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後還想不透某些事,這輩子基本也就這樣了。

工作後還想不透某些事,這輩子基本也就這樣了。

來自專欄驚雲的小屋161 人贊了文章

夏日褪去,秋天慢慢來了,這個秋天格外的寒冷。很多事情不好說,也不想說,那今天聊點簡單的,聊聊工作。

1 工作的循環

人這一輩子絕大部分時光都是在工作上的,無論一線還是四線城市,無論博士後還是初中沒畢業,這個社會裡,大部分人的人生的大部分時光,終究是要被這個社會框架吞噬掉。

被打工-付出勞動-獲得被剝削後的剩餘價值-換算成貨幣體系里的貨幣-養活自己-產生重複勞動力 這個循環吞噬掉。

所以你如果想每天中午12點起床天天遊山玩水,要麼你在這個貨幣體系里有足夠多的貨幣完成人生60年的每年一次的這個循環,要麼你能在短期內產出足夠多的剩餘價值一次性脫離循環。

而大部分人這輩子是沒法實現的,而社會也正是建立在大部分人無法實現跳出循環的基礎上,才能穩定緩慢螺旋前進的,如果有太多人能跳出這個循環,社會的經濟總量是會停滯的。去看某些福利太好的國家就知道了。

社會發展,很多時候是建立在大多數人的奮鬥的基礎上,而不是享受的基礎上。所以如果你覺得在一個發展中的社會裡你會越來越開心,抱歉那是不可能的。只有不斷的奮鬥,更快的努力,才能不會被社會拋棄掉。

而在社會發展中,特別是處於中層位置的人,會尤其的感覺到越來越累。比如說越來越覺得交的錢變多,越來越覺得房價太貴買不起,越來越覺得生活里自己的時間變少,也越來越覺得生活的性價比變低。

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受。

其實很簡單,因為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很多效率低的模塊,因為你越來越累,而產生了量變的進步。或者換一句話說,在一個社會的初級階段里,中層付出5分努力,只會得到2分物質和精神回報,而其餘3分,掉入了下層和整體社會發展基石里的填充中。而你必須付出10分努力,才能拿回自己應有的4分回報。

中層的社會貢獻轉化率和底層永遠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們看,中層被壓榨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隨著社會整體的進步,這個比率才會慢慢提高,最終提高到類似西歐國家的狀態里。

什麼?你問我上層?算了不說了。

既然我們無法擺脫工作,那今天好好聊聊工作。畢業幾年後,如果下面幾種思維你還沒有想清楚,我覺得這輩子基本也就定型了。

2 工作是給誰做的?

非常簡單,說再多雞湯都沒用,工作就是給老闆做的,就是給資本家做的,你拿的就是你價值換來的錢。

你的剩餘價值有多少,決定於你老闆剝削了多少,以及你本身總量價值是多少。

你想做什麼?你想賺更多的錢,你甚至還想最終獲得自由。

那你要怎麼做?

1 提高你的價值總量(做銷售的認識更多人脈,做財務懂得更多模塊,做供應鏈理解更多上下游,做市場能找到更優質的廣告主)。價值總量從100提升到200,資本剝削掉一半之後,你的剩餘價值——工資,從50變成了100.非常簡單的邏輯。

2 改變剝削的比例,在公司中,如果你的總量沒變化,那麼只有剝削比例的改變,才會讓你拿到更多的錢,比如你有能力讓老闆只剝削25%,那麼你100的總量就會多出25來。而我們都知道,資本都是逐利的,都是有慣性的,上去容易下來難,因此大部分人實現這一條路,也從來都不應該是去拍老闆馬屁,而是抱團形成自己的利益圈子,或者,換一個老闆。

在換的過程中,自己100的總量很有可能因為與另一個公司更匹配變成了150,或者附加了另外一個公司急缺的某種屬性而獲得了溢價也變成了150,而如果這個時候這個老闆恰巧更好新,剝削變成了40%,那麼你數字的兩個因子就都變了,就不是單純的線性增長了。

而如果你想跳出這種三點一線,不好意思。很難,我們都知道,任何工作做久了,人都會產生厭煩,哪怕你是做遊戲的。每個人的耐受度不同,導致厭煩的程度和時間也不同,有的人兩年就會抓狂,有的人可以忍五年十年,但無論如何,如果你想跳出這個循環,你一味的提升價值是不夠的,你必須擺脫這個剝削係數。

這就是你在日常生活里工作的思路,工作,從來都不是給你自己做的,這一點想通了,基本可以解決如下問題:

我要不要加班?

