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被忽視的歷史拐點:德國佔領「膠州灣」

撰文:馬勇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

ohistory

《馬關條約》簽訂後,中國朝野各界痛定思痛,發憤圖強,轉身向東,學習日本變法維新,走進了一個全新的「維新時代」。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文化的、教育的全面改革,大要就是克服先前三十多年洋務新政只變其末不變其本的弊端,本末兼顧,體用互動,既要穩定發展經濟,又要釋放社會,引領中國走向世界,與世界一致。實事求是說,中國在1895年之後突然煥發出勃勃生機,一個全新的中國,一個模仿日本明治維新的中國就在眼前,然而誰也想不到的是,僅僅三年時間,中國的維新步伐就被德國的一次魯莽行動所打斷。

《馬關條約》簽字場景

1

德意志民族是歐洲重要族群,與中國的交往源遠流長。古典中國與德意志的文明交流互惠互利不必細說,到了近代,到了德意志帝國1871年宣告成立後,第二年(1872年),德國就追隨西方大國來到中國,在北京設立公使館,藉助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大幅度增長對華貿易,逐步擴大中國市場的分享比重,很快成為在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西方大國之一。

1888年,威廉二世即位。此時的德國,資本主義發展強勁,成為歐洲新霸主,其影響力超過法國。威廉二世的政策也就由先前的「歐洲強權」轉為「世界強權」,不再滿足於歐洲霸主地位,期待在世界發揮更大作用。

十九世紀晚期,特別是《馬關條約》放開資本管制,允許日本臣民到中國自由辦廠,貿易優惠,中國成為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新興區域,國際資本在這個時候潮水般湧進中國。在這種大背景下,德國金融資本東亞銀行在德國政府大力扶植下進軍中國,很快在各大港口開設分行,漸漸成為對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資本之一。

中德貿易在那幾年增長很快,根據不完全統計,德國商船航行中國港口的噸位到了1895年的時候已經僅次於英國,而從德國直接運抵中國的貨物甚至遠遠超過了從英國轉運的貨物。

在德國對華貿易中,最主要的是軍火交易,克虜伯公司生產的大炮、毛瑟槍、戰艦、魚雷等,都是中德貿易的大宗物品,是淮軍、湘軍的最愛。

德國與中國隔著萬里重洋,德國的遠洋輪船往來一次就需要很長時間。隨著貿易量急劇增加,德國在中國的政治影響力也在增加,德國越來越感到需要像英國那樣在中國沿海建造一個基地,以備德國商船、軍艦停泊、維修,供船員登岸休息。從比較純粹的商業角度說,這並不是一個不可討論的問題。

最先提出在中國沿海尋覓一個或多個地方,設置一個或多個海軍基地的想法大約為「中國通」李希霍芬男爵,他建議以寧波對面的舟山群島為優先選擇。1873年7月15日,海軍少校白蘭克給德國政府提交了一份報告,分析舟山的優點以及如何獲取。

除舟山,香港之東的大鵬灣及廈門附近的鼓浪嶼也被德國人多次提及。在當時的討論中,曾有各種不同的意見反對這三個地點。特別是舟山,畢竟已由英國人在那裡獲得了某些權利。

隨著甲午戰爭爆發,德國期待在中國沿海獲得一個或多個基地的想法被再度提起。一個偶然機會,德國駐北京公使紳珂向德國政府提起山東省膠州灣與澎湖列島值得成為德國海軍爭取的目標。但因膠州灣位於中國大陸,德國政府擔心需要許多要塞工程方能有效維護它的安全。至於澎湖列島,德國政府懷疑那裡可能沒有適宜的海港。而且,德國政府似乎明確知道日本對台灣和澎湖列島的野心,擔心如果德國海軍前去佔領勢必會引起德國與其他列強的糾紛。

基於這些判斷,德國政府將目標轉向中國北部沿海,期望在那裡獲得一個儲煤站及海軍基地。1895年3月11日,當中日戰後談判尚未開始時,德外交大臣馬沙爾敏感意識到德國的目標即將實現。他在寫給海軍大臣的備忘錄中提出,隨著戰爭結束及遠東政治格局的改變,眾所周知的個別列強之欲促成對中國有利的聯合干涉將會成功。隨之而起的必然是,有關列強或將利用機會以補償的方式佔領中國個別地點或土地。在這種情形下,德國將參加干涉並也能向中國要求適當補償。馬沙爾認為,雖然此事發生尚早,現在就預作準備是適當的;而第一要著是為帝國海軍取得一個或幾個適宜的儲煤站與軍港。他建議海軍大臣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儘快提出建議,並明確德國將根據什麼樣的理由去獲取這樣的儲煤站、軍港,明確中國沿海哪些地方值得德國重點關注。很顯然,德國後來之所以熱衷、積极參与三國干涉還遼,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利用這次難得的「聯合干涉」行動為其向中國索要「適當的補償」作鋪墊。

