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的帝國(下)——鴉片戰爭系列之三
來自專欄李家村言3 人贊了文章
經過第一次交戰後,雙方都沒有擴大戰事,處於僵持狀態。打破這種狀態的是來了新的英國商船。
10月,來了一艘英國商船,船長是個貴格教派的教徒,(貴格教派主張信徒平等,宣稱愛與包容等)這個船長反對一切與鴉片有關的貿易行為,認為鴉片就是毒品。他告訴義律自己要和清朝作買賣,按照英國法律,義律沒辦法限制他的自由,英國和清朝都沒正式宣戰,沒進入戰爭狀態。
貴格教友
這船長到了廣州後向清朝官府提出允許他們在穿鼻島上卸貨。在清朝官員看來,這算是棄暗投明,歡迎歡迎,儘管用就是。緊接著又有兩艘商船跟著在穿鼻島下貨。
義律擔心新來的商船貿然和清朝簽字保證不銷售鴉片,更擔心在澳門滯留的商人眼紅,也要求籤字繼續貿易,於是下令封鎖珠江出海口,這是單方面進入戰爭狀態。兩國之間並沒宣戰,他卻界定了封鎖線
珠江出海口
11月3號,又一艘英國商船進來,無視義律劃定的封鎖線,駛向穿鼻島。英軍戰艦開炮警告,清軍水師前往護衛這艘英國商船,開炮還擊。第二次戰鬥開始。
戰後雙方仍然各自號稱大捷。
這裡出現了林則徐謊報軍情一事。林則徐給道光皇帝連報七捷,全是虛報戰功。理由是:一、義律只有三艘軍艦,林則徐七戰七捷,義律的三艘軍艦完好無損;二、七捷斃敵無數,但沒有一個洋人首級被示眾或者被獻功;三、林則徐日記里記錄的前線報來的戰功,和他上報朝廷的對不上。
林則徐以報喜不報憂的官場傳統和為君分憂的臣子心態撒謊,他以為是忠君,其實是真正的欺君誤國。
首先,這些捷報嚴重誤導了道光皇帝和朝廷決策。對英國人武力對抗一事,朝廷當作國內民變一樣看待,都是犯上作亂。處理的方式仍然是傳統的剿與撫。林則徐的謊報誘導了道光皇帝和朝廷剿的決心。洋人如此不堪,剿滅算了。
其次,七戰七捷成就了林則徐的英名,卻誤導了社會。士人、百姓都認為要不是琦善當漢奸,林大帥早把那些洋夷滅了。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奇葩葉名深
其實林則徐還有一個錯誤行為。鴉片戰爭後,葉名深接任兩廣總督,曾向林則徐請教對付洋夷的辦法,林則徐給他出了個建議,叫「民心可用」。葉名深到廣州後,真就鼓動民心,組織百姓阻止英國人進入廣州城。林則徐也在福州用同樣的辦法阻止洋人進入福州城。他們心裡真的是一點誠實守信的精神都沒有,換來的是洋人更加嚴厲的懲罰和更多的索取。
義和拳
果然,1840年1月,清朝宣布永遠和英國斷絕貿易關係。這是確定要剿了。
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對清貿易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在清英軍總司令。懿律是義律的表兄。
4月,英國國會展開激烈辯論,討論清朝局勢。在廣州的英國鴉片走私商人集資兩萬英鎊交給「鐵頭老鼠」渣甸,讓他專程趕回英國遊說造勢。渣甸一直就盼著英國和清朝開打,讓鴉片貿易合法化。六年前鼓動律勞卑鬧事的就是他。
懿律
