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興趣,到底要「多」,還是要「精」?
來自專欄幼兒說4 人贊了文章
從一對夫妻的爭論開始……
一位小女孩,從小被教育要成為「多才多藝」的人,她的母親在她小時候總是跟她說:「你看巷口的老王會吹笛子,又會拉二胡,還會迪斯科……是個有趣的人。」
她的父親每次聽到卻不以為然:「會吹笛子會二胡,還會迪斯科,可他怎麼只當乞丐?」
她當時覺得老王的確很有趣,很多小朋友經常圍著老王聽曲子。但隨著慢慢長大,她似乎覺得父親的話更有道理。
後來,這位小女孩為人母了,作為媽媽,她面臨一個兩難的問題:她的女兒4歲了,正在學舞蹈。每次接孩子時,總會遇到一些家長,才知道有些孩子學的興趣班不止舞蹈,還有美術、鋼琴、象棋……她想到了小時候母親和父親對自己說的話……
▲培養孩子的興趣,到底要「多」,還是要「精」?
先給大家講三個名人故事。
有一位小男孩,從胎兒時期就開始沉浸在鋼琴音樂中,因為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是演奏家,出生後經常坐在爸爸媽媽膝蓋上聽彈奏;4歲正式學習鋼琴。可以說,他從此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練琴和作曲,一生創作量驚人。有人說,他比任何專業鋼琴人士的練習強度還要大。他就是莫扎特。
有一位小男孩,在一個喜愛足球的家庭出生,從小便跟哥哥們踢球,4歲跟隨自己的爸爸學習如何專業踢足球,後來,幾乎每天都在球場上度過;11歲卻患了侏儒症,在西班牙為了治病而更勤勞練球……最後成為一代球王。他就是梅西。
還有一位小男孩,3歲開始學舞蹈,從此與舞蹈形影不離,除了練舞就是參賽,後來成為享譽全球的舞王。他就是柯林·唐恩……
所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到底要「多」,還是要「精」?其實大腦的運作原理是:沒有充分的練習,一個人不可能「精通」任何興趣。注意,這裡用的是「精通」的字眼,而不是為了消遣。
對此,1993年,西柏林音樂學院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們把練習小提琴的孩子分成3組,結果發現那些練習時間最長、最有目標性的孩子的表現最佳。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後來意識到練習不足的孩子想趕上最優秀的孩子,即使他們做到了跟優秀孩子同樣努力,卻已經晚了。所以,當一個孩子想以某項興趣為技能,並且希望「精通」,不僅需要儘早努力,還需要有目的性地「訓練」。
所以,培養孩子的興趣,不要「多」,而是要「精」,並且還最好趁早。佳期在哪裡呢?從小,更容易養成習慣;如果想讓孩子的專註力稍好一些,那麼便是3,4歲後。
▲一位老書法家的有趣比喻
有句話富有哲理性,「熱愛是完成事業的唯一途徑」,當一個孩子把很多精力和時間都投身於一項興趣後,因為他從中獲得了快樂和成就感,這些快樂和成就感驅使孩子更加努力和專註,繼而又推動了興趣的進步……隨著技能的一次次提升,孩子當初的「感興趣」會變成了真正的興趣,甚至成為他們追隨一生的事業。為什麼會這樣?用法國哲學家梅洛.龐蒂的話來說,便是「把習慣性的東西滲透進了身體里」,做得多了,便變成了屬於孩子自己的東西,而不是那些遙遙不可觸及的「感興趣」。簡言之,興趣成「精」之後,才能變成真正的興趣。
最近聽到一位老人家的說法,感覺很特別。
這位老人50多歲,寫得一手好毛筆字,是當地有名的書法家。他說,小時候很多跟他一樣大的孩子,一窩蜂地學毛筆字。但有些孩子像「撒稻穗」,啥都學,什麼喇叭、鑼鼓、戲劇都學了,最終什麼都會,但什麼都不在行。他卻選擇了「種菠蘿」做法,一棵樹只長一個果實,所以便練就了一手好毛筆字。
▲父母的疑問:孩子一開始什麼都喜歡,是家長隨便找一項嗎?
小朋友什麼都喜歡,其實不能說是「喜歡」,只能說是「好奇」,因為年幼的小朋友什麼都想試一試,就像他們在玩具攤看到各種玩具想要摸一摸、玩一玩那樣。很多家長常常無法分辨出小朋友到底是出於好奇還是喜歡。所以,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家長可以讓孩子一開始多嘗試一些興趣點,然後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篩選,父母便能慢慢地知道,孩子們的天賦在哪裡,孩子們的興趣在哪裡。
如果家庭條件不允許,爸媽們可以嘗試幼兒說以前推薦過的做法——給孩子提供一個興趣環境。舉個閱讀的例子,當父母把家裡打造成「書房」,全家人每天都閱讀,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愛上閱讀,並且還可能把閱讀變成一種興趣。
▲興趣,會影響人生的幸福感?
曾經有媽媽跟我說:「我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人才,我只想讓他人生快樂,一切順其自然……」追求快樂,的確是一些父母的做法,但是「順其自然」的養育,不一定會帶來快樂,說不定是更多的焦慮。因為很多小朋友常常專註力不足,學習也是三心兩意;還有些孩子不想努力只想看電視;更有些孩子不想上學……順其自然,不是一個理智的育兒選擇。
並且,那些能夠幫助孩子找到一生興趣的父母,他們的孩子非常幸運,因為興趣,常常跟一個孩子成年後的幸福感相關。
當一個孩子有一項真正的興趣,孩子在成長中,無論是高興了、悲傷了,還是憤怒了……興趣,能成為他們排解情緒的途徑。我們假想一下:當一個小男孩從小時候、到中年、再到老年,他的身邊總有一把吉他,這把吉他背後,常常能讓他懷念小時候的努力、中年時與家人在客廳歌唱的甜蜜……遇到難過事情時,彈一彈吉他,便恢復情緒和活力……這便是幸福。
所以,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興趣還是要有的,萬一沉浸其中呢?
關鍵字:興趣培養、習慣養成、親子養育、早期教育
幼兒說,(親子)心理諮詢師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有趣、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推薦閱讀:
※【文怡之選】| 越穿越瘦,穿了像沒穿,睡覺可以穿,你有興趣嗎?
※姚萍:如何幫助孩子拓展才藝和興趣?根據性格來更靠譜
※傅瑩:安倍沒興趣解決釣魚島爭端反而擴大爭端
※時代的興趣只是錢
※貧窮談自律,富裕談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