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直播,這家公司究竟靠什麼競爭
從2016年9月20日開始,每周二晚8點,我們會邀請得到用戶和員工,來參加我們的周會,一起建設一所終身大學。 本周是第61次周會直播。
羅振宇:大家好!周二晚上8點我們開工作例會,與此同時我們也把這個例會開放給所有用戶參加,原因很簡單,我再重複一遍。兩點,第一,我們沒有那麼大會議室,200來人實在裝不下,所以乾脆用這麼一個技術手段來解決。第二個原因,是我們對任何一家公司的未來有一個預判,所有的公司只要你是一個未來型的公司,你一定是要給周邊所有人賦能。不僅是自己公司的同事,而且包括所有上下游供應商、合作者,當然更重要的就是我們的用戶。今天例會的主題非常重要,我們要跟全體同事來統一一把共識:這家公司我們靠什麼來競爭?現在我按照慣例,先請出我們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大神、合伙人快刀青衣跟大家講講最近一周關於產品和技術的事,然後請出我們公司CEO脫不花跟大家泄露這個我們公司的終極秘密,這個公司靠什麼來競爭的,靠什麼活著的,靠什麼闖蕩江湖的。脫不花如果講的讓我覺得作為一個小學生特別有心得體會,我再上來彙報一下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先有請快刀青衣!
快刀青衣快刀青衣:大家好,我是得到這邊負責產品和技術的快刀。今天我主要想講一個細節方面的東西,之所以拿出來跟用戶講,是因為它涉及到很多用戶看到的我們手機界面數據的呈現。直播之後,我們首頁上也可以看到有一個用戶數據的小調整。我盡量簡單說一下為什麼有這方面的調整,調了哪些東西?主要是數字方面的調整,大家會發現我們訂閱專欄上面看圖人那一塊有個多少人學過,一個版本之間還有多少人看過。之前會有用戶反饋,會覺得自己的老師為什麼他的這篇文章挺好的,為什麼這個數字顯示沒有那麼好,實際上這是我們之前的一個產品上的沒有做好的地方。因為這一塊數字的顯示只是他看圖文的數字,就是如果你聽音頻的話,對這個數字是沒有影響的。所以說你就會發現這裡的數字並不能完整體現這一篇課程用戶的使用情況。所以說這次我就希望拉上產品和技術,就這個數據的調整來把它重新梳理一下。梳理過程中發現有兩個地方需要調整,一個地方的數字會變大,一個地方的數字會變小。大家看到我們現在所有的精品課,列表裡面會看到某一條下面是幾十萬次學過,其實在這種產品技術是叫做PV,也就是你點了一次,我記一個1,可能過兩天你複習一次,我又給你加了一個1,所以一個人無限的學了8次,我就記8次數。但實際上這一塊放在一個更合理的維度上應該是按照多少人學過。所以,這一塊的數字會變小。舉幾個具體的案例,像李新的訓練你的學習應變能力,前台數字是120600,我們調整後會變成60300,會減少一半。諸葛越的第三節課現在前台顯示16萬,調整完之後會變成58000,數字會變小。數字會變大,就是訂閱專欄和大師課,現在的使用數字因為沒有統計到純使用音頻的這批用戶,所以說數字會有一些變大的情況。類似於薛兆豐的第100講,現在顯示是48000人學過,修改完之後會變成67000人,會增加20000人。薛兆豐的第213講現在顯示30000人學過,修改之後就變成60787。看起來可能跟用戶的關係沒有那麼大,實際上我也是希望告訴用戶和我們的同事們,我們現在每一個數據的呈現首先必須要求真,我們不能為了數據的虛假繁榮做一些功能,看起來有50萬條使用數據,挺好看的,但實際上它有沒有給我們的產品提供價值,有沒有讓我們的內容同學或者運營同學真正從數據上判斷出以後在工作中可以迭代的點。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麼一個小的數字改變,我可以分享另外幾個數據,我就問我們的技術不就改了一個數嗎?為什麼一個星期還沒有改?他說所有的專欄包括播放數據一共50億條,他第一次寫完腳本開始跑的時候,一跑起來就死機。今天優化了一下,半小時差不多跑1%的數據,也就是說接下來2—3天這個機器什麼事都不用幹了,一直修正數據。接下來我們這邊會啟動在一些大學的校招活動,我們第一批會走進四個學校,當然接下來如果有其他的學校老師或者同學有途徑的話,可以聯繫我們,我們也可以提前去跟一些大學生做溝通。包括您家裡如果有這種弟弟妹妹,身邊有好的人才方便的話,多給我們做一些推薦,我們希望多挖掘出來比較好的適合得到的人才一起來工作。When:宣講會的時間?
- 中國人民大學2018-03-22 14:00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421報告廳
- 清華大學2018-03-26 14:00職業發展中心天一廳
- 中國傳媒大學2018-03-27 14:00綜合樓中傳講堂
- 北京大學2018-03-28 14:00英傑月光廳
脫不花
說一下幾個日常工作,首先說一下基本運營情況。上周香帥的北大金融學課,家庭教育寶殿、金融管理學課都是表現優秀的專欄。到上周,我們的用戶達到了1775萬,不出意外的話,不到這周末可能就超過1800萬用戶了,向2000萬用戶進發了。說實話,這個數字已經遠遠超過我們創業時的想法,包括遠遠超出我們創立得到時的想法。
得到剛剛上線的時候,我們的老投資人就來問我們,以前從來沒有一個微信公眾號能夠創業做一個APP的事情,因為那時候大家覺得APP這事挺高級的,還是很難的。作為新公眾號,核心驅動力來自於內容和運營。但是到做一個APP,就需要技術、產品等等一系列好像不是我們基因里的東西,或者至少之前沒有那麼強勢的能力。所以很多投資人來問我們說,你們要做這件事情我們支持,但是你們覺得能不能給我們個準譜,就是你覺得得到能做多大,這個產品的天花板能有多大。當時我們鼓足了勇氣,吹了好大的牛,去跟投資人說1000萬,中國肯定有1000萬熱愛學習的人,我們能把這1000萬人找到。當時說實話,說1000萬的時候我們都已經鼓起勇氣了,但是投資人說你們還是很樂觀的,這個數字很大。現在看起來,不僅馬上要過2000萬用戶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話,今年年底得到會超過3000萬用戶。說明什麼呢?就已經初步達到了吳軍老師的預測,吳軍老師那本著名的暢銷書《智能時代》,專門講整個人工智慧時代的社會變化。