你得學會分清什麼東西能提高你的價值總量,而不是提高別人對你的剝削係數。而這裡有一個問題,被動的剝削痛苦和主動的提升痛苦,有時候你很容易攪渾,因為兩者都很痛苦,但前者只是提高剝削係數,後者卻對你自己未來提升基礎很重要,大部分人加班覺得自己是給自己增值很痛苦,殊不知其實只是把痛苦攪渾了,成了蘿蔔乾。

我和另外一個員工關係很不好,他很少加班,要不要和老闆告發他?

剝削係數很難降低,你告發了對你也沒多大好處,你是給老闆工作的,別做了肥了資本家損了自己名聲和耐心的事情,對你沒任何好處,反而會害了你自己。同理,要不要和老闆打好關係,感到老闆?舉一反三一下。

我怎麼獲得自由?

你的剝削係數什麼變成了0,什麼時候你才是獲得自由的第一步,當代企業中,你會看到剝削係數永遠都在一個很高的幅度空間內,沒辦法,一層一層嘛,企業也不容易。但如果你想擺脫循環,你就必須把係數變成0,

然後下一步,去剝削別人,這樣你就可以通過壓榨別人的價值而獲得額外的、自己不需要付出同等勞動的、滾動起來的自由價值。你可以理解為,把剝削係數從50變成0變成-50.

如果你的主業變成不了,那麼你要找到你的副業,去把這個係數中和一下,盡量的降低。直到你副業的中和效果可以讓50變成0,這時候你就不怕裁員了。

我到底要不要換行業?

如果你總是問別人這個問題,說明你工作後還在原地踏步,真正工作幾年的人是一定可以自己想清楚這個問題的。

換行業,前提是依然還是要在循環里打工,那麼問題就變成,你到底是能提升價值總量,還是降低剝削係數,還是兩者都提高?如果你真的對另一個行業有天賦,你的成長係數很高,你原本行業的價值是100,換了行業後你變成50,但如果你有信心第二年變成150,那麼你就算非常成功。

又或者,你選的另外一個行業的剝削係數沒那麼高,比如大城市省會的體制內,或者一些其他高精尖或者小圈子的行業。

如果你連自己在哪個行業里的成長係數都沒發現,也就是說工作後對工作本身的認知都還沒形成,那還談什麼換行業呢?

3 社會是啥樣的?

畢業一兩年,忙於工作和剛開始進入社會的轉型和生存壓力,無暇顧及理解社會,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但如果畢業好幾年,還是對社會架構一知半解,又回到標題了。如果到現在還沒能理解到底什麼才是控制一切的東西,到底什麼是宏觀落實到微觀影響自己的東西,到底什麼是「沒有對與不對,只有合適於不合適」的東西,到底如何從哪裡彌補自己階級不足的問題,那基本上,以後也很難理解了。

因為以後的日子裡,會因為對這些不夠理解,導致自己的價值總量上不去,而人是沒法永遠年輕的,當體力精力年齡優勢跟不上的時候,價值總量就不再是永遠上升的東西了。當別人發現原本100*50%的榨取量,現在變成了50*50%,你猜他會如何做?

當然不是變成50*100%,因為那樣太不人道了,你活不下去。

不要想當然的把對工作的全情投入,當成你對社會的理解,那會讓你以後過的非常辛苦。

走出去,出去丟臉,出去給自己找壓力,出去打破心理固有認知,去見識這個世界上很多其他玩法,其他姿勢,當你看到別人在你的年齡解鎖的比你快你比多,你自然而然會再有去了解社會的慾望。

工作只是社會的主要部分,而工作並不是你所有的人生。但你的人生是一定要完全嵌入這個社會的。

比如給自己一個目標。

明年這個時候,去了解如果你的行業的公司去銀行貸款,到底是怎麼一個流程?理解了這條線,再回到你的業務里,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好,如果你更多的理解了這個社會,再回到公司里,一個簡單的問題:到底要不要抱團,要不要搞小圈子?

如果你還沒有深刻理解到這個社會模塊和模塊之間的連接點,你肯定會說不要。如果你還沒有理解上面的第一點,你也會說不要。

你是去給資本家打工的,你是承擔著剝削係數的,如果你想活的更開心,你自己當然要提升本身的價值總量,但如何降低剝削係數呢?很簡單,去找到一個利益集團,找准了,你未來的剝削係數就會大大降低。找不準,至少比你凈身離開要好得多。

千萬別在聽什麼只要努力就能高薪當高管,更別只聽什麼公司文化然後天天無目的性的加班,少喝點雞湯。這些都只是你明面上的基礎。

我雖然這麼說,但是基礎你還是要打牢的,公司文化自然是要理解,努力的樣子自然也要做出來,甚至你要隨時隨地的為公司著想——但這只是在公司層面。誠懇不代表愚忠。

4 政治和歷史重要不重要?

