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學英語,興趣從哪裡來?

孩子學英語,興趣從哪裡來?

1 人贊了文章

昨天再次翻開讀尹建莉的書,讀到一句話:我們是成年人,有責任開動腦筋去調動孩子的興趣。第一遍看到這句話時,並沒有太注意,一晃就過去了。讀二遍的時候才發現這句話的分量,反覆體會。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那麼,英語學習,孩子的興趣從哪裡來?當然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孩子都是興趣導向的,任何的強制和脅迫,其實是家長的自欺欺人,都會功效大減,甚至毫無功效。我們希望的孩子自願學習,而不是被逼迫到桌前做出學習的樣子,做到前者比後者難多了。

大概在一個月前,我寫的文章里說,正在教老大記單詞,以後把單詞記憶的進展及時上來彙報。結果呢,怎麼這麼久都不上來彙報呢?因為,進行的很不好,甚至可以說很失敗。

直接拿書讀,重複讀句子,列印出來,寫在黑板上讀,期間想了很多辦法,可是孩子總是提不上興趣。雖然在執行,都是迫於我的壓力,氣氛死氣沉沉。中間我也切換了幾次方法,那也只有多枯燥一點,少枯燥一點的差別而已,沒有本質的區別。

可兒放學回到家,背誦語文課文,數學口算練習,這些他都很顯得饒有興趣,很有熱情,有時追到廚房要我給他出口算題。作業寫完,他再看幾頁課外書,也很自覺,當孩子有了自驅力,是多好的事情!但一到讀英文,他馬上皺起眉頭:只讀這一頁行嗎?今天不讀,明天讀行嗎?吃完飯再讀行嗎? 我上個廁所,等下再讀。因為覺得枯燥,因為覺得難,才會找各種借口躲避,有時借口找得讓人生氣,我又只能忍著不發。

在可兒入小學前的半年,過來人都跟我說,一定要提前識字,否則到小學會很累,跟不上。我陸陸續續的教過他一些字,總結來說,過程並不完美,他一直主動性不大,算是威逼利誘吧,收效很一般。一年級開學後,他突然變得主動性很強,認識的字一下多起來了。回來後,我建議他讀幾頁帶拼音的繪本,他饒有興趣的堅持,一天都沒有落下來過。有時候,不讀完都不肯吃飯。相比於我教他識字時的弔兒郎當,我感嘆,還是學校的魅力大呀。

上個月學校有公開課,我聽了語文課。課堂上老師有很多辦法互動,比如一個小組火車接力讀黑板的生詞,學完一篇課文,邀請幾個同學上台角色扮演。還有每周的生詞默寫,全對的表揚一個星星。即便默寫,訂正,背誦課文,這些並不是孩子的興趣所在。但在這樣一個集體中,孩子天性中的上進和自尊被很好的調動了。

而家庭恰恰缺少這樣一個集體競爭又協作的環境。興趣幾乎成了唯一的動力,興趣引導就顯得身兼重任了。

而記憶單詞,目前來說,我還沒有找到快樂輕鬆的辦法,所以這兩個月來,可兒的英語一直停滯不前,甚至語感還後退了,因為強迫他通過朗讀來增加辭彙量,他排斥了。連以前喜歡的聽英語,也沒有那麼渴望了。

我身邊有位媽媽也提倡庭英語的融入,常年堅持給孩子讀英文故事。她瀟洒的跟我說,認單詞這些枯燥費勁的事情就交給學校去折騰吧,我們只把握快樂輕鬆的那部分,既是寓教於樂也是親子。

她的孩子在國際學校上學,確實可以這樣瀟洒。在家只需強化下輸入,環境熏陶即可。但是對於大部分讀公立學校的孩子來說,並不現實。

可兒也是讀的公立學校。公立小學一周只有3-4節英文課。對二三線城市的來說,要等到三年級才有英語。即便三年級開課了,課程也是少的可憐的。小學期間學校的首要的任務是打好母語的基礎,這個無可厚非。

那麼我們是否等到四五年紀,或者初中,等學校的課程,開始大批量傳授單詞,在這之前我們只需要在家聽MP3,看看電影,讀讀繪本就好了呢?答案當然不是。

如果不加入文字的學習,英語的學習很快就到頭了。

一個5歲的孩子能看著一部不懂的電影,60%藉助畫面猜測,還看得樂呵呵的。媽媽讀一本英文繪本,雖然不懂,反正媽媽讀,我看圖,有媽媽的聲音就好,也聽得美美的。這些畫面,你覺得到10歲,12歲的時候,還會持續嗎,每個當了父母的人都知道,不會了。

孩子的心智在迅速長大,尤其母語在迅速成長,他哪裡可能原地等你。10歲的孩子,都能看簡單的中文的小說了,還能接受他們早就斜眼鄙視的繪本嗎?

我外甥女讀三年級,到我們家來,看到樂兒的繪本,感覺她也想翻翻,但翻了下又會克制著合上書,自豪的說,這些書太幼稚了,我早就不看了。你看,孩子都驕傲著自己長大,迫不及待的往前看,生怕往後看。他們還會原地等待嗎?