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小標題叫做只獻給2%的人。我當時問過他,為什麼只獻給2%的人?這個2%是怎麼來的?吳軍老師說,很簡單,我覺得能夠通過人工智慧的這一波職業考驗,能戰勝和駕馭人工智慧的人不超過總人群的2%嗎?所以我覺得我這本書只有對2%的人有意義。當時我們覺得有道理,現在我覺得非常緊張,到今年年底我們可能就要把中國的2%的人口就給服務了。當然,跟很多大型的互聯網億級產品相比根本不算什麼,但是考慮到我們的用戶非常熱愛學習,他們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更新自己的認知,我覺得這個數字還是挺驚人的。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同事有沒有這種壓力,自己的壓力是非常非常大的。我今天下午剛剛在辦公室接待了四位中國非常著名的醫生,而且是臨床領域的名醫。他們說醫學是越做越膽小,你最後會發現越大的越牛的頂級的臨床權威做手術或者看一個病人的時候,就越是如履薄冰,因為你越往下走你會發現自己的責任太大了,而且生命那麼珍貴,整個生命的進程是越不可逆。越是膽特大的可以判斷基本上是初出茅廬。我們這個產品走到現在,我作為這個產品運營者也有這樣一種心理的感受,越做越覺得膽小。比如說現在有的時候我們的朋友們或者我們的用戶們在微信里給我反饋比如今天出現的一個bug,這個bug可能是一個產品體驗上的bug,當然我接到更多的可能是跟內容有關的。比如數字引用錯了,或者說法不夠準確,有的人看得很小,你這段文字的處理不夠專業等等。非常緊張,說實話,我對於今年來說,我老覺得我是不是犯心臟病了,因為每次這種bug反映過來的時候,我比兩年前的自己緊張多得多。責任太重大了,以前出個bug可能只有很少的用戶看到了,這個錯誤的影響是可以修補的。但是當有兩三千萬甚至更多的用戶要使用你的產品,一旦出現了這種硬傷這種bug,其實你很難修補,真的非常難修補。所以這些問題對我們來說都是擺在面前特別具體的壓力。說讓我們出個什麼制度來杜絕這種問題,我也不太相信有這樣的制度,如果有這樣的制度的話,我覺得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做得非常完美了。不可能,對我們怎麼辦?只能從根上對這家公司要不斷的強調我們以前強調的東西,就是這是一家高自尊的公司。無論人的標準還是做事的標準,都要不斷追求高自尊的達成。
這不是一個市場的標準,不是一個競爭的標準,甚至不是用戶的標準,而是我們自己內心當中應該有一套標準,什麼叫好。這個例會開始之前,我在跟另外一個同事交流一個內容,你說這個內容我相信已經超過了市場上絕大部分,可以說90%的這個領域的作者或者說專著反映出來的水平,至少從我們整理這些東西時看到的。但是我們也看到,這個作品還沒有達到得到想要的標準,這個標準你讓我寫出來,我寫不出來,但是因為我們長期做這個工作,我覺得我們就有了聞味的能力。這個味就是我們要追求的高自尊的獨一無二的產品魅力。所以,不是要做一家好的公司,不是要做一個好的產品,是要做一個有獨特魅力、讓別人離不開的產品。這個梁寧的課,我們在內部都學過了,我也不再多說了。這是之前的情況。這周有兩個上線的活動,希望相關同事能夠做好準備,都是精品課版塊的內容。昨天我們已經上線了李新老師的訓練隨機應變能力,從即興表演裡面的能力。我非常喜歡這個課,即興戲劇不能視為表演本身,尤其是在英國,即興戲劇是特別重要的心理治療手段。這個心理治療既包括了對普通人因為只是心理壓力大,我需要做心理的疏導,或者說有些特定的職業,比如說香港醫生協會會拿出專門的錢給醫生上即興表演的課程。我第一次聽的時候覺得這是不是騙人的?他們說第一,因為戲劇有極強的減壓能力,醫生是一個壓力極重的一個職業,所以他們需要有更好的壓力疏導。第二件事情,更重要的是戲劇是培養你的同理心的能力,醫生非常重要的能力就是你有同理心,你可以陪伴你的病人。這也是今天下午我剛跟四位名醫學到的,他們說其實療愈的主體是病人自己,醫生只是陪伴者,真正病好了還是靠病人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醫生這個職業就需要有極強的同理心,而且要能夠讓病人在對面感受到這個同理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最基本的一個醫患關係問題。所以特定職業會去學習即興表演。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即興戲劇其實是非常綜合的能力。這套課程上線之後受到了用戶的歡迎,接下來這周我們也會做一些運營的動作。周五我們上線新一個課程《如何成為社交高手》,不好意思,所有的同事一定要反覆地在各種場所,包括在我們的各種呈現的產品上去提示用戶。這個社交高手課是提供給女性的,接下來我們很快會上線男性的,因為男女兩性的社會角色不太一樣,面臨的社交問題也不太一樣。當然這裡面有很多很好玩的誤會,比如昨天早上我參加了這個組組織的關於這個課程上線的會議,因為人很少有一個八卦想跟大家說一下。因為這個課程的開發老師是女性,開發人員也是女性,所以大家就在喊女性在社交問題上受到了太多的不公平對待,女性在社交問題上很困難,很多場合和活動都不能參加,包括女性的社會角色太多。比如說我有兩個孩子,對於我來說,我的社交活動大概減掉三分之二,但是對我老公來說可能只減掉三分之一他就是個好爸爸了,所以女性困惑很大,不知道怎麼開始。而男性沒有這個問題或者這個問題不強烈。
