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科疾病----瘡瘍病----概論
09-18
瘡瘍病 概 論 瘡瘍是各種致病因素侵襲人體後引起的體表化膿性疾患。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是中醫外科範圍最普遍、最常見的疾病。它包括了所有的腫瘍和潰瘍。其臨床特點,在腫瘍階段一般以紅、腫、.熱、痛為主,在潰瘍階段則多以潰腐流膿及機體組織損傷為主要癥狀,可伴有功能障礙及全身中毒癥狀。 瘡瘍是中醫外科的臨床基礎部分,古人曾有「瘡者創也,瘍者傷也」的解釋,把瘡瘍看作是機體在致病因素作用下產生損傷病變的一種疾病。歷代中醫外科文獻常用「癰疽」來概括瘡瘍疾病。《醫宗金鑒、外科心法.癰疽總論歌》認為「能療傷寒雜證易,普察癰疽腫毒精」,說明外科的瘡瘍和內科的雜病一樣,是中醫外科醫生必須掌握的臨床基礎學科。 (病因病機] 紅、腫、熱、痛、潰腐流膿和全身中毒癥狀是瘡瘍的主要臨床特徵.每一種具體瘡瘍疾病的致病因素和發病機理都有各自的特異性,但也有其共同的致病因素和病理機制,了解瘡瘍總的病因病機,對瘡瘍的治療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1 致病因素 瘡瘍的致病因素,概之不外於外感(六淫邪毒、特殊之毒和外來傷害)和內傷(情志內傷、飲食不節和房室損傷)兩大類,與總論「病因病理」所述大致相同。但瘡瘍的發病更強調「熱毒」、「火毒」的致病作用。《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癰疽總論歌》說:「癰疽原是火毒生,……外因六淫八風感,內因六欲共七情,飲食起居不內外,負挑跌仆損身形,膏粱之變營衛過,藜藿之虧氣血窮。」對瘡瘍的病因病機作了最基本的概括。外感風、寒、暑、濕、燥等引起的瘡瘍,在初起階段大多不具有熱毒、火毒的紅熱現象,倘若失治或誤治,病情繼續發展,待到中期,就會逐漸顯現紅腫熱痛的火熱之象,即金元四大家的劉河間所說「五氣過極,均能化熱生火。」內傷引起的瘡瘍,大多因虛所致,且慢性疾病居多.喜、怒、思、悲、恐五志過極,郁而化火,可產生熱毒,外發瘡瘍,即所謂「五志化火」;飲食不節,過食肥甘炙煿、醇酒及暈腥發物,損傷脾胃,濕熱火毒內生,亦可發生瘡瘍;房勞過度,腎絡空虛,則易為風寒痰濁侵襲,而成為流痰;肺腎陰虛,虛火上炎,灼津成痰而成瘰癧;肝腎陰虛,陰血不足陰虛而不能制陽則火毒更為熾盛。無論哪一種病因引起的瘡瘍疾病,發展到後期,都會產生潰腐流膿的現象。而膿的產生,系由火熱熬煉血肉,以致肉腐成膿,即《內經》所言「熱勝則腐」。因此可以說,瘡瘍的發生,多有一個化火的過程,與熱毒、火熱關係最為密切,故其治療常以清熱解毒為治療法則。但臨床上外感所致者病相對較輕,而內傷所致臟腑蘊毒發病者病相對較重,治療難度較大,故有盲「從外感受者輕,臟腑蘊毒從內而發者重。」 中醫更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內傷與瘡瘍病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係。