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想是什麼?
6 人贊了文章
那是非常簡單的,幾乎人人都應該這樣想,也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就是該怎麼教就教,該教什麼就教什麼,有意義的教材,該在什麼時候就在什麼時候教。所以我認為教育有三大原則,所謂原則,「原」就是根源,「則」就是規律,最基本的規律叫做原則。教育有三個最基本的規律,你按照這個基本的規律而行,不見得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功效,因為教育是教人,而不是教機器,所以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成就,但是如果不按照規則而行,甚至違反了最基本的規則,那麼只有一個結果,就是失敗。所以,教育一定要按照規則,當然所有事情都要按照規則,教育更要按照規則,因為教育是一個長期醞釀的工程。有些事情的成效很容易看到,讓人很容易按照成效來修正做法,來反省他的規則,但是教育的成效是在幾十年之後,甚至幾百年之後,所謂教育是百年大計,所以對規則的把握更應該謹慎,但是因為他是如此長遠的工程,所以對於教育規則的把握往往被人忽略。(有八十多年了),恐怕不止,自從有人類以來,很少有人把握到教育規則的。(但近八十年來尤其嚴重),是尤其嚴重而已。
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我認為第一,教育的時機要把握,第二,教育的內容要把握,第三,教育的方法要把握。這本來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卻忽略了,你一忽略,教育就或許費力很多,收穫很少,或者是敗壞人性,孟子所說,不僅是緣木求魚,而且還會帶來害處。
所謂教育的時機要把握,就是在一個特定時期內要完成那些必要的教育,是有相當固定性的,這在教育上叫教育的關鍵期,你錯過關鍵期,一生後悔。如果後悔能改善,還沒有關係,如果後悔而來不及呢?那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教育的時機是教育的第一大關鍵。現在全世界,包括中國的教育體制,幾乎不了解教育的時機,而且教育改革一直沒有注意到這個最重要的一塊,所以,如果不客氣的說,我從老早以前就說,這種教育改革一定是失敗的,因為連這麼重要的原則都沒有把握,他怎麼可能成功呢?
教育的時機有兩個方向要注意:第一,教育要從什麼時候開始;第二,在特定時期內要完成哪些必要的學習。而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教育時機最關鍵的問題,所以教育改革要注意這個問題,你在該開始的時候不開始,就一個後果,錯過時機。錯過時機,往往機會永不再來。
(那麼最好的時機是什麼呢?)
我們可以去想一想,有很多大學教授對學生不滿意,他就責備學生,你們高中是怎麼學的?可見高中是大學的基礎。高中老師常罵學生,你們初中從哪裡來的,怎麼學成這樣子,可見初中學好高中就好教了。初中老師教訓學生,你們小學老師都沒有教嗎?小學老師呢,也不甘示弱,你幼稚園到底在做什麼?那麼幼稚園老師沒有話講了嗎?他會說,你難道沒有家教嗎?是不是,大家都聽過這句話嘛。所以你就知道教育的時機是什麼意思了,所以越早期是後來發展的基礎,越早期越重要。
那所有父母親都會說,我的孩子好像一出生就開始學習了,那我們就問,出生才開始學習嗎?就可以問出答案了。所以教育的時機應該從什麼時候作為起點,道理很簡單,教育如果教的是生命,我們就說從生命有的那一天,就是教育的開始,也就是說從受孕的那一天開始,胎兒就應該做教育了。這就符合中國古人的說法,中國古人常講要胎教,現在中國人不信中國祖先了,所以中國祖先的話可以擺在一邊,但是如果西方人也研究出來胎教是有效果的呢?(他就相信了,問個題外話,您認為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是一個時代的問題,是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問題,我的理想是,並不排斥西方,凡是人類對的東西都要承認、都要學習、都要尊重,所以並不是中國祖先被忽略了我就生氣,我們學習西方就可恥,沒有這回事,我們現在就事論事。中國古人說胎教,有經驗上的直觀道理存在,西方人研究胎兒腦神經醫學,至少從人類生理成長上證實,胎兒是可以接受教育的。中國古人可能是從人類的心靈智慧性情這個更虛無縹緲,但是更重要的方面來教導我們要做胎教,綜合這兩方面給我們的教導,我們就知道胎教是可以做的。
教育的教材必須要和教育的時機相配合,教育的方法又要與教材和時機相配合,所以三個基本原則是一體的,就是在什麼樣的時機用什麼樣的教材怎麼樣來教,讓他不辜負、不浪費這段時期,以作為未來發展的良好基礎。所以把教育的時機、教材、方法都把握了,一個人受教育的前途就會蒸蒸日上,把基礎打好了,未來就走向康庄大道,水到渠成。
所以按照我的看法,人類接受良好的教育,只需要三年五年,最多十年,就可以成為一個好學不倦的年輕人,這個時候這個人就不需要有教育的煩惱,所以我們要解決國家的教育問題,解決家長的教育擔憂,一定要從根源入手,否則問題層出不窮,永遠解決不了。
(時機越早越好,那麼內容呢?)
內容我認為越恰當越好,該教他深度內容的時候就教深度的內容,該教他淺度內容的時候就教他淺度內容。
如果把教育的時機大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幼稚期,一個是成熟期,就可以以十三歲作為一個分界點。十三歲之前稱為幼稚期,因為人的自我意識還沒有成熟,十三歲之後稱為成熟期,因為他漸漸成熟,大分為這兩個階段,就可以討論教育問題。
心志沒有成熟之前,理解力比較少,記憶力是比較強的,比較寬泛的來說,十三歲之前是吸收的、醞釀的年齡,十三歲之後是理解的、表現的年齡。所以該吸收的時候給他吸收,該理解的時候引導他理解,這代表吸收不一定要理解。
那麼我們給他吸收什麼東西才對人生有重大意義?就是吸收重要的、有深度的教材,所以越早的時候教越深的教材,這就是把教育的內容來配合教育的時機了。當然,不是越長大教越淺的,而是凡是要他吸收的教材都要是重要的、有深度的,凡是給他理解的教材,都要按部就班、從淺到深、由易到難。
對照我們現在體制教育,就是從西方學習來的教育,我們就只知道人類有理解的能力,不知道人類也有吸收的能力,就不給孩子有所醞釀。所以現在體制教育最重大的失敗就是一個人沒有內涵。只有知識而沒有內涵的人,一方面知識不能有正確的應用,另一方面,其實,他的知識也達不到最好層次,他也不能有好學的精神。
總結來說,教育的時機大分為兩個階段,教育的內容就要大分為兩類,一類是醞釀的,從深的學起,一類是理解的,從淺的學起,十三歲之前正好是學深的東西,這是對於人性的正確的把握而來的恰當安排。
有很多人就會接著問,怎麼教呢,這麼小的孩子,理解力又不很好,一下給他很深刻的教材,怎麼教呢?其實教學的方法就是,該怎麼教就怎麼教,用最自然的、合乎人性的方法——他能夠吸收就給他吸收,他不需要了解就不給他了解。什麼叫吸收,就是讓他多接觸、多輸入,其實就是多背誦,作為一生的儲藏,就是先給他一座寶藏,將來任憑他去開發一生。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沒有給他一生才華智慧的基礎,所以長大後才華有限,而毫無智慧。
推薦閱讀:
※小小傳承人:忍不住對孩子發火,讀一讀這個,看哭了所有媽媽
※了解感覺統合對孩子少點誤解!早期教育
※「為什麼還要生弟弟,難道你們不要我了嗎?」
※鼓勵孩子,這句話勝過千言萬語!爸媽必讀
※「媽媽,我怕!」 孩子的各種恐懼從何而來?(附5招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