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清楚嗎?哪個知識掌握的不夠
編者按
?各位夥伴,大家好!這裡是成為學習者工作室,現在是大象聊學習1038期。我是分享人大象。讓我們一起關心孩子到底在如何學習的真相!
今天,我們談談「成為學習者」(BEING A LEARNER)對於錯題本學習的理解。
● ● ●
引子
源起是一位家長留言:
「大象老師,我記得之前您說過卷子做完,可以讓孩子按照完全確認,不完全確認來區分,讓孩子發現自己找出自己的問題。
我理解您的意思是弱化錯誤。那麼請問錯題本怎麼做才好呢?把題目抄一遍再做一次還是說之前錯誤答案也寫一遍。我發現孩子通常錯過的地方訂正過了,還是會錯好幾次?這是什麼原因,請賜教,謝謝」
● ● ●
先說故事
今天遇到的是初三的孩子。還有1個月就要二模考,還有3個月就要中考。應該說是分秒必爭、天天刷題的時刻。想要提供有效的支持,必須先了解開始。如何快速了解孩子們的水平呢?我是這樣做的。
和老師商量好的情況下,邀請孩子們一起過來,坐坐。學生來了,坐下。
看到老師開始分髮捲子,有趣的一幕發生了:一邊抱怨,啊,這麼多卷子啊……一邊自動拿起筆,寫名字,準備做題目。「停停停!」我趕緊發聲切斷這個自動化的動作。「今天我們不是要做試卷啊。」孩子們詫異著。面面相覷。
「你們這麼想做卷子啊……」「切,我才不想做呢。」有人直截了當。「我是好寶寶,我真的很想做卷子。」有人貧嘴。「我似乎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人「裝神弄鬼」。
「好,都拿到了嗎?2016年的語文真題一套,2016年的數學真題一套,拿到的請舉手。」「2017年的語文和數學真題也各有一套,拿到的請舉手。」確定孩子們都拿到卷子了。真正的指令就發布了:今天,我們不是做卷子,而是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
寫名字,畫圖形。具體說,就是:每張試卷上寫上名字;快速瀏覽每道題目,覺得肯定能做對的,請打一個五角星。覺得肯定做不出的,請打一個——三角形(孩子們自己接嘴了。)
那遇到這種好像能做對又吃不準能不能真的做對的題目,請打一個圓圈。
清楚了嗎?還有問題嗎?「啊?老師,就只要會的打五角,不會的打三角,不確定的打圓圈就可以了?不用做題?」「是啊,不用做題。我們只要寫名字和打各種符號就好了。」
「老師,如果遇到小題,是要每個小題,都分開來打五角星和三角形嗎?比如第一個小問我會的,第二問我不會了,是不是分開打!」「太好了,分開打。分得越細越好。」
「哇,這樣做題目啊……」孩子們有嘖嘖聲。「如果平時做題目也這樣,你們是不是很開心啊。」美女數學老師在邊上和孩子們打趣。「就是啊,老師……」孩子們一邊淘氣,一邊開始埋頭幹活了。
● ● ●
開始實驗
我選取了一些現場小片段,用微信視頻的方式採集了下來。可能可以幫助有緣讀到這些記錄的夥伴,對於整個操作,更有感覺一些。
成為學習者 真實記錄學習的每一個過程
▼
你看,有的孩子很果斷,有的孩子很猶豫。當然不是說果斷一定好,還得看果斷判斷後,與事實的一致度是否高。也不能說猶豫就不對,而是得看讓孩子猶豫的是什麼。
最快的孩子,4套卷子,15分鐘完成了。
完成的孩子開始問問題:老師,作文怎麼辦?我和他們閑聊幾句,快速整理出了作文的方案。稍微等了下,到17分鐘的時候,除了2個孩子,其他同學都完成了。
孩子們開始哇哇叫:太爽了!20分鐘幹掉4套卷子,這是我人生的奇蹟啊!
一個靠窗坐的男孩表現得特別誇張。不過,這正是我希望順便達到的邊緣效果——快速撐大內心的心理結構:不懼怕試卷量與時間的關係。起碼體驗了一遍。
我不能等了。不準備超時。因此,一邊關注到兩個孩子還在猶豫不決——這個猶豫不決本身就是一個特點:不相信做題靠感受,還在思維判斷,就是這個短時間與高容量的設計所要打擊的。
因此,我故意直接發布下一個指令:下面,看16年的語文作文。看到了嗎?好。現在,需要你打幾個分數。注意聽清楚。
第一個分數:平時你的作文的得分,最高得過多少,最低得過多少,請你寫一個範圍。孩子們一邊寫,一邊哇哇叫:48——56,43——48……不管如何,孩子們是知道的。
好。聽清楚,第二個要寫的分數是:這篇作文題,你自己正常情況寫,肯定能拿到的作文分是幾分?就是保底分數。孩子們自己寫了分數。好。那如果是超常發揮的分數是幾分?孩子們寫了第三個分數。
好。最後請你寫下幾個詞語。如果現在,這篇文章,給你兩個小時寫,而且還給你手機可以上網查,而且,還請語文老師,還有閱卷的專家,到現場直接接受你的提問,並隨時提供幫助。但是不許直接抄寫文章,不許直接聽寫專家口頭文章,你們想想看,會向專家提出怎樣的要求,需要專家老師怎樣幫你?
