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探究——當代書法怎麼了?

筆法探究——當代書法怎麼了?

來自專欄中國書法 - 筆法探究與爭鳴1 人贊了文章

作者:遺世忘情

以前凡是對書法有點認知的大眾都懂得批評民間的江湖書風,可現在隨著「射書」、「吼書」的出現不止吃瓜群眾驚呆了,連圈子內的人也懵了。高級學府的教授也玩起了這個真讓人看不明白,那些江湖上的人玩玩也就算了,您又是什麼情況啊?

看到這些現象讓人不禁在想:中國書法怎麼了?

當下無論是藝術創作又或市場買賣,無論多麼內行的專家學者多有看走眼摸不清頭腦的狀況。一直以來學者們都在研究些什麼,近百年的研究不但沒有使傳統書畫的生態和諧,反而是愈演愈烈的病態。當下的路應該怎麼走?書法未來的方向又在哪裡?這些問題是我們今天的人所必須回答的。

說到這些問題,我們就得回顧近代以來討論書法的期刊論文,看看這個時期的學者究竟在探尋什麼,對主流有個方向性的認知了解。

眾所周知研究中國書畫必然要從傳統深入,只有把握傳統書畫的脈絡了解其內涵的深刻意義,才能對書畫這門學問有完整的認知以發揚。儘管一直以來不乏濫竽充數混淆視聽的行徑,但大多數志於書道的學者還是皈依傳統的。以有代表性且廣為熟知的林散之、郭沫若、沙孟海、啟功等老一輩書家,到現在年輕一些的學者如孫曉云為例。我們看他們的作品著作和研究方向都不曾離開傳統的范籌,而他們的分歧也僅對傳統中部分內容的具體解讀和取捨上的認知思路不同,可見主流的書法導向還是以傳統為主的

而在主流的傳統範圍影響下,當代書法的創變理路又大致分為三類:

01新古典:以傳統書體(篆隸草真行)為主體,相互糅合漸變形成風格。

02學院派:美術觀的介入,注重書法的藝術性發揮。

03現代派:以漢字為媒介取捨傳統元素,試圖接軌國際藝術潮流。

04復古派:(非創變)痴迷於古典美學形式的存在,重在繼承和發掘其深度。

沈尹默書法作品

在研究文獻的梳理中,人們對構成書法風格本身的討論基於兩點,一是技法層面,二是時代背景和其精神層面。

由於人物作品背景因素的不同,只有技法是共性的話題,所以筆法是探究書法傳統時的主要分歧所在。而關於筆法這個話題自古以來討論就沒斷過,這點看過書論的都知道。在近代尤以沈尹默的「提按」法影響最深遠(我們近代出版書法技法的書都以提按為指導),後來一部《書法有法》讓大眾認識了孫曉雲和「捻管」法,而近年「百家講壇」的於鍾華教授對「晉唐筆法」的研究又帶動了書界的筆法熱,先後又有多名學者出版相關筆法的研究論著。

孫曉雲書法作品

人們為什麼熱衷討論筆法,筆法對書法這一傳統藝術有著怎樣的意義?古人為什麼不厭其煩的強調筆法?趙孟頫說過「結字因時而傳,用筆千古不易」。那筆法是否可以作為評價書畫藝術的尺度來改善當下的生態環境呢?在對古人筆法模糊不清的今天,我們對失去了實用價值的書畫藝術熱情卻不曾減少,這是否證明了筆法是可有可無的?面對如今的混亂局面,是否應對近百年的研究予反思?又該給怎樣的評價呢?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貫穿整個書法史唯一不變的話題只有筆法,尤其在宋代之前的盛唐對筆法的討論更加熱衷和詳細。可見在整個書法史的傳統譜系中,筆法似有著很高的地位。可惜歷史留下的隻言片語,還不足以讓我們肯定的認知筆法及其對書畫的作用價值。

於鍾華書法作品

褚遂良說過一句話:「良師不遇,歲月徒枉。今之能者,時見一般。忽不悟者,終身瞑目。蓋書非口傳手授而能知者,未之見也。」看來古人所言也絕非虛語,試看我們如今對筆法這一傳統概念的認知研究,不正如同盲人摸象般的各執一詞。而凸顯出的問題是無論提按、捻管、又或是晉唐筆法,用這些方法指導出的作品相比較,找不到質的區別,作品之間沒有本質性差異。

|問題討論|

01如果筆法真具有古人所言的殊妙性,那當代的理論研究體系究竟問題出在哪裡?

02在主流的傳統背景下所衍生的流派如此之多,那相較於魏晉時代的書法造詣,究竟孰優孰劣?

03這些顯而易見的問題,卻成為自覺性的公共迴避話題,不知道中國書法還有未來么?

歡迎大家對此發表看法

作者後續將會發文解讀

weixin.qq.com/r/9kyVjXr (二維碼自動識別)

詳情探討可關注「書法入門」公眾號。


推薦閱讀:

超高水準的《號外》封面照,每一張都想私藏!
中國福州漆器藝術展(3)

TAG:書法 | 藝術 | 硬筆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