脾胃虧虛、肝腎不足、氣血不足、陰精虧虛等常構成某些瘡瘍疾病發病的內在因素,其發病在臨床上形成虛實夾雜的證象,而給辨證和治療帶來一定的困難。這些情況,在臨床診療中應加以重視。如消渴病患者多有陰盛內熱之內在因素,容易感染邪毒而並發癰和有頭疽,這種癰和有頭疽的治療較一般的癰和有頭疽難度更大。再如小兒體質肝腎不足,氣血虧虛,而因外傷染毒,或餘毒濕熱,侵入骨賂,而生附骨疽,其病亦常虛實夾雜,診治難度較大。 2 發病機理 2.1 經絡阻隔,氣血凝滯 無論哪一種致病因素引起瘡瘍的發生,均能導致局部和全身的一系列病理反應。人體氣血,周流全身,循環不息,而「經脈者,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各種致病因素侵入人體後,.就會破壞這種生理功能,引起局部氣血凝滯,營衛不和,經絡阻隔,首先產生腫痛癥狀。所以《內經》說:「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經絡阻塞,氣血運行受阻,氣不通則腫,血不行則痛。《醫學入門.癰疽證治》認為:「先痛後腫,傷乎血;先腫後痛,傷乎氣;腫痛並攻,氣血俱傷。」如人體抗病能力低下,又得不到及時、正確、有效的治療,病情不能及時控制,熱毒熾盛,進一步形成「熱勝肉腐,肉腐為膿」的病理改變,從而導致膿腫的形成。治之得當,患者抗病能力較強,病情順利發展,膿腫潰破,瘡毒得泄,經絡暢通,氣血調和,氣血充足而新肌漸生,瘡自斂,病情癒合;若患者抗病能力差,加上失治或誤治,正氣虧虛,毒邪太盛,瘡毒走散,則變為走黃或內陷等虛證,或即使膿已泄,腐肉已脫,毒邪已攻,因氣血虧虛,新肌難生,瘡口難斂,而病情難以癒合,甚或容易反覆發作。 2。2 臟腑功能失調 瘡瘍大多數為體表的局部病變,但體表通過經絡與臟腑有著密切的聯繫。臟腑功能失調,臟腑蘊毒,自然會導致瘡瘍的發生.如心火熾盛,可致口舌生瘡,胃火熾盛,內臟蘊毒,可致顏面生疔;肺腎陰虛火旺,易生癤與有頭疽;肺腎陰虛火旺,灼津為痰,可致瘰癧,等等。反之,體表瘡瘍邪毒熾盛,超過了人體正氣的生理防禦能力,或機體正氣虛弱,不足以抗禦外邪時,則毒邪可以通過經絡、氣血傳導走散入血,或內陷臟腑,引起臟腑功能失調,產生一系列全身的病理反應,輕則出現發熱、1:1渴、便秘、溲赤等症,重則有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咳嗽痰血等症。如疔毒走散,毒入血分,內攻臟腑的疔瘡走黃;疽毒不泄,反陷於里,內犯臟腑的疽毒內陷。因此,觀察有否臟腑病理反應,可以作為辨別瘡瘍輕重的一個重要依據。 (辨證) 瘡瘍的辨證也是根據陰陽、臟腑、經絡、氣血、津液、衛氣營血等學說,按照四診八綱的原則來辨證的。但瘡瘍的發病較其他外感雜病又有其特殊性,它不但表現為全身癥狀,更有明顯的局部癥狀,所以局部辨證是認識瘡瘍很重要的一種辨證方法。既重視局部辨證,又把它和整體辨證結合起來,這就是瘡瘍辨證的獨特性。 瘡瘍的辨證概要,基本與總論的「辨證」內容相同,本節主要論述辨瘡瘍臨床表現的普遍規律、辨瘡瘍轉化過程、辨瘡瘍特殊體征、辨損骨透膜等幾個方面。 1 辨瘡瘍臨床表現的普遍規律 瘡瘍臨床表現的普遍規律,是指機體在病邪侵入人體後,通過邪正交爭的複雜的矛盾鬥爭過程所產生的局部癥狀和全身癥狀。