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雙面人:木增

第三十九章 雙面人:木增

來自專欄階梯計劃11 人贊了文章

木增和徐霞客可算是老交情了,崇禎十二年正月二十五日,徐霞客到達麗江,受到土司木增的盛情接待。在麗江,徐霞客為木增著的《雲薖淡墨》書稿整理編校;徐霞客又應木增之請,指導木增的兒子木宿寫作;霞客還受木增之託,舉薦名士黃道周。霞客在麗江的10天里「連宵篝燈,丙夜始寢」,圓滿完成了木氏土司對中原漢文化的需求。在這以後,木增還派了轎夫將徐霞客送到了廣州。

根據徐霞客的情報,元老院判斷雖然目前麗江木府名義上的統治者是木懿,但最後排版拿主意的還是他的父親木增。現在木增對於元老院的態度是搖擺的,在與徐霞客的交流中,木增不止一次提到元老院志不在小,併流露出有歸順至少是接觸之意。在聽聞徐霞客要去元老院控制下的兩廣和東南亞生產建設團時,木增表現出極大地興趣,並希望徐霞客多與其書信,了解兩廣事情;但另一方面,元老院的強勢,尤其是在廣西地區對於反叛土司的強力鎮壓,改土歸流的推行,讓木增十分不安,木增擔心投靠元老院以後,麗江木府的地位會被剝奪,尤其是在東南亞生產建設團控制東南亞以後,麗江木府南方屏障的重要性迅速降低,投降以後便會任元老院魚肉。至於對明廷的忠誠,徐霞客向周圍元老保證,木增對明廷的忠誠全是狗屁,木增考慮的只有麗江那一畝三分地,只要能維持自己的獨立小王國,誰做皇帝都一樣。

放在原來,元老院壓根都不會看麗江木府一眼,雖然是雲南第一土司,但實際上也就十幾萬人。但隨著與東吁王朝戰事的推進,元老院需要有一支可靠的力量長時間且穩定的控制撣邦高原,這個力量肯定不能是大城王朝,現在大城已經收復清邁,再拿下撣邦,完成整合,只會養虎為患。最後元老院決定讓土地匱乏的杜文秀部來接這個盤,可杜文秀出馬就繞不過麗江土司,因此麗江土司的統戰工作就必須提前展開了。對於麗江木府,元老院掌握的資料很有限,主要是因為長期以來木氏土司為稱雄自保,在麗江府與鶴慶府交界的丘塘關設有關卡,關口有麗江土兵把守,「夷人」可自由往來,漢人則要叩關,得到土司的許可才能通行。如果擅自闖關,則必被關吏強拉去見長官,一見長官則生死不可知,所以漢人沒有敢擅自入關的。甚至連明朝委任的通安州(即麗江土府駐地)官員都駐在省城,從不敢入境一步。在當時的大明最了解麗江木府的漢人恐怕也只有徐霞客了,再加上徐霞客與木增的關係,選老徐做說客幾乎成了必然。

雖然徐霞客認定此行必成,但元老院還是十分小心,對徐霞客的行蹤進行了嚴格保密,無論是見杜文秀還是石玉清,自始至終只有幾人知道。在出發去麗江木府的路也是特意兜了一個大圈,自明廷控制區入境,就是擔心明廷會覺察到木府與元老院有交流後騎虎難下將事態複雜化。因此徐霞客在叩關以後,木府方面的反應也只是迎接好友的禮節來接待徐霞客。

崇禎十四年的春節,也就是1642年的2月1日,徐霞客到達了麗江,適值新年又有老友來訪,木增的心情好的很!更重要的是這位好友還在路上的時候木增就聽手下說老徐帶了自己最喜歡的禮物——書,而且有1000多部!在那個時空,書是十分貴重的東西,一部封神演義就能換280斤大米,這還是正常的價格,1000套書至少能換3萬斤糧食,老徐是江陰首富,1000多部書算上路費也就是200畝地的一年的收入,雖然貴重但也不奇怪。不過老朋友送了這麼重的禮,

到底是納西的漢子,雖居麗江土司高位,性情卻毫無掩飾,見到老徐的車隊緩緩開來,木增打馬上前,揮臂高呼。老徐常年雲遊天下也是豁達率真之人,見老友來迎接,跳下馬車,一個箭步迎上前去,木增跳下馬,二人相擁,相互問好。

「哎呀呀!霞客兄!好久不見啊!你這幾年又雲遊了哪些地方?老兄我甚是想念!廣州之後,腿腳還好吧!不過我看你剛剛蹦下馬車,想來已經是痊癒了。」

「拖兄長洪福,腿腳已經看好。。。。」老徐正回答,發現木增已經沒了。這位納西族的漢子原來是跑去瞅老徐帶給自己的禮物了。老徐倒也不介意,小跑著追了過去!