國會裡正反雙方激烈交鋒,反方理由是,用軍隊保護走私是英國的恥辱。沒有說鴉片,英國不認為鴉片是毒品。反對吸鴉片的是教會勢力,也是反方的主要勢力。正方理由是,清朝禁煙過程中執法不公平,侵犯英國人的人權。正方主要發言人是小斯當東,就是曾經得到乾隆皇帝賞賜的那個小男孩,12歲時就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成為英國的中國問題專家。他的發言極大地影響了最後的投票結果。
古代英國議會辯論
正方雙方辯論完後,國會議員投票表決,271票對262票,以9票的簡單多數通過對清朝的無理行為進行軍事報復和索賠。只是報復性懲罰,沒有宣戰。
6月底,懿律率領48艘英國艦船(其中16艘風帆戰艦,4艘最先進的蒸汽動力戰艦,28艘運輸艦)及4000名由孟加拉軍團、喀麥隆軍團和愛爾蘭軍團組成的部隊從印度出發到達中國海面,標誌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林則徐也在加強戰備。整修炮台、操練士兵,調配物資。可能林則徐熟知三國,學習東吳弄了個鐵鎖橫江來阻攔英艦,還有放小船火燒敵艦的戰術安排。明朝閉關鎖國之後,官方再也沒有熟悉海戰的將領了,只有鄭芝龍、鄭成功父子這樣的海盜。清朝連這樣的海盜都沒有。鴉片戰爭期間的戰鬥方式,就是清朝人固守炮台,城池,英國戰艦用大跑轟打,轟到清軍無抵抗力了才上岸插旗。
林則徐既不知道海戰戰術,也不知道英國艦艇的機動能力,6月中旬,英軍先鋒戰艦已經出現在外海海面,他還以為是鴉片走私船,並以此上報朝廷。
馬嘎爾尼當初搜集的軍事情報此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英軍預先就制定好了作戰計劃,艦隊在廣州外海集結完畢後,留下4艘戰艦封鎖廣州、廈門出海口,其餘艦隻沿海北上,直攻天津大沽口,目的是引發朝廷恐慌,嚇唬朝廷改變貿易政策。
這裡沒有民間流傳里寫的英國人害怕林則徐,不敢攻打廣州、廈門的事實。
8月11日,英國艦隊到達天津大沽口,朝野一片恐慌。英軍第一個戰略目標得以實現。
天津大沽口炮台
直隸總督琦善派人給英軍送去牛羊,以示犒賞,同時接受了英國外相巴麥尊給道光皇帝的國書。
巴麥尊在國書里說,嚴禁鴉片,首先應該嚴查清朝官員,他們才是幫著走私的關鍵環節。清朝對對本國官員寬鬆,對外國人嚴酷,這顯然不公平。其次,就算是要對外國人嚴酷,也應該區分合法與違法行為,不應該不作區分,全體連坐。最後,圍困英國人,搞虐待脅迫,甚至還虐待脅迫了「大英國家特委管理領事」,這是公然「褻瀆大英國威儀」。
然後,提出要求:一、賠償被沒收的鴉片;二、割讓一個或者幾個島嶼給英商居住,以免他們以後再遭折磨,貨物再被剝奪;三、賠償過往十三行所欠的舊賬;四、以後英國官吏和中國官吏地位平等;五、賠償此次英國出兵的軍事費用。
最後表示,如果不妥善處理這件事,英國將繼續武力進攻。
琦善趕緊將信呈送給道光皇帝,同時親自去了解敵情。
琦善(滿語:ki?an),字靜庵,博爾濟吉特氏人,屬滿洲正黃旗。當時的滿漢官員是很忠於皇帝的,皇帝定下政策,不論和自己的主張是否相符,都堅決執行。鄧廷楨和琦善原來都是弛禁派的,皇帝要嚴禁,他們就放棄弛禁的主張,堅決嚴禁。朝廷考核嚴禁成績,鄧廷楨第一,琦善第二。琦善光在天津就收繳鴉片15多萬兩。
鄧廷楨畫像
琦善也是道光朝名臣能臣,通過親身考察,他明白打不贏,雖然不知道啥叫蒸汽動力軍艦,但是他看得出來,這火焰船威力巨大,那洋炮七八千斤重。
