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田從豁治療鼻炎醫案精選

病例1:反覆發作的過敏性鼻炎

謝某,女,54歲。初診。

主訴:間斷打噴嚏、流涕及哮喘發作30餘年。

現病史:30餘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鼻癢,易噴嚏、流涕,未予重視。當年入冬後出現氣短、喘悶,夜間咳嗽劇烈,甚則難以平卧,影響休息,夜間及寒冷季節發作頻繁,曾在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數年前於協和醫院查過敏原,對屋塵蟎、粉塵蟎、艾蒿、蝦等多種物質過敏。後行脫敏性注射治療,但未能堅持,現吸入激素(舒利迭)治療,咳嗽控制尚可,但噴嚏頻繁,惡寒,故來就診。刻下症:鼻癢,易噴嚏,流清涕,遇寒明顯,偶有氣短、喘促,咳嗽,咳少量黃痰,惡寒,形寒肢冷,納可,眠差,二便尚調。

既往史:子宮內膜異位症10餘年,已行子宮摘除術;白細胞減少症5年,近期未複查。

專科檢查:鼻翼紅潤,桶狀胸,未見杵狀指。

舌脈: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中醫診斷:鼻鼽。證屬肺氣虛弱,衛外不固。

西醫診斷: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

治法:益氣固衛,宣肺利竅。

治療:

  • 針灸:

    1. 取穴:大椎、風池、定喘、頸1~7夾脊、印堂、鼻通。

    2. 刺灸法:大椎芒針向下平刺,風池向對側鼻尖直刺,定喘、頸1~7夾脊向中線斜刺,印堂、鼻通平刺,採用平補平瀉針法,留針30分鐘。針後在大椎、背部膀胱經走行部位拔罐,留罐5分鐘。

  • 中藥:

  • 石韋15克,炒蘇子15克,炒萊菔子15克,杏仁10克,川貝10克,桔梗10克,紫菀10克,竹茹10克,穿山龍15克,地龍10克,枇杷葉10克,五味子6克,細辛3克,白茅根15克,甘草10克。7劑,水煎服,每日一劑。

    複診情況

    患者2診:鼻癢、打噴嚏、流鼻涕癥狀明顯好轉,自覺體力較前較強,偶有喘促咳嗽,無咳痰,微惡寒,納可,眠可,二便調,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此乃肺氣已逐漸恢復,祛除寒邪由表而散之象,效不更方,治法同前。

    患者3診:外出感受寒邪後鼻癢、噴嚏、流清涕等癥狀加重,咳嗽,咳少量黃痰,惡寒,形寒肢冷,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此乃衛外不固,感受寒邪,風寒束表之象,故加用百會叢針刺,以加強大椎升提陽氣之力,加用曲池、外關以配合風池祛風散寒解表,余穴不變,中藥同前。

    患者4診:惡寒、形寒肢冷癥狀消失,鼻癢、打噴嚏、流鼻涕癥狀明顯改善,但仍偶有喘促咳嗽,無咳痰,納可,眠可,二便調,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因風寒束表之象已消失,故去百會、曲池、外關、余穴同前,中藥同前。

    患者5診:患者訴諸症減輕,最近一周未出現喘促咳嗽癥狀,體力較前明顯增強,余無特殊不適。為鞏固療效,繼續針葯並用治療1次,治法同前。

    5診後患者癥狀基本消失,未再來複診。隨訪3個月,癥狀未再反覆。

    按語

    過敏性鼻炎又名「變態反應性鼻炎」,是由多種特異性致敏原引起的鼻黏膜變態反應性疾病,屬中醫「鼻鼽」的範疇。本案患者為中年女性,年過七七,已精氣減半,肺氣虧虛,且因先天不足,稟賦異常,致使御邪無力,使病發於少年之時。遷延日久,30餘年不愈,久嚏久咳,又加重肺氣之耗損,肺主宣發衛氣,肺氣受損,衛外無權,寒邪乘虛而入,則見惡寒,形寒肢冷;入夜及天寒時陽氣更加虛弱,故癥狀更明顯;肺主氣而司呼吸,肺氣不宣,宣發肅降失常,則見咳嗽、氣短、喘促,甚則難以平卧;鼻為肺之竅,故患者出現鼻癢、好打噴嚏、流清涕等癥狀。證屬肺氣虛弱,衛外不固。治宜益氣固衛,宣肺利竅。

    針灸治療選督脈與手足三陽經交會穴大椎以通陽宣表,配合風池以加強祛風散寒之功,給邪以出路。加經外奇穴定喘以止咳平喘,三穴合用,共奏助陽散寒、祛風定喘之功;鼻通位於鼻根,印堂位於鼻上,此二穴均為局部取穴,有宣通鼻竅之功,為治療鼻炎之要穴;配以頸夾脊穴,可通竅醒腦,加強經氣條達;足太陽膀胱經為人之藩籬,故針後加拔罐,可補益諸臟腑經氣,又可激發在表之陽氣,增強衛外之力,故可安內攘外,使風寒之邪難以侵襲。

