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中國CMO談在華增長法則,揭秘打造「全民爆款」的思路
文:何丹琳
可口可樂最近一次全球「刷屏」,是因為大手筆收到Costa。事實上,近年來,這類大大小小的收購和投資為數眾多,這家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正在朝「全品類飲料公司」的方向一路狂奔。
日前,在位於上海的可口可口大中華及韓國區總部,小食代獨家專訪了可口可樂大中華及韓國區市場營銷副總裁魯秀瓊。
這位曾在中、美、韓等多個國家市場工作過的「老司機」,深度談及了可口可樂在「全品類」轉型中的營銷變化,以及可口可樂如何在找准大眾需求的同時,實現「千人千面」的溝通等話題。
可口可樂大中華及韓國區市場營銷副總裁魯秀瓊
下面,請看小食代發回來的報道。
向全品類轉型帶來的轉變
面對消費者口味的轉變,可口可樂找到了一個全新的增長方程式。最核心的一個變化是,這家上百年歷史的「老字號」正在向全品類飲料公司轉型,要構建起覆蓋消費者生活的龐大飲料組合。
也因此,無論是收購而來還是內部孵化,可口可樂旗下的新品牌和新產品近年來明顯呈爆髮式增長趨勢——這當然也同時要求著管理方式以及營銷打法的轉變。
可口可樂做的第一件事,是將旗下產品清楚地劃分為三類:探險者品牌、挑戰者品牌和領導者品牌。它們將相對應地採取不一樣的商業模式。
經營領導者品牌是可口可樂向來擅長的,正確地鋪貨到該鋪的地方,採取高舉高打的方法。「對領導者品牌,仍然需要在整個圈層文化當中找到一個共性的深層次洞察,然後去用不同的個性表達。」魯秀瓊補充道。
如果說領導者做的是「面」的話,那麼探索者,也就是小品牌,需要突破就是「點」。
魯秀瓊告訴小食代,探索者品牌需要找准今天消費者真正的「痛點」,據此找到品牌獨一無二的優勢,「這個優勢不僅僅是你如何比精品做得更好,而是你怎麼樣可以讓消費者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這個『點』還包括更精準的消費者定義、更明確的產品競爭優勢、更抓第一眼感覺的包裝,和更加有針對性的消費者溝通。」魯秀瓊說。
另外,她補充道,由於每一個探索者品牌的起始消費群體不一樣,因此起始的渠道也是不一樣的,這就造成了營銷方法和資源的不一樣。
至於挑戰者品牌,則是介於兩者之間。「對我們來講,挑戰者其實更像領導者,但是挑戰者更多的是你每一個創新都是能找到市場空白點,相對於你的競爭對手的領導品牌是一個突破。」她說。
可口可樂一方面在不斷拓展旗下的產品組合,但另一方面也在不停地淘汰「殭屍品牌」,將資源重新分配給那些能夠帶來最高回報的品牌。
魯秀瓊說,在中國,可口可樂對於新品的考核和淘汰沒有一個嚴格的時間表,但會有非常清晰的業績目標,包括單店銷售等。「如果沒有到達的話,就要去看產生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需要改善。」
一旦大公司的品牌開始增多,往往又會誕生一個新的潛在挑戰:競食效應,即品牌間互相博弈產生內耗,彼此搶奪市場份額。
但魯秀瓊卻不擔心這個問題。
「我一直說,在中國,對於這塊可能大家想多了。」魯秀瓊告訴小食代,儘管可口可樂在中國需要有產品組合策略,但由於「千人千面」的中國消費者很多元化,她並不擔心推出新產品會侵蝕同品類產品的市場份額。
可口可樂今年推出的「淳茶舍」即飲茶系列產品
以可口可樂旗下的即飲茶產品組合為例。她說,可口可樂重新反思消費者需求,非常明確地看到今天的60後、70後、80後或90後中國消費者對於茶有著完全不同的訴求和認知。
「60後70後比較傳統,喜歡喝茶體味人生;對於90後來講,茶更多的是一種飲料,情緒上更多的是要放飛自我。」她說,「對於『夾心一代』來說,他們上有老闆下有下屬,上有老下有小,面臨著人生的轉折點,開始從以前的純吃貨轉變為關心健康飲食,開始慢慢地體驗生活的苦和甜。」
正是基於這一消費者洞察,魯秀瓊介紹道,可口可樂最近推出的即飲茶新品「淳茶舍」,強調的產品特色就是「無糖但自帶甘甜」,在突出令口味回甘的低溫靜泡萃取方式的同時,切合「夾心一代」消費者的人生狀態和態度。
可口可樂本月推出的可口可樂纖維+汽水
近年來,可口可樂新推出的其他飲料中也不乏同類型的產品,魯秀瓊認為,它們之間的定位差異也很清晰。
她以同樣添加了膳食纖維的純悅神纖水和可口可樂纖維+兩款產品舉例道,消費者選擇後者是要選擇一種無負擔(guilty-free)的飲品,選擇前者是為了享受快樂的味道(enjoyment)。
可口可樂旗下三款添加了膳食纖維的飲料:
純悅神纖水、可口可樂纖維+和雪碧纖維+
「可口可樂纖維+希望解決的是消費者的『癢點』,在享受快樂的同時希望要健康一點。但是神纖水希望解決的則是消費者的『痛點』,所謂的佛系養生。」她說。
「變」與「不變」
這位有著20年經驗的市場營銷老手認為,儘管快消品行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產品營銷的底層邏輯始終是不變的,變化的只是方式方法。
「我覺得『大眾』不是一個偽命題,這取決於你看到這個問題的層次有多深,從骨子裡來講,普羅大眾的根本需求是一致的,改變的是在普世價值上一層的個性化需求表達。」她說,「萬變不離其宗。」
因此,魯秀瓊認為,打造「全民爆款」產品取決於這大因素:第一,是不是能夠找到普世價值,第二,是不是有能力以點帶面,從個性化需求開始以滾雪球的方式給帶動起來,最後,需要有一點運氣。
「在這樣一個大格局變化的時代,快消品牌營銷可能很容易會去追一些熱點和新鮮的東西,但是做市場營銷的人還是需要去反思,什麼是變,什麼是不變。」她說。
魯秀瓊給出了她的答案:「我認為what其實是不變的,包括深入人心的洞察、品牌獨一無二的優勢、走心的故事,但是how在今天這個時間節點當中,其實是有非常大改變的。」
那麼,可口可樂是怎麼實踐這一理念的呢?