但是他不敢明白地對皇帝說我們打不贏,沒人敢說這話,說天朝打不過洋夷,這不是賣國賊嗎?林則徐最初不想打,是因為清朝窮,等到打起來時,才知道打不贏,他自己在信中就說,就算岳飛、韓世忠再生,這仗也沒法打。
都打到北京家門口了,怎麼辦啊?又不敢去給皇帝說打不贏,只好兩邊瞞兩邊勸。這邊對英國人好酒好菜供著,同時趕緊派人找大炮,加強戰備。這邊對皇帝說英國艦隊是什麼情況,但就是不能說打不過,這個結論得由皇帝來下。
接下來就忽悠皇帝,說這些洋人看著都還挺恭順,敬畏我皇威儀,不像是頑固凶蠻之徒。他們是來上訪喊冤求昭雪的。洋人呈送的上訪信里,講的也有些道理。這就有個翻譯問題,巴麥尊原文用的是Demand,直譯就是命令。中文翻譯成「不妥善昭雪定事,仍必相戰不息矣」,可以理解成威脅,也可以理解成求昭雪。翻譯是再解讀,此言不虛。近代國際外交史上因為翻譯或者借口翻譯而出現的國際誤會和糾紛比比皆是。
巴麥尊
道光皇帝此時已經覺得林則徐辦事不力了,讓你禁煙,卻越禁越多;你在那裡七戰七捷,這裡敵人都打到京師門口了;讓你斷絕通商,現在還沒斷絕。你究竟是怎麼辦事的啊!
聽琦善這麼一說,好像有道理。林則徐處理問題是有失公平,有欺負人的地方。
英國國書是最後通牒性質的,有十天回應期限,不回就要開打。道光皇帝8月20日回復英國國書,同意懲辦林則徐和恢復與英國通商,委派琦善作為兩廣總督、欽差大臣,替代林則徐,給洋人秉公審理冤案。這是改剿為撫了。琦善又跑這邊來忽悠,說咱們去廣州談好不好?到那裡才能查清楚是非曲直。義律還真被他忽悠了,帶領軍艦回到廣州。
義律
琦善到廣州,先是詢問、查看林則徐備戰的情況。再問林則徐的破敵之策,林則徐還真有許多戰法,類似於火燒連環船之類的,琦善發現都不靠譜。
琦善還發現了一個問題,林則徐招了七八千鄉勇,都是些社會渣滓,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林則徐說我也知道這些人是社會隱患,讓他們去和洋夷打仗,這叫一舉兩得。按現在的看法,這是存心要這些人去當炮灰,其心可誅。但當時的清流士大夫是十分鄙視這些「渣滓」的,真的是視其為草芥,林則徐這樣做也無可厚非。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有效管控這些持槍的「渣滓」,管不住的話就容易對社會造成危害,鴉片戰爭之後兩廣治安急劇惡化,直接起源於這些鄉勇。道光皇帝也不贊同林則徐大肆招募鄉勇的行為,在琦善到廣州之前,已經下令解散鄉勇,林則徐邊解散了兩千多人做樣子,邊上書解釋招募鄉勇的理由。
對林則徐的備戰,琦善大多不看好,只認同一條,就是漢奸太多。英國軍隊所到之處,幾乎都有不少百姓送水送糧,領路傳情報。
英軍士兵
義律回到廣州眼巴巴地等著琦善來談判,他不知道琦善不敢答應那些條款。一個多月毫無結果,義律懷疑琦善在加強軍備,決定以武力施加壓力。
1841年1月7日,英軍攻擊虎門的沙角、大角炮台。英軍以水陸兵1461人,大小戰船20餘艘,由印度馬德拉斯土著步兵第37團陸軍少校伯拉特任總指揮。分左右兩隊,右隊攻沙角炮台,左隊攻大角炮台。同時向沙角、大角兩岸陣地發起進攻,以14艘大兵船和4艘武裝輪船共計462門艦炮向岸上炮台作正面進攻,舢板小船和輪船運載登陸部隊繞至後山強行登陸。進攻沙角的英軍在漢奸帶領下用竹梯爬上後山,向駐沙角清軍陣地進攻。