經馬沙爾提示,德國海軍大臣何爾門一個月後(4月17日)提交軍方報告,強調所謂軍港,應該理解為屬於德國領土主權下的國外可靠地點。這些地點在任何時候有可能對我們的船隻供給糧秣、煤、軍火及其他各種需要品。有能執行一切修理任務的工場、船塢、造船廠的滑床;有能收容傷病員的醫院;能安置船上補充船員的兵營。在戰爭時候軍港成為一切行動的基地:它們能成為艦隊的集合點及據點,並為商船的安全避難所。何爾門認為,鑒於東亞目前局勢,德國必須在中國沿海得到一個鞏固的立足點。只有這樣,德國才能成功地在東亞海洋內對抗列強,維護德國在亞洲的商業利益。

基於這些分析,何爾門提出至少應在中國沿海建立兩個海軍基地,為此,他在報告中提出三組方案:

甲,北方的舟山群島與南方的廈門包括鼓浪嶼;

乙,北方的膠州灣與南方的大鵬灣;

丙,北方位於朝鮮南端的莞島與南方的澎湖列島。

通過對這三組基地利弊分析,何爾門比較傾向於第一組,即北方的舟山群島與南方的廈門包括鼓浪嶼。因為,舟山在戰略上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它處在揚子江及寧波、福州、基隆、上海附近,是華中、華北的門戶。舟山擁有足以容納大船的海港,並不難設防。至於廈門及鼓浪嶼,那裡有優良地勢、良好港口、興旺的商業。不過,何爾門清楚英國人對舟山更有興趣,如果舟山因為英國人的原因不能獲得,那麼他建議德國謀求第二組,即北方的膠州灣與南方的大鵬灣。膠州灣的港口寬深,且幾乎能四面避風。缺點是其地理位置比較偏北,從12月到次年3月,港口冰凍。大鵬灣有一個好的港口,但在其他方面遠不如廈門適宜。一個比較嚴重的缺點是,它的位置距香港太近,因此在經濟上容易形成對香港的依賴。至於第三組即朝鮮的莞島和澎湖列島,那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何爾門的分析引起德國政府的注意,為了在遠東擁有自己的軍事基地,德皇威廉二世於1895年4月26日致信俄皇尼古拉二世,表示如果俄國期待在中國獲得部分領土,德國將樂意提供幫助。不過前提條件是,俄國也應該同意德國在不妨礙俄國利益的時候,在某個地點取得一個海港。

對於德皇的請求,俄皇在回信時表示「絕沒有任何反對」。俄皇尼古拉二世的擔心不是德國,而是英國,他認為,即便俄國在中國只要取得小小的領土,那麼英國人馬上就會設法取得更大的領土。英國人總是擔心自己的勢力在東亞、在中國的弱勢。

俄皇尼古拉二世的表態無疑鼓舞了德皇威廉二世。同年9月1日,德皇通過帝國首相何倫洛熙電示外交大臣馬沙爾:倘使俄國著手佔領朝鮮領土或一個海口的話,那麼德國就應當毫不猶豫地立即佔據威海衛,以不使英國或法國軍隊也像在非洲那樣捷足先登。德皇強調,一個既成事實總是比反訴容易為別國尊重。基於這種信念,我們看到德國後來一系列行動,總是先造成既成事實,然後迫使中國答應。

至於德皇突然提出佔領威海衛的原因,何倫洛熙解釋道:那主要是因為德國各方面專家,包括地理學家及海軍對於究竟應該在哪裡獲取一個海軍基地的意見並不一致。至於威海衛究竟是否應該成為德國期待的目標,何倫洛熙表示也沒有絕對的把握,而且他還擔心,威海衛現在日本人的佔領下,日本人在與中國的通商條約修訂完成之前,不可能放棄威海衛。而且要日本人必須放棄的據點而由德國佔領,這必然會招致憎嫌,給德國帶來麻煩。所以,何倫洛熙建議馬沙爾利用德國重提遠東海軍基地的機會,說明哪一個地點才是德國所需要的合適目標。何倫洛熙表示,他個人的看法比德皇還要激進,那就是即便俄國無意在中國獲取領土,德國也應該用和平的方式取得一個儲煤站。這不僅是需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何倫洛熙的看法獲得了馬沙爾的積極回應,馬沙爾「絕對同意」不管將來英國或俄國是否在中國獲取新的佔領,德國都要在中國獲取一個海軍基地。至於選擇何處,馬沙爾不同意佔領威海衛。他在第二天(9月2日)的複電中說:目前欲對威海衛採取任何行動都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已在日本人的手裡,並且根據《馬關條約》的規定,還將有一個較長的時期留在日本人的手裡作為賠款的抵押品。因此,德國如果對威海衛採取行動,必將招致中日聯合抵抗而發生不可預測的後果。

