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事業編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考事業編製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來自專欄潛伏生活者4 人贊了文章

我相信現在當下的年輕人應該有很大一部分正在努力考事業編或是公務員,其中有個人追求,也應該有不少是被父母「趕上了絕路」。

和不少應屆畢業生甚至是在職人員選擇考研一樣,選擇考事業編也是絕大多數人改變自身命運的一種方式,它意味著你在物質生活上轉型升級,也意味著你在往後的日子裡更加有所保障,縱然在日新月異的今天,這個「鐵飯碗」頗受爭議,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光鮮,但它就在那裡,每一年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前去爭搶。

為什麼它的市場依舊生生不息?客觀說來,「鐵飯碗」依舊有著它的優勢,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並沒有得到切實改善,單位內部人員看似同進同出,實則收入天壤之別。經濟收入帶來的歧視和地位差異不可小覷,沒有人願意永遠做那個「基數」,永遠處於平均數之下。

就在一年多前,我是對事業編、公務員嗤之以鼻的,年輕人的理想絕不能拘於體制的牢籠之中,我要實現偉大的抱負就是要去外面闖蕩,做一些其他人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對,當時我就是這麼想的。至於事業編、公務員,這種一眼能夠望到頭的日子,有什麼好爭取的,外面的世界那麼大,父母輩的謹小慎微未必太束手束腳了。

真的是這樣么?經過一年多來的接觸,我發現真的是我想多了。首先,體制是貫穿社會方方面面的,即使是一家很小的私營企業,也會把黨建工作搞得轟轟烈烈,你想說外企么?非公黨建照樣有聲有色,企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這是千古以來不變的道理。所以,不要對體制有偏見,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客觀環境。其次,公務員、事業編真的是一眼望得到頭的工作嗎?我想說,這裡也是有不少偏見和無知存在的,無論如何,兩者只是崗位待遇的區分,並不涉及具體工作內容,體制內的工作並不一定和年輕的理想矛盾。至於望得到頭還是望不到頭,這是個人問題。公務員、事業編並不等價於清閑度日,如果你還沉浸在舊時的固有印象里,要麼是你不聞天下事,要麼就是真的無知。我所見到的公務員和事業編工作人員,至少大部分還是非常兢兢業業的,並沒有見到真正遊手好閒的人,加班加點也是日常,如果說差別,那就是真的待遇相比合同工要好太多。如果選擇在所謂體制外的企業里,日子就是每天都充滿幹勁和希望的嗎?也未必,在龐大的公司體系內,我們個體就是一個零部件,在某種意義上,你依舊只是一個零部件,重複著同樣的生活。我一個朋友前不久被公司派往了歐洲工作,這一個變動,也是他在公司里煎熬了十幾年才等來的機會。每天加班到夜黑,從辦公室到車庫,一個人走在漆黑、空無一人的道上,是他最脆弱的時候。他曾向我們傾訴煩惱,說每天都是在敲印章、看合同,說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想辭職不是一次兩次。

說得話好耳熟,好像從很多人的嘴裡都聽過類似的話,也包括自己內心的聲音。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有時候我們畏懼的未必是重複的生活,而是重複的無望。考事業編、公務員,能夠考上的確是一種能力,至少是一種應試能力,或者是短時間內記憶的能力,我們沒有理由懷著類似仇富的態度對待這個人群。今天上午考完試的那一刻,我突然很懷念也很崇拜經歷高考的自己,那時候在如此緊張的環境里我是怎麼安靜下來沉穩作答的?不得不說,現在的考試並不完全是應試教育的底色,試卷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數學、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所用的例子也大多鮮活生動。經過這些年的歷練,本以為的成熟老練竟然在鈴聲響起的那一刻煙消雲散,經過那麼久,知識結構開始固化,思維模式變得陳舊,忽然間就覺得自己老了,一種無能為力的壓抑遍布全身。

有時候嗤之以鼻的東西,或許是我們清楚地了解自己得不到吧。事業編、公務員是一種目前不少年輕人選擇的就業方式,也是較為保險的人生。我得說這只是萬千選擇的一種,但從所謂的正確選擇來判斷,它佔有著較大的比例。這令我又不免畏懼起來,自從選擇從大城市回到城鎮,身邊大多數的年輕朋友都在開始走上考編製、公務員的道路,一年不行有一年,考上了所有人都會祝賀他羨慕他,並將此作為成功的標誌。那麼讀書上好大學的意義又在哪裡?即使是一所三本院校的學生也可能比一本的學生更早獲得這樣的資格,最終這樣的殊途同歸,是否是一種悲哀?范進中舉的故事是否又會歷史重演?

推薦閱讀:

TAG:事業編考試 | 人生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