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鍊101課程:超簡單自查體手冊(黑歷史已經夠多了快停下)
雖然是死宅,但我也有值得炫耀的地方:萬事依靠自己的能力。
——不願透露姓名的圍觀群眾
注意:骨骼肌,肌肉,筋,在本文通常指同種事物。
高血壓,骨折,靜脈曲張,嚴重椎間盤突出患者請謹慎使用本文方法,或遵醫囑。
本文包含大量實踐內容,需要相當閑,而且衣服穿得不多的時候閱讀,但不需要任何器材。請預留十分鐘。
(這段不想看可以不看,直接上操作步驟。)
自查體原理:外圍血管和神經在肌肉里,骨骼和軟骨沒有血管,靠肌肉細胞滲透或肌肉充血供應養分(搏擊的抗打擊訓練和健身增加骨密度的原理),因此,骨骼肌狀態可以作為骨骼、血管、神經健康程度的指標。
操作性基礎:人的意識可以控制大部分骨骼肌,骨骼肌的功能為收緊和拉長,如果能自如有力地收緊肌肉,相應也應該具備拉長的能力。
指標說明:自如反映不過度緊張,不會抽搐、疼痛、麻(坐久了腰疼腿麻);有力反映不過度鬆弛,能把骨骼拉起來,穩當不抖動(平板抖抖撐)。
解決方法:緊張的肌肉按摩放鬆,糾正不良習慣,防止繼續傷害。鬆弛的肌肉加強鍛煉,糾正不良習慣,讓它不再無用武之地。畢竟,我們現在擁有的肌肉骨骼再怎麼說也該差不多夠用,如果有不舒服的地方,請先懷疑是否使用方法上有誤。
操作步驟:專註,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塊肌肉上,然後將注意力加強、放鬆,或轉移到其他肌肉上,從而使肌肉單獨發力。
用人話說的操作步驟:想像一個小光點落在身上,運動(飄,滑,飛)到哪裡,哪裡的肌肉就緊張,停留在某塊肌肉上閃爍時,每閃一下,那塊肌肉就用一下力。
找不到感覺的人,可以用手指、嘴唇、舌頭嘗試,實在不行就眼皮吧。
加快光點的移動速度,讓移動路徑變得複雜,甚至在空中跨越後突然撞在身體上,閃爍頻率變高或變得不規則。此時,如果有肌肉抽筋疼痛就是過度緊張,如果身體毫無感覺,或是抖動、無法保持靜止就是過度鬆弛。
進階版為光帶,光帶掃過的一片肌肉都要收縮。
有興趣的話,可以關注特定肌肉發力時身體那個部位發生了位移,可以加強對人體機理的理解。
在身體存在問題時,上述動作可能造成摔倒,請放下手中的東西,坐好或躺下,找個沒人的地方,或找個不會笑話你的人幫忙看著再做。
(扎心了嗎?)