沙角炮台
清軍駐防士兵1000人,火炮31門,其中12門在沙角,19門在大角。由陸軍三江口協副將66歲的陳連升指揮。
戰鬥從早晨8時直至下午4時前後,清軍頑強抵抗,陳連升和長子陳長鵬、次子陳舉鵬以及守備張清齡戰死。
陳連升畫像
大角炮台被英軍艦炮摧毀。英軍從大角後山南北兩側登陸包抄炮台。守軍沒有交戰,將大炮推入海內,突圍撤退。
駐守靖遠炮台的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威遠炮台的總兵李廷鈺共有8500兵勇180門炮,但無法前往支援。
英軍突破兩角炮台後,又進攻三門口的水師。水師真的是用火船攻擊,但由於江面太寬沒起作用。英軍擊毀水師所有的11艘戰船,從上面繳獲82門炮。
關天培
戰後琦善安慰道光說打死夷人、漢奸十數名。魏源在《道光洋船征記》中說得更誇張,是300人,其實英軍一個人也沒死,只有38人受傷,其中大部分是搜查過程中誤中一個彈藥庫引起爆炸造成的。清軍陣亡軍官8人,士兵279人,受傷軍官35人,士兵428名,另軍官1人,士兵4名戰後不治而亡,總計損失744人,傷亡達70%以上,可見戰鬥之慘烈,清軍官兵之勇猛。英軍也承認:「中國軍隊在這裡比後來在這條江中的任何戰役中要堅持的久些。」
琦善被嚇壞了,趕忙和義律簽訂了《穿鼻條約》。主要有五條:一、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商人居住,香港稅收歸清朝所有;二、賠償英國商人鴉片貨款600萬墨西哥鷹洋;三、英國官員可以和清朝官員進行直接的官方接觸;四、清朝在十日之內重開廣州口岸,恢復與英國商人通商;五、英國歸還沙角、大角兩個炮台和前期佔領的定海縣城。
英軍攻打定海縣城
請各位朋友記住這個條約的內容,以後和《南京條約》進行對比,可以發現道光皇帝不同意這個條約使清朝吃了多大的虧。
道光皇帝沒有批准,這條約就無效。琦善只能繼續兩邊瞞兩邊勸。這邊告訴義律,皇帝馬上要批准。那邊懇求道光皇帝趕緊批准。但是他不敢告訴道光皇帝他已經簽訂了這個條約,只等皇帝批准。
林則徐當時還沒離開廣州,得知琦善和義律之間的密約,通過廣東巡撫上表舉報琦善。道光皇帝雷霆震怒,馬上下旨問斬琦善,並且抄家!後來改為流放。從抄家的結果來看,琦善並不是一個貪官,也沒有接受英國人的賄賂。
蔣廷黻先生對林則徐和琦善有個對比評價,比較中肯,他認為琦善在軍事方面,無可稱讚,亦無可責備。在外交方面,實在是遠超時人。而林則徐對中外形勢實不及琦善那樣的明白。
蔣廷黻
道光皇帝又改撫為剿,對英國宣戰,以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戶部尚書隆文、閑居在家的甘肅後補總兵楊芳為參贊大臣赴廣東指揮作戰。
義律沒等到道光皇帝同意條約的消息,卻接到清軍加緊戰備的消息,並且繳獲了一封給關天培的指示信,命令關天培迅速填塞武山後的交通。義律明白又被忽悠了一個多月。
楊芳畫像
2月23日,義律命令攻打威遠、鎮遠、橫檔三個炮台。清軍全軍覆滅,約1300名士兵被俘虜,陣亡500左右。水師提督關天培自盡殉國。
此戰清軍表現仍然堪稱英勇,但是不及沙角、大角之戰。橫檔炮台的官員臨陣脫逃,並封鎖台門阻止士兵潰逃。英軍傷亡數為零。5月,奕山到達廣州發動夜襲,第二天英軍反擊,清軍全體潰散。奕山打白旗投降,與義律簽訂《廣州和約》,賠償英軍600萬兩銀子作贖城費。
