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的痛苦,都有一個相似之處
4 人贊了文章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這是他在小說《安娜·卡列尼娜》中寫道的,事實上,現實中的許多痛苦和不幸要遠勝過小說里的故事。
板報君做心理諮詢這些年以來,面對過各種各樣的諮詢者。
他們的痛苦五花八門,各有各的不幸,彷彿應證了托爾斯泰這句名言,然而經過更多案例之後,板報君漸漸發現,原來所有的痛苦都是有相似之處的。
這個道理,其實早在1900多年前的古羅馬時代,就有一位哲學家洞察到了,他就是愛比克泰德。
愛比克泰德出生於大約公元55年,公元135年以80歲高齡去世。他的出身很糟糕,出生於一個奴隸家庭,童年時期被賣到羅馬,給愛帕夫羅迪德當奴隸,這位愛帕夫羅迪德曾經也是奴隸,後來成為自由人,並做了羅馬皇帝尼祿的私人秘書,權重一時。
愛比克泰德的經歷此處不多談,板報君以後還會提到。那麼,愛比克泰德發現了什麼道理,進而推斷出「所有的痛苦都有相似之處」呢?
這就要從愛比克泰德創立的哲學說起,在他的世界觀中,這個世界是一分為二的。
一個是你能控制的部分,另一個是你不能控制的部分。
注意,愛比克泰德儘管把世界一分為二,可他不是搞出什麼陰陽學說,他儘管非常主觀:僅僅依靠你是否能夠控制這一條依據進行劃分,但他的哲學並沒有走向玄學。
這就意味著,愛比克泰德的哲學從根子上,就是關注人心,關注你本人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
他指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事情是你能夠控制的,同時又有很多事情是你沒法控制的。
仔細想想,他說的很有道理。讀者朋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仔細思考一下——哪些事情是你能夠控制的,而哪些事情是你不能控制的呢?
你的想法,你的看法,你的看待世界和人際關係的角度,你如何定義它們,你賦予給你的世界什麼意義——這些都是你自己能夠控制的。
而你無法控制的事情呢,包括——死亡,疾病,失去親友,遭遇坎坷不順,他人如何評價你等等,這些事情你其實是無法控制的。
按照愛比克泰德的說法,何謂智慧——分為兩個層面,一是能夠區分和辨別出你的生活中,哪些事情可控,哪些事情不可控;二是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可控與不可控的事情。
其中,如何對待不可控的事情,成為人們生活中各種情緒的矛盾焦點。
也就是說,痛苦的人都有一個相似之處:總想去控制自己根本無法控制的事情。
有的人,無法面對和接受親友的死亡,因此他痛苦。
有的人,總想改變丈夫或者婆婆的言行舉止,因此她痛苦。
有的人,害怕死亡和疾病,因此他痛苦。
有的人,總是計較別人對她的看法,活在別人的指手畫腳和品頭論足之中,因此他痛苦。
有的人,遇到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坎坷挫折,遇到一時不順,就逃避,抱怨,因此他感到痛苦。
可以斷言,當你妄想控制你根本無法控制的事物時,痛苦就會如影隨形。
在板報君接觸過數百上千個心理諮詢案例以來,沒有發現例外!
幾乎每個當事人,都妄想改變他人,改變他不可能改變的世界,唯獨不肯在他能夠控制的地方下功夫。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渺小的你我能控制什麼?答案是,能控制你對世界對事情對人的看法!你能控制你如何去評價,衡量面前的事情。
這恐怕是人類最寶貴的一個能力,而且在1900多年前,愛比克泰德就指出過這一點:你能控制的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你對事物的看法。
很多人之所以痛苦,就在於他想去控制事物本身,想去改變事物本身,卻唯獨不想想:你能夠控制那些事物嗎?卻唯獨不想想:你能控制和改變的,是你對事物的看法。
這是缺乏智慧的表現。單純讀心靈雞湯是補不過來的。
如何區分,又要如何處置,在以後的專欄文章里,板報君將介紹一些心理學利器,幫助你獲得心靈的平靜,增加處理事物的智慧。
歡迎關注「幸福的黑板報」 :)
推薦閱讀:
※又做噩夢了?可能是身體在向你發求救信號!
※18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
※羅傑斯總結的自己幾十年心理諮詢的經驗
※關於「購物狂」的冷知識
※情緒胎教的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