(沒有哦。)
(低頭族手,手臂,脖子,背,腰都會疼哦,腳趾腳踝說不定也疼。可以參考我在提升雙手靈活性中的回答。)
我用這個方法成功讓耳朵動了起來。畢竟,不會存在有人多一塊肌肉的問題,既然耳朵能動的也是正常人,那我的耳朵不能動,就是有肌肉尚未激活。
這個訓練能夠幫助理解各部位肌肉功能,有助於建立正確的發力方法,選擇合理訓練計劃。在進行聲樂練習時,可以用於檢測自己哪裡比較僵硬,能否做出所有口型,能否順利擴張收緊喉嚨胸腔,也是不錯的面部和頸部訓練方法(參考的回答:桑露:零基礎如何學習唱歌?)。想要蘋果肌尖下巴,就多讓嘴角上揚;想要方且肥厚的下巴,就讓嘴角下垂。諸如肱二頭肌跳躍(有的話),鼓胸肌(有的話)的動作,也不再會有難度。
(脖子要先挺直才能開始練習,否則會頭暈、耳鳴。)
現在,我們可以進行一次簡單的自我觸摸查體。剛才緊張的肌肉手感偏硬,像冷凍餃子;鬆弛的贅肉容易戳進去,但無法捏起拉長,像豆腐乾;健康的肌肉既可以戳進去,又可以捏起來拉長(放鬆狀態下軟、有彈性,所以肌肉男理論上手感很好。),大塊像年糕,小塊像糯米糍。
骨骼方面,只有脊柱比較簡單。
觸摸自己的脊柱(摸不到的話肩周有問題,讓別人幫忙),從後腦勺一直到尾椎(我認為你應該不會戳進菊花,是吧?)。回憶魚骨頭(脊柱)的手感,健康脊柱不光滑也沒有很突兀的隆起,如果摸上去有鼓起,就說明有點膨出甚至突出了,最容易發現的被稱為頸後大包。頸椎(肩胛及以上部位)和腰椎(背心以下部位)比較容易突出,可以摸摸自己的背心,記住可能是脊柱上唯一凈土的觸感。頸椎突出頭、脖子、肩膀、手臂、手可能出現疼痛、無力、麻木,腰椎突出後骨盆、髖關節、屁股、腿、腳可能出問題。
經過我不好明說的嚴密推理,常被當作腎虛的一系列毛病也可能有關,在健身里這種情況也叫核心太弱,希望你們發散性思維。總之,脊柱由前方的胸和腹部、後方的背、兩側的腰包裹住,哪裡松就往哪裡突,哪裡緊就往相反方向頂,一側的肌肉弱,一般也伴隨另一側的過度緊張。(重心太靠前會大腿前部比較粗,後方無力的原理。)
在日常行動中,要有頂天立地的感覺,重量均勻分布在支持面上。無論是直立位的腳底,還是倒立和抓握時的手掌,即使生繭也應該均勻分布,不結成大塊,手感依舊奶思。從受力分析的角度看,我們只需要克服空氣壓強和重力,因此身體受到的支持力合力應該豎直向上,否則,為了卸掉其他方向的力,身體將不得不傾斜,造成坐姿不端正、膝蓋內扣或外翻等問題。赤腳站立,晃動身體或行走,感覺腳底的壓力隨著重心變化而變化。向前走時,重心變化也是沿直線。(這裡請參考高科老師的文章,高科:如何維持正確的走路姿勢?,講得非常專業透徹。)
以足內翻為例,嘗試將腳底壓力壓回腳心,使身體回到中立位並盡量保持穩定時,腳底的空腔往內踩,腳趾會用力抓地,小腿內側開始抽搐,外側感到拉伸,膝蓋有往裡走的感覺,大腿後側尤其屁股(臀大肌、臀中肌等)緊張,大腿內側的內收肌緊張,整條腿有向內旋轉的傾向,另一側骨盆抬高,彷彿有長短腿(因為足內翻可能伴隨高足弓),另一側肩膀被拉低。
感到緊張需要鍛煉的部位:腳趾、小腿內側、大腿內側的內收肌、臀部肌肉。
感到有拉伸感需要放鬆的部位:小腿外側、大腿外側的外展肌、另一側的斜方肌等頸部肌肉。
這個過程也說明了良好的日常習慣不僅能緩解身體不適,更是部分疾病的預防關鍵。
有沒有一點「我的身體真好玩」的感覺,甚至稍微喜歡上它呢?
