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讓BAT賠到流血!他卻站著把錢掙了
看點:
不補貼,年銷百萬,靠智能音箱真正賺錢的竟然是他,首曝360神秘產品!
「2015年初,國內差不多有50個小團隊在做智能音箱,而現在剩下的不到5家」,貓王收音機創始人曾德鈞告訴智東西。這些團隊一開始做國內市場,後來一部分轉向國外市場,一部分轉向方案商,剩下的大多犧牲掉了。而導致這一現象的核心原因正是盈利難。
尤其是今年阿里、小米、京東、百度等互聯網公司紛紛掀起價格戰,大打補貼牌,更讓中小智能音箱玩家進一步邊緣化。
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智東西了解到,有兩百多家中國企業依託亞馬遜Alexa平台打造智能音箱出口海外,但大多數並不賺錢!
智能音箱這個看似火熱的新生事物,與表面看起來迅猛增長的銷量不同的是,無論大小玩家大都不賺錢,巨頭大戰風頭無限下,越來越多的中小玩家被邊緣化甚至死掉。智能音箱大戰下,中小玩家如何生存,如何構建自己的壁壘實現盈利,近期我們從一位音響圈的老前輩哪裡獲得了一些答案。
智能音箱玩家大都不賺錢
據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出貨量已超過700萬台。而據GfK數據顯示,2017年1~8月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累計銷量僅為10萬台,同比增幅超70倍。
實現這一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阿里、小米、京東、百度等各大互聯網巨頭的相繼入局,並強勢掀起價格戰與補貼戰,企圖以智能音箱為契機搶佔家庭入口。
然而與國內智能音箱市場表面的繁榮相對應的是其爆發已呈現出疲軟之態,並且主要玩家大都賠錢。
以今年618購物節為節點,全球智能音箱市場已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熱度分化的行業狀況,一面是亞馬遜、谷歌兩大巨頭海外市場越戰越勇,另一面是國內玩家似乎要熄火了(智能音箱大戰618啞火!說好的火拚呢?)。
儘管618期間國內智能音箱整體月銷量也超150萬台,但互聯網巨頭長期拿同質化嚴重的mini音箱低價促銷,似乎也在透支用戶敏感度的閾值。遙想亞馬遜在去年「黑色星期五」當天三四百萬的銷量,國內智能音箱市場爆發後勁不足。
另一方面巨頭們在智能音箱上普遍賠錢,阿里率先在去年雙十一掀起促銷大戰,一天賠上兩個億(據業內人士估算其499元的天貓精靈X1成本在299元左右,去年雙十一促銷價為99元)。
儘管小米產品主打性價比,但底線也遵循不賠錢的原則,不過智能音箱可能打破了小米這一底線。據業內人士透露,在2017年7月小米AI音箱發布前一天,雷軍親自拍板將原先399元的定價改為299元。據估算,其生產成本已接近299元,真可謂「做硬體不賺錢」。今年4月份的米粉節上,小米也將169元的小愛音箱mini以99元的價格促銷。
另一方面即使這一價格可以覆蓋小米AI音箱的硬體成本,但作為一項AI落地產品,智能音箱背後還有龐大的軟體成本、伺服器成本,並且用戶量越多,服務調用次數越多,這項成本就越高。因此,小米的智能音箱業務多半是賠錢買賣。
而隨著互聯網巨頭的湧入以及掀起價格戰,本就不賺錢的中小企業更加被邊緣化。正如前文提到的,在2015年初,有近50個團隊圍繞國內市場打造智能音箱,而如今剩下的不過寥寥數家。其他玩家要麼轉型方案商,要麼依託亞馬遜、谷歌進軍海外市場,其他的玩家已淪為歷史的塵埃。即使是剩下的玩家,大多也未必賺錢,而中小公司不要說補貼,不賺錢就意味著生存危機。
儘管亞馬遜帶起了智能音箱巨大的銷量,但這波跟著亞馬遜「混」的企業也大多不賺錢。一位消費電子資深老炮今年上半年告訴智東西,國內有200多家企業大約四五百款智能音箱相關產品出口海外,但大多不賺錢。原因無他,亞馬遜在節假日強勢補貼自家Echo系列產品,導致與Echo類似的產品難以獲得消費者青睞。
不光這些品牌玩家如此,智能音箱產業鏈的不少環節賺的也是個苦力錢。以阿里智能音箱的生產方深圳奮達科技為例,一位熟悉內情的業內人士向智東西爆料,奮達生產一台智能音箱的毛利不到2元,一旦產品良品率下降就可能不賺錢。
據智東西了解,今年下半年各互聯網巨頭還會進一步拉低價格,近一步展開價格戰和補貼戰,在此背景下智能音箱行業的盈利堪憂,尤其是中小企業盈利路在何方?