結果就遭到了我們現場男同事瘋狂的反撲,誰說的?我們男的才很困惑,我們的社交壓力很大的,比如說相親的時候女的都很主動,挺自信的,我們男的根本不知道從哪開始。我才發現原來我們男女兩性誤讀了這麼多年。所以我覺得這也是咱們這個工作的一個很愉快的地方,就是你不斷地碰到新的領域和新的認知邊界,無論最後產品上線沒上線,對自己來說,每碰一個選題,其實都是對自己知識邊界特別大的一個擴展。我覺得這事還是挺幸福的。周三和周四分別有兩場直播,周三是我們邀請了小V老師,她太傳奇了,我真的沒有想到我這輩子能跟小V認識。因為在博客流行的時代,咱們很多90後同事不知道什麼是博客,博客流行的時候她是誰呢?在博客流行時代,小V就是今天的羅輯思維,他是一個非常知名的博主。那時候很多都是職業的作者、公知在寫東西,很少有職業女性在寫東西,小V是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她那時候寫的東西就非常好看。後來到了微博,自己也開了微信公眾號。所以我知道她要來得到開課的時候我是非常激動,終於要見到我一個非常粉的同齡人了。她終於跟得到也非常成功的合作了這個課程。這個課程她是當之無愧的,因為我一直想給咱們的用戶包括咱們的女同事做一個關於怎麼樣提高自己形象的課程,因為形象確實是職場非常重要的競爭力。但是,說實話,現在在市場上講形象課的人,大量都是哪個明星的化妝師、哪個是奢侈品牌的搭配師,小V沒有走過任何捷徑,大學畢業面試進四大,從最苦的審計師開始,一路幹掉全球四大的合伙人,而且個人形象非常好,非常有魅力。她是怎麼做到的?所以我們找到了她。周四是我們無比愛戴的劉潤老師做直播,他會談從商業角度來看未來哪些行業最有前景。這個話題我覺得特別好玩,最近幾位老師都談到了這個問題。比如王煜全老師從科技發展的角度,吳軍老師談到了矽谷最新的職職業風潮,我覺得吳軍老師提供的信息也挺超乎想像的。我記得兩三年前的時候,AI特別熱的時候,大量人議論是不是律師消失了。我對這個問題非常關心,因為我老公是個律師。包括理財師是不是消失了?因為對於人的資產組合,你怎麼樣購買各種股票基金,AI肯定跑得比人快,他的調整肯定比人快,而且更不容易出錯。所以那時候就認為理財師這個職業是可以被AI替代的,所謂智能理財也好等等,這些概念非常熱。但是吳軍老師說恰恰在矽谷這兩年湧現了大量的理財師,為什麼呢?兩個原因,AI確實非常發達,這個職業開始大量運用AI,正是因為AI普及,使得個人也能掌握技術了。過去這些核心技術和演算法都掌握在少數的大公司IT部門的手裡。但是當AI系統跑起來之後,我一個個人也可以通過人工智慧掌握這套演算法和方式,所以就使得大量的理財師可以脫離大機構,成為獨立理財師。第二,當我面對著要怎麼把我家的50萬塊錢分配到哪的時候,你說我是相信一個機器給我一張表格,還是我相信坐在對面的一個人。實際上我是需要人與人的溝通的,有再多的標籤,但一定還是有特定的需求的。恰恰由於AI的發展,使得理財師這個行業,個人被賦能了,個人可以掌握AI的能力。因為掌握了這個能力,可以脫離機構,大量的理財師成為了自由職業者,他可以賺更多了,而且可以按照他的標準服務用戶,所以這個職業反而變成了一個特別有前途和特別熱的職業。這和AI興起之初人們的預判是不一樣的。
所以劉潤老師周四的直播也會談這個問題,希望同事可以提前提一些好問題,讓劉潤老師在直播里可以跟用戶交流。所以這是我們近期運營的情況。最後,我要說一個特別重要的運營點,我們非常喜歡的專欄談經典,共同去深度閱讀經典的專欄,熊逸書院,原定是去年3月26號上線文章,也就是說專欄一年的服務就結束了。但是熊大大非常堅決的跟主編商量,能不能跟用戶說一聲,他會免費自動的給所有用戶延續兩個月的服務。他原來跟用戶約好是12個月的服務,他現在願意主動把這個服務變成14個月。我當時聽完之後都震驚了,這間在得到從來沒有發生過,我就問出了什麼事?要做什麼?他的出發點是什麼?他後來說到他的出發點之後,我很驚訝。第一,因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的很多用戶不斷要求他返場,比如有一個話題他談得特別好,談古典詩詞談得極好極其動人,所以好多用戶要求他返場多講一篇。所以他就加了一些內容,就使得原定要講的內容壓後了。我給的建議是原定的內容是不是可以更精鍊的講,但是他說不行,會對不住用戶。要按照他能講的最好的極致去講。第二個,他原話是他覺得得到用戶成長速度太快了,現在回過頭來看早期的一些內容,我們都覺得很好,今天拿出來我覺得還是非常好的一些課程。但他覺得說不對,這一年的時間得到的用戶成長了,我有些課程不夠好。按照今天用戶的水準,它已經不夠好、不夠高級了,我要在這些用戶還在這兒接受我的課程的期間,我要對課程做刷新和補充。因為這兩個原因,他決定主動把這個課程免費再延期兩個月。這件事情說實話在我們內部從來沒有發生過,我自己也挺意外的。當然了,我提出來這件事之後,咱們也進行了產品技術之間的聯動,首先在產品的實現上是沒有問題的。第二,接下來就是告知用戶的工作,要不然用戶會覺得怎麼該畢業了,怎麼沒給我發畢業證。其實是熊逸主動要做的。我自己覺得挺出乎意料的,我們都知道地做一個得到專欄的課程,老師的工作量多大,而且對於熊逸來說,他講的東西真的是一般人講不了的東西,非常深,而且他要講成用戶有興趣的東西。儘管他是一個很高產的作家,但是這一年的消耗肯定比他之前所有的寫作都要大,但是他仍然要做調整。我自己特別想替所有擁護和同事對熊逸表示特別深的感謝!當然一直有用戶和同事問我為什麼不讓熊逸來做直播?他長得特別帥,個人表達也非常好,但是我們要尊重他的選擇,就是他已經決定了要做一個當代的隱士,他現在就隱居在某個城市,過去是非常自由的生活,這一年我覺得也說不上自由了,每天要更新這個專欄肯定也是很辛苦的,但是他還是希望不要成為一個聚光燈下的人。
這一點我覺得還是要尊重他,當然熊逸也不是他的真名,我們還是希望尊重他,讓他以他最自由、最舒服的方式能夠持續為我們更新好的內容。我覺得我就已經謝天謝地了。所以我真的覺得得到是非常非常幸運的一個團隊,因為在我們開始上線年度專欄這個產品的時候,說實話,包括我、包括快刀,包括所有人在內,誰都沒有想到這個專欄一年的工作量有多大。我們一開始還是挺低估這個事的工作量,覺得老師水平那麼高,一天兩千字,這有什麼難的?老師坐下來一吹牛都能四個小時,說兩個小時有什麼難的?結果發現還是挺難的,第一,每天都得幹活。第二,這些用戶飛速地在以幾何級數在成長。第三,很多老師會發現現場就是十分鐘,挺容易的,不就是講十分鐘嗎?但是很多老師告訴我,你這十分鐘和別人十分鐘不一樣,咱們聊天聊三個小時的東西,如果按照得到的標準做成音頻課程可能也才出15分鐘的東西,所以很多老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做內容的生產,真的挺出乎我們的想像的。但是兩年下來,我們的老師基本上沒有掉鏈子,而且沒有任何一個老師說搞不下去了,不搞了。真的沒有,我們的老師非常負責任。當然我們用戶也知道,有的老師極其個別的原因發生了變故,但是起來非常負責任,處理了所有善後工作,相當於免費為我們的用戶服務了四個月,我覺得這也是挺了不起的事情。