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求還是不求

求還是不求

來自專欄法子語錄

晚上開車,旁邊全是蟲鳴,我微微有些恍惚,想起故鄉來。許多個夜晚,我徜徉在鄉間小徑,旁邊是輕輕流淌的溪流,溪邊是晶瑩柔婉的梨花,天地間瀰漫著月光與星光,任由心靈放飛,思緒流轉。

夜裡又失眠了,每當我睡不著的時候我總愛看著窗外。我對生活恐怕也是有很多不滿意的,這種不滿意一定程度上還是被我壓抑的,因為我活著自己的世界裡,對世間許多東西性趣寥寥。我經常幻象仙俠小說一般的際遇,讓生命不再脆弱,遨遊無窮星海,無盡時空,飽覽宇宙奇觀,遊歷無數文明,探索最終真理。這是我作為一個卑微的生命,對強大、無限、永恆的嚮往。

曾經我沉醉於佛道的典籍,並進行了一些實踐,只覺得找到了生命的真諦,不枉此生,心靈、靈魂受到巨大的觸動。漸漸的,遵循無我無求的教誨,不再追尋終極意義。然而心靈依然迷茫。

當前的生活沒有多少現實的煩惱,然而常常浮現無聊,無意義的感覺。一般的看法,現在該去確立新的追求,無論是興趣愛好還是金錢事業。我們到底需不需要目標呢?需不需要作為主體的自我呢?

自我是我們賴以存在的基礎,我們因自我而獨特,因自我而豐富多彩,自我集中了我們的自主性、創造性,我們很多思想和行為都是為了強化自我。目標確立了我們前進的方向,讓虛無、空乏的生活和心靈得以充實。不過很多煩惱痛苦確實來自於自我和目標。

如果否性自我和目標呢,沒有求的主體也沒有求的客體,是否就沒有煩惱呢?佛學認為能求和所求都是虛妄,都是煩惱,正因為有這個虛假的自我,才有所求,才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煩惱。自我徹底空了,不造作了,自己本來的面目乃至終極意義就自己出來了。息即菩提,有一種不求而得的感覺,當然也不能望著得,否則又是求了,要介於求和不求只間。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否定是否僅僅是一種自我麻醉,又陷入了另一種虛假呢?我們有需求,那麼努力奮鬥,發揮自我的能力,達到滿足,又產生新的需求,又奮鬥……雖然一直在循環,會產生許多新的矛盾痛苦煩惱,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豐滿呢、幸福呢,把有限的人生放到無限的追求中,某種程度上也是拓展了生命。

到底還是看不清吧。最怕求而不得,空耗生命,陷入永恆的煩惱中,也怕口說無求,其實是不敢求,自我壓抑。


推薦閱讀:

克服逆境,逼自己成功!
真正的哲學家是半死的人
巫與哲學
任何複雜問題都有一個簡單的錯誤答案
《新大眾哲學》摘登:與時偕行的哲學

TAG: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