但是,由於瘡瘍的性質、發病的部位、毒邪的強弱、人體正氣的盛衰等各個方面的因素不同,其臨床表現也有一定的差異。然而,瘡瘍的發病也有其共同的發病因素和發病機理,在臨床上存在著某些共同常見的臨床癥狀,包括局部癥狀和全身癥狀。 1.1 局部癥狀 各種致病因素侵入機體,常首先侵犯人體某一個部位,從而導致局部經絡阻塞,氣血凝滯,瘀而化熱,熱勝肉腐,肉腐成膿,併產生紅、腫、熱、痛、化膿和功能障礙等局部癥狀,這是一般陽證瘡瘍所共有的局部病證規律。但有些急性瘡瘍,如頸癰、附骨疽、流注等症,初起時常表現為皮色如常,漫腫、熱、痛,除由於部分病因尚未化熱之外,主要由於病位較深,邪熱一時不能反映於體表,因此9在辨證時不能誤辨為陰證。而流痰、瘰癧等陰證瘡瘍,初起亦無紅、熱現象,只有寒凝化熱時才有微紅、微熱,但腫、痛卻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所以辨瘡瘍的局部癥狀時,應明辨陰陽、寒熱、虛實及部位深淺。現將瘡瘍病理過程與臨床癥狀的關係列表(表2—1-1)如下: 1.2 全身癥狀 瘡瘍毒邪 由表傳里,內侵臟腑,或由里及 表引起邪正鬥爭而導致全身一系 列的病理反應。在各種化膿性感 染性疾病中,其全身癥狀基本一 致,僅在程度上輕重不一。如陽 證瘡瘍一般都有輕重不同的畏 寒、發熱等全身反應,輕重者可 出現寒戰、高熱、頭暈頭痛、骨節酸痛、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嚴重時出現煩躁不安、神昏譫語、脈象洪數或弦數、舌苔黃糙或灰膩、舌質紅絳等。陰證瘡瘍常有低熱、顴紅、面色蒼白、自汗盜汗等虛象。但當機理反應能力減弱時,尤其是年老體衰之人,可能全身癥狀並不明顯,而實際病情很重,臨床需予以重視。 2 瘡瘍的轉化過程 邪毒與人體正氣之間的鬥爭,邪正的相互消長,決定了瘡瘍的發展、轉化與結局。因此,了解這些邪正鬥爭的過程,了解瘡瘍轉化的一般規律,對於指導醫療實踐是十分重要的. 瘡瘍的初起:此期為邪毒蘊結,如果人體正氣充足,抗病能力強,則正能勝邪,而拒邪於外,熱壅於表,使邪熱不能鴟張,漸而腫勢局限,瘡瘍消散,即形成瘡瘍尚未化膿的消散階段;反之,如果正氣虛弱,人體抗病能力低,或邪氣已結聚,正氣無力消之,正不勝邪,熱毒深壅,滯而不散,久則熱勝肉腐,腐而成膿,導致膿腫的形成. 瘡瘍的中期(成膿期):此期為熱勝肉腐,膿腫已成.若此期患者正氣尚旺,能促膿腫自潰,膿毒外泄。潰瘍則腐脫新生,瘡口結痂癒合,或治療得當,及時切開引流,膿液暢泄,毒從外解,形成潰瘍,進而腐肉逐漸脫落,新肉生長,最後瘡口結痂癒合。此過程即為瘡瘍後期(潰瘍期)。 . 若在瘡瘍初、中期,人體正氣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不能托毒外出,可致瘡形平塌,腫勢不能局限,難潰、難腐等;若再未能及時治療,或處理不當,致使邪毒走散全身,入於營血,或內陷臟腑,則形成「走黃」、「內陷」,出現惡逆之症,甚至危及生命。瘡瘍後期,邪從外解,病邪漸退,理應逐漸趨向痊癒。