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案例教你做好情境領導

全同在某大型家電產品公司工作,前幾年因為工作特別突出被從基層職員提拔為西區的大區經理。他現在管理著10個人。

  全同認為自己是「富有人情味的人」,但他的手下工作效率並不高。全同的手下出現了分化,一部分人有能力而且積極地完成工作,而另一些人則顯得對工作漠不關心且難以完成工作。有兩個典型:王強和吳力。王強已經工作四年,是個靠得住的人,平時關心顧客,工作有效率。全同與王強處得很好,而且他相信王強能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完成工作。

  吳力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他在這個崗位上的時間還不到一年。在全同看來,吳力在與同事的交往上花了太多的時間。每天吳力都是第一個下班的人,他幾乎沒有完成過規定標準75%的工作量。全同經常找吳力談話,明確的告訴他應該達到的目標和標準。但沒有什麼效果。

  在一次溝通技巧培訓課程結束後,全同決定對每個人要更加友善和坦誠,尤其是對吳力和其它表現差的人,他要更關心他們的生活、理解他們的感受。因為從前他給了他們太多的壓力,要求他們取得更高的績效並建立有紀律的工作習慣。他希望吳力(還有其他人)會逐漸成長並進入良好的工作狀態。

  兩個星期後,全同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心情沮喪。他在自己領導風格方面所做的改變顯然是不成功的,不僅吳力的績效沒有提高,而且其他僱員(包括王強在內)的工作業績與以前相比,都出現了下滑。假日購物黃金季節正處於關鍵時刻,全同的老闆正不斷的向他施加壓力,要求他馬上進行改進。

  全同想知道: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情境領導的來由

  1969年,美國組織行為學家保羅?赫塞博士(PaulHersey)出版了《管理與組織行為》(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alBehavior),並在書中全面闡述了情境領導模式。赫塞認為:只有以不同的領導風格配合部屬的不同發展階段,才能高效達成目標,這種方法稱為情境領導。這一理論一經推出,立即受到了西方企業的廣泛關注。1975年,保羅赫塞創立了美國領導力研究中心,推出情境領導(SituationalLeadeDship)培訓課程。30多年來,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一千萬的職業經理人接受過情境領導課程培訓。該課程更成為GE、愛立信、摩托羅拉、IBM、微軟(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通用汽車、蘋果公司的高級經理人的常年必選課程。

  員工「情境」——四個發展階段

  員工的成長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D1:有意願,沒能力」的階段,第二階段為「D2:沒意願,沒能力」,第三階段為「D3:沒把握,有能力」,第四階段為「D4:有信心,有能力」。

  員工剛進入公司時,往往衝勁十足。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心要證明自己的能力,以便順利渡過試用期,站穩腳跟。這一階段的員工有強烈的工作意願,但缺乏工作能力。其工作狀態為「D1:有意願,沒能力」。

  但是一般來講,這種興奮的狀態不會維持很長的時問。當員工進入公司一段時間後,發現工作不像他想像的那麼簡單,公司自身和內部配合也存在很多的缺陷。工作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這時員工的工作熱情會急速下降,工作積極性跌到谷底,有的甚至懷疑自己的選擇。這一階段的員工沒有工作能力,也沒有工作意願。進入「D2:沒信心,沒能力」的第二階段。

  而當員工慢慢能勝任工作,作為領導者應該更多授權給員工,因此員工要漸漸離開領導者的庇護,時常自己作決定,會出現信心不足的情況,於是就進入了「D3:沒把握,有能力」的第三階段。

  最後這名員工一步步走向成熟,而領導者斷定他到了「D4:有信心,有能力」的第四階段後,就可以完全授權給此員工了。如圖所示:

  在上面的案例中,王強和吳力分別處於什麼成熟度狀態呢?分析一下就會發現,王強是處於「D4:有信心,有能力」的第四階段,而吳力則是處於「D2:沒信心,沒能力」的第二階段。

  四種領導風格

  領導者每天都在做什麼呢?