    因「久病皆由痰作祟」,又患者咳嗽,咳黃痰,故中醫治療以祛痰為先,以紫菀、竹茹、川貝化痰止咳,炒蘇子、炒萊菔子、杏仁降氣化痰,桔梗宣肺祛痰,一宣一降,共奏通調肺氣之功,使肺之宣發肅降有調;枇杷葉、石韋可加強諸葯清肺止咳之功;細辛既可辛溫解表,又可溫肺化痰;五味子可溫肺,斂肺氣;因病久入絡,故以穿山龍、地龍搜絡祛邪;桔梗可飲葯上行,直達咽膈;甘草調和諸葯。諸葯共行,以達化痰止咳、宣肺利氣之功。針葯並用,共奏益氣固衛、宣肺利竅之功。

    病例2:鼻塞為主的過敏性鼻炎

    曾某,女,30歲。初診。

    主訴:鼻塞頭痛8餘年。

    現病史:患者鼻塞頭痛8餘年,無流涕,因鼻塞而致頭痛,以右側為甚,說話時鼻音重,無明顯鼻癢、目癢等癥狀,納可,二便正常,眠差,夜間易醒。月經不規律。痛經不甚。外院曾查過敏原,對塵蟎過敏。

    檢查:形體消瘦,鼻音重。

    舌脈: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中醫診斷:鼻窒。證屬肺氣虧虛。

    西醫診斷:過敏性鼻炎。

    治法:疏風通竅,補益肺氣。

    治療:

  • 針灸:

    1. 取穴:大椎、風池、攢竹、鼻通、太陽、盲俞、關元、歸來、血海、列缺。

    2. 刺灸法:大椎向下斜刺,太陽、盲俞、關元、歸來、血海直刺,列缺向上斜刺。使用1.5寸毫針,平補平瀉手法,留針30分鐘。

  • 中藥(自擬方):

  • 荊芥10克,防風10克,威靈仙10克,辛夷花10克,桑寄生10克,羌活10克,丹參15克,牛膝10克,川芎10克,蒼耳子10克,柴胡10克,香附10克,炙黃芪30克,甘草10克。7劑,水煎服,每日1劑。

    複診情況

    患者2診:患者上次針灸後即刻鼻竅通氣,持續數小時後又出現鼻塞。本周仍有鼻塞,但有時通暢,夜間鼻塞加重,頭痛減輕。針灸治療同上,每周針2次。

    患者7診:鼻塞明顯好轉,白天鼻塞時通時塞,通時較多,夜間仍有鼻塞。已無頭痛。本次月經無痛經。繼續目前治療。

    按語

    過敏性鼻炎可分為流涕型和鼻塞型。流涕型過敏性鼻炎可歸於中醫「鼻淵」「鼻鼽」的範疇,其中以流濁涕者稱「鼻淵」,流清涕者稱「鼻鼽」。該患者癥狀以鼻塞為主,病程長久,中醫稱為「鼻窒」,可按「鼻淵」「鼻鼽」治療。上述二病,病程長久者表現為虛證。《靈樞·本神》曰:「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患者長期鼻塞,鼻竅不同,肺開竅於鼻,乃肺氣虧虛,不能宣通鼻竅,無明顯寒熱之象,故辨證為肺氣虧虛。

    針刺治療,取大椎振奮督脈之氣,使陽氣上達;風池為祛風要穴,屬足少陽膽經,為足少陽經、陽維脈之會,具有清熱解表、明目利鼻的功效;攢竹屬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眉頭,針刺時針尖朝向病所,具有清風散熱、通竅止涕的作用;鼻通為經外奇穴,位於上迎香內側,鼻翼軟骨盡處,其內與內迎香相對,具有通利鼻竅的作用;盲俞、關元、歸來為田老調節女性月經的常用穴方,位於腹部,配合血海起到補益腎經、活血調經的作用;列缺手太陰肺經,為手太陰肺經之絡穴,具有解表散邪、宣肺理氣、通利咽喉等功效,是田老治療咳嗽的常用腧穴;太陽具有疏理局部經絡氣血、醒腦活絡止痛的功效。

    中康學堂

    弘揚中醫 中康領航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緩解鼻炎懿君中醫有妙招招
    路邊這種草,又稱「鼻炎草」,治鼻炎效果好,你認識嗎?
    穴位注射治療過敏性鼻炎
    兒童鼻炎

    TAG:鼻炎 | 治療 | 乾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