德國急需在中國尋找到一個海軍基地,而威海衛由於日本的原因也不能佔領。於是德國政府根據海軍部、駐外公使、駐外軍事將領的意見,又將目標選定在先前討論過的南北三組方案,即舟山、廈門;膠州灣、大鵬灣;莞島、澎湖列島;並在第三組莞島、澎湖列島組中增加了朝鮮的安所港。共三組七處。

在這七處中,有幾處顯然必須排除,即澎湖列島,因為它已經歸日本佔有;舟山,根據1846年的條約,中國已經對英國承諾不割讓給任何第三國,而且現在也不可能指望英國放棄其權利。

至於廈門,據德國東亞巡洋艦隊司令何甫孟的意見,符合作為艦隊基地的一切條件,而且除了香港之外,廈門是中國海岸上惟一能保護各種吃水量船隻的海港。但相反的,德國前駐中國公使巴蘭德卻認為,欲取得廈門有著幾乎不可能克服的困難,因為它是一個條約通商口岸。

關於大鵬灣,因為她接近香港並位於颱風的主要路線上,所以德國專家也認為不值得推薦。

至於朝鮮莞島,如果德國執意佔領,則必然遭到俄國與日本的激烈反對,因為它對日俄兩國來說太重要了。

剩下的只有位於山東半島東南岸的膠州灣一處。它的缺點是位於大陸上,因此佔領之後容易與中國發生糾紛;不過在山東的德國天主教會一定會給予有效的保護和支援。而且還有一個情況是,只有當已有鐵路網集中在那裡的時候,膠州灣才能在商業上有價值。膠州灣的優點也很明顯,德國海軍部認為,膠州的海港是寬暢的,且幾乎對各個方向都能避風;缺點是其太偏北,冬季不是不凍港。德國外交部及前駐中國公使巴蘭德、現任公使紳珂都認為膠州灣是值得推薦的一個地點,且獲取交涉也比較容易,因為只需與中國政府打交道。

2

海軍部、外交部專家意見贏得了德國政府的首肯。1895年9月15日,德國政府原則上確定以獲取膠州灣為基本目標,只是礙於三國干涉還遼時曾約定禁止任何一國謀取特殊權利,這一目標還不可能立即執行。德國政府指示駐中國公使紳珂說:「不過,隨著局勢的進一步發展,使我們有機會提出我們的合理要求,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至此,德國佔領膠州灣的戰略大體確立。

10月25日,德國外交部向駐北京公使紳珂發出進一步指示,要求紳珂暫時可不做直接的正式提議,但當適當機會到來時,就向中國政府提出德國這一要求,並且告誡紳珂提出這一要求時,不僅要從德國的觀點進行解釋,「並且從中國有利益的觀點上強調指出建立一個德國儲煤站的必要」,「如果德國在中國擁有一個強大的艦隊以維持東亞的平衡,可能也是中國所歡迎的。」德國政府的底線是:如果不能以割讓的方式取得合適的土地,最後以租借的方式也是可以的。德國佔領膠州灣的行動正式實施。

在指示紳珂在北京活動的同時,德國外交部也將同一意思轉示駐俄國公使拉度林,指示他在遇到適當機會時,「也能夠自動地,並不要使人看出是執行官方訓令」,向中國駐俄公使許景澄作同樣表示,並且要向中國公使特彆強調:「即從中國的觀點上看來,一個強大的德國艦隊在中國領海內將是何等有益;因為它將對其他國家的勢力造成一個均勢,因而對維持東亞平衡頗有貢獻。」 

許景澄

根據馬沙爾的指示,德國駐俄公使拉度林於10月29日拜訪中國駐俄公使許景澄。當他們閑談了一些當前問題,以及許景澄對德國對華友好態度說了許多好話之後,拉度林「就裝作無意地和極機密地並作為我私人的意見」,提出德國在中國獲取一個儲煤站的意思。拉度林特別促許景澄注意這樣一個事實,即德國雖然對中國提供了許多大公無私的友誼證據,但是德國也是惟一沒有向中國索取什麼的國家。德國此次所要求的只是其商業能得到保障;除此以外,它為了世界和平的利益,只要求列強在中國領海內能保持均勢。當德國在中國領海內有一支強大的艦隊的時候,中國必定會感覺到安慰。但是,欲使這支艦隊對中國有用,它就必須經常留在那邊。這就需要為德國艦隊找到一個可靠的海港,使德國艦隊能夠進出無阻,而且能夠得到良好的供應。許多還不像我們具有長久關係的國家都已有了這樣的煤站,且有些國家還與中國接鄰。倘使中國不能為德國艦隊提供一個可靠的海港做安全停泊之用的話,德國勢必不願將自己寶貴的船隻派到遼遠的中國海洋里來。而這些船隻在某種場合確能對抗這個或那個國家而維持對於中國有利的平衡。拉度林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真的快把一切好話說盡。

