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我渴望流浪,更珍惜愛情

三毛:我渴望流浪,更珍惜愛情

來自專欄簡族104 人贊了文章

與其他作家的經歷不同,三毛的文學之路,是在她的畫家老師那裡開始的。

1960 年,25 歲的青年畫家顧福生,收了一個「問題學生」。

當時 17 歲的三毛,已經陷入自閉症 4 年,除了父母之外,不與他人溝通。

她的自閉症來自於一位數學老師。

初二的時候,數學不好的三毛,發現老師總用課本後面的習題作為小考的題目,於是提前背會了答案,考了高分。

數學老師向來討厭三毛,老師眼中的她太有個性,執拗、叛逆、不合群,很不好管理。

數學老師認定三毛作弊,用毛筆在她兩隻眼睛上各畫了一個圈,代表 0 分,然後讓她罰站,供同學們參觀。

這種羞辱,讓三毛成了全校的笑話,逐漸形成了嚴重的心理障礙。最嚴重的時候,三毛嘗試過割腕自殺。

三毛從此經常逃課,跑到沒人的地方自己看書,不久便休學。

她的父母雖然儘力開導她,帶她進行心理治療,但並沒有什麼效果。嘗試過把她送回學校去,但情況沒有好轉。

三毛不得不從台灣第一女子中學退學了。

三毛的父親是一位有名的律師,思想觀念開放,經濟狀況也比較好。

三毛被父親轉到台北的美國學校,希望換個寬鬆的環境,能幫助她開朗起來。

學校之外,父親送三毛去學習鋼琴、插花、國畫,在家裡,又親自陪她閱讀各種古典文學書籍以及英文小說,希望培養起她的興趣愛好。

這幾年中,三毛失去了朋友圈子,視野卻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她逐漸有了生活在別處的想法。

但直到三毛遇上青年畫家顧福生,鎖了四年的心門才被打開。

雖然三毛從來沒有捅破窗戶紙,但她確實仰慕過這位才華橫溢的老師。

很多年後,三毛在一篇文章里寫下初見恩師的場景:「如果,如果人生有什麼叫作一見鍾情,那一霎間,的確經歷過。」

跟隨老師學習素描和水彩畫的那段日子,三毛的性格總算逐漸開朗起來,她甚至願意將自己寫的一些文章交給老師點評。

顧福生注意到三毛閱讀過大量書籍,本身也很有寫作的天賦,於是鼓勵她進行文學創作。

為了讓三毛走進台灣文壇,還牽線搭橋,把她的文章推薦給了自己的好朋友,《現代文學》的主編白先勇。

在顧福生的一再鼓勵下,三毛徹底從封閉的生活中走出來,交了許多文化圈中的朋友。

1962 年底,三毛在《現代文學》發表了第一篇文章《惑》,獲得了極大的自信,從此開始給台灣各大雜誌投稿。

三毛與顧福生

1964 年,在文藝圈中小有名氣的三毛,在文化學院創辦人張其昀的特別許可下,進入哲學系學習。

讀到第三年,她偶然聽到了一張西班牙的古典吉他唱片,被優美的旋律打動,很快便離開台灣,獨自前往西班牙念書。

這時的三毛,已經不僅僅是開朗自信可以形容的了。

她熱衷於嘗試各種事物,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她渴望自由,勇氣十足,總是說走就走。

這讓她在很多人看來,顯得十分衝動和一意孤行。

熱心、豁達,又富有生活情趣,讓三毛具備了特別的人格魅力,在國外的日子,三毛交了許多朋友。

一個聖誕節晚上,三毛參加朋友的聚會,遇到了一個還在上高三的男孩子。

男孩給她送聖誕禮物,又約她打棒球、逛街購物、騎摩托車兜風。

這個男孩就是荷西,他在第一次見到三毛時,便對她一見鍾情,念念不忘了。

一段時間相處下來,三毛終於感覺到這個比她小 8 歲的「弟弟」,並不是將她視作「姐姐」。

荷西讓三毛等他 6 年,因為他還需要 4 年大學和 2 年兵役,6 年後,他一定要娶她。

這嚇到了三毛,她裝作生氣,說自己已經有男朋友,讓他不要再找她,希望荷西能就此放棄。

三毛的內心,其實是感動的,她能感受到眼前這個大男孩的認真與誠懇,但也僅限於此。

三毛的闖蕩,還在繼續。

她太渴望豐富多彩的人生,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了。

她離開西班牙後,先到德國學習德文,後又去到美國。走到哪裡,她都能找到喜歡的事情。

在西班牙時,她做過導遊。在德國,她做過香水模特。在美國,她又做了大學圖書館管理員。

在學習的間隙,她還跑遍了南斯拉夫、波蘭、捷克、波蘭等國家,分別拒絕了一個日本富商、一個德國外交官和一個台灣化學博士的求婚。

直到 1971 年,28歲 的三毛才返回台灣,在張其昀的邀請下,在文化學院教授德文和哲學課。

這段期間,三毛認識了一位德國教師,兩人相處愉快,一年後兩人決定結婚。

但就在他們一起去訂製結婚名片的那個晚上,三毛的未婚夫死於心臟病突發,傷心欲絕的三毛服用大量安眠藥,幸被救回。

那一盒結婚名片,三毛一直沒有去取。

她再次去到西班牙,希望異國他鄉的環境,能幫助她從痛苦中走出來。

但三毛沒有想到,在馬德里,她再次遇到了荷西。

這時,距離那個青澀的大男孩說 6 年後要娶她的時候,正好是 6 年。

荷西的容貌已經成熟起來,但經歷了四年大學和兩年兵役,三毛髮現他依然是那個童心未泯的大男孩。

而且,他對她的愛,竟然真的一點也沒有改變。

荷西邀請三毛一起乘帆船去地中海潛水,但三毛表示自己想去撒哈拉。

荷西於是在西屬撒哈拉的一家磷礦廠找了份工作,安排好一切,邀請三毛過去。

在這段時間的相處中,三毛愛上了荷西,接受了他的追求。

1974 年,三毛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一座小鎮上登記結婚,荷西送的結婚禮物,是一副在沙漠中找到的駱駝頭骨。