「來!箱子打開!我來看看都有什麼書!」就像受到禮物的孩子一樣,木增絲毫不掩飾自己內心的愉悅。

「兄長這1000套書我都做了分類,這兩車是文集,收藏了從晉到今的文集合計452部;這一車是歷集,收藏了歷代正史、史料筆記合計214部;這一車是地理志,收藏了歷代地理著述、筆記、遊記、郡縣圖志241部;這一車比較雜有236部,既有農學、算學,也有朝鮮、安南、日本保留的古代刻本,還有各種文字註疏,小說筆記,另有字典12部。我這次來總共帶了1143部書送給兄長!這是書單。」徐霞客也是止不住的驕傲,這1143部書都是徐霞客親自挑選的,即使是那個時空的大儒亦或是藏書家也不可能同時擁有其中的三分之一,木增作為一個藏書家不可能不心動。

木增接過徐霞客的書單,眼睛幾乎都要直了,除了比較常見的幾本書外,其他的書名幾乎是聞所未聞,光是《日藏詩經古寫刻本彙編》,《金文編》這名字就足夠搏人眼球的了。

「霞客兄,這《金文編》是何書啊?」

「這《金文編》是套奇書,分正編與續編兩編,正編為殷周金文,續編為秦漢金文。這其中又可分為幾類,集録以彝器飲識為主,兵器鏡鑒附焉,璽印泉幣另為專編。乃宋之大儒張振林所著,大儒馬國權摹補。」

這張振林,馬國權木增一個都沒聽過,但在那個書本匱乏的年代,沒看到也是正常的事情,木增只能頷首稱是,「那這《孫臏兵法》又是何物?」

「這書可就奇了,兄長知道,今人素來認為孫臏與孫子為一人,《孫子兵法》作者孫武是否有其人也多遭猜忌。」徐霞客答道。

「確實如此,今人多以《孫子兵法》乃後人偽作,這孫臏是孫武之後不錯,可這與《孫臏兵法》有何關係?」木增疑惑不解,怎麼又扯到孫子兵法上去了。

「兄長且看書單上這個地方《雀山漢墓竹簡》」老徐指著這個名字道

「怎麼又扯到這本書了!」木增有點不悅,這老徐怎麼越扯越遠。

「兄長聽我說,這《孫臏兵法》就是從雀山漢墓里挖出來的!」徐霞客道,「同時挖出來的還有《孫子兵法》、《六韜》、《尉繚子》、《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等竹簡5000餘!這《雀山漢墓竹簡》乃是5000多竹簡描摹之原件,《孫臏兵法》乃是從中整理而出,兄長翻看便知,其中方塊乃是缺失不可知之意。」

「這!還有這種奇事!」木增激動起來,「《六韜》、《尉繚子》多以為是後人偽作,如此看來,皆是真有其書啊!」

「確實!此墓一出爭論皆無!」徐霞客一臉的自豪!

「老徐!這書好!這書好啊!」木增喜不自勝,擊掌而贊。「快點!快打開!我要看看那個《雀山漢墓竹簡》。」正說著木增已經爬上了車。

木增看著打開的箱子,望著裡面的書,卻再也激動不起來了,箱子里的書裝幀精美無比,比內府刻本還要好,這1000來套數,沒有30萬斤糧食是換不來的!更何況這些書都是奇書,價值更高,老徐到底是要幹啥!