許景澄對拉度林的突然提議不可能有足夠的準備,但他依然用「美麗的辭令」冷靜對答。許景澄說:他個人也是高度重視中德之間的友誼,並能夠深切地體會和同意拉度林的觀點。但是,他擔心中國政府如果迎合了德國的「這一合理的,並一般地對於中國有利的願望」,其他列強也將提出同樣的願望與要求的時候,這將使中國非常為難。

對於許景澄的解釋,拉度林當然予以否認。他表示,這種顧慮是不會發生的,因為其他列強在中國都有了這樣的軍港及其他權利,只有德國是惟一沒有自己的軍事基地,且德國也沒有要求過別的什麼。基於這些原因,拉度林告訴許景澄,他認為中國政府答應德國的要求,決不會引起其他列強再提要求。拉度林暗示許景澄,德國積極介入三國干涉還遼,維護了中國的完整,但德國並未因此向中國提出什麼特權。現在德國軍隊在中國確實需要一個基地,這不僅將保障德國艦隊的安全與靈活,而且有助於維護東亞及中國本身的均勢。

按照德國外交部的指示原則,拉度林最後迷惑許景澄:他們今天所談的只是一個學理上的討論。嚴格地說,他們沒有理由作這個討論,因為這只是他個人的「私願」。他只是照著個人的感覺陳述一切,因為他樂於與許景澄談論「一切有用之事」。

在拉度林在聖彼得堡與許景澄進行交涉同一天(10月29日),德國駐華公使紳珂親赴總理衙門,正式提出儲煤站的要求。總理衙門大臣表示婉拒,原因是唯恐別國將援例提出同樣要求。不過,總理衙門似乎也並沒有完全打消德國的念頭,還向紳珂表示,他們會將此事向主持政府事務的恭親王奕訢報告,再仔細考慮。

德國方面不事張揚的悄悄策略肯定迷惑了中國方面,許景澄對拉度林的建議似乎沒有及時向中國政府報告,而紳珂向中國政府提出的要求也一直被總理衙門的大臣們拖著不辦,既不向恭親王彙報,也不願給紳珂明確答覆。正是在這種膠著情況下,德國方面開始醞釀使用其屢試不爽的手段先斬後奏,造成既成事實之後迫使中國政府承認。但在究竟應該佔領中國哪一個港口問題上,德國外交部與海軍部發生了分歧,故使計劃一拖再拖。

12月14日午後,正在北京旅行的前德國駐華公使巴蘭德因曾在三國干涉還遼過程中出力甚多,故恭親王奕訢率慶親王奕劻、翁同龢等總理衙門大臣齊集歡迎,現任德使紳珂陪同。巴蘭德的談話不外乎一般性的寒暄和應酬,而巴退之後紳珂單獨留下與各位大臣的談話則觸及幾項實質性內容,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重提德國欲在中國獲得一個儲煤站的問題,即翁同龢所說的「海澳泊舟」。這也是紳珂第一次當面向恭親王奕訢提出。紳珂表示,這一問題只是讓與一個屬於中國主權下的居留地或以租界方式給予一個適宜地點作為建立一個軍港之用。紳珂還表示,德國在東亞海洋內實力的增強,只會對中國有好處。至於其他凡是可以考慮到的列強都不需一個軍港,因為他們都已經有了。紳珂在談話中故意沒有指出德國期望的地點在何處,更沒有提及官方的命令。儘管如此,恭親王奕訢和各位大臣依然注意傾聽,顯然他們事先或許已經通過許景澄或總理衙門其他大臣的介紹,大致知道這件事,並準備了答案。慶親王奕劻代表中國方面發言,他說德國的這個要求沒有先例,中國政府如果接受了這個要求,毫無疑問會引起其他國家的仿效,提出類似的要求。這樣,中國勢將陷入一個極困難和危險的地位。恭親王奕訢也在最後鄭重表示,雖然中國政府對德國懷有深厚的友誼,但仍不能進行這樣一個要求的談判。恭親王的表態實際上拒絕了德國的要求。

恭親王明確拒絕並沒有打消德國政府的既定目標。12月29日,德國外交大臣馬沙爾與中國公使許景澄在柏林晤談。馬沙爾當面向許景澄重申德國的要求,理由依然不外是:「德兵船在華,已無埠不便,請中國或租或借,允劃一地儲煤、屯船,一護商利,一均東方大勢。以後有事,得能出理,亦於中國有益,非有佔地他意,請勿疑。」

或許是已有先前與拉度林談話在鋪墊,許景澄從容答覆馬沙爾:「中國決不疑德國,允借德地,他國亦必仿效,恐致為難。」

對許景澄的回答,馬沙爾解釋道:「英有香港,法有東京,德無之。且俄艦已有海口度冬矣。」

許景澄繼續解釋:「俄系暫泊在水,不再陸。借地則失自主權。」

馬沙爾答:「可聲明不礙中國管轄之權。」他還向許景澄解釋說,德國的立場已令駐北京公使紳珂向總理衙門提出,但恐總理衙門各位大臣過慮,故再請貴使詳達。

許景澄將與馬沙爾的晤談當天電告國內,並表示「事甚棘手,候核示。」希望國內能夠制定一個萬全之計。

國內的指示姍姍來遲。1896年2月1日,許景澄往晤馬沙爾,轉告國內指示。許景澄說:總理衙門害怕中國如果滿足了德國的願望,其他各國可能也提出同樣要求;對這些要求,中國因國勢衰弱,必無法抵抗。他問馬沙爾:如遇到這種情形,中國應持何種態度?