有人說,那不對呀。難道國外就沒有文盲嗎?中國的文盲怎麼來的,不就是一字不識,照樣學會說話,還說的賊溜。這種現象只會出現在母語的環境里。或者說父母雙方有一方是母語。比如移居國外的家庭,如果母親是中國人,只跟孩子說漢語,但因為學校沒有教漢字,母語也沒有教,孩子的確會說漢語,但是不識字。

我有次在飛機上碰到一個中國姑娘,交流過程中感覺不到異常,只是覺得她句子用詞簡短但能正常交流。後來她說,她就是個中文文盲,一個漢字都不認識。她出生在法國,她母親是中國人,平時在家裡與她說中文。我好奇的問她能不能看懂中國的電視劇,她說簡單的吧,有點深度就不行,尤其看不懂綜藝節目,和採訪談話節目。我婆婆不識字,我陪她看過幾次電視,雖然她每晚追劇,稍微複雜點的她就看不懂了。

而在普通的漢語為母語的環境,要習得英語,不可能離開文字的支撐。因為沒有母語的環境里,真人語言的輸入是非常有限的,只能藉助文學作品和文藝作品,書本,電影,廣播。這些文學作品的理解是對文字有要求的。比如前面那個法國女孩說,只能看懂最淺顯的電視劇。就是文字的匱乏,文字的匱乏又造成了語言的淺薄。在非母語的環境里,文字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而普通的中國家庭,沒有文字的支撐,想學成流利的文盲口語也是不可能。

那就等到孩子的初中,讓學校帶著他學,那可惜了,語言的敏感期過去了。英語最終又變成了學科,埋頭刷題。我們這一代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當然,十幾歲的孩子,也有方法給他們啟蒙英語,只不過難度大一些,這裡不再詳述。如果讀者有興趣,我以後再專門就此寫一篇。

所以,就像開篇第一句講的,父母有責任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不是一味的強壓。事實上強壓也不可能出績效,不僅僅是英語,其他學習也一樣。

說到這裡,我回想起,可兒學鋼琴的經歷,他從大班可是學鋼琴,剛開始我的態度也看起來很民主,喜歡就學,不喜歡可以不學,興趣愛好嘛,如果不喜歡還學個什麼勁呢?兩堂課試聽下來,他說喜歡,想去學。我給他報了名,交了學費,剛開始可兒上課有興趣,學了一段時間,老師說回家要練指法,否則跟不上。一到練琴,他就東扣扣西摸摸,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餓了要吃東西,反正想盡辦法躲避。混著,熬著過兩個小時的就好了。有幾次我發火,把琴譜重重的摔在地上,振振有詞的說:是你自己說要練琴的,給你報名,你又不練。

當的我還說的理直氣壯,覺得都是孩子的錯。現在回想下多麼可笑。尤其我最近看了一位音樂家的一本關於孩子音樂啟蒙的書,更加後悔不已。書中說:有些父母天天逼迫孩子練琴,卻從來沒有帶孩子聽過一次音樂劇,家裡從沒有播放一次古典音樂,從來沒有引導過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孩子剛開始對鋼琴有點熱情的,都被父母給逼沒了。

這個說的不就是我嗎?當時的我把興趣與學習之間的關聯理解的多麼淺薄。沒有想辦法引導,沒有動腦筋去用音樂熏陶,除了用蠻力壓迫孩子,什麼都沒有做,像個愚蠢的莽夫。

去年搬家,不能再去以前的鋼琴老師那裡上課,我問可兒還想學嗎,想學我再重新給他找老師。可兒興奮的說,不學了,不學了,高興的彷彿卸下了一塊大石頭。回想被我逼迫練琴的兩小時,他真的是怕了。

如果當初我能早點讀到這位音樂家的書,我能用音樂之美去熏陶,而不是一味的壓迫,說不定現在他仍能對鋼琴保持愛好。

從這件事過後,在孩子反彈不願意的情況下,我會很謹慎的提醒自己不要用蠻力。否則一定是得不償失。

說到學單詞大家都是會想到phonics,這是現在正流行的玩意。可兒也學過一段時間的phonics,在培訓班的時候。Phonics是個好東西,但中國孩子如何去學它,用它,我一直在思考,還沒有清晰是路線。可兒學phonics的時候的教材和課堂的我都看過,我覺得還是編的不錯的,盡量激起孩子的興趣,可是學完後,Phonics的歌也會唱了,孩子仍不知道是phonics的怎麼回事,離「看到單詞就會讀」還差太遠。

在我自己的英語學習中,我沒有學過phonics,但經過聽後模仿後,(這個過程在我的書中有詳細描述)我看到單詞也會讀,雖然有些太長的不是太準確,一般的單詞都沒有問題。我身邊有中文說的不錯的老外,也認識中文字,但他們始終搞不懂中國的拼音,跟我說,拼音是要命的東西。

英語phonics和中文的拼音的在語言中的地位是一樣的。中國的孩子如何真正運用phonics,而不是浮誇的會唱幾首phonics兒歌。當英文作為第二語言來學習,phonics是不是必須學的通透不可?我現在不能做出回答,只有認真實踐後,才有發言權。

這個是我今天給可兒弄的連線題,以毀了一本書為代價。試想通過這個方法,激發他學單詞的興趣,效果如何,能堅持多久,拭目以待把。

weixin.qq.com/r/KTtbQ-7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兒童英語啟蒙(四):家長具體怎麼做?
當家長還在縱容中國孩子玩手機的時候,法國政府悄悄做了一個舉措
每個對你發脾氣的孩子,背後都有著令人心疼的原因…
開學前一周,一封班主任的來信,字字箴言!
英語聽力進階訓練方法分享

TAG:少兒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