威遠炮台
鎮遠炮台
下橫檔炮台
這期間,發生了所謂的三元里大捷。
5月29日,打到廣州城外的一小股英軍跑到了三元里村,與村民發生衝突。原因各說不一,有說搶劫的,有說調戲婦女的,有說挖村民祖墳的。5月30日清晨,三元里及附近各鄉百姓數千人,手持鋤頭、鐵鍬等圍困英軍的四方炮台。英軍司令卧烏古命令英軍(一個連約60人)出擊。到達牛欄岡附近,被七八千農民圍困。當時大雨傾盆,英軍槍炮因火藥受潮失靈,雙方展開肉搏,英軍援軍(一個燧發槍連)趕到後幫助被圍英軍撤回四方炮台。
三元里抗英宣傳畫
此後,廣州附近佛山、番禺、南海、增城、花縣等地 400餘鄉的義勇數萬人趕來將四方炮台層層包圍。英國軍隊通知清朝官府,如果你們不驅散這些百姓,英國軍隊就要大開殺戒。廣州知府余保純急忙趕往現場和士紳交涉,讓他們約束百姓,帶各地鄉勇回家。余保純避免了一場大屠殺,但在廣州百姓眼裡,那就是徹頭徹尾的漢奸賣國賊。後來他去主持南海縣科考,考生罷考,怒罵余保純是漢奸賣國賊,用磚頭瓦片把他趕跑了。在廣州各界百姓的控訴之下,余保純丟了官。廣州百姓堅定地相信,如果不是余保純遣散了鄉勇賣國,人民群眾根本不怕英夷。他們不知道,英國人在四方炮台附近有一千多士兵,數十門速射炮,一旦開火,將是一場災難性的大屠殺。
余保純·劇照
照英國人的統計,三元里事件中,英軍死亡一人,可是清朝包括後面朝代的說法就嚇死人了,從打死英軍數十人到數百人,最多時達七百多人,相當雷人。
整個鴉片戰爭期間,清朝動用了十幾萬兵力,英軍死亡人數為69人。其中死得最多的一次是鎮江之戰,英軍不等炮火把清軍陣地摧毀就貿然進攻,遇到玩命的八旗軍,死了39人。
這邊琦善被道光皇帝抄家流放了,那邊義律也居然被罷官了。巴麥尊看到「穿鼻條約」條款,覺得太不合理,勃然大怒,把義律給撤了,改派砵甸乍爵士接任英方全權代表。(清朝人對英國人名的翻譯有點古怪,讓人頭痛)
8月,砵甸乍到達廣州,不在廣州糾纏,而是切斷清朝的南北漕運(還記得阿美士德使團是從大運河回國的嗎),逼迫清朝談判。先佔領舟山定海,等待援軍。1842年4月,增援部隊到達,英軍開始繼續進攻。
砵甸乍
這是定海第二次遭遇英軍攻打。義律帶兵北上時進攻過,定海總兵張朝發,知縣姚懷祥等先後殉職。這次是總兵王錫朋、鄭國鴻、葛雲飛等先後陣亡。後面駐守鎮海的署理兩江總督裕謙,駐守吳淞的江南提督陳化成也戰死沙場。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滿漢將領在自知不敵的情況下,拚死苦戰,殺身成仁,真正做到了為國捐軀。可歌可泣。
下面這兩張圖片,一張是戴虎頭帽穿虎皮衣的清軍士兵,一張是英國人畫的戰爭場面,裡面也有同樣裝束的人,有人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還取笑清軍的奇異裝束。請不要取笑,這是一群英勇的清軍士兵。他們的英勇連英國人都敬佩。
這是發生在寧波的事情。
1841年10月,定海、鎮海、寧波失陷後,道光皇帝為了挽回天威,派皇侄奕經為揚武將軍,文蔚、特依順為參贊大臣,赴浙江辦理軍務。