馬沙爾立刻反問:總理衙門在進行這些決策時想到了哪些國家?事實上,英國早已佔有軍港,俄國新近在膠州灣也得到了一個。還有哪個國家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呢?

許景澄答稱:膠州灣的讓與只是暫時的。據他所知,一年為期。

接著,馬沙爾不無威脅地說:德國只要能在租借的基礎上得到一個儲煤站供幾年之用,就已經心滿意足。德國沒有利用中國目前的軟弱而仍採取友誼的協議方式,由此亦可特別證明德國對中國的友誼,雖然中國政府在許多不同的問題上不滿足德國基於條約的要求,已盡夠使德國有理由採取武力行動。從這點上中國應該能看出德國怎樣地對它友好;但中國政府也要相信,德國有堅強的決心要求一個儲煤站,即使用租借的方式,因為比德國與中國關係更淺的國家都已經有了儲煤站。德國不能改變這個決心。

馬沙爾的強硬立場畢竟只是立場,在沒有付諸行動的時候根本無法威脅中國的官僚體制。清政府的大員們繼續以拖延戰術婉拒德國請求,這在很大程度上迫使德國尋找新道路,或直接訴諸武力。而中國駐聖彼得堡公使館的外交官竟然無意中幫了德國人的大忙,甚至可以說充當了德國人的幫凶。

據德國駐聖彼得堡公使拉度林說,中國公使館的一位外交官極機密地告訴他:根據他的意見,德國如果不運用「一點武力」就想讓中國政府割讓一個軍事基地是不容易得到解決的。德國外交官如果僅僅依靠中國公使向總理衙門報告,結果只會不痛不癢地處理,而不會發生作用。這位中國外交官還向拉度林表示:「他本人怕熱心主張這件事,因為他不願被妄言者目為漢奸。」而這個所謂的「中國同僚」就是此時擔任中國公使館參贊的德國人金楷理。關鍵時刻,金楷理站到了自己的母國一邊。

3

中國外交官的奇怪言論無疑啟發了德國人,而德國外交官及軍事將領其實早就對中國政府無故拖延不耐煩。德國公使紳珂及在中國傳教的德國主教安治泰屢次急切建議德國政府利用教案對中國動手,他們表示,如果德國政府遲遲不敢使用武力的話,德國在中國威信將受到嚴重損害,德國教會在那些傳教士的威逼下甚至有可能重新回到法國人的保護懷抱。至此,德國政府與總理衙門的柔性交涉基本中斷,德國人再尋找新辦法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1896年6月13日,李鴻章在參加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後離開俄國,順訪德國。德國對李鴻章到來寄予很大期待,給予隆重歡迎。抵達德國第二天,德皇威廉二世接見李鴻章。6月27日,李鴻章如願拜會德國老資格政治家俾斯麥,相談甚歡。7月4日,結束對德國的訪問,轉赴荷蘭。

中國政府委派李鴻章順訪德國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爭取德國同意,調整海關稅率,增加中國政府財政收入。而德國政府更是期待李鴻章的來訪,能夠滿足德國的要求,促動中國政府割讓一個海軍基地給德國。雙方展開了一場鬥智斗勇的外交角力。

李鴻章的談判對手是德國外交大臣馬沙爾。他們二人在李鴻章訪問德國的最初幾天里有過兩次政治性的長談,每次都達數小時;談話內容非常廣泛,全面涉及中德邦交,如怎樣根據最近東亞發生的事情來調整邦交問題。

或許是在聖彼得堡時聽了俄國人先入為主的介紹,李鴻章在感謝德國參與三國干涉還遼的事情表示適度的感謝,他所保留的意見是,德國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初,更多地是同情日本而不太同情中國,所以採取一種消極態度。其次,在三國干涉還遼過程中,俄國本來想做到無償歸還,而德國卻提出要中國向日本支付三千萬兩「贖遼費」。

對於李鴻章的這些不滿,馬沙爾進行了辯解。關於前者,即德國在戰爭之初的消極態度,馬沙爾認為主要應歸咎於英國最先採取一個絕對漠視的政策,雖然英國在東亞擁有最大利益;至於後者,馬沙爾認為,這顯然是俄國人的一種外交手段,只是期望中國更多地感激俄國。事實上,如果沒有德國的參與,日本決不會在遼東問題上讓步。