這個問題,可能難了。孩子們一下子懵了。接著又立馬炸鍋了:真的可以嗎?我要專家自己寫,一邊寫一邊說……我要老師幫我找素材……沒有聽得很清楚。但是能聽到的幾條,就很讓我有啟發。
● ● ●
增加難度
孩子們開始寫了。場面又靜了下來。這一瞬間,我有點貪心了。瀏覽了下現場,感覺大家都挺在狀態的,竟然還沒有人帶手機——估計不知道時間,哈哈哈。我佔用大家2分鐘時間,想做一個小測試:
於是,在部分孩子停筆的情況下。我開始鋪墊最後一個指令:好,有部分同學完成了。其他同學不用寫句子,只要寫關鍵詞語就可以了。我們還有2分鐘,我們要做一個最刺激的活動。
然後就下課。大家還有課間休息時間,準備下午的課。什麼事情呢。我們用2分鐘時間做題目,啊,現在沒有2分鐘了……好我快點說。我們只有一分半鐘的時間,請你做試卷上任意的題目,必須做對,看看你最快能做對幾題?
來,開始。啊,老師,那我就選選擇題第一題……哈哈哈,其他人笑起來了。毫無疑問,選擇題第一題是最簡單的。可以啊,快快,可以選你覺得最簡單的啊。我們只有一分半鐘的做題時間。過了90秒,你再也沒有機會做題了。
孩子們有的開始奮筆疾書了。有的還呆在那裡,不知道選哪個題目……不知道哪個題目是自己快速能做的。
剛才不是圈畫了嗎?打五角星的是你認為肯定能做對的。有孩子開始動了。還有50秒。你們還有50秒做題的機會。
好,馬上你們就沒有機會做題目了。「啊,太遺憾了,我想繼續做題。」有孩子嚷嚷。「6-5-4-3-2-1」。
「好,時間到,不許做題了。停筆。」 孩子們真的有點又興奮又悻悻的感覺。把卷子疊好,這樣放在桌面上吧。辛苦大家了!
其中一個孩子,座位比較遠,就把卷子順手往桌子中間一推,卷子全散了。讓我詫異也留意了下,然後大家在七手八腳中,整理好了試卷。
解散了,有孩子問:老師,最後做的題目,一定要做對啊?是啊。啊,那我完蛋了。啊,你不是前面圈了五角星,表示能做對嗎?但是,這個不一樣。我剛才一緊張,我覺得我一道也沒做出來……
孩子們離開了。數學老師進來了。整理下現場,收拾了多餘的資料。簡單看了下孩子們的圈畫,發現孩子們很自信,都圈的是五角星。她笑了笑。亂圈了。感覺都很好啊。可見,這位老師對孩子們的情況是有真切感覺的。
現場的記錄,就到這裡為止。不知道朋友們發現了什麼?是覺得不知所云,不讓孩子做題簡直是瞎胡鬧,還是覺得挺有味道,還是充滿好奇,為什麼做這個事,為什麼這麼做?
● ● ●
理論分析
接下來,我嘗試解讀下,並試圖回到今天源起的問題:「錯題本」怎麼用才能用對。
成為學習者相信並致力於:
師生一起,通過覺察,一起成為終生學習者。
▼
我們認為:學習,是一個自主的覺察,與基於覺察的互動過程。覺察是人區別於物的核心,覺察力的高下,是一個人區別於另一個人的核心。
孩子學習,初三的孩子學習,我的孩子學習——你看,學習的主語,都是「孩子」。
▲覺察力高下往往影響分數
觀點
「人的高下
判斷的起點核心
是「覺察力」的高下」
—— 成為學習者
▼
至於分數,這是學習行為的結果。結果怎麼來?結果受行動質量的影響。行動的質量,受什麼影響——當然受人的高下的影響。那人的高下,核心是什麼?成為學習者(BEINGA LEARNER)認為,人的高下判斷的起點核心是「覺察力」的高下。
具體到這個過程,目標是了解、察覺孩子們的學習基礎。那怎麼了解呢?如何體現這個「覺察力」高下呢?
你看,如果我們是請孩子做一套題目,看分數來判斷孩子水平高下。那看到的是孩子「學習結果的高下」,能明確看到「孩子學習過程」嗎?——恐怕很難。
能看到影響這個過程的「孩子覺察力」嗎?——這個更難。
方法
「
如何看出孩子對於學習的覺察力?
對於自己和知識關係的覺察力?
對於自己和題型關係的覺察力?