在底層邏輯上,對於這種「以人為本」的打動消費者的溝通,可口可樂層出不窮的「瓶身營銷」可以算得上是頗為經典的案例。
比如,最早推出的「Share a Coke」的昵稱瓶,背後是可口可樂對於獨生子女一代的「獨而不孤」的洞察。
可口可樂「昵稱瓶」
「2013年,我從韓國回來做汽水的總經理。那時我們非常明顯地看到,對於中國的消費者來講,他們其實有兩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一個是社交媒體的虛擬人格化,另一個就是獨而不孤的社交需求。」魯秀瓊告訴小食代。
因此,可口可樂通過「昵稱瓶」的虛擬名字,展現年輕人社交標籤的個性,同時鼓勵互動。
在滿足「千人千面」的需求上,可口可樂今年的世界盃營銷就是一個例子。
這家公司首先對中國消費者進行了畫像細分。「只有7%是鐵杆粉絲,36%是號稱還會看場球的偽球迷,剩下的就是不關心世界盃的。針對不同群體,我們的營銷策略非常不一樣。」魯秀瓊說。
早在今年4月底,可口可樂就開始針對鐵杆粉絲做大力神杯的前期宣傳,包括推出主題廣告和比分瓶。而對於吃瓜群眾「偽球迷」,可口可樂是在5月中才開始利用名人效應宣傳,推出鹿晗拍攝的「有你才『隊』」廣告,在過程當中去鼓勵偽球迷們囤貨,促進購買。
「對吃瓜群眾和鐵杆粉,只有促進購買這部分是共同的,剩下部分的營銷策略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現在有完全不一樣的思考方式。」魯秀瓊告訴小食代,以前業內的做法都是先拍完一支廣告,然後剪成15s、5s等不同規格,現在是「真正以消費者為核心」。
她表示,可口可樂如今是「倒過來思考」——到底有哪些消費者,他們的心路歷程分別是怎麼樣的,品牌跟他們溝通要產生的情感共鳴是什麼,在不同階段要做什麼不一樣的事情,「這一塊思考清晰了,才做決定」。
可口可樂AI智能全自助冰箱
在營銷創意上,可口可樂也有很多與數字化結合的嘗試。
比如,今年農曆新年,可口可樂從產品包裝入手,和支付寶合作推出了掃碼AR互動的「福娃」主題促銷。月前,可口可樂從設備上入手,首次投放了AI智能全自助冰箱,實現「掃碼-開門-取飲料-微信或支付寶賬號自動結算」的全自助服務。
連續3年來,雪碧每年夏天和墨跡天氣、麥當勞等推出「35℃計劃」——當地達到35℃的高溫時,墨跡就會給它的用戶推送本地城市的一個雪碧優惠券,用戶可以去當地的麥當勞店或者直接在餓了么上用優惠券點單。
雪碧和墨跡天氣的「35℃計劃」
「如果你回過頭去看的話,它其實是多方共贏的。首先對於墨跡來講,這當然是一個增加用戶附加值的方式;對麥當勞來講,今天7月份一個月就有500萬人進店換券,無疑帶動了單店客流;對我們來講,其實是反覆地強化了所謂的喝雪碧的觸發點和消費習慣:天氣熱你就喝雪碧,『晶晶亮,透心涼』。」魯秀瓊說。
對於可口可樂來說,要提出一個數字化營銷創意,是在找「三個圓圈的結合」:第一個是消費者路徑(consumer journey);第二個是品牌優勢(brand edge);第三個是,數字化的外部環境(digital context)。
魯秀瓊認為,從根本上來講,「數字營銷」是一個偽命題。「這年頭沒有數字營銷,只有在數字化和多維時代裡面市場營銷的重新反思。」她說,骨子裡還是以消費者為核心。
推薦閱讀:
※三家百年老店入榜2017食品飲料百強,全是賣酒的
※匯源果汁:「國民飲料」的隕落
※自製果茶飲料12款
※可口可樂這是要推出快樂的肥宅咖啡?
※飲料瓶他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