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生存現狀:不敢愛,不敢死

當代年輕人生存現狀:不敢愛,不敢死

2 人贊了文章

文:閆曉雨

知乎上有人提問:你最孤獨的時刻是什麼?

其中一個點贊數很高的回答是這樣的:千里迢迢背井離鄉,一個人下火車看到萬家燈火的瞬間。

我想你也一定有過這樣的感覺吧。

可嘆的是,那撲面而來的孤獨感並未隨著你走進這座城市的腹心而消弭殆盡,相反,它開始變得如影隨形,無處不在。

它出現在每一頓外賣里。它出現在早上八點的第五趟地鐵上。它出現在異鄉盛大的節日喜宴。它出現在深夜加班辦公室的玻璃上,照映出你蒼白無神的臉色。它出現在你住的隔斷屋,隔壁傳來的私語和竊笑,讓你本來就不好的睡眠更加無所適從。

這座城市,是由渴望和畏懼建成的孤獨照相館。

我們經過,我們記錄,我們張望,我們冷冷觀看,忘記自己來時火熱的樣子。我們祈禱所有不如人意的事情都閱後即焚,留下來一張完美相片,是可以屬於這裡的。

我們步履匆匆,想要的,卻總是姍姍來遲。

1前段時間, 360搜索、360瀏覽器根據調研結果發布了《「隱形戀愛關係」數據報告》。意指在這個土味情話滿天飛的時代里,通過大數據調查卻發現當代年輕人的戀愛真相:「許多年輕人都覺得自己在談一場假的戀愛」。

一線城市裡59%的情侶因住得太遠,和異地戀毫無區別;

45%年輕人的手機通話記錄里,最多的問候來自快遞小哥;

73%的受訪者透露,在戀愛中聽到最多的不是甜言蜜語,而是 「多喝熱水」……他們把這種戀愛關係稱之為「熱水瓶戀人」。彷彿和siri談了場戀愛,沒有什麼是「多喝熱水」解決不了的。

我在大望路,你在後廠村。

打車兩小時,堵車兩小時,一天八小時的工作制之外,難道還要奢求來回八小時的戀愛制嗎?還不如單身來得自在。

或者,談一場 「雲戀愛」。

當現實侵蝕我們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幻境中得到寬慰。

長輩們自然不理解《戀與製作人》這樣的養成繫戀愛遊戲,那是因為,社會環境不同,她們也沒親身體驗過我們這代人談戀愛的現實心酸啊。

在公司里和客戶鬥智斗勇已經很累了,回到家裡還要討另一半開心,這不是浪漫,是自虐。

工資本來就不算高,交了男(女)朋友之後還要應對層出不窮的情人節、聖誕節、雙十一、戀愛紀念日,每一次朋友圈秀恩愛的背後,都少不了階段性破產。

不知道是不是全球變暖的緣故,現代人的愛情保質期都變快了。有人今天聚會還在為前任的離開而喝得酩酊大醉,沒幾天,就帶著新人出來和朋友見面,宣布這是TA的此生摯愛。哎。摯愛這兩個字也太廉價了。

還有最重要的。

分手也很累。要刪照片、改密碼、處理戀愛紀念物,重新設置朋友圈封面,住在一起的,還要商量房子怎麼辦,是改頭換面以「舍友」的身份繼續生活,還是索性一刀兩斷,從此天涯各安好。見過家長的情侶就更麻煩了,還要準備好天衣無縫的說辭去應對各自的父母——這一系列流程下來,不亞於打一場跨國官司。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為何還要談戀愛?

用《關於莉莉周的一切》中的一段話概括現在年輕人的戀愛觀,就是:

「以前想要的,現在全都不想要了。

要是三年前你問我想成為怎麼樣的人,我一定不假思索地說,我想成為與所有人都能打成一片的人。要是你今天在問我同一個問題,我肯定說,我還是維持現在清高冷傲的現狀就好了。這樣沒有人來打擾我,省掉了許多麻煩。唯一需要克服的,就是得耐得住寂寞。」

縱然孤獨,好過繁複。

一個人簡簡單單的生活,沒什麼不好的。

2

每個月里,有三個日子是朋友阿茵最害怕的。

10號,是交房租、還花唄的日子,銀行卡的餘額彷彿生命的倒計時。

20號,是來大姨媽的日子,忍著腹痛去擠早班地鐵,生怕一不小心的遲到影響到季度獎金。

終於挨到月底30號,發工資了,顫顫巍巍點開簡訊提示,看到增長的數字不由自主喘了口氣。下班回家路過商場,本來想進去買下那套惦記了很久的化妝品,打開朋友圈卻看到兩年前去創業的XX靠自己的能力付了這個城市五環外房子的首付。

再往下刷,是秀恩愛的老家同學,連發幾條轉賬截圖的微商發小,還有前不久離職去雲南旅行的同事,站在洱海邊,霽月清風,一股疏朗的氣息隔著屏幕帶來希望。

可那又怎樣呢,日子還不是繼續張牙舞爪過下去。

在《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一書中,作者詹姆斯?喬伊斯借筆下的主人公斯蒂芬?迪達勒斯之口說出:「當一個人的靈魂誕生在這個國家時,有一張大網把它罩住,防止它飛翔。你們給我談論民族性、語言和宗教。但是我想衝出這些牢籠。」卻發現自己的鉗甲都已被拔掉。

