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如是閱經。

(二十三)昔承慈示閱經之法,謂:「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器鈍劣,亦可消除業障,增長福慧。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甚麼義,此一段是甚麼義,全屬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因茲業障消滅,福慧增長乎?」弟子似覺此段訓示,為閱經無上妙法。但所謂不起分別,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是否但以竭誠盡敬,將文字認得明白,音讀念得圓熟,如老太婆念經之模樣乎?以前弟子頗慮,照不分別不加理會文義閱法,或至難能心得,不生法喜。故每讀《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即口誦心維極樂莊嚴,普賢慈悲縈迴胸臆,法喜盎然。繼思如此讀法,未免落於凡情妄想,卜度思量窠臼,縱使微有所得,譬如四大海水,澎湃汪洋,以手掬之,反只涓滴。正如師訓所謂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乎?  答,文義明顯者,何妨了了。但不特生心動念理會耳。非並讀而了了亦不可也。  (二十四)又見一僧,識字不解意,乃持誦《法華》,而歡喜之情,溢於眉宇,可知能生法喜,與不生法喜,非專關於文義之洞解與否。果能以恭敬心,慈悲心,不起分別心,不理會文義心,驀直讀去,自然獲受實益,增長法喜。意擬今後照此讀法,迴向菩提,未知於師訓原旨,有無違異否?   答,世間聰明人,多是心常理會。於義理則可得。於法喜則難得也。  (二十五)又讀與誦,功德孰大?  答,孔子讀《易》,韋編三絕,讀益為大。否則孔子何得如此勞勞翻閱也?韋編三絕者,木板或竹簡之皮繩,已斷過三次。其翻閱之數,則不勝其多也。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印光大師文鈔》第五卷 示柴也愚居士書 復愚僧居士書 復邵慧圓居士書
論理事:性相顯密 悉是一如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中陰救度:印光大師《臨終三大要》述義
印光大師《復鄭伯誠居士書》
祖師語錄:印光大師說不能看破女色必然後患無窮

TAG:大師 | 印光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