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一算那些消失的失業者及即將因AI而消失的失業者

算一算那些消失的失業者及即將因AI而消失的失業者

來自專欄財經上帝視角---黃晟俊5 人贊了文章

今年4月17日,國家統計局第一次公布了調查失業率。相比以往所採用的登記失業率,雖然調查失業率更接近真相。但接近真相卻並非真相,真相連同那些失業者們一起消失了。

失業率是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甚至在救市時把失業率定為美聯儲宏觀調控政策的核心。也正因為重要,失業率數據必須好看,否則就會影響市場信心。

且不論當前失業情況究竟如何,至少未來隨著AI將掀起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還會有一大批人加入失業大軍。上世紀末的「4050」災難將在本世紀初延續。對於「4050」的擔憂逐漸成為了每代人焦慮,即使是規模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也有所忌憚。

本文不同於此前的文章,與其說是一篇文章,更像是一道數學解答題的答題過程。

現今真實失業率是多少?

統計局數據顯示,1至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0%、5.0%和5.1%,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0.2、0.4和0.1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4.9%、4.8%和 4.9%,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0.1、0.2 和0.1個百分點。

但是,如果從另一角度進行驗證則會發現。全國真實失業率要比這多的多。根據我國法律規定,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是強制繳納社會保險項目,只要到了合法年齡參加工作的,企業就必須繳納社保。在現實中也許有漏繳現象,可這些都是個別現象。因此,以社保繳納人數來檢驗失業率的邏輯是行得通的。

筆者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為基礎,通過時間遞推獲得了2015年人口結構樣本。統計局的調查失業率以16歲為下限開展調查。但實際上,由於高校擴招,大多數就業人群為高校畢業生。所以,筆者認為應該以23歲至退休年齡人群作為統計樣本。

由於數據不全,就當前統計局及人社部公布的數據而言,只能計算2015年的真實失業率,以2015年為基礎,根據近兩年經濟發展情況推算最近一期的失業率。

根據2015年當時的規定,男性退休年齡為60歲,女性退休年齡為55。所以,2015年符合條件的總人數應為7.8億多人。同時,失業率主要是統計城鎮人口而非農村人口,對於農村人口而言沒有失業這一說法。

2015年我國城鎮人口佔比是55.88%,依次計算,2015年我國符合就業標準的城鎮人口數量是4.38億人(去掉尾數)。此外,2015年我國農民工數量2.77億人。兩項相加,合計勞動力人口7.15億人。

從官方公布的數據看,三項強制繳納的社會保險本身就存在口徑不一的問題,這說明社會上的確存在著一些違規企業單位。因此,筆者選取最大參保人數(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作為計算依據。(註:退休人員不應納入失業率統計範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主要為個人及農村人口繳費者。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為中小學生等非就業人群,也不能作為計算依據)

如果把2.77億農民工也計入在內的話,實際就業人口近5.66億人。綜合以上數據,我國實際失業率測算結果是1-實際就業人口/勞動力人口=20.86%。

此外,2013年全國累計實地稽核企業237萬戶次,涉及參保職工21451萬人次,查出少報漏報人數779萬人次,少繳漏繳社會保險費34.2億元,已督促補繳32.0億元。即全社會漏繳比例約為3.6%,把這部分因素考慮在內對2015年失業率進行修正的話,2015年實際失業率為18%。

根據官方口徑2015年至2017年的就業形勢來看,我國就業環境整體平穩略微向好。今年4月份,統計局公布的調查失業率顯示,31 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 業率分別為 4.9%、4.8%和 4.9%,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 0.1、0.2 和 0.1 個百分點。

數據本身真實性有待商榷,但發展趨勢具有參考性。假設這種發展趨勢延續至今(因為某人說過,我國經濟將長期處於「L型」築底階段,美聯儲把失業率視為最直接反應經濟的指標,反過來也一樣,經濟的發展情況也能倒退出失業率的變化)。綜上,當今國內的實際失業率估計在16%左右。相較統計局數據,有10%失業人群被人為的消失了。(註:農民工進城務工也計入城鎮就業人群,分子、分母同時加上農民工數量)

需要說明的是,筆者的計算方法覆蓋的人群是23歲起至男性60歲、女性55歲的人群,有些地方用童工、或是退休返聘的不在此次計算範圍內。而且,本次計算也不考慮臨時工。因為失業率這項經濟指標的本質在於評價一國就業人數實際情況,就業人數關係到居民收入從而直接決定市場內需結構及規模。而臨時工的就業環境具有非常高的不確定性,且收入較低,如果把臨時工納入就業指標考慮,會增加數據水分,高估實際情況。

AI會帶來多少失業?