如果你的答案還是NO,最好還是在大學裡,還是處在討厭某些必修課的階段。

隨著人慢慢工作越來越久,一定是會發現政治變得越來越重要的。當年那些一起畢業去了體制內的同學,自然會有一大部分原地踏步,但那些爬起來的,他們會在工作很久之後突然爆發出強大的力量。一個40歲的公司高管,潛在的階級價值、社會地位溢價、甚至財富溢價,都遠遠不如一個40歲的權力者,並且在接下來的10年里,還會繼續拉大。

而階級的差距,恰恰來自權力的差距,權力不是什麼抽象詞,它就潛移默化的在我們的社會裡紮根。

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階段的。小王去了財政局,小劉去了銀行,小陳去了紡織廠,他們都有共同光明的未來——某詞典。

權力就滲透在這社會裡,隨著人越來越踏入社會,自然會發現它的力量。而如過像上面一樣,單純認為工作就是你社會的全部,那麼你自然發現這一點的時間會無限期的延後,直到40歲那一天而已。

歷史呢?

年輕人很大概率會認為歷史不重要,非常貼切。因為對歷史的重視程度,和一個人的少年齡和時間感是永遠不能共存的。當大部分人沒有用自己的肉體感知歷史的力量的時候,自然無法體驗到它的價值所在。

為什麼人越大了越注意歷史?因為人越大,越發現自己用自己的肉體體驗的很多事情,往往都體驗過好幾遍。

就像肌肉都是有記憶力,你用肉體丈量的歷史,會讓你知道,原來很多東西早就都在歷史裡了。而這時候,你才會跟隨自己肌肉的記憶腳步,反射性的去回頭看以往的歷史,再往前看我們社會的前進預測。

沒體驗過這種「原來一件事情真的可以發生兩次而且毫無二致」的切膚之感的時候,人自然不會注重歷史。

那麼年輕時候讀的歷史,都是沒有記憶的嗎?

不是,因為你讀的書,都潛移默化的藏在你的心裡,你一定會在以後的日子裡把那些細枝末節的文字都忘得一乾二淨,但哪一天,你肉體感知到了某件事情,一條裂痕劃在了你的胸膛上,你腦海里一定會條件反射的告訴自己,我曾經看過某本書,有同樣的感覺。

這就足夠了。讀書,不是去背書,是去讀那一段感知。以後同樣的事情和環境發生的時候,你的腦袋會給你記憶的。就像你讀過那麼多書,總有一天你會在和某個老闆聊天的時候感知到一樣。

當一個學生剛入學的時候,排斥某些課程,是很正常的事情,一些晦澀難懂又枯燥的東西背了一遍又一遍,會讓人覺得這是強加給我的。

但如果工作幾年之後,再回頭看馬克思,再回頭看某些書本,想必一定會對剩餘價值有更深刻的認知。如果工作之後,從來沒有過這種「回頭彷彿另一人」的感覺的時候,要麼是之前書讀得太少了,要麼是工作太偷懶了沒走出舒適區。

因為只有這種感覺,才能彌補之前丟掉的思維,也才能告訴自己,要時刻學會反省。

承認自己之前很傻B,就是人邁向下一個階段的第一步。人沒有必要和自己慪氣,反正14億人,傻B有很多的,也不差這一個。

秋天來了,冬天也不遠了,今年的冬天一定會格外寒冷,記得多穿衣服,韜光養晦,千萬不要隨便脫了自己的衣服,會餓到自己的。昨天,北京的公積金政策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公積金繳存12年才能貸到和之前一樣的額度,時間被無限的龐氏拉長了。也許推廣到全國只是時間問題了。

最近事情也很多,貿易戰的戰火又再次重燃,房子也朝著我們預想的道路一步一步走下去,嚴管控匯率的大環境下,我們六月份說的加息,恐怕真的臨近了。大洋彼岸,拼多多終於又在資本的挾持下,超過了網易的市值。剛上市的蔚來汽車,也終於向資本玩法妥協和低頭。

跳不出工作,那就努力在工作里獲得更多的溢價和自由吧,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去認識這個社會,探索社會,也是一種開心。

畢竟活的明白,比什麼都重要。活這一輩子,哪能只為了吃一口飯呢?

照例文末戰戰兢兢的破廣告:我的公眾號:驚雲小屋。 這裡一定有一些文章,能夠讓你人生路上少走十年的彎路。另外公眾號後台回復5和6,是關於工作和職業選擇的終極邏輯。在這裡等你。

推薦閱讀:

資深職業規劃師的扎心總結:人是如何一步步被廢掉的?
職場中的職業規劃(年齡)
北上廣是夢想的墳墓還是天堂
資深職業規劃師傾情分享: 在工作中修行
學好規劃後,人生都有譜了

TAG:職場 | 職業規劃 | 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