1842年2月10日,奕經趕到杭州過年,聽說西湖關帝廟的簽很靈驗,就去求了一支簽,簽上寫著「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敢保平安」,奕經琢磨了半天也沒看懂。不久,金川土司阿木穰和金川土守備哈克里率領藏兵來到軍中。這些藏兵都戴著虎頭帽,穿著虎皮衣。奕經恍然大悟,這不就是虎頭人嗎?這是天意,天助我也。奕經信心爆棚,制定了五虎驅羊戰略,決定全線反攻。何謂五虎?虎年虎月虎日虎時全線總攻,當年正好是虎年;何謂驅羊,羊就是洋啊。還特地任命虎年出生的段永福為前線主帥。
奕經
3月10日,寅年寅月寅日寅時,清軍五虎驅洋,向寧波、鎮海和定海發動總攻。
這是很悲壯的一戰,戰前已經抱定必死之心的藏兵全軍覆沒。藏軍的勇猛和他們的虎帽虎衣,給英國軍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可不是小說,是真實的事情。清朝人沒見過英軍那麼強烈的火力,清軍的大炮固定在炮台上打英艦很難打准,英軍的大炮在船上晃晃悠悠的卻一打一個準,這不是妖術是什麼?甘肅後補總兵楊芳在西北身經百戰,跟奕山到廣州後處處挨洋人打,他就認為英國人有妖術。對付妖術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最髒的東西去破解,楊芳還真的抓了些妓女在海邊擺下陰門陣對抗英軍艦艇。
鴉片戰爭的最後一戰,鎮江之戰,是最慘烈的一戰。
英軍抵達鎮江時,有人建議效法廣州花錢買平安,向紳商攤派,後來揚州就是交贖城費躲過兵禍的。
鎮江守將京口副都統海齡堅決拒絕,誓與鎮江共存亡。為了防止漢奸通風報信(五虎驅羊時就曾被漢奸告密),海齡殺了十三個漢奸疑犯,下令全城緊閉,不準進出,為此不惜武力鎮壓想出城逃難或者謀生的百姓。
海齡畫像
7月21日,英軍發動對鎮江的攻擊。可能是沿途打得太順利的緣故,英軍有些得意忘形了,還沒等炮火摧毀防守力量就開始攻城。海齡的八旗軍死戰不退。城破之後,繼續和英軍展開巷戰。戰鬥到最後,眼看敗局已定,八旗軍人回到自己的家裡,殺死妻子、孩子,然後自殺殉國,非常慘烈。
英國人不明白八旗軍人的自殺性戰鬥,在他們看來,這是蠻族的絕望,even though Manchus fought with savage desperation。
這裡表現出來的仍然是文明的衝突。西方人在經過拼殺確實不能取勝的情況下,選擇投降保存生命,並不可恥。作戰俘不僅不丟人,甚至是可榮耀的資本。英國的丘吉爾、美國總統競選人麥侃恩,都是以戰俘作為炫耀的資本。
八旗軍
鎮江淪陷,南北漕運斷絕,清朝沒有錢糧物資繼續支撐戰爭。8月5日,英軍迫近南京城。道光皇帝又改剿為撫,任命耆英和伊裡布為欽差,赴南京和英軍談判。8月29日,兩國在英軍軍艦康華麗號上籤訂《南京條約》。
這是清朝和外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條約內容如下:
一、兩國修好和平,承諾在各自統治之下保障兩國臣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二、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和上海五個通商口岸,允許英國臣民及其家屬居住,不受任何騷擾和限制;並允許在這五個城市建立英國領事館。
三、香港永久割讓給英王維多利亞及其後人。
四、賠償廣州禁煙所沒收的英商鴉片貨款600萬兩白銀。