AI是個好東西,誰都知道AI將能代替人從事許多工作。凡是能夠通過標準化程序生產的流水線都能引入AI。而在現實生活中,已經開始有不少機器人代替了人類的崗位。

關於AI到底能對當前人類社會的崗位造成多大影響力,現在正處於評測階段。但是,縱觀當前輿論,從來沒人真正計算過AI會奪走多少崗位,即使是一個粗略估計都沒有。有些人可能是因為懶,不想花精力,有些人則可能是害怕,害怕這個結果實在太嚇人。

本文,我將通過數據估測未來AI將會造成的失業人數及屆時的失業率情況。在此之前,先建立兩個假設:

第一,2025年,中國成功實現工業4.0,人工智慧AI正式成為國內主要生產力。

第二,對於40歲以後的人群,如果此前沒有學習過如何駕馭AI的知識,這批人將因為學習能力與再就業能力不足而被社會淘汰。

同樣,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遞推,截止2025年,國內勞動力人口總量超過8.07億.根據官方城鎮化率目標,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70%。根據每年增加1%的城鎮化率計算,2025年,我國城鎮化率約為65%左右,即城鎮勞動力數量約為5.25億人。

由於目前整體就業形勢變化不大,且工業4.0實現之前,國內經濟改革處於經濟轉型過程,因此難以期待較為明顯的就業形勢改善。同時,「權威人士」早就叮囑過,「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將是L型,不會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所以,前文計算得出的16%左右失業率應該不會有明顯改善。

觀察2015年分行業就業人員佔比可以發現,製造業、建築業、教育行業、事業單位是吸納就業人員的核心支柱。並且,在2025年前,因為經濟轉型沒有完成,這種結構體系即使發生變化也是微小幅度變化,不會出現根本性結構變化。所以,以此就業結構作為評估2025年失業情況的基礎數據之一。

AI對於各行業的影響力各不相同。對於低技術含量的崗位替代率會高一點,但對於一些具有創新、思辨元素的崗位替代率會相對較低。按照,各個行業的特性,我預估了AI對於各行業的替代率。(該數據為預判數據,存在一些爭議,但如果不給出具體數字無法進行後續計算,對於該數據預估,我個人認為偏保守)

同時,結合統計局及人社部數據,各行業按年齡段的分布如下:

至此,數據已經齊全,可以進行驗算。根據前文所提及的40歲以下將成為高危人群,故集合40歲以下各年齡段人群數量、行業佔比、AI替代率計算得出。2025年,將有逾6200萬「4050」人口因為AI而失業。

也就是說,AI將額外帶來11.8%失業率,疊加16%左右的失業率,因為AI的衝擊,整個社會的失業率將超到27%。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AI會帶來更多就業機會,能夠降低16%那一部分的失業率。但是,由於我國的教育體系存在明顯弊端,人與AI的結合過程中,對於人的要求是具備從0到1的創造能力。而這一點是國內教育無法提供的,大規模填鴨式應試教育的產品決定了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根本不具備創造能力。

因此,他們只有通過再學習才有可能與AI完美搭配。而這卻是需要相當長的一段過程,因為人類創造力的萌芽期是初中階段,而那時,我們的孩子已經因為中高考被抹殺了創造力。

無論是16%還是27%都是非常糟糕的數字,這種數字是不被允許的。不被允許自然也就不能出現。但真相始終是真相,不管是否被曝光、不管是否被承認,存在的終究存在,失業的即使不曝出來,他們還是失業的。這些失業者從數據上消失並不等於不存在。

AI對於就業的威脅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PS:我能搜集到的數據有限且數據質量也有待商榷,希望擁有真實數據,、有底線的真正專家好好算一算。畢竟,就業是大事,這事可不是糊弄糊弄就能敷衍了事的。

推薦閱讀:

AI語音晶元火熱的背後邏輯是什麼
AI綜述專欄——多模態學習研究進展綜述
ICML2018論文告訴你,公平性準則不能保證AI演算法公平性
美媒揭科技界「假AI」現象,以人力冒充AI套路被識破
今日芯聲 | 公平求職!這不再是個看臉的時代!

TAG:失業率 | AI技術 | 人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