或者說具有了先後的時間與等次的空間的事物對人而言才是美的。

按這個時空審美的標準我們來看看中唐政治改革家、文體創新家、文壇主盟者之一元稹的《早春尋李校書》一詩:

款款春風淡淡雲,柳枝低作翠籠裙。

梅含雞舌兼紅氣,江弄瓊花散綠紋。

帶霧山鶯啼尚小,穿沙蘆筍葉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覓,撩亂芳情最是君。

先看此詩的秩,即「穩定空間」的等次。風、雲、柳枝、梅、紅氣、江、綠紋、山鶯啼、筍葉等事與物,從高空到水面層層降落、由悠遠到眼前次第分明。再看此詩的序,即「流變時間」的先後。不用說這些事與物是在詩人尋友的路途中隨走隨現,先後各異常變常新。

這首詩將柔藹的春神、白紅翠綠的春色、梅香的春味、鶯啼尚小的春聲、蘆筍穿沙的春力、訪友的春情,秩序井然地展現出來,予人視覺、觸覺、聽覺、嗅覺、知覺全方位美的享受,春的圖符與詩人的價值觀渾然天成。這種「中式時空秩序」的思維及創作手法完全可以運用到包括衣裳在內的一切審美設計當中。

既然個人、集體、國家衣裳的特徵=個人、集體、國家時空秩序的特徵。那古代中式衣裳蘊含的這一中式「時空秩序」的文化思想,在今天又將演繹出什麼樣的新式中裝呢?

靜續······

weixin.qq.com/r/zi8cBE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狼的十大處世哲學(圖)
161、【轉載】人類首次確認37億光年外「幽靈粒子」源頭
論醫士當用靜坐之功以悟哲學
海德格爾與科學哲學

TAG:哲學 | 中國歷史 | 服裝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