熊逸做了這個調整,我受他之託要跟所有的同事做說明,第二,也希望所有的同事特別是運營同事能把這個信息準確地送達用戶,包括更新我們的課程表,讓用戶知道後面兩個月的學習究竟學什麼。熊逸就給我一句話,我覺得特別牛,他說接下來這個階段我們的學習課程表會有一個刷新,叫做我會從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切入到笛卡爾。反正我自己還是挺期待的,希望同事也要關注這個專欄後續的服務,能夠把這個始終如一的服務體驗提供給我們用戶。運營工作就說到這兒,接下來我想說一下羅胖一開始特別誇張的描述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們怎麼應對競爭。我們沒有競爭,許岑老師說過一句話,競爭意識會削弱競爭力。一旦你開始有競爭的意識,其實你就落了下風。為什麼呢?因為競爭你一定要有對手,一旦有了對手,那就意味著其實你限定了你自己的空間。你的標準就變成了你的對手,而不是一個更高的標準。所以為什麼在奧運會或者任何比賽上,我們會把打破世界紀錄看得這麼重要,因為你戰勝對手可能跑第一。但是也可能是你的對手弱,你跑了第一,也可能是對手失誤了,你拿了第一。所以還是要跟絕對的標準做對標,能不能打破世界紀錄那才是更牛的。接下來想談論的這個話題其實不是個競爭問題,是從我最近在面試當中被人問的問題開始,前兩天我有一個二面,面試的對方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我看到你們在今年的跨年演講上有一個要求,其實也不是要求,而是請求。
請求在場的所有用戶包括線上觀看的用戶拿手機截屏或者拍攝,有一句話,就是得到會成為中國最好的知識服務商,這件事情把它拍下來,發到朋友圈,加上我相信這三個字。他說我特別想知道你們為什麼這麼做?他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他的表情是很困惑的,因為他覺得這難道不是對用戶的一個打擾嗎?而且挺強制的,在現場,也走不了,你要求人家發一個,還得發朋友圈,加上一個我相信,這不是強迫用戶嗎?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呢?而且現場也沒多少用戶,就一萬人,一萬人都發朋友圈,好像也不是你辦這個活動的目的,你為什麼要干這件事呢?他覺得這個事情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我就跟他說,第一,這件事不是今年才做的,我們每年都干這件事。除了第一年沒幹,其實每年都會有這個動作。我曾經設想每年出這一個屏的時候能不能是一個俄羅斯套娃式的,照片前面是前一年的照片。為什麼做這個事情?當然我們是挺雞賊的,對我當然有好處。因為所有一切外界的標準都比不上一位我的親用戶表示說他願意盼著我好更重要,他都不用說覺得我好,或者誇我好,他盼著我好就行。我覺得這種動力和能量我們是能夠感受到的。第二,更重要的問題是,可能在外界看來這不是打擾用戶、強制用戶嗎?其實你回到一個真實場景,你和你的一個好朋友的關係非常好,這時候比如你創業了,你做了一件事還不錯,這個時候你會不會跟他說我做了一件事挺不錯的,我跟你說一下。你肯定會說的,你會跟他分享這個過程中所有的感受。他如果覺得想幫你一把的話,他會不會在朋友圈裡說我推薦我的親姐妹做了一件事,恨不得提我打折。很正常,任何人的真實場景中都出現過這種情況。如果我們正常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是這樣處理的,為什麼當我們變成一個產品之後,我們就沒有人情味了呢?我們就不用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去理解我們和用戶之間的關係了呢?其實不存在一個產品和用戶之間的關係,只存在我們這個產品背後的人和用戶作為一個人之間的關係,人對人甚至是個人對個人之間的關係。所以,我說我們之所以做這件事情,出於幾個理解,第一,我們和用戶之間不存在誰是上帝的問題,我從來不說用戶是上帝。為什麼?用戶就是人,跟我一樣,我不喜歡的東西,他們一定也不喜歡,我會覺得被打擾的東西,他們一定也會覺得不打擾。這不是簡單的推己及人,而是回到人與人接觸的基本面去理解我們的關係。
不存在一個東西叫產品,只有做這個產品和使用這個產品的人之間的關係。所以,我們和用戶之間的關係永遠是朋友,一對好朋友,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當然,甚至比一般的朋友還多一層,更嚴格的互相鞭策,至少用戶會經常鞭策我們,我覺得這對成長是非常好的,好的朋友就是要提醒,最基得到你怠慢了,不像前段時間那麼積極了,你要努力。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朋友,這就是朋友之間的關係。幹了一年,說我們要確認一下朋友關係,這件事不強制,你沒做我也沒法查你朋友圈。但如果你願意做,就說明你就是蓋了一個戳,咱們還是好朋友,咱們還是互相盼著好,互相幫忙。這不是利用朋友圈去做病毒營銷,你這麼想就太low了,而是說我們利用這件事情互相確認一下,OK,我們還是好朋友。我們也互相提醒一下,我還有個這麼個好朋友,我們得接著往前走。這是我們和用戶之間真實的關係。按照這個標準來理解我們的用戶,遠遠比用戶是上帝,用戶是指揮棒等等這種虛的或者說是描述性的概念要更有價值。用戶就是我們自己,就是我們自己最喜歡的那個朋友,我們怎麼尊重他,怎麼維護我們的友誼,怎麼分享我們的喜悅。包括我們怎麼去告訴用戶,有個事我們幹得挺傻的,我們改改,請您多諒解。有件事挺棒,請您多不幫忙。我從來不覺得我們面對用戶的時候要設計一個花里胡哨的套把用戶套進去,然後所謂的病毒營銷。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做這件事情,如果她是你的朋友,你就特別大方的說姐們做了一個事,你要是願意的話,能不能幫我一下。如果說是一個關係更密切的朋友,幫幫忙,請你吃飯,這就是朋友之間真實的交往。他有事情的時候,我也很願意幫他。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凡是相互怎麼去理解我們和用戶的關係。用戶不是流量,不是數據,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就是一個我們非常敬重、喜歡交往密切的朋友。