若由於氣血大傷,脾胃損傷而功能不得恢復,加之腎陽亦衰,可致生化乏源,陰陽兩竭,此時毒邪雖不甚熾盛,但正氣已虛,無以抗邪,同樣可致毒邪內陷(虛陷)而危及生命。因此,在制訂瘡瘍的治療原則時,應以其發病的規律為依據.初期宜消散,以祛邪為主;中期宜托,以扶正祛邪為主;後期宜補,以扶正為重。瘡瘍發病及轉化過程見表2一l一2。 3 辨瘡瘍的特殊體征 在瘡瘍的發病過程中,由於病理變化造成的特殊形態,或由於功能障礙產生的特殊體征,對於診斷常有一定的意義.如顏面疔瘡患者步態蹣跚,局部突然瘡腫塌陷,皮色黯滯,常是「走黃」的先兆;紅絲疔皮膚必有一條或數條紅絲上竄,蛇頭疔患指末節腫脹形如蛇頭,若有損骨,其潰後瘡口多有胬肉外突形如蛇眼;胸椎流痰,可出現「雞胸」、「龜背」,髖關節流痰除兩臀肌肉不對稱外,甚至患肢短縮,髖部外凸;膝關節流痰常因大小腿肌肉萎縮後形如鶴膝;指關節流痰則指腫如蟬腹;髂窩流注使患肢屈曲而難伸。 4 辨瘡瘍損骨與透膜 瘡瘍邪毒入蘊,深爛入里,便可出現損傷骨骼和穿透內膜(胸膜或腹膜)的癥狀。 4.1 辨損骨 損骨主要發於四肢,無論腫瘍,還是潰瘍階段,若毒邪久蘊,不得外泄,深爛入里,或直接發生於骨骼,均可損骨,其辨證要點是; 腫瘍:腫勢為胖腫,皮面可有細小紅絲或青筋暴露,摸之骨骼有增粗感,多為損骨。 潰瘍:瘡口胬肉外翻,經久不愈,膿出臭穢,以探針探之可觸及粗糙感,多為有朽骨的表現。 4.2 辨透膜 透膜發於軀幹,無論腫瘍還是潰瘍階段,膿腫深潰,均可穿透內膜(胸膜與腹膜),產生透膜的癥狀。 腫瘍:腫勢漫無邊際,捫之軟綿,或有捻發感,多為氣腫或透膜。 潰瘍:膿出似蟹沫,.或夾有氣泡,在胸壁有時可聽見「曦曦絲絲」聲,貼紙片試驗(即取薄紙一片貼瘡口上)可見紙片隨呼吸而微微煽動,在腹部有時可看見糞便流出,多系透膜. 總之,瘡瘍的辨證,除應辨清瘡瘍的局部癥狀外,還應注意全身癥狀、整個發病史以及季節、環境等各個因素,掌握瘡瘍發生、發展的規律,全面系統觀察和認識疾病。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為正確的治療提供前提。 (治療] 瘡瘍的治療,有內治與外治之分,內治系指通過口服或注射等途徑進行全身治療,外治是指局部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往往進行內、外結合,綜合治療。但輕淺的瘡瘍,有時只用外治即可獲得痊癒。所以在瘡瘍的治療中,外治法更為重要,所謂:「外科之治,最重外治」,說明了外治法是中醫外科的一個重要特色。總之,在治療過程中,必須首先辨明陽證、陰證,根據不同疾病的致病因素、疾病轉化的階段、患者正氣的強弱、邪氣的盛衰等,決定內治和外治的具體治療法則。 1 內治 瘡瘍根據其轉化過程,可分為三個不同階段,即初期、中期(成膿期)、後期(潰後)。初期為邪毒蘊結,經絡阻塞,氣血滯凝,但尚未成膿,宜用「消法」,以消散邪毒,解除經絡阻塞;中期為瘀滯化熱,腐肉成膿,若膿成不潰,或膿出不暢,宜用「托法」,以托毒透膿外出,以免毒邪深潰旁竄,甚或內攻臟腑;後期為膿毒外泄,正氣耗傷,宜用「補法」,以扶助正氣,或助其生肌斂口,或促其體質康復。這是瘡瘍內治法的總則,現按瘡瘍正邪相爭和轉化過程的三個不同階段,將常用的內治法概述如下: 1.1 初期 宜用消法,以祛邪為主.