木增一眼就看到了那本《雀山漢墓竹簡》,趕忙掏出來看,這裝幀前所未見,打開以後的印刷描摹質量更是驚人,這紙張雪白挺括,能印出這種書的只有澳洲人!而且還是澳洲人書中的精裝本!如此大的手筆,這老徐怕是投髡了。但木增轉念一想,不對啊!老徐是自明廷內入境的,如果投了髡,那至少也要從天師國入境。不對不對!澳洲人心思細密,知道明廷耳目眾多,所以特地走了遠道!再回頭看老徐帶的民夫,各個精幹目光堅毅皆似百戰之兵,老徐投髡算是坐實了。但細思量這澳洲人辦事果然滴水不漏,誠意也足,看來所求不是小事。

木增緩緩的從車上下來,下令屬下,「都是好書!全部封好,拉到萬卷樓不要動,我要親自擺放!」言畢,來著老徐的手,「徐先生,來來!你我共乘一車,好好敘敘舊!」

「你!下去!我來駕車」木增對著車夫說道。

「怎敢怎敢啊!」老徐不知道怎麼看完禮物,木增為何對自己如此恭敬。

「漢高祖曾下求賢詔,要各郡郡守為賢士駕車,今聖上求賢若渴,我為大明守土之臣,自然要為先生駕車。先生上車吧!」說著一把就將老徐拽上了車,「運書的去芝山,其餘的隨我去木府!」

隊伍分成兩撥,開始前進,在喧囂聲中,木增問道,「霞客兄兩廣之行看來收穫不小啊!」

「哪裡!澳洲人治好了腿,所以就順道在澳洲人治下混口飯吃,談不上收穫。」老徐也是明白人,知道木增看到書後意識到自己已經投了髡,索性就將話挑明。

「那先生次來為何事?如果是說客?所說何事啊?」木增一面駕車一面詢問。沿途圍觀的百姓只當是自己頭上的麗江王禮待賢士,卻未想木增以此為理由躲開了隨從,即自然又體現自己禮愛文人。

「為東南亞生產建設團說兄長,說杜文秀借路伐緬之事。」老徐是個聰明人,別看木增作為麗江土皇帝風光無限,可事實上明廷對他並不放心,四處皆有耳目,如果單獨見自己勢必引來人懷疑,所以自己必須在這短短的一截路上澄明利弊,說服木增。

「杜文秀與緬甸陸路相同,何必與我借路。既然借路,又拿什麼還呢?架——」

老徐知道木增這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尋元老院的價碼了,「自然是怕兄長黃雀在後,至於價碼,事成後杜文秀所控之地皆歸木府,杜文秀部南遷。」

「那以後呢?」木增顯然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我若想要永北,現在東進亦能拿下,徐先生教我,為何我要借路於人,坐看杜文秀取膏膩之地做大?」

「保社稷驅杜賊於南,誅蠻夷復疆土與緬,陰交澳宋可保木府萬年。」對於聰明人,與其講大意,不如直接將利益擺到檯面上來的痛快。老徐意思很明白,杜文秀帶民南遷永北之地盡予麗江,而且還可以示好明廷是自己的功勞;同時元老院還會拿出緬北的土地送給麗江木府作為酬勞,這也會成為木府的功績;到那時元老院目前並不打算在雲南開篇,所以不需要木府內附,但木府做的事情元老院都記在心上,改土歸流短期內也不會進行。

「自宋歸國以來,伐兩廣,征安南,殺伐果斷,古今唯有。宋人治下,舊土司、土官、土知州叛者皆誅,降者皆授政協委員。廣西歸順土官岑大倫,舉家皆投大宋,男入伏波,女為宋婦,雖仍為歸順之長,亦為流官矣,為何又單獨放過麗江?」木增顯然不相信元老院開出的萬世木府的條件!元老院開這個條件的理由又是啥,「麗江木府,自元憲宗三年始建,至今18世380餘年,朝廷看中的是木府屏障蒙蕃,他日宋人北伐,南北俱為宋土,木府又為誰屏障蒙蕃,又以何於宋立足!」

木增一語道破的是麗江木府能夠存在的客觀基礎, 明朝中央政府對麗江木氏雖然不能完全放心,但總的政策是「屏障蒙蕃」,需要木府拱衛邊疆。澳宋控制東南亞只是須臾之間的事情,木府就從外藩變成了內藩,毫無存在的需要,那麼所謂萬世就是一個空頭支票。