  可能的回答是:制定公司目標,做計劃,分配工作,監督、指導下屬工作,進行績效考核,讚揚下屬,與下屬進行溝通,解釋公司目標,參加必要的公關活動,閱讀報告,寫公文等等,這些事都是領導者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透過領導者的這些日常行為,可以把領導者的行為分成兩種:指揮性行為和支持性行為。

  指揮性行為包括:確立目標、組織安排、確定時間進度、指導、控制等。

  支持性行為包括:支持、溝通、鼓勵互動、有效傾聽、提供反饋。

  在不同的領導者身上,指揮性行為和支持性行為的強弱、偏好也不同。根據指揮性行為和支持性行為的不同組合,我們會得出四種不同的領導風格,如圖所示。

  第一種領導風格是告知式,用S1來表示。其指揮性行為較多,支持性行為相對較少。通常他會告訴你做什麼,為什麼,什麼時候完成,怎麼做等等。決策由領導者自己來制訂,更多的採取單向溝通的方式,領導者說下屬聽。採用嚴密的監督,必要時運用制度和規則來進行約束。

  第二種領導風格是推銷式,用S2來表示。採用的是一種高指揮、高支持的方式。用推銷式風格的領導者在做決定時通常會徵求下屬的意見,在聽取下屬意見的基礎上最終做出決定。決策的控制權仍然掌握在領導者手中。推銷式的領導者會在巡視中隨時給予下屬反饋,認可員工好的行為和表現,糾正工作偏差。

  第三種領導方式是參與式,用S3表示。參與式領導風格採取高支持、低指揮的方式,即多支持,少指導,盡量激勵下屬自己去做,而不是告訴下屬如何去做。參與式領導風格和方法在做決策的時候有一個特點,就是讓下屬參與進來,創造一種寬鬆的氣氛;鼓勵下屬提問,跟下屬共同做決定。一個參與式風格的領導者常常舉行團隊會議,通過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大家共同做決定。

  最後一種領導方式是授權式,用S4表示。授權式的領導風格採取低支持、低指揮的方式,讓下屬自行決定如何做。授權式的領導風格和方法將決策權完全交給下屬,允許下屬去進行變革,明確地告訴下屬希望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糾正工作中的錯誤,讓下屬在一個更為廣闊的平台上進行工作。

  風格與「情景」的匹配

  相對於員工的四個不同階段,領導者也應採取四種不同的領導模式。當員工在第一階段D1時,領導者要採取S1「告知式」來引導並指示員工。當員工在第二階段D2時,領導者要採取S2「推銷式」來解釋工作從而勸服員工。而當員工在第三階段D3時,領導者要採取S3「參與式」來鼓勵勵員工解決問題。如果員工到了第四階段D4,領導者則要採取S4「授權式」來將工作交付給員工,領導者只需做觀察和監控的工作。

  只有管理風格與員工的成熟度相匹配,才能發揮員工的最大能量,實現管理的最大效率。如圖所示。

  上面案例中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開始時,全同對「D2:沒意願,沒能力」的吳力採用了S1「告知式」的領導風格,「明確的告訴他應該達到的目標和標準」,「並建立有紀律的工作習慣給他們帶來了許多的壓力」。問題是吳力並沒有意願去認真執行,也沒有實際執行做好工作的能力。僅僅要求工作結果,而不去手把手地指導和鼓勵,吳力是不可能做好的。

  「在一次溝通培訓課後,全同決定對每個人要更加友善和坦誠,尤其是對吳力和其它表現較差的人,他要更關心他們的生活,而且他要開始理解他們的感受」。全同放棄了S1,而改用S3「參與式」來激勵員工解決問題。雖然對吳力提高工作意願有所幫助,但是由於缺乏實際能力,「吳力的績效沒有得到提高」。

  對於D4的王強,全同在開始時採用了正確的S4「授權式」的領導風格,但是接受培訓後,也同樣改成了S3「參與式」風格。「參與式」的「友善、坦誠、關心」在王強看來,很可能被理解成「干預、插手、不放心」,所以「包括王強在內的其他員工的業績與以前相比,也都出現了下滑」,就不難理解了。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S3「參與式」、S4「授權式」領導風格在處理時間緊急的情況,例如案例中的「假日購物黃金季節正處與關鍵時刻」,效果會較差。

