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接受你的觀點與不接受你的觀點之間還差一個理論

接受你的觀點與不接受你的觀點之間還差一個理論

今年最幸運的事情是「認識」了兩位老師,李善友老師跟李叫獸老師,真的應了那句話,「姓李的老師都是不錯的」,所謂的認識,當然是我通過各種途徑去學習他們的思想,喜歡李善友老師的「第一性原理」,它讓我不斷地往下挖,往下挖,你永遠不知道你會挖到什麼,而李叫獸老師,真的很牛逼,他學習理論之深,之用心,讓人顫動,他學習一個理論必須有2步:

1.這個理論還可以解釋什麼現象?

2.我的哪些行為可以被這個理論改進?

學習一個理論而已,怎麼要那麼複雜?以前真的不理解他,不理解他,但是,當發現自己看了那麼多書,聽了那麼多概念,卻依舊分不清,依舊記不住,我想一定是我學習的方法有問題,所以,第一時間腦子裡突然想到了他,不如就試一下他的練習方法,牛人的方法再怎麼說都會比我的強上十倍,百倍。

-有沒有想過,當自己說出,我在雙11買的東西絕大多數是為家人買的時候,心理是不是釋懷了,是不是不再有負罪感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有沒有想過,如果哄小孩子吃他不願意吃的東西但是卻又是健康的事物。

平衡理論

人類普遍地有一種平衡、和諧的需要。一旦人們在認識上有了不平衡和不和諧性,就會在心理上產生緊張的焦慮,從而促使他們的認知結構向平衡和和諧的方向轉化。

它涉及一個人和兩個態度對象之間的三角形關係,又被稱為「P-O-X理論(符號「P」表示認知的主體,「O」表示態度的另一個人,「X」表示態度的某個對象,用「+」表示喜歡,用『二」表示不喜歡)

學習平衡理論對於我的好處:可以用它來預測跟改變自己或者他人的行為,同時又不會讓人很難接受,但是,它是有缺點的,畢竟還是比較簡單的預測,而且無法說明關係的程度,所以,會有偏差,因而,後來奧斯古德等人又提出了「一致性理論」。

P--O--X的關係列成圖解形式,以符號「+」表示正的關係,以符號「-」表示負的關係,那麼, 共有8種工,其中4種是平衡的結構,4種是不平衡的結構,見下圖

海德的平衡理論

判斷三角關係是平衡的,還是不平衡的,其根據為:平衡的結構必須三角形三邊符號相乘為正;不平衡的結構必須三角形三邊符號相乘為負。

而預測的方法是「最小努力原則」,就是人一般會向更容易改變的方向進行調整,從而讓自己處於一個平衡狀態。

按照李叫獸老師的學習的方法,我已經找到了2個現象可以用這個理論來解釋,那麼我的哪些行為可以被這個理論改進?

改進我的行為1:少吃垃圾食品

利用關係:我愛我的父母,我的父母不喜歡垃圾食品,所以,我在吃垃圾食品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壓力跟反思。

但是這個對小朋友或者某一部分的人是有效,不一定人人有效,正如上面所說的平衡理論還是過於簡單,我們在面對垃圾食品的時候,其實還會面對其他的自我,如追求個性的自我,享受的自我等等,如果,我們把父母從這3角關係中改為0的話,也就是把父母跟自己當成是2個完全分開的個體的話,那麼,把追求個性,享受的自我加入到這3角關係,那麼,此刻要克服的就不是與父母的關係,而是不同自我彼此的關係。但是,加入父母,對我是有效的。

改進我的行為2:聊天的時候,多挖掘別人喜歡的事物

如果聊對方喜歡的事物多過聊對方不喜歡的事物或者不感興趣的事物,這樣彼此就不會尬聊,而且,也可以讓彼此的關係協調,並不是說一味地遷就,只是在不熟悉的時候,這是一個快速緩和關係的方法,或者在長期的相處中,多了解對方,這樣當自己提出想法或者意見的時候,對方會更容易接受,或者會考慮,畢竟人對被他選中的事物/人會更加偏愛,對未選中的事物/人易於採取貶低的態度。

改進我的行為3:養成閱讀/早起的習慣

首先找自己想要養成的新習慣,然後找自己喜歡的老師/偶像中,那些他們也做了,然後,在快要放棄的時候,想想他們,多好呀!咬咬牙,就過去了,當然,習慣不是這樣就可以輕鬆養成的,我們有很多面的自己,每個人對每個習慣其實只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案。需要自己去測試不同的方法去找到它。

當然,我自己的例子還是過於簡單的,下面舉一個最近的例子。

最近京東劉總確實是發生了一些事情,至於真真假假不在我們的討論範圍之內,由平衡理論,我們可以得到上圖的3種情況。

總結:

所以,讓別人接受你的觀點或者想法,我們是可以藉助外力的,當然前提是你要預測到他對另外一個人或者事物是感興趣的,如果不感興趣,那就沒什麼效果,此外,學習理論最終不是為了自證,而是為了自檢。


推薦閱讀:

愛透一個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三天讀懂心理學
真相來了:高智商真的是遺傳嗎?頂級心理學家用實驗告訴你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