「兄長所言極是,麗江木府之所以能存續百年就是因為朝廷需要屏障蒙蕃,宋人北伐以後屏障不需要了,可蒙藩還是要的。長期以來,木氏一直是牽制吐蕃的力量,宋人也不例外,現在兄長據有中甸、維西、鹽井、芒康、巴塘、理塘,宋人還要讓給兄長孟養居民宣慰司。現在藏地內亂,衛拉特蒙古入藏護教與藏巴汗打的熱鬧,宋人希望兄長俱有此地,鉗制蠶食吐蕃。藏地不定,則木府不廢;藏地光復,木府有開土之功,縱使改土歸流,難道還怕沒有萬世之候么?萬世木府可期矣。」

「我還有一事不明,望先生教我。」很顯然徐霞客說動了木增,但這一番話也等於告訴木增澳洲人之志不只是大明,而是整個天下,是要將蠻夷俱王化之,這氣度就是盛唐也未達到過。木增也觀察澳洲人很多年了,木增判斷澳洲人必得天下,因此也一直在等待和尋找機會與澳洲人接觸。其實無論元老院開出什麼樣的條件,木增都會搭上這艘大船從龍,更何況是萬世木府這樣的條件,萬世不太可能,但現在看來十世可期。但木增還是有點看不懂澳洲人,既然老徐來了,那就索性問個明白,「昔澳洲人據瓊州,兵不過千人,破五萬大軍如砍瓜切菜;現宋據有兩廣、安南、吉蔑、寮國,不久又有緬甸,口一千五百萬有於,宋人心有大志,有囊括環宇之心,為何不現在就以澳洲槍炮之利獲取天下?歷朝歷代那個不是先馬上取天下,再下馬治天下的,為何拿下兩廣後又畏縮不前了?」

「哈哈哈!兄長所言極是!我在東南亞生產建設團遊學4年,在廣州的幾個月便看出宋人志不在小,又到東南亞生產建設團,感觸頗深,伏波軍之驍勇,職工之勤勞,官員之節儉,種種氣象皆前所未聞。我初到東南亞生產建設團時,東南亞尚未煙瘴之地,如今宋人在東南亞再造江南,瘴癘除,匪患絕,疫病清,縱使管仲再世亦不能也!我也常問是為何宋人不北伐呢?以伏波軍之威武,自南向北平推即是,為何又休養生息呢?」老徐賣起了關子來。

「後來我問東南亞生產團主事周圍元老,他說非不能也是不能也。」老徐說了個很奇怪的句子。

「何謂非不能也是不能也?非不能定天下而不能為何?架——」木增很是奇怪,一邊又打了馬。

「周圍元老說,伏波軍若想定天下,練兵一年成軍十萬,自南而北推過去便是!可宋要乾的是千年未有之事,建萬世未有之功。我問周圍元老何謂千年未有之事,建萬世未有之功。周圍元老問我縱觀歷史,歷朝歷代皆是一亂一治。大亂之後,人丁減少,國家易治,治則人丁繁衍,貧富分裂,漸而嗜欲毀用,驕奢淫逸,窮人富人間由怨生恨,結恨成仇,風氣日壞,蠱毒互食,終於積重難返,聖人束手,不但人民互相仇視,朝廷內部也分為幾派,互相拆台,忽然霹靂一聲,天雷勾動地火,英雄遍起,割地湖征,於是又是一輪天下大亂。宋人要做的就是砸碎這個循環!」

「那砸碎這個循環為何要停步不前呢?」歷史循環論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了,但又束手無策,木增聽老徐說澳宋要終結這個循環,頓時起了興趣。