我們這一代人的生活現狀啊,不敢愛,不敢死。

不敢生病。

不敢結婚。

不敢生二胎。

不敢隨隨便便辭職。

不敢和合租的奇葩室友發脾氣。

不敢看到任何和房價相關的新聞。

不敢談理想,卻又學不會像泥土一樣安靜。

所有的畏懼背後都是無能為力。你可以說我們這代年輕人慫,但是請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來批判我不夠努力,或是想要的太多。

阿茵到家之後,一邊叫了配送費最低的外賣,一邊繼續打開電腦工作。哪裡還有什麼工作和生活之分,賺不夠錢,永遠不會有生活。

這是一個「沒有人能停下來」的時代,人們痛恨物慾,卻又一直追逐物慾,所以人發瘋。

面對這個龐大的漩渦,於是就有了校園貸,有了10W+,有了鋪天蓋地成功學的付費課程,但是不管我們怎麼掙扎,還是只能身處矛盾中,裹挾著這個時代的基因繼續隨著洪荒奔走。

3有段時間,我特別害怕看社會新聞。

因為經常聽說又有哪個剛剛畢業、工作沒多久的年輕人自殺了,或者,自殺未遂。

我喜歡的詩人顧城死於自殺,他說「死亡好像一個季節,讓萬物得到休息」,我並不認為自殺是一件羞恥的,沒有擔當的事情,但前提是你的離去並不是因為逃避。

自殺是一種有意識的選擇。

動物之所以不會自殺,是因為它們對於未來和過去沒有概念,體會不到時間的流動感,只忠於當下。

換言之,他們沒有自由意志,不知道何謂「活著」,只是遵循本能的生存,而你知道活著是一個怎麼回事。

知道自己正在凝視深淵的人,活著該有多掙扎啊。

據世界衛生組織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預測:2020年,抑鬱症將超過癌症,成為人類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

雖然現在人們口中的「職場抑鬱症」並不算嚴格的抑鬱病症,但每一次發作,都滲透著獨屬於這個時代的不安與焦慮,持續惡化所帶來的社會影響不可小覷。

許多年輕人的生活狀態都是,一上班痛不欲生,一下班生龍活虎

早上九點鐘坐在辦公室里就開始義憤填膺想怎麼寫辭呈,下午六點鐘,合上電腦,看著窗外柔美的夕陽,覺得歲月靜好這四個字一點兒都不矯情。腦子裡設想過的創業計劃,在回到家看到那張大床之後,直接被揉碎在夢裡。

第二天早起,繼續重複前一天的心路歷程,周而復始,逐漸麻木。

直至產生「生無可戀」這樣的年頭。

你可以去看看,六年前那個說「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走飯同學的微博下,幾乎每分鐘,都會有新的留言,來自「那些此刻不敢死」的年輕人。

他們又撐過一分鐘,以後還有許多許多一分鐘,要撐過去。

我無法違背內心告訴你,這個世界有多美好,你留下吧。只想通過自己的微薄經歷來隨便說說。

想死這件事不丟人,務必正視自己的心理癥狀

我上初中的時候,班級里曾經有同學自殺,事後,很多老師家長告訴我們說這是非常不好的事情,大家不能效仿。

如今的我理解大人的良苦用心,可是由於表達不當,很久以來,讓那個女孩的自殺成了同學眼裡一件可笑的「壞事」。

心理學上有個社會認同原理:人在群體中行為往往會受到他人影響,甚至會根據周圍人的反應作出相應的反應。

當我們有厭世情緒出現的時候,不要受身邊那些「你這樣對不起家人啊」、「你怎麼這麼自私」諸如此類言語的影響,而是要去正視自己的心理癥狀,切勿「只堵不疏」 。

合理調節,挨不下去的時候別自己硬撐,去找朋友,去看醫生。

在徹底沉淪前,抓住那雙手。

窮不可怕,你還有「隱形財富」

90後這代人的工作壓力確實大,無可辯駁。所以出現短暫的陰鬱、煩躁、委屈、憤怒、悲憫、迷茫感、無所適從……甚至是自我懷疑,都不是一個人的問題。這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財富分為2種,一種就是物質,而另外一種是經歷。

錢是一架梯子,可以供你觸碰到更多,可如果撤走梯子,人會摔得很慘;而經歷更像是一棵樹,是扎在生活里的,隨著時間的賦能,一點點,向上,壯大,即便是獵人來伐木也並不等同於毀滅。你的存在依然可以被延續社會價值。

我這樣說,不是鼓勵年輕人心安理得的窮。而是想說窮所帶來的恐懼同樣令人興奮,因為這代表了未知,代表了創造的可能性。

不敢死,那就好好活著吧

焦慮是不會被根除的。

而對於焦慮感最大的緩解,源於自我輸出和意志力的建立。不被輕易蠱惑,堅持個人價值的探索。不要試圖規避高壓、動蕩和強烈的情感事實,不要否認慾望,不要誇大自己的不滿與陰鬱,就簡單順遂的去生活。

生命中來來去去的問題多了,不是每一個都非得弄清楚。

不問來龍去脈,只願求仁得仁。

既然不敢死,那就好好活下去吧,為自己喜歡的人生赴湯蹈火。

最後,希望我們都可以在創造中獲得「第二次生命」。

重生不是說我今天30歲,明天就能乘坐時光機,回到十幾歲鮮衣怒馬的少年時代。而是你昨天不敢嘗試的事情,今天去做了,那些持續而連貫的動作所帶來的影響力,才是重生。


推薦閱讀:

感冒為什麼會發燒,而且關節會疼?
也談網路「篩炮」
我該買電鋼還是真鋼?

TAG:生活 | 成長 | 年輕人的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