  領導風格評測

  現在我們知道了對於D1-D4的成熟度員工,要分別用S1-S4的領導風格去管理。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不容易做到,原因是每個領導者都有自己習慣使用的風格範圍。我們會在無意識中用一種習慣的風格去管理所有的下屬員工。案例中的全同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人」,他習慣的領導風格一般來說是S3「參與式」或S4「授權式」。但這種風格對於低成熟度D1、D2的員工,效果卻很差。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假日購物黃金季節的關鍵時刻」,就更要命了。

  所以,作為領導者,了解自己的風格範圍,時刻注意在必要時克服惰性和缺點、調整風格,就至關重要了。這一點,國外有成熟的評測工具幫你做到。

  領導風格自評表由十二個情境組成,代表各種不同的環境、團隊準備度的狀態與可選擇的領導風格。當你完成「自評表」時,你就選擇了在那種特定情境中你的領導風格。同樣,當他人為你完成「他評表」時,他就選擇了他認為在那種特定情境中你的領導風格。通過360度評估分析,你就能了解你的主要風格、次要風格、風格範圍以及風格適應力。風格範圍是指所有你重複使用過的風格;風格適應力則是反映你靈活運用正確的領導風格的程度。

  「中國式管理」還是「外體中用式管理」

  這幾年「中國式」成了頻率非常高的一個詞。「中國式管理」、「中國式營銷」,還有「中國式結婚」,連離婚都是「中國式離婚」。讓人感覺不是滋味。

  「中國式管理」、「中國式營銷」講得多了,就變了味。

  例如編造市場佔有率數據,「全面超越外企」、「外企在中國成功的不到3%」時有耳聞。但是,放眼一看,我們用的手機、看的電視、坐的汽車哪一樣不是外資獨佔鰲頭,就連我們吃的快餐、喝的汽水也都是洋品牌。如果要看利潤榜,結果更是可想而知。

  還有就是,表面文章、以次充好、誇大其詞、虛假宣傳、投機取巧、故弄玄虛,也都成了「中國式」的了。這樣做實際上是在透支中國產品在國人心目中的「信用」,也毒化了管理與營銷理論界在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很難想像:一個只知道走穴秀場的人能成為長跑冠軍;一個只知道花拳繡腿的人能成為世界拳王;一個只知道誇大宣傳的企業能長盛不衰。

  國人的自信心、自豪感暴棚雖然好,但是自信過度,就成了自負。「外體中用式管理」才是目前我們應該大力倡導的正確觀念。

  所謂「外體」,就是外企的理念體系。所謂「中用」就是中國的實際應用。

  中國的企業在市場經濟中最多就闖蕩了短短的十幾年,與那些跨國企業、百年老店相比,只能算是剛出生的嬰兒。中國企業需要更多地向這些「大人」學習。

  大的跨國企業的營銷管理理念,經過數十年的不斷發展,吸收了企業從小到大不同發展階段的精華,補充了在全球近百個國家(包括落後國家)跨文化營銷的實踐經驗,已經相當完善,相當科學,有很好的普遍性和適應性。說它科學,是因為它是可以測試的、可以度量的、可以重複的,就像上面我們提到的360度領導風格評測一樣。如果不能度量、不能重複,只是「只可意會」的概念,就不是「科學」而是「玄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像全世界的將軍都學習《孫子兵法》一樣,中國企業要迎接WTO的挑戰,也應該學習外企系統的管理理念,站到巨人的肩膀上。開拓視野,提升層次。

  中國企業的老總們在實踐中摸爬滾打了很多年,積累了很多切實有效的「招數」。但這些「招數」很零散,沒有形成體系,沒有成為普遍指導意義上的理論方法。將來遇到新的實踐,還要繼續摸索。如果中國的企業能夠虛心學習「外體」,並與「中用」很好的結合,中國的企業一定能夠少走彎路,長盛不衰。從這個意義上說,過分吹捧「中國式管理」,妄自尊大,並不是國人之福,而是國人之禍了。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領導最不想用的就是「有能力」的員工,怎麼辦?學點職場厚黑學!
職場潛規則:與領導相處的5條禁忌和底線,看看你占幾條?

TAG:領導 | 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