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文獻中看廉政文化

從古代文獻中看廉政文化

前年初夏,為寫《范仲淹傳》,我跑去山東青州范仲淹公園尋找靈感,於此得了個意外驚喜。公園裡有座三賢祠,范公之外的另外二賢,一個是富弼,一個是歐陽修,生前三人是志同道合的鐵哥們,如今一起享受民間香火。我當時高興得忘形,在歐陽公面前就多了一句嘴:從前熟背過您的《醉翁亭記》,卻不知老人家的《朋黨論》亦精妙絕倫,與范公的朋黨觀遙相呼應,功莫大焉!   彼時,我下榻於青州某酒店。是夜即得奇夢,歐陽公辛苦登上高樓,要找我說話,我受寵若驚,殷勤求教。他自袖中取出一冊《廉恥說》示我,曰:知道你是山右河東人氏,特來會會。想當年,老夫也曾宦遊貴桑梓,那裡曾是堯天舜日、古晉大地,「啟以夏政,疆以戎索」「利器明德,以厚民生」,尤其吏治修明,多出著名廉政人事。對照而今世事混沌,老夫不禁感慨叢雜,遂作此拙文《廉恥說》,以求濟世;另外,有心鉤稽、整理故晉廉政人事成冊,樹以楷模,必大有利於後世焉。可惜隨范公埋身時政,迄未成篇,遂成終老憾事……。歐陽公此言一出,我聞之動容,伸手去接《廉恥說》,嘎然夢覺。回來急翻《歐陽修集》,卷130果然有《廉恥說》,其「廉恥,士君子之大節」一句,即響若雷霆,聲震千古。回頭急讀晉國廉政故事,確如歐陽公所言,最能教化官民,實應輯錄成書,舉世推廣之。可惜自己手中有活,再說於晉史不熟,一時也積聚不起那麼大的能量,遂激動了一下也就罷了,居然未能使先賢如意,至今想來,一直抱愧。   前天,忽然看到一部《晉國廉政故事》,洋洋45萬言,編者從《史記》《左傳》《國語》《戰國策》等諸多經典史籍中,選取了100個與廉政有關的晉國故事,分「正氣篇」「為公篇」「誠信篇」「從政篇」「廉潔篇」「法治篇」「修身篇」「警示篇」「懲腐篇」「和諧篇」共10個單元,用現代文學語言一一道出,既生動耐讀,又有學術支撐,不失歷史真實。論故事膾炙人口,論人物活靈活現,論警示入心入骨。據說點評者段協平先生為此查閱了上百萬字的相關資料,加上他敏銳超越的思路、犀利新穎的文筆,看似錦上添花,實為雪中送炭,為本部厚重之作再加厚重、有價值之作再附含金量。讀罷掩卷而思,第一個念頭,這不就是歐陽先賢的夢中期許嗎?這不就是對《廉恥說》的當代文學解讀嗎?   其實,在歐陽公之前,中國的廉政文化早已形成,可謂源遠流長。《周禮》提出,對官員有「六廉」之考核: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用現在的白話說就是:一個「人民公僕」,必須具備善良、能幹、敬業、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政治品德。孔子說:「行己有恥」,也是這個道德命題。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管子·牧民》曰:「國之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就是在歐陽公之後,倡導「廉恥說」者也代不乏人。明人郭允禮撰成《官箴》,系統提出「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吏不敢慢,廉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為對「公廉」的經典闡釋。明末顧炎武說得更來勁:「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直至近代前夜,龔自珍還在大聲疾呼:「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明良論二》)可見,歷來思想家已然有所共識:士君子,尤其是廟堂士大夫,立世做人、為官行政,必須知廉恥、守大道。「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聽聽,把廉政問題直接與天下治亂和國家安危掛起鉤來,你說這多麼要緊!   新中國成立以來,於廉政問題也看得極重、抓得極緊。當前,反腐倡廉已成為最熱門「國題」。歐陽修等諸多先聖先賢的「廉恥」「廉政」種種論說,已然極具現實意義。認真剖析不知廉恥、貪腐壞政的深層次根源,除了其它方面的原因外,文化方面的原因亦非常顯著。國際反腐理論認為:一些發展中國家之所以腐敗現象比較嚴重,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教化不足,從社會心理到文化層面,腐敗總有那麼一種不斷釋放負能量的落後文化支撐,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和生活方式。事實證明,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廉政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這個社會的廉政狀況和水準。廉政知識體現人的素質,廉政規範體現社會的文明程度,廉政信仰推動人們形成良好的廉政修養和生活方式。以公認的世界最清廉的國家芬蘭為例,在那裡,廉政文化已深入人心,清正廉潔已經融入了芬蘭民族精神,升華為一種文化品格,透明國際的 「清廉指數」顯示,芬蘭連續五年被評為世界上最清廉的政府,這不是僅憑几場反腐倡廉運動就可以辦到的。所以說,反腐敗不僅僅是一場政治鬥爭,也是一場要花大力氣的文化鬥爭。廉政文化,是人們關於廉潔從政、從業的思想、信仰、知識、行為規範和與之相適應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評價的總概括,從根本上反映著一個階級、一個政黨的價值觀及其執政理念、執政目的和執政方式,是人們廉潔從政、從業行為在文化和觀念上的客觀反映。從文化的角度來審視廉潔,以廉潔的尺度來評判社會,是廉政文化的根本特徵。廉政文化的主要特性一是主體的大眾性,主要表現為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廉潔氛圍,以健康向上的廉潔文化充實社會公眾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權力性,主要表現為掌握社會公權力的管理者廉潔自律,執政為民;三是實施的職業性,主要表現為各職業階層的從業人員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四是組織的公共性,主要表現為機關、團體等社會公共組織處事公道正派、誠實守信、廉潔高效。社會主義廉政文化,是以先進的廉政制度為基礎、以先進的廉政理論為統領、以先進的廉政思想為核心、以先進的廉政文化藝術等為載體、以「廉潔」為主題開展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動,方可打造出來。只有大力推進這種廉政文化建設、徹底瓦解腐敗產生的社會文化基礎,真正的「芬蘭式廉潔」才會出現。   當然,我們今天講晉國廉政故事,並非要將我們現代的廉政文化建設完全納入古代「清官文化」的軌道,需要而且必須賦予其新的內涵和時代特徵。我們的廉政文化,要用新思維、新思想教育官民,用美好的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普世榮辱觀引領風尚。實現這一偉大人文跨越,僅靠過分依賴於個人品質和道德的「清官文化」,靠一系列褪卻時代色彩的《廉恥說》種種,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這一點,歐陽公在天有靈,不僅能理解,而且會喝彩。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古代:玉器中的動物世界欣賞(八)
中國古代總督3
古代JI女是如何勾引誘騙PIAO客的
古代青銅專題

TAG:文獻 | 文化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