五、賠償廣州公行所欠英商貨款白銀300萬兩。廢棄公行制度,英國商人可以在通商口岸自由選擇交易對象。
六、支付1200萬兩白銀支付英國軍隊的戰鬥費用,1841年8月之後清朝各地已經支付的贖城費用,可以作為這1200萬兩白銀的支付部分。
七、4.5.6.條中所列總額2100萬兩白銀,必需在1845年年底之前,分四次付清,逾期加收5%利息。
第一筆鴉片戰爭賠款送達倫敦時的情景
八、立即釋放所有被關押的英國人。
九、無條件大赦所有曾經受雇於英國人,或者和英國人有過交易行為,或者和英國人一起居住過的清朝人。十、第2條中所列的五口通商口岸,所有商人應該支付公平而且穩定的進出口關稅和規費。一但支付過前述關稅和規費,所有銷往清朝內地的商品只需支付合理和明示的運輸規費。
十一、不列顛官員和清朝官員今後地位平等,不需再使用以前「稟」,「懇請」之類的措辭格式。
十二、收到首批白銀之後,英國軍隊立即撤離南京,不再進行任何阻撓清朝貿易、運輸的行為。
簽訂南京條約
看清楚了嗎?裡面沒有提任何有關鴉片貿易的事情。英國代表曾經提出來過,希望鴉片貿易合法化,被耆英拒絕了,理由是不敢跟皇帝提。
對比一下穿鼻條約,估計道光皇帝想死的心都有了。
《南京條約》的簽署,標誌著鴉片戰爭的結束。隨後兩國又簽訂了五口通商章程以及章程善後條款,對一些細節進行了補充:
一、確定關稅為5%,廢除舊有一切規費。以後如果要修改關稅,由兩國共同商定。
二、如果涉案雙方都是英國人,案件由英國領事審理。如果涉及兩國人,案件由兩國官員按照各國法律共同審理。這就是領事裁判權。
三、英國人必須在通商口岸指定的界限內租屋或者租地建屋自住。這是租界的起源。
上海法租界
四、英商不得進入清朝鄉間內地。
五、如有新恩惠澤他國,英國可以一體均沾。這就是片面最惠國待遇。
清朝人對這個條約的認識:
一、割讓香港島。皇帝和官員都不高興,但也不是太在意。賞就賞吧。澳門是個最好的例子。
二、5%的協定關稅。皇帝佔了大便宜,清朝朝廷原來定的關稅是2%,高於這個的稅費是各級官員巧立名目胡亂收取來中飽私囊的,進不了國庫。明確了5%的關稅,國庫可以收到更多的錢,官員也不能亂攤派亂貪污了。
清朝海關大樓
三、領事裁判權,清朝從來就是讓蠻夷自己管理自己,讓蠻夷人依據蠻夷的法律制度管理蠻夷,可以減少誤會,免生事端。
四、租界問題,英國人不提,清朝人都要提,那叫「華夷之防」。不能讓這些洋夷和當地百姓混居。很久以後,外國人和中國人還是必須分開居住。
五口通商和赦免那些曾經服務于洋夷的清朝人,才是皇帝和官員最為痛心疾首的。一直到清末,都還有人認定五口通商是所有禍害的根源。
看到英國人簽了南京條約,其他西方國家也要和清朝簽約。
1844年,美國與清朝簽訂《望廈條約》,增加了幾條:
一、允許美國人在通商口岸建設「醫院,教會和墓地」,新教從此在清朝傳播。
二、允許美國人可以自由僱傭清朝人,可以學習中文。
三、領事裁判權。
四、如果美國人賣鴉片或者其他非法商品,就不受領事裁判權保護,由清朝官員按清朝法律審理。
五、12年之後,雙方根據實際情況重新審議條約
望廈條約
法國和清朝簽訂了《黃埔條約》,又多增兩條:
一、如果所在地沒有法國領事,法國人犯罪可以申請由法國的友邦審理。
二、允許天主教在清朝傳播,和新教地位平等。
美國和法國都沒有參與鴉片戰爭,為什麼清朝要和他們簽訂同樣的條約呢?
