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指彈?吉他的前世今生

什麼是指彈?吉他的前世今生

前言

在校園的草坪上,陽光下,一個抱著吉他彈唱的少年總是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悠揚清脆的琴聲伴隨著少年的淺吟低唱,忍不住讓人駐足欣賞。能夠隨心所欲彈著吉他,比起動輒先掙他一個億,更能成為不少人的小目標,尤其是近些年流行的fingerstyle指彈更是讓人喜愛有加。說起吉他,其實它不僅僅是用來伴奏幾首流行歌曲這麼簡單,我們從它最初的樣子說起吧。

魯特琴

魯特琴油畫

每一種樂器都經歷著不斷變化的過程,比如巴洛克時期現代鋼琴並沒有誕生,甚至成熟的十二平均律還是在巴赫的優律之後才產生。那時鍵盤樂器還是古老的大鍵琴(又稱為羽管鍵琴),彈起來是一種冷冷的金屬聲,並且聲音無強弱,單調乏味。後期大鍵琴的性能不斷優化改進,最終現代的鋼琴才被製作出來。

那麼吉他的前身是什麼呢?現代通常把歐洲中世紀出現的魯特琴看做現代吉他的起源。魯特琴的形狀如圖所示,呈半球形或者梨形等,木製琴箱,羊腸琴弦,面板上有琴孔。巴洛克時期的歐洲很流行這種方便小巧的彈撥樂器,人們用它來伴奏、獨奏,甚至可以用來演奏複雜的復調樂曲。魯特琴跟現代吉他雖然外形相似,但聲音不同於吉他大琴箱帶來的渾厚共振,它的聲音尖細而清脆,如同銀鈴一般,與其說接近吉他音色,更不如說類似於尤克里里這種小型彈撥樂器。

後期魯特琴繼續不斷演化,誕生了諸如古典吉他、起源義大利的曼陀鈴,從西域傳入中國的琵琶,種種彈撥類型的樂器都可以看做跟魯特琴同祖同宗。

古典吉他

一直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左右,由魯特琴演化出的古典吉他出現了和現代一樣的六弦定音標準,19世紀中葉西班牙人將古典吉他的製作標準確定下來,到了20世紀人們開始用高張力的尼龍線代替易損的羊腸弦。

在19世紀末西班牙誕生了歷史上最偉大古典吉他藝術家塞戈威亞,他自幼學習古典吉他,然而在當時吉他並不被人們看作一種入流的樂器,人們大多數用它在酒吧、會所里彈奏伴唱樂曲,作為茶餘飯後助興。他憑藉個人的天分和不懈的努力,不斷地在世界各地舉辦吉他演奏會,向各地的音樂家推廣古典吉他這種樂器。他將巴赫的《恰空》改編為古典吉他曲並在當時的巴黎一舉成名。在他嘔心瀝血數十年如一日地推廣普及下,人們逐漸又重新發現了古典吉他的魅力,

深受大眾和音樂家的喜愛,許多作曲家為古典吉他譜寫、改編出美妙的樂曲,至此古典吉他又出現在各種演奏會上,擺脫了人們對它那不入流的偏見。

古典吉他重奏音樂會

民謠吉他與指彈

關於民謠吉他和古典吉他外形上的區別,可以從很多方面來判斷,比如古典吉他指板上有12品,民謠吉他是14品;古典吉他指板寬闊,民謠吉他指板狹窄,琴頭琴尾結弦方式也都有不同,但是除開這些外形區別,其實影響它們音色最大的因素是琴弦。古典吉他琴弦是傳統的尼龍弦,而民謠吉他是鋼絲弦。這從聲音特質上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尼龍弦帶來的醇厚溫潤的聲音,很適合獨奏或者協奏古典樂;而鋼絲弦音量響亮而清脆,用作伴奏人聲再好不過,並且掃弦聲里還伴有獨特的沙沙的金屬質感。

民謠吉他誕生之初用來伴奏鄉村音樂,它在國外是被稱作原聲鋼弦木吉他,國內被冠以民謠的前綴,我想是因為國內的校園民謠歌手,如老狼、葉蓓、陳綺貞抱著吉他彈唱的形象深入人心,久而久之就習慣於稱之為民謠吉他了吧。

近些年逐漸開始流行的指彈,實際上就是擯棄了撥片,改為直接用手指彈撥民謠吉他,並且不再用來伴奏彈唱,改為和古典吉他相同的獨奏方式,繼承並創新了許多的左右手技法如擊弦、打板,融合現代流行音樂風格,演奏起來有著強烈的節奏感,深受大眾的喜愛。

指彈大師岸部真明

結語

在8012年的今天,吉他的魅力還在不斷傳播著,喜歡古典樂的可以抱著古典吉他彈奏一首十二平均律,愛好流行歌的能夠站著彈唱一首《紙短情長》。吉他演奏家楊雪菲曾說過,吉他不同於別的樂器,鋼琴需要按動琴鍵去催動鋼錐敲擊內部的琴弦,小提琴需要拉動琴弓摩擦琴弦,而吉他卻要你把它整個摟在懷裡,用自己的指肚直接去觸碰它。或許這樣溫馨的一個小特點,也正是它得以流行至今的一個小原因,陪伴大家感受一個又一個的小幸福。

歡迎搜索公眾號關注【塞納河協奏曲】

塞納河畔,左岸咖啡,聆聽好音樂,用美麗心情譜寫生活的協奏曲。定期推薦各類優質音樂,為你講述旋律背後的故事。

推薦閱讀:

指彈和彈唱都必學的技巧——打弦
日式指彈里常用Pm技巧,到底怎麼彈?
Day3:掃弦還是指彈?網上的尤克里里教學貼總感覺缺了點什麼

TAG:指彈 | 木吉他 | 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