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向俄羅斯買發動機了 運20還能用上中國心嗎?
來自專欄網易談兵242 人贊了文章
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在2006年到2015年之間,曾向俄羅斯採購了239具D-30KP-2型航空發動機。而根據俄羅斯政務網公布的土星發動機公司簽署的合同,2016年底中國又與土星公司簽訂了兩份合同,總共採購224具D-30KP-2型航空發動機,將在2017年到2020年四年中陸續交貨。
也就是說,中國前後總共採購了463具D-30KP-2型發動機。
這個數字相當驚人,而D-30KP-2型發動機是用在運-20上的,因此不免讓人對運-20量產型是否還會採用國產發動機產生了疑問。
首先,不得不承認,航空發動機,尤其是高性能的渦扇發動機一直都是中國航空工業最大的軟肋所在。
雖然近幾年,中國空軍的飛躍發展有目共睹,自主研製的三代機殲-10,四代機殲-20,以及運-20、轟-20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階段性成果,但是殲-20和運-20的原型機都是採用俄羅斯發動機,這說明國產航空發動機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還是不夠穩定,所以不得不使用相對更為穩定的俄羅斯發動機來保證原型機的飛行試驗。
不過殲-20和運-20的量產型採用國產發動機幾乎已經是共識了,而如此大批量引進D-30KP-2型航空發動機, 到底又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那麼就來看看中國引進D-30KP-2型發動機的具體情況。
要知道並不是只有運-20一種機型採用D-30KP-2型發動機,中國引進的伊爾-76運輸機以及自主生產的轟-6K轟炸機也都是裝備D-30KP-2型發動機的。
在2006年到2015年之間採購的239具D-30KP-2型發動機本來就是以伊爾-76備用發動機的名義,這批發動機中一部分確實是伊爾-76運輸機的備用發動機,餘下的生產了大約80架轟-6K轟炸機,以及4架運-20原型機,這樣算下來,最多還能生產4~6架運-20量產型,就已經都用完了。
所以在2016年底再簽訂新的採購合同也就勢在必行了。根據披露的合同內容,合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54具,另一部分則是170具,都是分四年交貨。
具體是2017年交付54具,2018年交付52具,2019年交付60具,2020年交付58具。
不少人很奇怪,同樣都是D-30KP-2型發動機,價格也基本一樣,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分為兩個合同?俄羅斯媒體推測,第一個合同的54具發動機是用於伊爾-76運輸機的維護更新,而第二個合同的170具應該就是為了滿足運-20量產型的生產。
按照這個分析,2017年交付的54具里有44具是用於生產運-20,每架運-20安裝4具,也就是可以生產11架運-20。而根據來自中國航空工業的消息,西安飛機製造公司的大飛機生產線已經在2016年準備就緒,預計年產量可達25架以上,顯然單靠俄羅斯的發動機是不夠的。
而運-20的研製和生產,本來就是為了解決中國空軍沒有大型運輸機的急切需求,所以運-20的研製更多的是強調一個「快」字,完全就是解決有沒有這個迫切問題的產物。具體從運-20的各項技術上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種思想的體現,絕大部分都採用的都是成熟技術,幾乎沒有什麼新技術,原因就是以穩求快。
根據運-20項目的計劃,在量產型上將採用國產渦扇-18發動機,這是成都航發公司通過對俄羅斯D-30發動機進行拆機測繪、反向設計仿製而成的,甚至都沒有俄羅斯的相關技術資料和圖紙,所以在發展過程中困難不小。
目前渦扇-18雖然已經定型,並試飛成功,但還沒有開始批量生產,與空軍對大運的迫切需求有所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下,繼續引進俄羅斯D-30KP-2型發動機也就很好理解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再次大批量引進俄羅斯發動機的確是為了滿足運-20量產的迫切需要,但從另一方面看,暫時用俄羅斯發動機也是為國產渦扇-18發動機的後續發展贏得時間,等到渦扇-18發動機開始全面量產,運-20還是肯定會用上中國心的,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本文首發於談兵公眾號(id:wytbjs)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推薦閱讀:
※當兵後都在哪些地方睡過覺?
※成飛夭折的殲9與殲8哪個厲害
※深度軍事
※俄「東方-2018」軍演背後
※普京強勢亮劍敘利亞,數百名英國軍事顧問在敘被孚,英軍放棄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