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該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競爭?
開學已經倆月了。「靜觀育兒」微信上一位媽媽焦慮地問:
「我孩子現在讀學前班,我擔心他跟不上,怕老師不喜歡他,該如何幫助他不掉隊才好呢?從開學到現在,我每天都陪他寫作業,他累我也累。最近開始,他做題目都會先看看我,特別不自信,這樣讓我更加火大,操碎了心啊!現在社會競爭這麼大,我不希望他……」
為了保證孩子不被同班同學落下太多,為了確保老師不批評自己的孩子,這位媽媽每天早晚都會單獨給孩子出題目。剛讀學前班的5歲多的孩子,每晚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多複習一個小時的數學與拼音,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還要再把頭一晚上做錯的重溫一遍。
這個案例,我聽起來都覺得壓抑。腦中浮現的一個畫面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競爭能力,這位媽媽不惜採用「搶跑」的方式,拽著孩子的衣領,陪孩子一起踏上了一條她所幻想出來的跑道上。
這個媽媽其實自己對於生存是有很多焦慮的。她把這個焦慮,整個兒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同時,她也把自己的無助感投射給了孩子。孩子果然變得「無助」起來。比如媽媽自己提到的,孩子開始在做一個題目之前,要先看一看媽媽,媽媽確認後,他才敢下筆。孩子的表現,反過來又會讓媽媽確信,「孩子的確需要我的幫助,沒有我處處操心他怎麼辦?」於是,整個事情就陷入了惡性循環當中。
想想就讓人唏噓。
的確,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裡。父母關注孩子的競爭能力,這很好。但是,我們到底該給孩子什麼樣的競爭呢?下面的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有育兒問題,留言就好。
避免給孩子太多情感負擔
回到本文開頭那個案例。作為獨生子女,唯一的那個孩子承載著媽媽高度的關注。物質上無條件滿足的同時,孩子的心靈空間也被媽媽侵佔了。媽媽的憂慮和期待太沉重了,孩子接不住,他很害怕自己哪裡會做錯了,也搞不清楚如何做才能讓媽媽放鬆一些、開心一點。於是,他乾脆呆在那裡,一切等媽媽做決定。最後,連本屬於自己的學習,孩子也拱手交給媽媽去做決定了。這樣的孩子,他們還未開始走向競爭,其實就已經放棄了。而催逼他們放棄的人,恰恰是自己的父母。
如果可以,給孩子兄弟姐妹,或者,一起成長的固定的小夥伴
現在,但凡寫「二胎」如何養的文章,都會很火,原因不外乎「物以稀為貴」。的確,現在能夠擁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可算非常幸運的孩子了。
兄弟姐妹之間有著天然的競爭關係。這對提高孩子的社會化、競爭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很常見的,一個孩子吃飯一般都是父母跟著屁股後頭喂,兩個孩子吃飯卻很容易出現「搶飯吃」的局面。比如,一個家庭里,老大考上了大學,往往老二、老三也會跟著考上大學。
日常生活中,兄弟姐妹間的競爭會無處無在。潛移默化,競爭意識會內化到孩子們的血液里,成為一種本能。而且,這種競爭不用父母刻意去教,孩子自然就會了。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又一明證。
當然,沒有兄弟姐妹的,也可以通過準時讓孩子入園、為孩子和他的同學提供更多玩耍、交流機會等,去為孩子營造群體成長環境。
父母要做父母該做的事,避免和學校教育重疊
父母可以為孩子做什麼?盡量無條件愛孩子,接納孩子原本的樣子,為孩子找到興趣所在並給以鼓勵和支持。獲得愛和尊重的孩子,內心能量會非常強大;能夠有幸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孩子會從中吸取豐富的、富有競爭力的自信心。
最忌的,是父母沒有做上述,反倒去做和學校教育重疊的事,比如永遠在關注孩子學校裡頭的成績,排名,今天做錯了幾道題,明天是不是該上個課外補習班,等等。
這樣的孩子也許看起來會比較好勝。但我們必須知道,這是被大人刻意「比較」出來的,是過重的得失心,並非真正的競爭能力。
孩子們必須要在家庭里,獲得不同於學校的情感的關注和支持。如果孩子在學校接觸的都是學習,回到家從父母口中聽到的還是學習,那麼孩子要麼崩潰,要麼變得麻木,要麼會非常叛逆。
引導孩子,有能力面對挫折
很多父母會把「挫折」視為洪水猛獸。他們擔心「失敗」會打擊孩子,於是像母雞一樣支起大翅膀,無微不至地關注孩子可能遭遇到的挑戰,儘可能地替孩子在前進道路上打掃障礙。
這些父母必須了解,人生路上不如意十有八九,孩子總要長大。現在就把孩子養在溫室里,只會讓孩子未來競爭力全無,因為他們不曾經歷過任何的歷練。
每個人一路上都會遇到很多障礙,也會遭遇很多「失敗」,但那都叫經歷,或者叫經驗。換些比較沉重的詞,那也只是「問題」、「困難」,或者小的「挫敗」。我們的競爭能力恰是在這樣的經歷中成長起來的。
如果因為一件事情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發展就叫做失敗的話,那遍地都是失敗者了。
怎樣才是真正的失敗者?我曾經講到過:
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人,或者通俗說,是沒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們是失敗者。
總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人,他們是失敗者。
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整日自怨自艾、缺乏價值感的人,他們是失敗者;
不能正常履行自己的社會功能,即不能與他人建立合作、信任、尊重的關係的人,他們是失敗者。
所以,請引導孩子積極地面對挫敗。當孩子在一個方面失敗了,抱抱他們,告訴他們這是常會發生的事。然後,再為孩子在其他方面尋找機會,幫助孩子獲得更多成功體驗。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有些時候,我會比不上別人,但我其他方面也比別人厲害。整體上說,我仍然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教會孩子幫助別人、懂得替別人的成功鼓掌
現在這個社會,靠一個人單打獨鬥是無法真正勝出的。這是一個講求合作、共贏的時代。不用多說,每一個父母肯定都明白。
每次帶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不妨多關注孩子「照顧他人、幫助他人」的時刻,並及時給以表揚。
一場比賽,如果你的孩子輸了,陪他接受結果,並鼓勵他去給勝利者鼓掌、祝賀。
誰知道在未來,真正的勝利者會是誰呢?
此前,關於孩子們的競爭,靜觀育兒還有一篇舊文,是從孩子「攀比」現象入手聊的,也一起分享給大家:
我們該拿爭強好勝的孩子怎麼辦?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給對象發消息說:我家床塌了,可以去你家睡覺嗎?他會是什麼反應?
※【明天吃什麼】驢打滾
※音頻處理中的「監聽」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人在倒霉的時候,喝涼水都會塞牙?
※KKRC推出以舊換新服務 想用CA10換一台CA30的小夥伴還在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