不補貼,他今年銷量120萬!
近期,智東西在深圳見到了一位音響行業里赫赫有名的老先生,他同時也是我國智能音箱重要的引路人之一。他是貓王收音機創始人曾德鈞,年逾耳順之年,依然活躍在音響創業一線。
▲貓王收音機創始人曾德鈞
這位老先生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士兵、老師、連續創業者、匠人、商人都是他身上的標籤,他是Hi-Fi音響的先驅之一,也是中國第一台Hi-Fi膽機、第一台Hi-Fi CD機、第一台Hi-Fi級電子管多媒體音箱的設計師,被行業譽為「中國膽機之父」。
2010年曾德鈞開啟人生第六次創業,面向年輕群體(18~35歲)推出復古版的貓王收音機,今年他還將收音機、音樂電台、WiFi音箱等有機整合在一起,推出兩款智能收音機。
與大多智能音箱廠商不同的是,曾德鈞的貓王系列產品在2015年5月開始售賣以來,2016年就實現盈利。截止到2017年其產品累計銷量就達到80萬台,去年的營收就已實現數億元。
「現在累計銷量已經110萬台,今年累計肯定能達到200萬台」,曾德鈞向智東西透露道。照此來算,貓王收音機今年將實現120萬台銷量,並且是在原售價基礎上實現的自然增長。儘管他並未給出今年預期的營收狀況,但智東西結合其產品線最低價格推算,其營收今年至少在3.5個億以上。
曾德鈞以及貓王品牌的盈利秘訣是什麼,對當下的智能音箱行業有多少借鑒意義?智東西帶著這些疑問與曾老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值得關注的是,我們發現他也參與了國內早期數款智能音箱產品的打造,這使他對智能音箱有更加清晰的認知。
此前我們也曾知曉在京東叮咚音箱打造的過程中,其團隊負責人也曾找到曾德鈞,讓他來指導產品的硬體開發過程以及參與系統設計。叮咚音箱於2015年8月就推出,是國內早期智能音箱代表之一。
但據曾德鈞透露,國內最早的智能音箱竟來自360!360曾投資了一家做智能音箱的團隊,並在2013年8月找到了他,請曾德鈞幫忙打造智能音箱。
▲第一款未曾面世的360咚咚音響
曾德鈞介紹道,他參與了這款產品大部分的生產設計,其團隊在2014年春節期間就把樣機做出來,本來這款產品要在2014年5月份推向市場,但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放棄。
智東西也見到了這款產品,其外觀是一個條形音箱,正面為銀色織網,通體為白色機身,支持遠場語音交互,其正面下方有一個「dongdong」的logo,背面赫然寫著「360咚咚音響」。突然覺得紅衣教主又錯過一個第一。
邊緣創新 構建自身盈利能力
在智能音箱普遍虧損的情況下,貓王收音機品牌為何能夠盈利?作為一位音響行業的老前輩,一位多達六次的連續創業者,曾德鈞告訴智東西他的經營策略與產品理念,我們發現他對行業更加敏銳也更加清醒,他清晰的界定自己的邊界,有所為有所不為。
1、嘗試邊緣創新
當談到智能音箱市場時,他認為主戰場是互聯網巨頭們的天下,這一市場基本沒有中小企業的機會。目前巨頭們在用互聯網的邏輯賠錢搶佔市場,這個邏輯需要企業有很強的實力支撐。也許他們今天賺不了錢,但也要讓其他家也賺不了錢,最終市場只剩下一兩家後,盈利邏輯就會逐漸呈現出來。
但在主戰場之外,他認為差異化一定有機會,任何市場都是2/8分的,其他企業可以圍繞產品進行邊緣創新。
2、界定邊界:連接人與內容
曾德鈞談道,2016年BAT中的某一家就提出跟他們深度合作,讓貓王幫他們做產品,但是他拒絕了,「那不是我要做的,它們連接的是生態,這不是我們的目標」。
「我們很清晰,我們要做的是人跟音樂內容的連接」,他一語道破。目前貓王跟各大平台都保持合作,未來也會推出搭載各家語音平台的產品。
3、「物美價廉」而非「價廉物美」
在智能音箱普遍虧損的情況下,貓王收音機品牌為何能夠盈利?曾德鈞指出,他們與其他公司最核心的不同是用戶驅動,而非概念驅動。儘管當下國內智能音箱銷量增幅很大,但他認為「物美價廉」和「價廉物美」核心邏輯不同,智能音箱是因為廉價,用戶才感覺到物美。
而他們的產品是「物美價廉」,「無論是外觀、音質,還是產品細節,用戶一眼就看得懂,一看就是他想要的,正是因為物美,消費者才願意買單」。
