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技擊是武術之魂!

中國武術集藝術、技擊、醫術、哲學為一體,是東方文化的瑰寶,是人類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它凝結了中華民族先人的高度智慧和文化內涵,每個華夏子孫都有責任和義務將其繼承和發揚光大。

從近來的賽事中,我們看到了中國武術正逢盛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讓世人領略到武術的魅力。不過也暴露了不少問題:散手對抗賽中的「拳擊加腿、加摔」與套路比賽中的「高、飄、難、美、新」實在不搭調。散打已脫離了武術之根(傳統武術),顯示不出中華武術的特色,我國選手暫短的勝利也不過是規則有力的結果。試問照這樣發展下去,中華武術還能輝煌多久?

從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恢復散打比賽至今已三十多年,國外選手的水平距離我們越來越近,不禁讓人擔心如何保持中國武術的霸主地位?擔心中國武術如何發展?要想發展,要想進步,首先要了解中國文化。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文化源遠流長,古人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出的直接、簡單、快速有效的技擊術,絕不比任何一種功夫差。從基本功到實踐技擊,都有豐富、細緻的訓練方法。功法中也有從內到外、從上到下的系統訓練,技法更是如此。比如傳統武術――形意拳的七拳十四處打法中,就能看出技法的豐富、多變、靈巧,歷代形意家專門編創了七拳十四處散打歌訣:

頭打落意隨腳走,起而未起佔中央。

腳站中門搶他位,就是神手也難防。

肩打一陰返一陽,兩手只在洞中藏。

左右全憑蓋世力,束展二字一命亡。

肘打去意佔胸膛,出勢好似虎撲羊。

或在里拔一旁走,後手只有肋下藏。

拳打三節不見影,如見形影不為能。

本人認為武術應從傳統中尋找出路。只有將套路和散手有機結合,好好研究,深入、刻苦地訓練,武術才有希望。

想真正練好武術,非從套路中下工夫不可。作為傳統武術,套路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還包含著豐富的技擊方法和技擊中所蘊藏的勁道。所謂的「勁道」,就是武術家所說的「整勁」、「合力」,這就是中國功夫區別於其他技擊術的特色。就如中國功夫的代表李小龍先生所說的「寸勁」也是合力的一種,它是力從腳、腰、肩出,以手臂為載體,將全身的力量在最短、最快的時間內傳到打擊面上。也和形意拳的暗勁一樣,在練形意拳的套路中,不斷反覆練劈、崩、鑽、炮、橫,就是為了找「勁」。初級可以練出「明勁」,再往上就可以練出「暗勁」,最後達到「化勁」,這種勁才是武術家所說的「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那個要練的「勁」。李小龍說過:「我的全部功夫精粹就兩點――近身與發力。」如果有人學到了,不管面對何種類型和等級的對手,他都能像閃電一樣地貼近對方,並以霹靂般的能力重擊對手,將對手打倒。就連上世紀90年代風靡全球的80公斤級散打冠軍比利時的杜桑也在西安市找了位形意拳拳師學習中國武術,我們自己又有什麼理由不尊重自己的文化瑰寶呢?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武術也一樣要了解對方,更要了解自己,戰勝自己才是最強的。不但要從套路中找到合力,還要從中找到技術方法。所謂的套路就是打術方法的統合,「中國拳」的擊法也是一流的。電視上熱播的世界各派功夫,這是歐美組織的,他們也對中國武術做出了研究和評價,研究的結果是認為中國武術的特點是「快」。而對於中國武術比其它搏擊術快的原因,他們只看到了表面,而不解其蘊含的機理,其實質的原因就是我們有著優秀的傳承。古人在實戰中、理論中已總結出了快速的、有效的技法,從武術戰術上就能看出。如腳動快似馬,手動疾如風。平時練習中的「三尺以外七尺以內,如臨大敵之意」。交手時「有人若無人之境,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上打咽喉,下打陰,中間更似虎掏心」;「遇敵好似火燒身,手足齊到方為真」。這些充分體現了武術打法。光這些還不夠,還要有意地去訓練,也就是我們現代人講的心理素質訓練,日本的空手道也有這方面的訓練。我們現在有很多武者卻疏忽了其作用,造成平常練什麼技法都有,一上場什麼都沒了,胡打亂踢,怎麼能達到拳譜中所說的「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的境界呢?只有在不斷的實戰對練中慢慢體會、理解,從儒道釋的文化中尋找真正的自我,才能達到「內不動心,外不著相」的高深境界。武術要想練好,沒有知識是行不通的,文化是我們了解古人領悟武術的最好工具。

弘揚武術乃我輩義不容辭的職責,目前,學拳者似「牛毛」,得道者如「麟角」的現象確實存在,窮其原因就是對自己的文化不了解,全盤西化,使武術打、練分離,讓廣大學武者走入誤區,放棄了傳統文化,以為現在的才是先進的。我個人的意見是,發揚武術應從文化抓起,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才能真正使中國武術立於世界武術最高峰。(來源:《精武》)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武術的養氣和練氣 (轉)
武術技擊5招動態教學!教會你5種技擊的訣竅
武術與英語

TAG: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