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父母對孩子教育責任的研究
來自專欄明智家庭教育
一、父母應該承擔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
1. 父母是幫助孩子建立早期依戀關係的最佳人選
父母是孩子最初依戀的源頭。從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是孩子在世界上最早接觸的和最親的親人。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對養育他的父母(尤其是母親)必然會產生一種早期依戀關係,這種早期依戀關係著是否能夠促進兒童愉快積極的情感發展、親社會行為的發展、社會責任感的發展、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和早期學習能力的發展等。如果父母教養得當,孩子對父母會產生安全型依戀,產生這種依戀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會相對較小;如果教養不得當,則會使孩子產生不安全型依戀(包括迴避型和矛盾型依戀),產生這種依戀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相對而言要大得多。
2. 教育孩子是父母雙方共同的責任,而不是單方或他人的責任
無論是從法律角度還是從道德角度看,父母對孩子都負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而有的父母把孩子交給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人照看,平時只管寄錢回家,一年半載才回來看孩子一次,有的甚至幾年十幾年都不回家,這樣的父母毫無疑問是在推卸其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其實,對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才是最珍貴的愛。還有的家庭,雖然雙親和孩子一起生活,但是往往「家庭教育分工中母親唱主角,父親『缺位』近一半」。[1]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那些不和妻子共同參與教育孩子的男人,也是在推卸他作為孩子父親應負的教育責任,父親角色的缺失尤其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3. 父母對孩子的關注越多、影響越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父母與孩子相處時間最久,他們往往把更多注意力花在孩子身上。讓我們以獨生子女及其父母和教師為例,一對父母教育1個孩子,假設他們一天分別對孩子投入100%的注意力,那麼他們對孩子的注意力加起來就是200%,假設一個教師一天教育100個學生,他每天對每一個孩子平均分配的注意力就是1%。很明顯,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關注率遠遠高於教師對這個孩子的關注率,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也就相應要比教師大得多。一般來說,受到父母關注多的孩子,比受到父母關注少的孩子,在心理上更健康,行為表現更優秀,但是家長也要防止對孩子過度關注,以免適得其反。
二、造就有責任心的父母
1. 父母需了解教育學的理論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物理學家、數學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做父母,做丈夫或妻子。」[2]他認為,「我們的社會———無論是家長還是將要建立家庭的青年,都需要有一本家長教育學,需要有一本關於家庭、婚姻的道德修養以及如何教育孩子的書。家長教育學應當成為每個公民手邊必備書……這門關於培養人的科學應當佔到最重要的位置。」[3]年輕的父母需要跟隨那些感情豐富、精力充沛、道德高尚的人,並且最好是已經建立幸福家庭且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著豐富而科學的經驗的人,跟隨他們去學習如何選擇合適的戀人、如何使夫妻關係和諧、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等知識。與沒有受過此類教育的人相比,受過這種教育的人在這方面的表現一定要好得多。如同一個學習過游泳的人一定比從未學過游泳的人更熟悉水性一樣。
2. 父母要無條件地愛孩子
「無論何時都不要使孩子覺得自己是不可救藥的、是不夠格的。」這話講的就是不管孩子是否完美,父母都要無條件地接納他,無條件地愛他。
許多父母甚至根本不知道要無條件地愛孩子。有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當孩子在聽話、不給父母添麻煩、學習成績好、沒有任何疾病、沒有任何心理問題等條件下,他們才喜歡孩子;反之,則採取粗暴的方式對待。
只有當父母無條件地、不帶任何功利性質地、無私地愛孩子,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無條件地支持、信任孩子;允許孩子犯錯;允許孩子自由表達意見(包括表達憤怒和不滿);允許孩子反對自己;傾聽孩子;不比較,不苛責……只有這樣無條件的愛才能真正帶給孩子自信、快樂和力量。父母只有這樣無條件地愛孩子,才能贏得孩子無條件的信任和尊敬。
3. 父母應盡量給孩子完整的愛
當今社會離異家庭的孩子往往內心缺少關愛,容易孤僻、偏激、仇視他人、敵視社會。在單親家庭中,與孩子共同生活的父親或母親如果不能做到給孩子完整的愛,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向畸形發展。
對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來說,缺少了爸爸(媽媽)的愛,天空就比別人少了一半晴朗,只有當媽媽(爸爸)給予她更多,才能彌補這種缺失的愛。假如是媽媽帶著孩子一起生活,在孩子能聽懂一些簡單的道理的時候,就有必要給孩子講清楚他的「爸爸」。媽媽不用對孩子刻意隱瞞,把孩子當朋友,告訴他為什麼要和他的爸爸分開。媽媽要用盡量平和的語言、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來告訴孩子。在對孩子講他爸爸的時候一定不能指責或抱怨他爸爸,不要說「他根本就不想要你」這類話,而是說「他暫時沒有條件或機會來照顧你、愛你」,這樣孩子內心裡還會陽光,還能接受或期待他的「爸爸」,而不是擔心或討厭自己在爸爸眼裡是多餘的。
只有孩子覺得雖然爸爸媽媽分開了,但是他們倆仍然愛著他,他才有了愛的安全感,對人、對社會的基本信任才能建立起來,心理才會更健康地成長。
4. 父母要終身學習
現代社會越發複雜,孩子呈現的問題越多樣,對父母提出的教育要求就越高。教育孩子是一門非常重要並且十分複雜的學問,沒有任何一種成功能夠代替孩子教育的失敗。父母不斷的提升與學習十分重要。
父母除了對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品德不斷地提升與學習外,他們學習孩童教育的途徑亦非常廣泛。例如,參加本地的家長學校、聽各種教育報告和講座;參加網上家長學校,學習網路分享的音頻、視頻和文章;或者與教師、同事、同學、朋友、網友等進行交流分享等等。通過學習,為人父母者,也提高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榜樣作用。
5. 培養孩子儘可能多的好習慣
一個好習慣將使孩子終生受益。孩子的好習慣越多,成長越順利,成才越容易。從兒童發展心理學角度來看,孩子年紀越小,可塑性越強,養成好習慣就越容易,所以給孩子培養好習慣開始得越早越好,有些好習慣可以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培養,比如良好的飲食習慣、衛生習慣等。
孩子好習慣主要有四種:飲食習慣、運動習慣、衛生習慣和閱讀習慣。前三種關係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後一種關係到孩子的心靈健康。筆者認為,閱讀習慣是這四者當中最重要的習慣。
哈佛大學的一位校長說:「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了他的優秀程度。」農村的孩子普遍比城市的孩子自信心更低、見識更少,這主要是因為農村孩子生活的天地更小、所接觸的信息資源少、人力資源少、他們父母的眼界更狹窄。怎樣做到既不用花太多錢,又可以增長孩子的見識和閱歷呢?辦法就是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唯有自我閱讀是沒有門檻、不分階層的。一個養成了終生閱讀習慣的孩子,必定是一個見識廣博、胸懷寬闊、內心強大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最有可能獲得更廣闊的人生舞台。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習慣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習慣。
推薦閱讀:
※咕課教育:休學兩個月,歸來變學神
※多多成長日記20180516
※孩子們有話要說,有人願意聽嗎?
※BBunion國際早教:兒童早教中心怎麼開?
※孩子的成長,你可以參與,卻??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