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學了那麼多東西,卻還是啥都不會?
這個標題定的有點雞湯,最近這一年來,網路上關於「認知升級」、「知識焦慮」、「知識饑渴」的雞湯文非常多,很多文章談的似是而非,除了通過雞湯的標題吸引關注,文章寫的大而空洞,通過販賣認知能力欠缺、知識焦慮佔領你的心智,拽各種高大上的學術名詞忽悠人,讀完這種文章那個,你就算是知道了自己懂的道理很多,但依舊無法解決過不好一生這個棘手的問題。這種文章看了等於沒看,可是沒看卻不等於看過,效果驚人。
朋友圈裡這類文章多的不可勝數:
「為什麼你聽過那麼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在知識焦慮的時代,如何成為一個高手?」
「你的認知層次,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思維認知的七個層級:你的層次,決定你的命運」....
類似的文章還可以看到一大堆,這個議題其實我過去遇到,現在遇到,將來也一定會遇到。人的一生,總是會被各種問題所困擾,所以人才會通過不斷的看書學習,向高人請教尋求幫助,以期解決這些問題。一些小問題,可以通過臨時的指點幫助即可輕鬆化解,但是一些長期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財務成本去解決的問題卻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得不到解決。
很多人辦了健身卡,信誓旦旦揚言要減肥練出馬甲線,結果都不用我說;還有些人為了成為計算機高手,學了Java語言、Python、JS等等語言,但就是沒見寫過程序,依然成不了編程高手;學英語的方法多的眼花繚亂,報培訓班上課,自學語法、背單詞例句、聽英語廣播,有些人報了很多班,但最終還是無法做到自如的開口說話,無法閱讀一篇英文文章,而反觀另一種人,這些人出國呆了三五個月後,口語就十分流利了,日常的溝通基本沒有什麼問題,也許你會說這是環境問題,因為我沒有說外語的環境,所以我說不好。
這確實是一個原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如果在國外不會說英語,基本上生存都會成為問題,這種求生的剛需逼迫你不得不去學習英語。試想一下你想買個飯,結果人家聽不懂;想打個車,人家不知道你要去哪;想問個路,結果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該怎麼說,想買東西,卻不知道該怎麼付費找零...為了生活下去,他們必須學會英語。
所以你看到沒,當有一個極大地壓力,或者說我把他稱之為「剛需」,來催促你學習某項技能的時候,你就會拚命地學習和快速的掌握一項新技能,而這一瞬間,你會發現自己的學習能力幾乎成指數倍飆升。
所以,現在可以回答我們開頭遇到的問題:為什麼學了那麼多東西,可還是啥都不會?因為你的學習都是無效學習,僅僅停留在學習的表面,沒有深入到學習的內核,更沒有去營造一種「學習的剛需」去逼迫自己學習。不論是英語、健身還是任何其他技能,當它無法影響你的生活時,你都不能感受到它的必要性。
那你說我就是沒有這種剛需"我該怎麼辦?
有句話說的好,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
學習一個東西,如果想要學好,我們就得把他變成"剛需"。多數人是碰到困難,遇到阻礙,不得不去分析原因,但少數人,即便生活得不錯,也會主動去分析事物背後的邏輯,刨根問底去尋找真相。
只有把主動分析當作剛需的人,才有機會真正做到特立獨行且正確。
當自己不努力,總會找到各種借口,說服自己可以放棄。
當我們健康出了問題,我們才會重視身體,這是被動強加的剛需,顯然不是我們希望的,但卻管用。積極建立剛需,不要等到救火的剛需找上門來。
真正的剛需,從來不等人,它就發生在此時此刻。即便做不好,你也會硬著頭皮去做。不要想一次學會很多技能,從裡面找到最接近生活常態的項目,慢慢試著把它變成剛需,每天投入時間,連續做一個月。
剛需是可以培養的,能夠堅持的人,都是因為感覺非常好,所以根本停不下來。什麼時候這項新技能幾天不聯繫,你會有莫名的不爽,有想做的衝動,這個時候它才內化成你的剛需,至少需要達到這個地步,這個技能你才算真正學成了。
那些學了一點點,囫圇吞棗的看完一本書,是無法領會這本書的主旨和要義的,你充其量不過是把這本書的文字過了一遍,僅此而以,這本書對你無法產生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除了讓你記住有這麼一本書,別的任何功用都沒有。引申到其他的技能學習也是一樣,僅僅學點皮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把對這門技能的學習培養成你的剛需,經過大量的持續的練習,直到你的肌肉形成自然的神經反射,才算掌握了這門技能。
學習任何一個技能,都沒想像那麼困難,一直沒學好,只是因為它從來沒有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