即用消散祛邪的藥物,使初期尚未化膿的腫瘍得以消散吸收。消法的具體方法很多,臨床應用時必須針對病因、病情運用不同的方法,如熱毒者,清熱解毒卜血瘀者,和營行瘀;氣滯者,行氣;表邪者,解表;里實者,通里,濕阻者,理濕;寒凝者,溫通;痰聚者,化痰。但常是多法合用,如清熱解毒與行氣和營合用,由於臨床上陽證瘡瘍居多,故以清熱解毒為瘡瘍初起最重要的法則,常用方劑有五味消毒飲、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五神湯和犀角地黃湯等。若陰證瘡瘍則以溫通化痰治法常用,常用方劑如陽和湯、小金丹等。 工.2 中期 宜用托法,以扶正祛邪並重,即用補益氣血、透膿托毒的藥物,扶助正氣,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內陷。托法有透托與補托兩種,具體應用主要根據邪實和正虛的情況而定.透托法適應於瘡瘍釀膿尚未成熟,毒盛正不虛者,常用方劑為透膿散,並宜與清熱、和營等方法配合使用;補托法適用於瘡瘍中期,正虛毒盛,不能托毒外達,瘡形平塌,腫勢散漫,難潰難腐的虛中挾實證,常用方劑為托里消毒散。 1.3 後期 宜用補法,以扶正為主,即應用補氣、養血、滋陰、補腎、健脾、益胃等藥物調補氣血陰陽,扶助正氣,使體內氣血充足,從而消除各種虛弱現象,助養新肉生長,使瘡口早Et癒合。常用方劑如四君子湯、四物湯、六味地黃丸、腎氣丸、歸脾湯、香砂六君子湯、益胃湯等。一般來說,輕淺的瘡瘍後期不必應用補法,瘡口可自行癒合。如瘡瘍大症,膿泄較多,氣血虧乏,則瘡口癒合緩慢,大多應用調補氣血之劑;如瘡瘍高熱之後熱甚傷陰,或慢性瘡瘍久病傷陰,見有陰虛癥狀者,則宜應用滋陰清熱、補陰益胃之法。至於補陽的方法則一般很少應用,因為瘡瘍的病因主要是「熱毒」、「火毒」所致,用之不當,易助火邪,如釜底增薪,或致死灰復燃。若瘡瘍的發病過程中,耗氣傷陰,陰損及陽,引起脾腎陽虛者,則又宜溫脾補腎。 以上初、中、後期各種內治法則,是瘡瘍內治的一般規律。但瘡瘍的病情變化錯綜複雜,在治療時應靈活運用,往往需數法合併使用,或以祛邪為主,或以扶正祛邪並重,或用補法。總之,立法時應根據全身和局部情況,根據病情的變化和發展選方用藥。 1.4 支持療法 在瘡瘍的發病過程中,邪毒往往可以耗傷人體氣陰,造成機體正氣虛弱,特別是在一些瘡瘍大證,如疔毒走黃、疽毒內陷、爛疔、附骨疽等,為了改善這種虛損,除根據中醫辨證施治,採用扶正祛邪的辦法外,還應加強營養、輸液、輸血。這些支持療法能改善病人的全身情況和增強抗病能力,並能使各種療法通過人體更好地發揮作用。通常採用的支持療法有: 1.4.1 保證病人有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必要時用鎮靜、止痛藥物。 1.4。2 加強飲食營養,可食精豬肉、新鮮蔬菜、蛋類等含有豐富維生素及蛋白質類食物。忌食辛辣、魚、蝦、牛肉、狗肉、羊肉、春筍等發物及醇酒。 1.4.3 高熱病人宜用物理降溫法(冷敷、冰袋、酒精擦浴),針刺曲池穴降溫,以減少體質消耗。 1.4.4 高熱不能進食的病人,需經靜脈輸液,供給必要的體液和熱量,以加速體內毒邪的排泄,並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紊亂. 1.4。