李鴻章的真是目的並不是追究德國政府的責任,他只是在利用這種道義上的指責為其談判服務。他向馬沙爾指出,他可以相信馬沙爾的解釋,即三千萬兩贖遼費並不是德國單方面的主張,但是,這三千萬兩賠款,在中國已經必須支付二億兩賠款之後,對中國來說實在是一個不堪忍受的負擔。中國海關大部分稅收已經被中國政府前後在俄、法、英、德等國籌措的借款所吸收,而且還須繼續借款以彌補大量支出。如果列強不許中國增加關稅,中國必定在財政上破產。到現在為止,中國對一切國家只徵收最低的稅率,即從價百分之五。但這方面的條約諾言是三十多年前在刺刀威嚇下從中國勒索而來的。再者,按當時的匯兌率,一金鎊合銀三兩,而現在已接近六兩。既然因銀價下降,當時規定的稅則金價實際上已降低一半,現在中國要求按照銀價下落以提高稅率,也就是說,稅率加倍,是完全合理的。李鴻章終於亮出了自己的底牌。

對於李鴻章提出增加稅率的要求,馬沙爾並不急於同意。他指出,銀價的低落對德國出口商也是一個嚴重損失。如果中國想提出一個足以大大惡化德國出口商地位的新條約,這樣的條約必將遭到德國議會的拒絕。不過,馬沙爾對此也留有餘地地表示:他不願就這件事立刻說「否」。因為如果中國政府真正要德國作一個如關稅加倍這樣的重要讓步,那麼接著的問題就是中國將為此提供些什麼?馬沙爾快接近問題的實質了。

馬沙爾坦率告訴李鴻章,德國在遼東問題上的態度不是孤立的政治行動。他起因於德國將來想在東亞執行,並且也是德國在一切列強中所首先闡明的原則,即維持東亞均勢及中國完整。基於這個原則,德國反對日本在中國大陸謀取佔領,所以參與干涉還遼。這個原則是德國既定政策,當然首先考慮到德國本身利益,維持這些利益需要東亞均勢。不過從中國立場看,中國也需要一個歐洲大國出面保護中國最迫切的利益,而這個歐洲大國無疑只有德國。因為德國特別重視維持並促進對華經濟關係,過去的經歷充分證明了德國大公無私。但如果作為中德東亞利益的自然代表者及保護者的德國海軍沒有一個鞏固基地,德國的這個政策勢必無法長期執行。所以,佔有一個軍港乃德國所絕對必需。德國必須在中國領海內佔有一個擁有寬暢海港且其附近能設立一個儲煤站並建築船塢及要塞的軍港。馬沙爾格外強調,中國政府必須認清,如果拒絕德國這個要求,因此迫使德國完全以自己的利益為行動準繩,中國並不能因此而改善自己的地位。馬沙爾終於明白重提德國要求了。

對於德國的要求,中國政府預設底牌似乎只有一個,即中國政府答應了德國的要求,其他國家勢必仿效。於是李鴻章仍按照這個預設方案答覆馬沙爾。

這個預設的方案對於德國來說一點都不新鮮,自從德國提出這一要求以來,中國官方所有解釋都是這句話。於是馬沙爾反駁道:俄國已利用斡旋遼東問題在中國獲取特殊報酬,讓其艦隊停泊在膠州灣內。

俄國軍艦停泊膠州灣確乎為事實,但這一問題的真實意思似乎也不是德國所想像的那樣。李鴻章激動地辯解:俄國對於膠州灣絕對沒有任何權力。中國只是把膠州灣暫時供俄國艦隊使用幾個月。至於俄國利用斡旋遼東問題獲取特殊利益,李鴻章表示絕無此事。

馬沙爾聞言表示:恰像俄國一樣,德國亦不要求為斡旋遼東問題而獲得報酬,現在的問題純粹是履行一個為促進德國對華貿易及貫徹德國在遼東問題中開始的東亞政策所必需的要求。馬沙爾告誡李鴻章:中國政府必須認清,允許德國軍港的要求比拒絕該要求致使德國繼續執行其迄今為止的東亞政策是否更為有利。

李鴻章承認,馬沙爾的陳述或許是正確的。對於中國來說,出讓這樣一個基地的壞處,不如保持與德國友好的好處來得大。他還含糊地告訴馬沙爾:他個人在北京已經為德國的要求斡旋,且將繼續代為斡旋;不過,他也想知道德國是否將更積極地支援中國?