最後,需要建立完備的審美和可靠的三觀。瓜子臉、鵝蛋臉、鑽石臉、菱形臉都是美,gakki是很可愛,能演殺伐果斷的女將嗎?范冰冰能演幼年大長今嗎?美的標準不唯一,人的價值也不靠單一指標。多看短視頻和微博以外的人,多發現生活中的美。不喜歡四周,不喜歡自己,不喜歡自己身體,按照生物趨利避害的本能,應該直接扔掉、殺死。理智告訴我們這不行,所以可以判斷這是不正常狀態。對美和藝術的追求,對輕鬆愉快生活的嚮往,和識字、閱讀的權力一樣,從來不該是某個少數團體的特權。說著藝術是纖細高深的學問,阻擋一般人接觸藝術的業界人士,傳授課程時滿口「感覺」「天賦」,卻無力阻擋口水歌、老幹部畫四處泛濫,真和重視血統,生活奢靡不理民間疾苦的貴族一樣牛逼。藝術的內核是人的感情,筋肉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也可以不加工,有時現實更精彩)生活和經歷,如果得不到社會上大部分人的積极參与,做不到與民同樂,自認為曲高,其實是單純和寡。我們天天喊著「完全搞不明白藝術」難道是開玩笑嗎!(讓我們打開書本,背誦目前的主要矛盾。知易行難,雖然有人已經意識到了,但最終能否成功還是要看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精神狀態,有人總得拿出點什麼來。)
祝大家身體健康,心情愉悅。
不適合放在正文的絮絮叨叨
查體是望聞問切中最後一步,通過觸摸/用儀器檢查身體,收集深層信息,審核自己的判斷,進行更精確的診斷。發展到今天,醫生們通常會為了避免尷尬,直接叫你照個CT甚至MRI(核磁共振)。這些儀器與正畸金屬絲、金屬扣子、耳機、輪椅的愛恨情仇姑且按下不表,雖然它們有效改善了重症者的處境,但也讓只是「身體不舒服」的人感到非常麻煩和浪費錢。輕症者會因此選擇拖延病情,直到再也受不了才勉強去醫院。
人在身體狀況差時,心理會滑向消極,容易情緒激動、憤世嫉俗,尤其是感覺自己受到虧待,非常委屈。患者中,重症(或認為自己得重症)的比例升高,醫患關係緊張更加難以避免。
因此,一方面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降低去醫院的頻率。另一方面,醫患雙方都要對對方心理進行了解,建立正確的治療觀念、相處模式。對一線工作壓力最大的醫務工作者應增大激勵(你懂),或至少分配公平。
暑假,我去看腰椎間盤突出的時候,事先抱著解剖書做了一大堆功課,硬著頭皮看複雜的軟骨和神經。報病情時,噼里啪啦一堆「髖關節活動受限,外展時疼痛更加明顯」「髖屈肌容易抽搐」「麻痹感從大腿根一直延伸到腳趾,麻痹時有明顯彈響和無力」傾瀉而出,醫生面無表情地等我說完,點點頭:「去照個MRI。」「等等我在做牙齒正畸真的可以嗎?我不知道是哪種金屬。」「哦,那就CT吧。」
那就CT吧……
那那那那那那那就就就就就就CCCCCCTTTTT吧啊啊啊啊啊啊啊……
腦子裡,這幾個音節晃了一下才飄出去。
對不起,沒有我期待的查體,更不要提什麼正骨。
知乎上的醫生喜歡吐槽患者腦殘,自己工作辛苦。幫助母親按摩痙攣的肩周,勸她多運動、少穿高跟鞋時,我已經充分體驗了患者的頑固和急功近利。但作為患者,接觸到的醫生真的很冷漠。明明在看CT片前都問我是不是醫學生了,就不能對疑似後輩多一點關愛嗎?對不起,我和醫學不熟,看的是藝用解剖,生物化學只學到高中。
本文靈感來源於迪士尼灰姑娘動畫,隨著魔法光圈划過身體,衣服裝扮從破舊變得華麗,灰姑娘也從低頭含胸垂手膝內扣,變成抬頭挺胸抬手腿伸直。在模仿過程中發現身體存在部分無法自由支配的情況,便化光圈為光點,進行排查。
(這樣應該不會律師函警告吧,大不了換成美少女戰士啊。)
(人不中二枉少年懂嗎,這是空氣cosplay,隨時入戲,隨時轉換人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