兩人在一起的時光非常美好。

三毛熱愛旅行,荷西就陪她旅行。荷西想要尋找化石,三毛就陪他開車進沙漠。

三毛與荷西

在廣袤無垠的撒哈拉沙漠里,「三毛」這個筆名第一次被使用。

她將兩人的日常生活,以及當地朋友的故事,寫成了一篇篇文章,寄回台灣《聯合報》發表。

這時候的三毛,有了更多的閱歷,文字風格逐漸沉穩。

天然去雕飾的文字,真摯樸素的情感,多彩離奇的故事,搭配濃郁的異域風情,很快吸引了台灣的讀者。

於是三毛的讀者們,漸漸了解到在遙遠的撒哈拉沙漠里,有一對夫妻用廢舊輪胎做沙發,把駱駝頭骨擺在家裡當裝飾,嘗試了沙漠環境里的特色文化。

他們買了車,開到很遠的地方去潛水捕魚,他們有一些有趣的鄰居……

正當無數讀者期待遠方的三毛能多為他們帶回來一些故事時,撒哈拉的局勢變得不穩定。

摩洛哥與西班牙就撒哈拉的歸屬爆發了大規模遊行和局部戰役,三毛與荷西不得不告別撒哈拉,撤離到迦納利群島居住。

三毛將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寫成了《沙巴軍曹》和《哭泣的駱駝》。

剛到迦納利,三毛因車禍受傷,荷西又還沒有找到工作,兩個人的經濟十分拮据。

這時候,《聯合報》的主編鼓勵三毛將關於沙漠的文章成集出版,於是有了第一本書,《撒哈拉的故事》。

這本書很快大受歡迎。

幾十年後,一批又一批的三毛讀者,追尋書中的蛛絲馬跡,找到了她在撒哈拉的房子和鄰居。

他們向白髮蒼蒼的老人求證昔日的故事,老人在肯定的同時,震驚於三毛在中國竟然有那樣大的影響力。

1979 年 9 月 30 日,荷西在海底進行水下工程操作時意外死亡,年僅 28 歲。

得到消息的三毛無法相信,她馬不停蹄趕去,直到見到荷西屍體才沒辦法繼續欺騙自己。

她就此不吃不喝,一次又一次暈倒。若不是此時臨近中秋節,三毛的父母正好陪在她的身旁,她可能不會活下去。

她抑制不住悲傷,每天帶著鮮花來到墓園陪荷西說話,說到天黑後仍然遲遲不肯離去。

後來的三毛,隨父母回到台北,又去到迦納利群島,始終沉浸在悲傷之中。

這一次,是時間難以撫平的創傷。

三毛不斷地回憶荷西,寫著寫著,寫成了《夢裡花落知多少》,可她仍然難以從陰霾中走出來。

後來的三毛,走遍了中、南美洲十二個國家,在台灣做了環島演講,在文化學院中文系擔任副教授。

她漸漸從台灣紅到大陸,又寫了自己的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劇本。

萬水千山走遍,滾滾紅塵看淡。

她只能喟嘆這些原本應該十分美好的歲月,都沒有荷西的參與。

沒有他,哪怕去了無數喜愛的地方,做了許多想做的事,她還是無法獲得快樂。

她長期處於精神衰弱的狀態,身體也被疾病困擾,直到 1991 年 1 月 4 日,死在醫院病房內。

關於三毛的死,有許多猜測。有人猜她是自殺,有人認為她死於意外,也有人斷定她被人謀殺。

但不管真相如何,那個闖蕩過半個世界的流浪者,那個一舉一動都與眾不同的奇女子,確實永遠離開了。

她留給世間的一段段關於流浪和愛情的傳奇故事,若干年後,激勵了無數年輕人走遍世界各地。

本文由公眾號簡族專欄作者 @封塵 創作。

文章首發公眾號 簡族(ID :jianzu1126),歡迎搜索關注。

微信公眾號搜:簡族

關注後回複數字 1 到 4,即可免費獲取幾十萬字簡族精選文章,讓你思想和人生都獲得爆髮式成長。

回復『 1 』到公眾號後台,獲取三萬字成長類人物文章,讓你在成長過程中快速學會成功必備要素。

回復『 2 』到公眾號後台,獲取四萬字文化類人物文章,讓你的大腦迅速具備精英人士思維。

回復『 3 』到公眾號後台,獲取三萬字情感類人物文章,教你學會人世間的愛情真諦。

回復『 4 』到公眾號後台,獲取兩萬字社會類文章,帶你了解世間百態,擁有更正確的思維方式。

「簡族」,青年精神圖譜,做最好的90後人物類讀物,每一個人都值得被記錄。

聽說,比同齡人更有思想更優秀的人,都關注了「簡族」。

推薦閱讀:

送給懂生活的人
游祥洲:提升生活禪的可操作性
實拍東莞務工者的真實生活,在疲憊與寂寞中堅守自己
我們都太無聊了,所以要在無聊中找點樂子

TAG:生活 | 生活方式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