大家可以想一想,現在即使是你非常密切的私人朋友,能不能做到每天都跟他有來往?沒有的。而且我們的用戶平均使用時長已經到了二三十分鐘,你哪個好朋友每天能花二三十分鐘有交互?沒有的,一周聊個大天就挺不錯了關係了。所以其實用戶是我們非常緊密的一群朋友,用這種思維方式再去看待我們和用戶的關係,是會不太一樣的。第二件事就是和員工的關係,這件事也是我們經常反覆說的。我最反感的一種表達方式,比如你要開一個人,你會跟他說公司有個新規定,如何如何。或者你要批評一個人,你下不了口,有很多人是不太擅長說負面信息的,你會說公司有個規定,這個規定是這樣的,公司的制度是這樣的。我覺得這個嘴臉非常難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一個人是公司,每當我聽到有這種說法,我就當場質問他,你給我指一下誰是公司?我是公司?還是羅胖是公司?沒有一個人叫公司。所以在這個物理的環境空間里,沒有一個人叫公司,我們所有人組在一起變成一個團隊,我們的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機構與人的關係,不存在機構面前人只是一個統計數據。對於員工來說,我們也從來不談為公司奉獻,也不是說互聯網公司嘩眾取寵,不是的。過去的公司為什麼老要是人奉獻?因為所謂的公司和人之間是零和博弈,你要得越少,我掙得越多。這裡面有一個bug,假定這個東西就是這麼大的,你多要一點,我就少一點。所以合著我們這麼多人就分這麼小一個餅,所以確實是零和博弈。但是今天的公司事實上歷朝歷代的公司都是一樣的,都不是一個這樣的固定的份額,我們所有人在一起不是零和博弈關係,而是說我和你,我們和你們加在一起,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新的東西,去創造更多的增量,拿到更多的東西,所以我們倆加一起會變得很牛。你只要相信這一點,你會發現他不是一個我們倆分一個存量,然後分一個特定的小的利益。你只要發現這個地方根本不存在,你就知道所謂人和人之間關係不是零和博弈,我們倆不存在一個所謂你要奉獻還是我要索取的問題,而是我們倆要綁在一起緊密往前去戰鬥,這個戰鬥可以幫助我們獲取更多。這個前提決定了我們這家公司看待員工之間的關係,人和團隊之間的關係的時候,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所以,有大量的邏輯就都不一樣了,這裡面沒有什麼高級的,只是我們看這個關係的方式不太一樣了。第三,就是我們和我們的老師之間的關係。應該說最近我老碰到我的一些朋友這麼跟我聊天,特好玩。他們會跟我說,花姐問你個事,是這樣的,首先我知道我的水平你們得到可能看不上,大家都特別客氣,或者說我的課程、我的方向可能不適合得到。但是有誰誰邀請我去做一個課程,你能不能給我出一個主意。這事是經常發生的。後來我發現大家選老師的標準和得到選老師的標準,我沒有說誰對誰錯,得到邀請老師的標準非常不一樣。除了得到以外,大部分同類型的產品選擇和邀請老師的時候,主要出發點是大V變現,這個老師有名嗎?你的粉絲夠不夠瘋狂?你有越多超級瘋狂的粉絲,我就越邀請你來講課,至於講什麼這事本身不重要,你不是有很多粉絲嗎?甚至於今天我看到很多評論員文章還在寫知識付費、大V變現等等我非常反感的概念。什麼叫大V變現?仍然是一個存量思維,你就這麼多粉絲,如果你發廣告的話,你就能夠掙這麼多錢,反正你粉絲就這麼多。如果你出書的話能掙這麼多錢,如果再做一個音頻,你還能掙第三次錢。但前提就是這麼口井,可勁打水,我給你提供一個變現的新方式。這是大量的所謂大V變現的邏輯。看到這套邏輯我不寒而慄,我開玩笑,說你們是真不把你們的用戶當用戶。我這怎麼能把用戶變成了你的變現工具呢?我說別人,我回過頭來跟我們同事強調一下,我也經常碰到內部同事問我,我們有一個什麼什麼老師,你覺得怎麼樣?我們要做這個課程,我認識一個名人,你覺得這個人怎麼樣?我想再次強調,第一,這人有沒有名,跟他能不能成為得到的老師,這事沒關係,真的沒關係。為什麼?因為兩個原因,第一,有名不代表他的學問好,尤其是在今天這個傳媒環境下,你懂得。第二,有名恰恰代表了他不能專心專業的為我們的客戶提供為期一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專門的用戶服務。所以在得到邀請老師的時候,名人這事一點都不加分。當然,如果他有名,是能反過來證明他是在這個學科裡面最權威的人,這事了不起,但是前提是因為他權威,而不是因為他有名。所以,我們在合作老師的時候,我們可不是跟老師說您是名人,我們幫您變個現。這事第一瞧不起咱們老師,哪需要你變現,這麼好的老師。第二,也瞧不起咱們的用戶,我們跟老師的合作叫做共生進化,或者叫協同進化。我們一起組成一個新的組合,這個組合會讓我們雙方都更有力量,讓我們共同往前去成長。這才是我們想做的事情。所以恰恰在我們邀請老師的時候,或者跟老師簽約之前,我就反覆跟我們的同事去講,尤其是新主編。我說你跟老師去聊選題的時候,你首先要替老師的長期發展考慮。這個選題有沒有利於老師長期發展,能不能幫助老師在社會站住這個選題的認知,得到幫助他成為在這個選題這個領域裡面,至少對公眾表達這件事是最權威最牛的一個人。以及我們合作的產品和合作的方式能不能幫助老師持續獲取一個比較體面的收入和一個高級的知識工作者應該獲取的收入。你不能要求老師一邊非常清貧的工作,一邊說你的工作偉大。我自己的價值觀是不太能接受的,你必須要考慮老師個人長遠的發展,或者說價值實現,和他個人影響力的持續提高。我們要能對這個老師的長期發展負責,而不是說這老師前面這些年的學問當成了大V,我們來收割一把,把人家的粉絲全得罪了,然後我們跑了。這是絕對不可以的,這不僅對老師不負責任,對得到也不負責任,就意味著沒有一個老師會專心致志在得到上為用戶服務,得到沒有一個產品具有長期的價值。這就背離了這件事的基本邏輯,如果我們做一個產品不能持續更新,我們就不應該做這件事情,這個生意是做不下去的。所以我想這是我們跟老師之間的關係,我們要對老師個人的長期影響力、競爭力和價值實現要負最大的責任。經常有人問我說,能不能把你們的公司理解為你們是給老師當經紀公司?我說我們不是經紀人,因為老師參加一個社會活動,這事我不管,別人邀請老師上個電視,這事我也不管,所以我不是經紀人。