馬沙爾答道:在這方面人民的利益也許比任何書面的協定更有力。當德國通過一個軍港的佔有,貿易的增加,以及德國資本參加到中國鐵路及其他事業中去而使德國人民對維持中國完整產生了進一步厲害關係之感的時候,德國顯然將努力維持並保護這個利害關係。

李鴻章表示,用這個理由,他或許將能在中國引起最大效果。他要求馬沙爾更清楚地再強調一下這個意思。他表示將以同樣的意思報告北京。

馬沙爾答應了李鴻章的請求,不過馬沙爾也承認,對於剛剛結束不幸戰爭的中國來說,要求它放棄一塊領土極為困難。因此在讓與的方式上,他表示可以再作討論。如果中國租給德國一個海港,連同為建築船塢與儲煤站所必要的土地,以五十年為期,在這個基礎上雙方或許能夠達成一個諒解。

李鴻章表示,他也認為這個諒解是可能的,他將盡一切力量使這個諒解能夠達成。

德國自認為在一定程度上說服了李鴻章,至少是在中國政府內部打下了一個楔子。其實,對於德國割讓或租借一個軍事港口的要求,李鴻章並不表示認同,他除了含糊應付馬沙爾外,並沒有對德國人作出任何實質性承諾。

4

李鴻章的含糊表態激起了德國人的信念,同年8月,德國海軍部派遣海軍提督蒂爾匹茲到遠東擔任德國駐華艦隊司令。蒂爾匹茲在中國沿海一帶進行仔細勘察,認為膠州灣最適宜於建立德國的海軍基地。其優點在於,膠州灣有良好的軍艦停泊場所,易於設防。並且所費不多,因為膠州灣附近有煤田,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膠州灣的氣候適宜於歐洲人。

曾任德國駐天津領事及天津海關稅務司的德國人德璀琳回國休假時,應德國海軍司令克諾爾要求,當面談了膠州灣的狀況,並歸納出七大優點:1、它的位置便於控制整個的中國北部,而不僅便於控制山東;2、它適宜於修築船塢和碼頭,因為它離揚子江並不遠;3、它有能夠開發的富饒的腹地,有煤,有鐵,還有其他足資開採的礦產;4、交通路線已有一部分,另一部分也易於修築。膠州堪為一條到達北京的鐵路的良好終點;5、它的居民的體力和智力方面的是全中國最優秀的;6、氣候完全適宜於歐洲人居住;7、港內挖泥挖到足夠的深度,也沒有困難,因為土地到處都含有軟土;只要黃河中大量泥沙土被帶至北直隸灣內,此處就無須顧慮新泥沙的淤積。德璀琳的結論是:「膠州灣極值得德國爭取」。

作為多年的中國政府僱員,在德國政府看來,德璀琳無疑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通」。所以他的意見也就很容易被重視。至於德國人一直遲遲不敢動手的原因,也即馬沙爾曾當面指責李鴻章將膠州灣交給俄國軍艦使用的問題,德璀琳也向克諾爾作了解釋。他認為,今冬俄國人也許曾經得到膠州灣作為它的海軍過冬港,另外因為它的船隻時常出入該港,所以會裝得好像它就是該灣的主人,但至於說該灣已經割讓給俄國,則尚談不到。德璀琳表示,他曾經得到權威人士最可靠的相反保證。所以,德璀琳依然建議德國政府應該毫不猶豫地取得膠州。

至於國際方面,德璀琳認為,一旦德國取得膠州灣,英國方面將不會有什麼為難;因為英德在華利益是一致的,英國將歡迎德國增加其在華北的勢力並反對俄國勢力。相反地,俄國勢難同意膠州灣的割讓,至少在中國沒有割讓給它的同樣好的停泊處,如大連灣之前,俄國不會就同意。鑒於此,德璀琳建議,德國駐北京公使應繼續努力以取得膠州灣及其附近地區的割讓為目的;但如果遇到強烈的抵抗時,就不應該反對使用租借土地的方式,這個租借應該包括船塢、碼頭及商務企業所需用的土地,並應要求開放膠州灣。

根據德璀琳的意見,因為德國對中國和對自己最有利的,就是避免一切足以進一步動搖目前中國不穩定狀態的行動,所以不應過分堅持中國直接割讓土地,放棄領土主權;相反,德國必須努力使中國政府產生一個德國正在支持它的印象。這就需要組織德國的企業和資金大量到中國投資。

在此前後,德璀琳在與德國外交大臣馬沙爾的會晤中,也曾竭力勸說德國政府放棄攫取中國領土之意,而只作「道義的取得」,例如鐵路特權等。德璀琳提出的理由是:設防這樣一個佔領區域,將使德國作出極大犧牲,並且以保衛它去對付其他列強。無論如何,就是對付日本,也是困難的。再者,以強硬手段取得領土只能在犧牲德國威信前提下實現,德國一向所標榜的大公無私,勢將在中國在列強之中發生疑問。

德璀琳的分析和建議對於德國政府後來的決策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設法獲取膠州灣的步驟由此加速。

按照德璀琳的建議以及德國政府內定方案,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希望中國政府能夠用和平的辦法將膠州灣割讓給德國。其次,採取土地租借方式。最下策方是動用武力佔領,造成既成事實,然後迫使中國政府接受。德國之所以按照這一程序行事,主要地還是不想因此破壞中德之間的關係,更不想由此嚴重影響兩國之間日益增長著的貿易往來。然而,中國政府的拖延戰術不僅惹惱了德國政府中一些強硬派,甚至使中國政府在一線交涉的外交官感到為難和難堪,從而導致這些外交官莫明其妙地幫助德國設法制服自己的政府。這真是中國官僚體制的悲哀。