——我選擇的方式是:圈畫。」
—— 成為學習者
各位設身處地地想想看,要在試卷上圈畫五角星,還是三角形,還是圓圈的瞬間,自己是什麼感覺?時間緊,任務重,根本沒有時間分析推敲。只能憑感覺——直覺。
對自己感覺的捕捉,並且識別,並且精確出來,並且還有下判斷,接著才是用符號畫下來——這個過程,是非常需要勇氣的。自己最清楚自己是否清晰,還是模糊。自己最清楚我已經連續幾道題目吃不準自己的感受是否真實了。
這個過程,是孩子自己和自己對話的過程。對話的契機是:中考真題考察某種知識的試題。我認為,這是非常直接的學生應試水平的檢測。不是檢測思維的結果如何,也不是檢測學習的行為如何,而是檢測:一個人對自己與知識關係的清晰程度有幾層。
如果一個孩子,自己的主觀判斷,和之後批改的事實結論越接近。我認為這樣的孩子,自我覺察程度更好。這樣的孩子,最後階段衝刺,得進步,創造奇蹟的可能性越大。
如果一個孩子,自己的主觀判斷,和之後批改的事實結論越遠。我認為這樣的孩子,即便目前靠死用功,能混個中不溜秋的成績,未來,也堪憂。且,不僅是在學習上。如果我招募「中考100天特訓營」「高考100天奇蹟創造班」,我的選擇標準,「覺察力」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
今天這群孩子,在自我判斷和事實反饋之間的關係,還需要後面的工作跟進。但無論如何,今天完成了第一步:孩子們啟動了自我覺察,事實做出了判斷。
這是學習診斷的前測工作之一,這樣的工作,我們認為並不是純粹的在幫助孩子們應試而已,而是喚醒對於孩子們生命的力量,來處理「自我與考試的關係」。
● ● ●
可行性建議
說了這麼多,回到前面家長的提問:錯題本,到底如何用?要抄錯題嗎?怎麼打五角星?……
錯題本,目標不是為了讓孩子強化記住如何錯的,而是用「錯題本」類似的形式,幫助孩子意識到「原來這個地方」值得「我關注並調整」。
核心詞語是「意識到」「值得」。加入錯題本的這個目標是合理的,那麼,請孩子抄寫錯題,本身未必能達到「意識到」「值得調整」的目標。很可能,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動手了,但未必動腦去「意識到」。
很可能孩子抄寫錯題,心理覺得沒用,本來就做錯,還要把錯的抄一遍,心理煩,又如何形成「值得」的感覺呢?
很可能,孩子製作錯題本,天天盯著錯題看,而不是盯著「正確題」本看。結果,錯題力氣花得多,天天在增加錯題。而能做的題目,卻花費時間少,沒有天天增加的感覺。最後,錯誤的題目樣子倒是無意中被記住了,考試時候還意識到了,還回憶起了……真正對的做法,真正需要「這裡調整」的感覺,卻在「意識」之外了。
反之,如何製作錯題本,孩子不抄錯題,但是意識到,自己其實這些題目,自己並不能肯定做對——覺得哪裡有點問題——這樣的孩子,就有機會(當然需要環境支持)成為距離真的理解越來越近的孩子——因為首先孩子已經找到自己的起點與方向了。
▽
?
敲 · 黑 · 板
??
因此,關於錯題本的使用,成為學習者(BEING A LEARNER)的做法是:
1、選擇那些題目來整理:不按照事實答案對錯來選擇,而是按照自己覺察判斷來整理。
2、選擇整理的順序:先整理五角星的。確保自己覺得會做的,真的是能做對的。刪選出那些自己以為會的,結果還是不會的部分。再整理不確定的題目,刪選出其中自己以為不確定做得出但其實思路是正確的是能做對的題目。
然後主攻那些不確定確實自己思維或能力或知識積累上有欠缺的部分。最後主攻確實不會的題目。先刪選出那些因為心理原因,被一個「感覺很難」的感受阻擋住的題目,這種題目,只是看起來可怕,其實學科思維的要求上,往往並不高。可以快速上手得分。再次看硬骨頭,哪些可以啃。
大概先說這些。但願,我們的「錯題本」不再「用錯」。
▼
我們的孩子,能夠真的因為「錯題」而豐富自我對話的機會,能夠感受「知識」本身的魅力,能夠享受「不斷超越自我」的痛與快。
?
重要通知!
在成為學習者公眾號開始推送第一篇推文時,
我們寫了數以百計的原創文章,
陪伴著你一同成為學習者!
不知道你是什麼時候關注,
什麼原因關注我們?
我們每天在留言區互動,
但是對你的了解並不夠。
我們希望給你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更有效的互動!
【chengweixuexizhe2】
如果你願意,添加小編的微信號
關鍵詞回復:入群
我們對在讀者群的遇見充滿期待!
https://u.wechat.com/MHrtLsdPQY98xPtcjMyxX6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三分鐘快速掌握【非線性思維】
※反思我的管理之路
※戰勝認知焦慮(二)建立知識體系的低層操作工具
※5分鐘快速了解財務思維
※為大家科普下耐克鞋子如何除臭,幾個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