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需要「營養」 -燕南飛-搜狐空間
2010-02-03 00:4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污染的加劇,人們越來越重視營養保健。食物營養直接關係著人的體質壽命,而精神「營養」也不可忽視。心理不健康的人,身體多不健康,即便原本有健康的體魄,也會因心理障礙毀於一旦。
從一些案例中可看到,貪官一旦被立案調查,他們的身體狀況就急轉直下。心理調查顯示,官員在受賄後,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日夜處於恐懼中,食不知味,寢不安席,再好的營養也保證不了健康的身體。在普通人中,癌症、心腦血管、消化和內分泌系統以及精神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急劇上升,這除了與不科學的飲食結構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外,不能不說與許多人的心理不健康有密切關係。人體長期處於消極狀態或受到強烈的精神刺激,都會使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降低機體的免疫力,進而誘發各種疾病。
精神「營養」廣泛存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如良好的人格品質、高尚的精神境界、完善的個性、平衡的心態、積極樂觀的情緒……這些都有助於身體健康的長久保持.
心理鍛煉亟待加強
要想長壽,加強心理鍛煉比體格鍛煉更為重要,無論是愉快或不愉快的情緒,都應控制在適度範圍之內。如果某些刺激引起情緒情感變化十分強烈,而且持續的時間較長,勢必影響心理健康,最終導致心身疾病。因此,平日加強心理鍛煉,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始終對人生境遇有一個正確態度,那麼,即使受到強烈的外界因素刺激,也能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與控制,消除不良情緒情感的影響,維護心理健康,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
淡泊以明志
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人體健康的保證。人無煩憂當然好,但是,現實工作和生活中不可能每天都是稱心如意,評職晉級、崗位調動、家庭變故……一旦接受不了,心理脆弱者就有可能產生心理疾病,嚴重者可能還會自殺。所以,人的心態是否平衡與其自身的健康息息相關。醫學研究證明,人的精神狀態能促發癌症,也能抑制癌症。德國哈默博士根據500位病人的資料分析研究發現,心態猶如控制癌症的閥門,在惡劣情緒的衝擊下,人們頭腦中的一個程序會出現錯誤的編製,可引起體內細胞的變形。一個不正常的細胞經過1~5年時間成倍增殖20次後,就發展成癌細胞集結,因此產生癌症。很多老壽星都是心地寬廣、豁達、樂觀的老人,這從反面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健康內涵有道德
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把道德修養納入了健康的範疇。健康者不以損害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別真偽、美醜、善惡、榮辱的是非觀念,能按照社會行為規範準則來約束、支配自己的言行。高尚的道德品行、良好的心理狀態,能促進人體內分泌更多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醯膽鹼等物質,這些物質能幫助神經細胞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促進人的健康長壽。
健身重在健心,養身重在養心,如何健康長壽,這個秘訣就掌握在我們每個人的手中。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