另外,我們管產品,經紀公司可能更多是管他的價格本身,一個藝人能不能從八千萬的片酬到一億二的片酬,我們更關注的是這個作品本身。所以我不是經營老師本人,我是幫助他經營作品本身,反過來就要對這個老師負責,要讓這位老師的路可以越走越寬,而不是因為你去收割人家的影響力而越走越窄。所以確實知識服務行業是個新的行業,包括產品形態,也包括它跟知識生產者之間的關係,可能都是不太一樣的,這個非常的微妙。但是我就希望強調一點,得到要想產品發展,前提是跟你合作的每一個老師都能長期發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跨年演講上,在上千萬的收視觀眾面前,我們會專門大字標題說一句話,就是得到系老師是一種標準,而這個標準是我們長期要去經營和運營下去的。如果我們能夠把這種標準運營得越來越高級,就意味著我們可以為老師提供更多賦能的可能性。最後一個,就是跟競爭的關係。今天的知識服務這個賽道不僅越跑越長,我覺得知識服務的賽道的長已經超出了絕大多數投資人在兩年前來見我時的設想。兩年前得到剛剛出來的時候,來找我的所有投資人,包括市場研究者、二級市場分析師都覺得這事挺新鮮,挺不一樣的。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擔心,覺得這事是個熱潮,這個賽道很快就會到頭,天花板非常矮。包括今天我開會間隙看到了一個二級市場的分析師非常有名,寫了一個分析報告,他會認為整個知識服務或者內容服務通過用戶付費方式的內容服務會成為非常長期的一個模式,而這個模式支撐起了新的整個內容行業再一次的行業性的迭代。第一,這個賽道的長度已經超出了外界的想像。第二個,我特別想說的是,它的寬度也超出了外界的想像。這個寬度是什麼?就是它可以容納很多很多人,很多賽車在這個賽道上玩命往前跑。因為這個市場太新,而且用戶需求太強烈了,隨著這個行業比如說服務的模式,產品交付的模式越來越成熟,過去很多做不了的垂直領域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重新整合出來,每個垂直領域都有可能出現像得到一樣規模的公司。我自己也是非常看好的。所以,這也是得到很早,當我們第一次出現了品控標準這件事的時候,我們就把品控手冊開源了。到今天在得到,你去想看到得到內部的品控流程和手冊,實時的迭代版本,你能夠可以在得到免費下載和拿到。為什麼做這件事情?因為特別簡單,我知道這是在極快增量的市場上,在這個市場上,每個人面對的用戶都可能是第一次接受知識服務的新用戶,所以無論是我提供的服務,還是張三提供的服務,還是李四提供的服務,在用戶那沒區別,這都叫我聽了一次服務,我接受了一次線上的音頻視頻課程,所以用戶是這麼來看的。所以任何一個這個行業的人如果有競爭意識,說我要把誰幹掉,因此你自己的動作有一些異化和變形,其實你都是在替這個行業損失了一名用戶。如果有在張三那聽了一節課,覺得體驗太差了,轉天人家給他推薦得到,他會覺得肯定也不怎麼樣。過去我不太理解,因為沒當過,現在作為一個行業領導者,你對行業越負責任,你就對自己越負責任,你所提供的這個產品和服務才有可能獲取更多的用戶,因為整個用戶的盤子變大了。就像一個用戶在一家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覺得現在的電影院體驗不錯了,整個體驗流程優化了,他才有更大的動力下一次在另外一家電影院看一場電影,中國的電影也是這麼發展起來的。所以在這個市場上,我不認為存在所謂傳統意義上狹義的關係,只存在說在這個賽道上誰能把自己該做的事干好,同時對賽道前後左右的人要負責任。因為你要知道如果你犯規,如果你因為犯規而贏,你是拿不到那塊獎牌的,你是會被中途罰下場的。這是我們必須深深意識到的問題,如果不能理解這個問題,得到也不可能成為一個長期的行業領導者,因為你的格局和你思維問題的出發點是不夠強大的。所以我覺得這一點是我特別希望跟每個同事去交流的,接下來這個公司會更快速地成長和壯大,在這個過程中你們每個人都會做非常複雜而重大的決定,當你們作決定的時候,希望你們重新想想我今天說的這幾個關係,基於這些認知再來作出重要的決定,可能對整個團隊都是更負責任的。羅胖但是我說實話,這家公司你什麼時候見過它製造一個刷屏級的事件?從來沒有,所以我們其實自己也在反思,這家公司的獨特性到底建立在哪?現在流行一些刷屏級事件。我看昨天就有人寫了一篇公眾號,問了一個問題,這件事得到為什麼不幹?對,這個問題把我也問愣了,我們為什麼不幹呢?如果它是好事,為什麼我們不往那想呢?所以這兩天我在琢磨這個事,我是覺得可能我們這家公司有一個基本的方法論沒有總結出來,今天我試著把它總結一下。可以一正一反兩個方式來定義我們的基本方法論。反題就是,所有的存量競爭我們都不參與。正題就是,找到荒原感,這個荒原感我一會兒再來解釋,先說說所有的存量競爭為什麼都不參與。因為我們創業的時候,三年多前,那個時候中國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大格局已經結束了,就那樣了。不管我們把別人的技術、別人的套路用得多麼精熟,放心,最後結果一定失敗。因為網路世界賽博空間有一個鐵律,網路效應一旦形成,你怎麼追都追不上。所以這一點在我們創業的時候,三年多之前我覺得這一點看得就已經比較清晰了。所以正常的商業競爭的思路都是這個市場有一個存量,然後我在裡面切割走多少市場份額。這個干法在傳統商業裡面可能還存在,因為它的網路效應沒有那麼明顯,你只要發揮什麼團隊的狼性精神,創業者再勤奮一點,再聰明一點,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在互聯網世界裡,我就沒見過哪個行業是因為後來者拚命地按照前人打的那個套路玩命打能夠逆轉局勢的,我從來沒有見過。所以這一點我們就特別清晰。所以,漸漸的實際上我們形成了一個什麼樣的套路玩法?回顧這家公司的進程,就是塑造新物種。我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剛才脫不花講的,其實她就在描述我們和不同的合作夥伴之間合作的那個基本思維模型。我們和同事合作,對不起,咱倆互相別博弈,跟我談錢放放心心,大大膽膽跟我們談錢,絕不要求你奉獻。為什麼?我們心裡有數,我們加起來是變成一個新的物種。我們和老師之間也一樣,至於你原來有多少粉絲,你是大明星,我們根本不惦記,我們惦記的就是我們加起來會變成什麼。