11月18日,經常對拉度林表示「很尊重德國,並願德國勢力在中國發展」的中國公使許景澄特派公使館參事金楷理往訪德國駐聖彼得堡大使拉度林,並「極機密地通知」拉度林說:德璀琳「只作道義的取得」的建議並不可取,因為「中國人絕對不會懂得這種思想方法,道義取得的觀念對於他們是絕對陌生的,只有武力才使他們唯一能懂的語言。」如果德國不幹脆地取得它所希望或需要的,中國人只會把它當作是一種軟弱的表示,而決不會認為是崇高的大公無私的證據。中國人總是只依照他們的利益而行動,他們可以對德國公司照樣作許多許諾,並給予特權;但一旦當他們覺得這是違反他們的利益,或另一個列強對他們提供更有利的條件時,他們立刻背信食言,甚至於毫不以為是不好。

根據多年來對中國事務的了解,金楷理還告訴拉度林:俄國人掌握了對付中國人的惟一正確方法。首先,俄國人從中國人手中取得帕米爾,從而顯示其力量。接著,俄國人又用懷柔的方法,將日本佔領的遼東半島退還給中國。現在俄國人又取得了穿越滿洲全境的鐵路,這就等於征服了中國的整個東北,實際上是將日本人退還給中國的東西,原封不動拿到了自己手裡。俄國人表示了他們能夠隨意支配及處理一切的能力,這反而折服了中國人。金楷理據此表示,如果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在中國取得任何東西的德國還要顧及中國,則德國在遠東的威信將只會下降,中國決不會因此而感激。金楷理向德國政府提出的忠告是:要在中國取得一個鞏固的、並受人尊敬的地位,只有一個辦法:乾脆地攘奪一個合適的海口據為己有。

金楷理明白建議先發制人佔領這樣一個海港作為儲煤站與海軍基地,然後迫使中國政府加以租賃,隨便付些租費。只有用這樣的方法,德國才能在中國得到俄、法或英同樣的地位。在中國人的眼裡,德國駐北京公使一年前在提出取得問題時的那種溫和的方式,決不足以達到目的。金楷理坦率表示,他以「德人資格」對拉度林所說的這些話,「完全與他中國官員的職務相符合」,這樣的佔領不僅於德國有利,「而且對中國本身也有利,因為中國所遇到其他列強的貪得無厭將因德國海軍力量的存在,遠東均勢的維持而得到保障。」為求做到這點,故必須有一個船只能自由停泊和自由行動的海港,而且德國商業能從這個海港得到保護。金楷理對拉度林表示,他今天所說的這些意思,中國公使許景澄完全明白,但是許景澄「沒有勇氣照這個意思在北京方面去做」。

金楷理此行是否獲得了許景澄的授權,他的這番言辭是否能夠代表許景澄?我們沒有還沒有更直接的材料可以證明。不過,金楷理的談話和種種暗示,明顯使拉度林覺得他是受到許景澄的委託或特派,肯定能代表許景澄的意思,至少是部分意思。於是,根據這一情報得出的必然結論只能是:德國「只有不顧一切來保護德國商業利益的方法才是惟一正確的方法」。所以,德皇威廉二世看到這裡情不自禁地表示:「好,所以要前進。」至此,德國「不顧一切」奪取膠州灣作為海軍基地的戰略目標更加明晰,剩下的就是機遇,就是時機。(本文注釋略去)

點擊下方 

藍色文字

 查看往期精選內容

人物

|李鴻章|

魯迅

|胡適

|汪精衛

俾斯麥

列寧

|胡志明

|昂山素季

裕仁天皇

|維特根斯坦

|希拉里

|特朗普|

性學大師|

時間

|1215

1894

1915|1968|1979

|1991

4338

地點

|北京曾是水鄉|滇緬公路

|莫高窟

香港|緬甸

蘇聯

|土耳其

熊本城

事件

走出帝制|革命|一戰|北伐戰爭|南京大屠殺|整風|朝鮮戰爭|反右|納粹反腐|

影像

朝鮮

古巴

|蘇聯航天海報|首鋼消失|

新疆足球少年

|你不認識的漢字

學人

余英時|高華|秦暉|黃仁宇|王汎森|嚴耕望|羅志田|趙鼎新|高全喜

史景遷|

安德森

|拉納?米特|福山|哈耶克

尼爾?弗格森|

巴巴拉?塔奇曼

榜單|

2015年度歷史圖書

|2016年度歷史圖書

2015最受歡迎文章

|2016最受歡迎文章

2017最受歡迎文章


推薦閱讀:

德國兩大軍神的爭吵 葬送西線百萬德軍 隆美爾從此一蹶不振
德國電影集頁 三
T069-德國鋼琴-RPC系列

TAG:歷史 | 德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