黃埔條約
首先,關稅、司法自主,領土主權,這些起源於歐洲的概念,清朝人沒有。
其次,清朝人對當時的世界沒有概念,生怕惹得洋人不高興又來一陣痛打,他們不知道西方人出兵打仗需要理由,不是說打就打。另外,清朝人分不清楚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如果不簽約通商,這些美國人和法國人可以冒充英國人,清朝官員也不知道怎樣鑒別。
最後,和歷代中原政權一樣,清朝人對付周邊族群也是拉一派打一派,多來幾個洋夷,可以挑起他們的爭鬥,互相制約平衡。
鴉片戰爭給清朝帶來的影響
鴉片戰爭的失敗,極大地加重了清朝農民的負擔。鴉片走私貿易更加嚴重,1850年以後每年輸入的鴉片超過7萬箱,加劇了白銀外流,導致銀價飛漲,銅錢貶值,要靠銅錢兌換白銀納稅的億萬農民等於被加重了賦稅。
鴉片戰爭的賠款和戰爭的費用,導致清朝出現財政危機,到1860年之後,清朝的國庫已經耗盡,從1860年起,中國歷任中央政府都是靠舉債度日。為解決財政問題,清朝政府增加了對農民的稅收,更加劇了農民的負擔。
教禁的開放,大批有宗教熱忱的新教傳教士擁入,新教思想的傳播,開始動搖儒家文化傳統。西方思想理論的進入,直接導致清朝滅亡。
來華傳教士
通商口岸周邊地區的傳統手工紡織業出現衰退,受到進口紡織品的衝擊。
上海取代廣州成為外貿中心,絲綢茶葉主要出口地從廣州變成上海,導致廣東數以萬計的苦力、運輸業工人失業。鴉片戰爭期間,兩廣和湖南所招募的鄉勇水勇被遣散之後,成為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兩廣地區,匪患四起。
那個時期唯一一個超越其所處的時代睜眼看世界的人是上期提到的魏源。他在《海國圖志》中提出,洋夷並不是野蠻殘暴未開化的蠻夷,他們有自己的文明,只是這套文明的表現,不同於中國的儒家文明。洋夷軍隊強大,不僅在於武器裝備,更在於軍隊的訓練和作戰方法。他以此提出一個口號,「師夷之技以治夷」,系統性地學習西方。
可惜魏源的見解沒能得到朝廷和主流士人的認同,反而是日本德川幕府在這本書的啟發下,還政於明治天皇,開啟了明治維新,徹底改變了日本。
德川
明治天皇
鴉片戰爭是兩個不同文明的衝突,兩個在各自文明裡的老大各自以自高自大的心態進行了一場博弈。雙方互相鄙夷,互相傷害,最後,代表天朝朝貢體系的清朝輸給了代表現代主權國家體制的英國。打不贏人家,輸了就輸了,關鍵是要知道自己輸在什麼地方,找到原因,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完善自身,保證自己今後不會輸。
清朝皇帝和官員被打了幾十年,打得鼻青臉腫,滿地找牙,都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挨打,還在以天朝上國自居,還在鄙視洋夷,還在投機取巧玩弄權術。
可憐的是那些戰死沙場的將士,流離失所的百姓。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
不偏不倚說歷史
原創不易,歡迎關注,恭請指正。
http://weixin.qq.com/r/bigDG-bE-6uArbJ49318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鴉片戰爭 (1997)
※清朝歷史未解之謎:鴉片戰爭讓中國迅速衰敗之謎
※扎心的傷亡比!非洲祖魯人用大刀砍死數千英軍,而同時期鴉片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