你看施展老師,這是最典型的中青年才俊,他原來的影響力和名聲是局限在學術圈的,我們非常清楚,他沒有粉絲,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麼好的學問,加上我們的平台、我們的用戶,一定會變成一個新物種。所以施展老師這幾個月來的成績讓學術界大為震驚,書賣了12萬冊,課也是12萬份,這在專業學術界怎麼想像?單渠道銷售。這就是我們之間變成了一個新物種。我再把這個話重新理解一遍,如果你著眼於存量,比如說你是一個賣寵物狗的,你天天想著寵物狗市場總的份額是多少,我的狗怎麼賣得更好。或者掉轉一個角度,一個人說我要買一條狗,我的狗牽出去的時候,一定要神奇過隔壁老王家的狗。這就叫存量競爭思維。但是我們惦記的是什麼呢?一個人加上一條狗,變成了另外一個東西。這是卓老闆在課裡面講過的一個道理,很多生存環境一個人活不下去的,一條狗也是活不下去的,但是人加上狗在極其嚴寒的地帶就能夠存活。我們一直在講一個詞叫升維,我們三年多創業以來做的所有事都是在玩升維。什麼叫升維?我最近經常跟同事在講荒原感,什麼意思?就是我往這兒一站,在我的認知版圖上突然發現,沒人,這事就能幹。你往那一站,都來了,我也來試試,再聰明都沒戲。我們一直在講一個詞叫升維,我們三年多創業以來做的所有事都是在玩升維。什麼叫升維?我最近經常跟同事在講荒原感,什麼意思?就是我往這兒一站,在我的認知版圖上突然發現,沒人,這事就能幹。你往那一站,都來了,我也來試試,再聰明都沒戲。那你說什麼叫荒原感?這個世界其存在沒人嗎?對,這個商業世界有太多太多沒人的事情。我最近喜歡跟人舉例子,我說我跟脫不花和快刀有一個共識,這是好幾年前的事了,我們說我們三個人這回創業失敗我們幹嗎去呢?證明我們是沒有做內容服務能力的,創業失敗就不幹這一行了,幹什麼?我們決定干保姆培訓。保姆介紹公司多的是,干保姆培訓有什麼前途?我給你算一筆賬,道理很簡單。自從杭州發生那個保姆把主人家一把火點的,中產階級找保姆那是心頭之痛。放不放心,平時的服務質量怎麼樣?所以,中國的中產階級家庭越來越多的需要保姆。需求沒問題吧,現狀是大家對保姆都不滿意,你看,上升空間沒問題吧。中國那麼多底層人民需要和上層進行融合,他們需要掙更多的錢,也符合專業分工的方向。你看,策略、戰略方向沒問題,無非就是調整一點策略。我們都設計了一個模型,比如說我們宣布羅胖今天創業了,幹了一個保姆培訓公司,我們招了一百個大學生保姆。可能不是什麼好大學,但是畢竟受過高等教育。這批保姆很貴,比如說月薪居然達到了15000塊錢,但是你放心,中國人是有這個消費力的,至少一部分家庭有這個消費力。多少家庭?我給你算筆賬,比如說一千家庭。現在我招1300名或者1500名大學生,告訴大家,我將會有為期三個月的集中培訓,最終會有300名被淘汰。怎麼淘汰?我會上心理測試、人格測試,告訴你反正有反社會人格的,能一火把主人家點了的保姆通過心理測試我會排除掉的,這三個月我教她基本的家務技能、溝通技巧等等。我們三個一想,可能預定這一千名就光了,我們三個人各發一個朋友圈,說我現在有特別高級的保姆是經過這樣培訓的,幫了排除了這樣的風險。我就說一條,你們家保姆如果請假,我會有一個臨時保姆到你們家服務,相當於現在修手機,給你一個臨時手機。用這樣一個高維度的打法,一千個保姆,你覺得多長時間在我們的朋友圈會被訂光?我覺得會非常快。發現沒有?只要你針對市場的一個需求,然後中國大量的服務水準是不行的,我就不吹牛,咱們做到一個人間可以做到的水準,把中國我們這家公司提供的保姆服務的水準提高到菲律賓的水平,不難吧?至少人家能做到。就是這個,這一家公司保守估計,如果上市,幾百億到一千億人民幣的市值是能做到的。這就是我講的升維的打法。過去我們在剛創業的時候,總是迷信一句話,說這個創業成功率極低,是個風險極高的事。但是創業三年多之後,我這個認知有變化,我覺得幾乎沒風險。只要你是針對一個社會需求,而且這個社會需求有上升空間,它的基本品質還沒有被滿足,你就一點一點迭代,你去想轍,把它迭代出來,它自然就變成了一家成功的創業公司。能做多大,能不能上市,往後說,至少活下來是沒問題的。我跟我們的同事簡單盤點一下這幾年我們做過的事情,你說我們做了什麼驚世駭俗的事嗎?沒有,最早我每天早上60秒,每句話都說得好嗎?不可能,我就幹了一件事,每天說一句話,精準60秒一直持續到今天,你說它有什麼了不起的創意嗎?我們可沒有發動人刷屏,從來沒有。就從辦公室五個同事加了微信公眾號開始,一直到今天1700萬用戶,這個微信公眾號就是這麼滾出來的。我們做跨年演講,你說這事難嗎?這事只不過升維了而已,別人不相信說一個演講可以做到這樣的規模,我們就把它做到了。你說怎麼做到的呢?我告訴你一個秘密,很簡單,全中國從年頭到年尾,所有的演講者有誰跟我一樣,提前半年開始策劃,提前一個月開始封閉,講的每一句話把它寫下稿子來,開無數次的策劃會。找我身邊的所有聰明人一個字一個字提意見,然後把它背下來,然後找自己熟悉的人一遍一遍地演練,把它講到精準的從8點半開始一直到12點,一秒不差,新年鐘聲敲響,這事沒人干,所以我幹了,所以我成了。關鍵是升維,在原來的競爭市場當中,你做個簡單的PPT,找個場地去講,只要你在瓜分存量,哪怕你一場演講賣得再成功,你做不出跨年演講這樣的產品。為啥?你沒有升維。比如說得到,得到這個事這兩天我在跟快刀講,我說回頭看一看真是嚇一跳。我們公司現在關於得到產品,所有人都在的那個討論群,你都想像不到那個群名叫什麼?叫音頻怪物產品群,是因為剛提出這個設想的時候,大家說這事是個啥?所以大家覺得這樣吧,叫音頻怪物產品群,都覺得這事不靠譜,臨時拉了一個群,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那個群最後成長為今天的得到。今天這個行業已經起來了,大家覺得這個事就應該這麼辦,就是倒轉兩年,我們自己都會覺得它是個怪物,所以你看這個認知迭代有多快。可是這個認知我們死死把住的核心是什麼?很簡單,有些老師水平很高,但是他只在一些大學的個別教室里教課,太可惜了。我們有沒有可能把他變成一個線上產品,面對最廣大的用戶,用一個極其低廉的價格且沒有門檻,我們讓他進來。這件事大家回想一下,在理念上一定能成吧?具體怎麼成,我們也不知道,前兩天快刀還把第一版設計圖翻出來了,自己給自己大耳貼子,說當年怎麼那麼蠢。我們每天都在進步,只要死死咬住那個升維,我們就會變成那個物種,這就叫荒原感。我往那一站,就沒有競爭。