同時,曾德鈞也認為智能音箱市場大爆發之後,很可能就是大滅絕,用不了幾年市場會慢慢冷卻,只剩下幾個核心品牌。在國內你往往會看到,O2O火時幾百家公司湧入,VR火時上百家湧入,與當下緊跟熱點的創業氛圍不同的是,他拋出了他的經營哲學,「在不變中定方向做戰略,在變化中找機會做創新」。
4、「與其更好,不如不同」
在具體的產品經營理念上,他信奉「與其更好,不如不同」。不同就是差異化,「別人都去做入口,我們做音樂連接;別人拼價格,我們做顏值」,曾德鈞進一步解釋道。
頗為有趣的是,智東西發現,貓王收音機品牌的用戶人群為18~35歲,這與智能音箱的目標人群相類似,但不同的是貓王品牌70%的用戶為女性,而智能音箱的大部分購買者為男性。如何真正佔領女性消費者的心智,擴展更廣闊的消費者空間,也是智能音箱從業者下一階段需要思考的問題。
語音交互不是真智能
為何曾參與了國內早期數款智能音箱產品研發的他,在自身產品智能化上卻似乎相當「克制」,比如至今未在產品中加入遠場語音交互。曾德鈞帶智東西參觀了他搜藏的手機產品以及音響產品的演變歷程,然後他從人類歷史演進的維度談了對智能的看法。
曾德鈞表示,他對智能並不剋制,只是對智能的理解不同,語音交互不是真智能。
接著他從人類歷史的演進上談道,人類經歷了四個歷史階段: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以及當下的人工智慧時代,前兩個時代可以算作對人類體力的延伸,人可以去做很多超過人力本身的事情,人力被放大。而信息時代則是對人類腦力的延伸,人類能夠快速的獲取以及傳播信息。
▲曾德鈞談產品理念
在曾德鈞看來,人力的延伸是一種技術的進步,但不是真正的智能,腦力的延伸和提升才是真正的智能。以此來看,語音交互只是改變了過去按鍵的交互方式,替代了部分體力勞動,增加了便捷性,但還不具備腦力的延伸。
而真正的智能是「想到即看到、想到即聽到,想到即用到」,他認為有兩條路徑可以實現真正的智能,一種是「腦機介面」,通過感測器隨時採集大腦數據,然後提供相應的服務,但目前還做不到;另一種是用大數據來進行預測和推薦,比如就像今日頭條的新聞推薦。
曾德鈞回憶道,10年前也就是2008年,他就開始用平板電腦的方案進行設備之間的聯網探索,並在2012年主導起草了國家首個《音頻互聯協議》,該協議已於2018年5月1日正式實施。
2016年曾德鈞團隊開始基於大數據進行音樂的智能化推薦探索,打造APP「Oh Play貓王妙播」,將軟硬體結合,通過用戶的使用習慣,進行自動推薦/更換音樂內容。他介紹道,貓王妙播2016年就做出來了,但並沒有急於推向市場,而是不斷打磨技術和體驗,直到今年才正式推向市場。
而在今年新發布的兩款貓王收音機產品中,曾德鈞也開始將近場語音加入產品中,目前還未正式上線。當談及這一原因時,「加入語音純粹是好玩,這不是我們的核心賣點,我們的核心是你旋鈕一開,聽到想聽的音樂」,他解釋道。
結語:智能音箱大戰下,如何站著把錢賺了?
結合產業鏈各方數據來看,今年國內智能音箱銷量將達到1500萬~2000萬台左右,低價、補貼仍然將是互聯網巨頭接下來重要的市場策略,入口爭奪戰仍在持續上演。
在這一背景下,智能音箱賽道的創業公司、中小玩家正面臨邊緣化的趨勢,不少玩家已經倒下,即使存活的也大多並不盈利,我們也看到他們開始探索或轉向新的領域,比如智能耳機、智能家居等等,往產業鏈其他方向延伸。
作為一位耳順之年仍奮鬥在一線的創業老先生,曾德鈞的產品經營哲學與站在歷史高度對產品演進的思考,無疑對於行業的發展和商業模式探索是一劑良藥。
巨頭智能音箱大戰下,智能硬體創業頹勢下,中小玩家如何站著把錢賺了,你怎麼看?
本帳號為鳳凰網大風號首發媒體
今年9月20日,智東西將在重慶召開2018全球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峰會,邀請來自整車廠、Tier1供應商、自動駕駛、車聯網等領域公司高管共同探討智能汽車的時代機遇。目前峰會報名已經全面開啟,大家可以掃描海報底部的二維碼直接報名。
推薦閱讀:
※丹麥Jamo 尊寶Studio 8榮獲家庭影院音響系統大獎
※十幾台激光電視機一起比!CIT2018中國影音集成科技展遊記
※音響(插卡音箱)拆解|
※【音箱評介】勝似閑庭信步!漫步者S系列音箱購機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