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到底是什麼?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來自專欄投資真經251 人贊了文章
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地主家的兒子,他手裡有一萬兩銀子,是老子給的,專門做放貸生意。
地主家的兒子把這一萬兩銀子,分別借給了一百個農民,每人一百兩,一年利息10兩。
農民借的這一百兩銀子是用來買種子和化肥的,暫時也不能一次性花完。
地主家的兒子告訴農民,你們在我這裡借的錢,可以先存在我這裡,有需要再拿走,我給你們一年3兩利息。
地主家財大氣粗,在當地很有名氣,信譽也很好,農民都放心把錢存在他那裡,反正還有利息收入。
後來,地主家的兒子又把農民存在他那裡的錢貸出去,每年還是收10兩銀子作為利息。
不斷滾動,一萬兩銀子竟然貸出去了10萬兩,一年凈賺7000兩,純利潤70%。
改革開放以後,地主家的兒子,搖身一變成為了銀行家。
故事當然是編的,但現實中,現在的銀行系統就是這樣運營的。
地主家的兒子放貸和吸收存款是建立在地主家的信用之上,而銀行是建立在國家信用之上,本質上並沒有區別。
中國銀行業分為二級銀行系統,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
中央銀行給商業銀行投放的錢叫基礎貨幣,商業銀行把錢借出去,形成貸款。居民貸款後又把錢存回銀行,形成存款。銀行吸收回來的存款又可以繼續貸出去,反覆循環。
循環的次數就叫貨幣乘數。
通過循環借貸,形成的借款總額就叫M2。
假設基礎貨幣是1塊錢,循環5次,就相當於貸出去了5塊錢,這5塊錢就是M2。
在前面的故事裡,地主就是央行,地主家的兒子就是商業銀行。地主給兒子的一萬兩銀子,就是基礎貨幣。地主的兒子把一萬兩基礎貨幣,通過循環放貸,最終貸出去了10萬兩,這10萬兩就是M2。
看到這裡就清晰了,M2其實是派生貨幣,並不是對應著真有那麼多錢。
就像地主家的兒子,他手裡只有1萬兩銀子,卻總共放貸了10萬兩。
我國目前總共投放的基礎貨幣是30多萬億,M2數量大概是175萬億。也就是說,30多萬億的錢,總共貸出去了175萬億,貨幣乘數是5點多。
由此可見,M2並不是真錢,175萬億的M2並,沒有真正對應有175萬億的錢。
M2的本質就是一種信用,相當於地主家的兒子,你在他那裡存款,他給你開一個借條,承諾你可以憑藉這個借條隨時去取錢一樣。
說到這裡,貨幣的本質也出來了。貨幣的本質也是一種信用,是一張借條,一個憑證,或者只是一個電子符號而已,其本身並沒有價值。平時我們用貨幣可以拿去購買商品,本質上並不是兌現貨幣的價值,而是信用的流轉而已。
所以,嚴謹的分析師,他會說M2的增長,是信用擴張,而不是說央行又放水了。
據我觀察,大部分網路財經大V其實根本不懂這些,看到M2上漲,他們只會說央行又印錢了。其實我們平時所說的錢,不是印出來的,是派生出來的。
這就是具備嚴謹學術思維,和信口拈來的區別。
這些年我國產生天量M2的原因,基本上都來自房貸和經濟的擴張。
有人貸款,銀行就可以多放出一筆錢,貸款人把這筆錢又存回銀行,由此M2就變多了。
如果經濟低迷,賺錢變得困難,貸款的人就會下降,當然,銀行出於風險考了也會減少貸款。貸款人把錢還給銀行後不再續貸,銀行就會減少了一筆存款,同時減少一筆貸款,M2就會相應的減少。
M2增加,是信用擴張的體現。相反的,M2減少就是信用收縮的體現。
所以,M2實際上是被動生成的,並不是央行主動投放,央行主動投放的是基礎貨幣,這個概念一定要搞清楚。
就像這些年房價上漲,貸款買房的人很多,所以就推高了M2,而並非是M2推高了房價
很多缺乏經濟常識的財經大V,總是喜歡拿M2數據和房價走勢做對比,看到兩者走勢相近,就認為是M2超發,推高了房價,這其實是本末倒置了。
這套二級銀行系統有一個好處,就是非常有利於經濟的快速擴張。
但是經濟快速擴張的同時也會帶來債務的快速擴張,導致經濟快速加槓桿。等到經濟下行階段就很容易形成巨大的債務危機,就像現在的狀況一樣。
現在的債務危機,就是前面十年信貸過度擴張所導致的後果。
為了防止信貸無限擴張,央行還設立了存款準備金制度,讓商業銀行拿出一部分錢存在央行,不能貸出去。央行通過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高低,和其他貨幣政策來調節M2的總量。
當央行鼓勵信貸擴張的時候,就會調低存款準備金率,調低存貸款利息,加大貨幣乘數,加大基礎貨幣投放。顯然過去十年央行一直是這樣乾的。
當央行要去槓桿,限制信貸擴張的時候,就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利率,降低貨幣乘數。
——————————————————————
用思考理解經濟,用經濟理解世界。
請關注公眾號《茶話股經》。
這是一個前私募操盤手,現在的獨立投資人撰寫的,客觀,理性,深刻的經濟類公眾號。
感謝你的關注!
推薦閱讀:
※計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每日商報
※某米漫天撕:漫畫的根骨
※經濟現狀分析
※通證經濟入門修鍊手冊之通證經濟為啥強?
※蘇聯解體的經濟學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