去年錄《奇葩說》的時候,跟馬東聊天,他說想拍一個東西,不知道拍什麼電影?我說你拍一個科教片,肯定大家都愛看,這就叫找到荒原感。這兩天我們也在琢磨這件事,這公司幾年之後,你說有沒有可能,我們就拍一部電影,就是科教片。比如說區塊鏈如果真的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拍一部電影叫區塊鏈,我們可能非常高額的投資來拍最新的科技趨勢,假設區塊鏈真的是未來趨勢,當然這一點並不是那麼確認。一定是政府支持、院線支持,家長會帶著孩子暑期一定要到電影院去看一看的。《爸爸去哪兒》都掃個票房,一個最頂級的導演、一個最頂級的科教片怎麼能沒有市場呢?但是大家沒人干,大家都覺得風險好大,還是故事片市場大。那可是一個存量市場,到底是《戰狼2》火還是《紅海行動》火,誰敢說?我為什麼要淌這趟渾水呢?我們就做一個升維的事情,而且只要做到位,你心裡是清楚的,它確定性的能成。就像前兩天有人問我,如果讓你現在做一套出版物,你會做什麼?我想了想,至少有一個創意是肯定能做的,能賣多好我不知道,但是如果我們奔著比如說10年、20年的出版物品牌,我說可能就叫神書。比如我們就去採訪各行各業的頂級神人,可能是最牛的大夫,可能是最牛的廚子,可能是最牛的稅收官員,最牛的會計,各行各業最頂級的那個大神,然後我們把他對這個行業的洞察以及這個行業的洞察對外行最有用的那部分,把它採訪出來。一個行業我們就編個比如三四萬字,都不用長。那個書我們印得軟軟的,小小的,可以插到口袋裡。你平時上班隨便抽一本,保你開卷有益,三四萬字,吃個午飯,回家坐個地鐵就看完了,這書就可以扔了。你說扔了不可惜嗎?沒關係,得到給你提供電子版,而且所有這個行業我們沒有採訪到的大神覺得我還有經驗可以提供,在得到上可以不斷更新,免費的就在不斷地增加這個內容的社群。我覺得這個出版物計劃一定能成。那你說它有競爭對手嗎?當然沒有,這就是從零到一建立荒原感,為什麼?我是升維的,因為它跟出版界原來的打法不一樣,原來是有好作者我們約稿,我們這裡全部上採訪手段,找第一流的記者、找第一流的行業大神,以固定的工業化生產節奏把書生產出來。再加上得到的用戶、得到現有的技術手段,我們能讓他在網上,在手機里持續成長的一個內容品牌。想出這個創意難嗎?一點不難,關鍵是什麼?找到荒原感,就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至於我現在有沒有能力做到是另外一回事,目標既定,一點一點迭代,這又不是什麼難比登天的事情,無非就是登個泰山的難度,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一點點迭代就可以了。我今天舉這些例子就是想說明一點,一旦確立了你在市場當中獨一無二的地位,請注意,這個獨一無二地位我指的不是那種通過競爭最後殺到第一的獨一無二的位置,是一開始我們就找到了一種認知版圖,沒人。恕我直言,在中國這種時代這種機會到處都是,每個行業都是。創業家的牛文文講過一句話,說在這個時代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再做一遍,什麼意思?就這個意思,所有的生意你別看現在滿坑看谷都是人,好像競爭很激烈。不是,在全新的基礎設施上,在這個技術大迭代的時代,只要你找到全新的技術手段、全新的認知途徑,把原來滿足用戶特定需求的生意再做一層。現在真正的大創業家他們哪有什麼競爭?所以沒有什麼競爭,所以進化這個事情真的特別奇妙,經常會出現一個,因為你是高維的,你在一片荒原上開拓,出現什麼結果你根本不知道。比如說現在市場當中都在說得到的用戶品質特別高。我告訴你高到什麼程度?我們跨年演講的時候和中信銀行做了一個活動,中信銀行可以給得到用戶開辦一個得到聯名信用卡的綠色通道,具體數字我不說了,就告訴大家一個數,信用卡申請是有成功概率的,銀行業普遍的成功概率大概35%,得到用戶申請成功的概率是多少?接近80%,銀行業的人都驚了,在微信群里跟我們說罕見,從來沒見過,從來沒有調整標準,從來沒有見過任何一個渠道來的用戶品質這麼高。說得到哪是什麼學習?它就是信用。你說這件事情是我們能預想的嗎?完全沒法預想。我們在召集用戶的時候,我們天天在想我要高品質用戶,有錢的用戶,我查你銀行賬戶來著?沒有,你就是按照升維的打法,我知道得到非常簡單,就是把線下大學、線下所有的牛人、最好的認知以最高效率、最高品質的方式交付給用戶,只要瞄定這條不放鬆,我做什麼刷屏級事件?不重要,重要的是進來的用戶就一定是我們目標用戶,結果就是得到用戶會成為高信用的標誌。最近阿里的招聘經理跟我們說,最近是不是有這風氣,現在我們收到正式能進面試的人,他們的面試材料上都有一條,我在得到上訂了什麼什麼專欄,甚至越是高冷的專欄越放在前面。這就是信用,現在很多公司都說來,把手機打開,我看你有沒有下載得到,你是不是放在首頁,訂閱了哪些產品。這就是結果,所以我說在這個時代,把競爭忘了吧。尤其我們公司,我強烈建議我們的同事,不要聽什麼哪個哪個行業,尤其我很反感那個詞,知識付費,我們哪在那個行業里?讓那個行業的人自己去掐去,他們在瓜分存量,讓他們去刷屏,跟我們無關。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個時代最好的知識服務者、最好的認知,以更高效率交付給我們的用戶,就這麼簡單。其他事不要談了,這就是最高維的地方,直到現在,我們舉目四望此處仍然是荒原。心裡有這條就夠了。好吧,今天這個牛吹得比較賣力,但是確實我想了想,這家公司的真正的獨特之處在哪?它就在這裡,我們跟他們生存的不是一個維度。作者:曾希這一天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ed4326e91b10來源:簡書簡書著作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轉載都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並註明出處。推薦閱讀:
※遇見明天更好的自己----得到專欄成長記錄
※得到APP專欄之你是要吃多少虧,才能明白這三個字的份量!
※鐵粉為《得到》設計新logo,羅胖太贊了
※得到APP聽書筆記|《「錯誤」的行為》
TAG:得到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