「第一就是要啟民智,所以澳洲人簡漢字,創拼音,為的就是普及文字,方便民眾學習,民知字方能讀書,讀書方能明智,明智萬事才能行;第二要明法治,澳洲人嚴、峻刑名,天下皆知,為的就是法治,澳洲人認為歷朝歷代之興衰皆賴皇帝一人,明君則天下大治,昏君則天下大亂,一代明君簡單,可三代明君少之又少,五代明君聞所未聞,七代明君亘古未聞!但是如果以法治天下,則天下之治皆有章可循,只要法治不改,國家就不會亂,不亂就能發展,積攢力量,只要有一代雄主,憑之前之基業,大宋就能崛起,而宋又已法選人才,縱非雄主,也必為能臣,故宋之治明不及一絲一毫;其三開疆土,歷朝歷代土地兼并則天下大亂,然地有限而人丁增,是故天下之亂周而復始,所以澳宋開土地於世界,今佔東南亞安民500萬有餘,徐某又聞宋人要殖民於新澳洲,再造一個華夏,如此則人丁增而地不見少,天下大定;其四要搞科技,宋人常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宋之大儒曾有研究,秦漢兩晉時人丁過千萬則天下大亂,唐宋今人口過萬萬則天下亂?何也?蓋以水土種地之法不同也。是故澳洲人求知識於萬物,今明人所學經史子集,保羅萬物,萬事皆知而萬事不精,宋人求學,明察秋毫,精於一點,謂之曰專業。萬人皆鑽之彌深,合之則通萬物之理,宋人稱之為社會大分工。以社會大分工,通萬事之理,則知以何養民以何安邦。是故澳洲之田,雖下田而產量倍於江南。周圍元老曾謂我,以東南亞及明廷之地,宋人治之能活民6萬萬人,倍於明廷。但這三者都有一重要前提,謂之曰基層治理。」

「何謂基層治理!」木增聽了也是熱血沸騰,「先生教我。」

「基者,國之基為民,也就是馭民之術。」徐霞客道,「歷朝歷代馭民方法是慢慢下沉的,夏商封方國,周封諸侯,漢以後為郡縣,稅制繁多,故宋元開始包稅,如今明與士紳共天下,實際上就是靠士紳徵稅,雖好於宋元包稅治,但其中弊端不言而喻。澳宋所謂基層治理就是要管到村,雖莽夫交稅也是直達官府,是故政令可以到達個人,宋人戲稱曰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如此而來,就不再有胥吏的層層盤剝,政令上下通暢,萬事方可行。」

「這基層治理確實是好,但是難上加難啊!」木增的治理經驗告訴他這種治理只是存在於理想之中。

「確實!宋人為了實現基層治理,實行官吏一體,謂之曰基層經驗,想當官統統都要從下面做起。士紳必然不服,這才有了兩廣的人頭滾滾。至於東南亞生產建設團則是另外一套,謂之曰基層民主。但百變不離其宗都是官下黎民。」

「這宋人確實有一套,可這花費的有多少。」木增很清楚這個體系要花多少錢。

「花費巨萬,收益也巨萬。唯一問題就是官吏從頭培養,人數不夠。如果貿然北進,打下天下,無法實現基層治理,百年以後宋人擔心又要回到原點。所以這才停下腳步。」徐霞客答道。

「我聽聞宋人最貴者謂芳草地乃是澳洲人的國子監,又有小學、初中、高中,不解其意,望先生告知。」木增其實想知道的是,澳宋培養新一代官僚體系的時間。

「兄長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2年,初中畢業即可進工廠為職工,高中畢業即可招干,如進大學則可稱之為領導了!兄長之意我明白,十年內兩廣第一批宋人基層治理官員就會批量出現,那就是北伐之時。」徐霞客並不笨,只是不知不覺之間已然視自己為宋人,大逆不道的話一句接一句,卻忘了自己連頭髮都捨不得剪。其實徐霞客的心態反映了很多澳宋治下土著的心態,一方面為在澳宋治下而驕傲,甚至完全認同了自己作為澳宋的子民身份,思想上更是快速向宋人靠攏;但另一方面又捨不得自己的那點頭髮,總還要抱著過去的一點想法。澳洲人稱其為心裡還有小菩薩。

「好!霞客兄,這路我借了,此外我有個條件,我次孫木瑤今年15,可否引薦如芳草地遊學。霞客兄這民夫怕是宋兵吧,我會提供快馬,讓他們派人回去稟報,霞客兄就和我一起過節吧!」木增的做法一來是質子輸誠,二來是兩頭下注,這在當時的明廷非常常見,就連後來的抗髡義士,湖廣總督何騰蛟也在臨高置業,幼子在芳草地讀書,另一個庶子更是參加了伏波軍。

1642年的春節,木增過的格外開心,木府的未來百年的興旺基本上是有譜了。2月15日杜文秀主力開始南下,他隆最終還是沒有等到明廷南下的援軍。

`


推薦閱讀:

褚相後裔,曉雲深處
苦難,穿越身體和歷史
隋唐十八條好漢為何只出場了十三位?他們真的有歷史原型嗎?

TAG:歷史 | 《臨高啟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