5 有貧血、血漿蛋白低或全身性消耗者,應予輸血。 1.4.6 體質衰弱,瘡瘍反覆發作者,可注射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2 外治 外治是運用藥物和手術,或配合一定的器械,直接施用於病人體表的病變部位,以達到治療目的一種治療方法.它包括藥物外治、手術外治和其他外治三個方面。瘡瘍的發病有初期、』成膿與潰後三個不同階段,因此,外治的方法也應根據具體的病情進行辨證施治,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法與藥物。 2.1 初期 宜用箍毒消腫法。按劑型分為草藥、箍圍葯、油膏、膏藥、摻葯等。 2.1.工 草藥 可選用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葉、芙蓉花葉、馬齒莧、絲瓜葉、犁頭草、四季青、烏蘞莓、七葉一枝花等。 用法:將新鮮草藥洗凈,加食鹽少許,搗爛敷患處,每日1—2次。 2.1.2 箍圍葯 用散劑加適量的液體調成糊狀的製劑。臨證時可根據證型不同,而選擇不同功效的散劑。陽證,常用金黃散、玉露散;陰證,常用回陽玉龍膏;介於陰陽之間的半陰半陽證,用沖和散。 基質的選擇:一般用涼開水調敷。陽證者,用銀花露、菊花汁、冷茶調敷;陰證者,用酒、醋調敷;半陰半陽證者,用蔥、姜、韭汁或蜂蜜調敷,更能提高療效。 用法:將散劑加基質調成糊狀後直接塗敷於患處,也可先攤於不吸水的紙上面再貼於患處,或攤開薄薄一層消毒紗布,裹濕葯敷於患處。 2.1.3 油膏 陽證,用金黃膏、玉露膏;陰證,用回陰玉龍膏;半陰半陽證,用沖和油膏。 用法:將油膏攤於紗布上(塗藥宜厚),敷於患處。一般2—3天換藥1次,如皮膚過敏,不宜再用。 2.1。4 膏藥 又稱硬膏。陽證,用太乙膏、千捶膏。太乙膏為腫瘍、潰瘍之通用方,但使用於初期時常加紅靈丹等摻葯;而千捶膏則可不加摻葯,單獨用於病變部位。陽證,用陽和解凝膏,使用時常加黑退消等摻葯。 用法:用於初期腫瘍的膏藥,宜厚型,一般5—7天換1次,但若用於潰瘍時,則宜薄型,每天應換藥1次。貼用膏藥時如出現皮膚過敏現象,即當揭去,不宜再用. 2.1.5 摻葯 陽證,常用陽毒內消散、紅靈丹;陰證,用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陰毒內消散。 用法:將摻藥粉摻於相應的膏藥或油膏上,貼於患部,一般數日1換。若換藥過勤,藥力未到,反影響療效。敷藥後,皮膚出現丘疹、水泡、潮紅、滲液、瘙癢時,屬過敏現象,應暫時停葯。 2.2 中期 當確辨膿腫已形成時,宜切開排膿。切開排膿的目的,可以防止瘡瘍毒邪擴散,形成走黃、內陷等併發症,同時減少組織壞死,使膿液順利地及時排出,即減輕患者的疼痛,又有利瘡口的癒合。切開排膿時,應注意消毒,適量地應用麻醉劑進行局部麻醉,切口宜在膿腫稍低的部位,切口宜稍大,以防袋膿和引流不暢。若袋膿時,可採用墊棉法。如患者不願手術切開,可用咬頭膏咬破瘡頭。 2.3 後期 膿腫切開或自行穿潰而形成潰瘍,宜提膿祛腐、生肌收口。臨床需根據具體情況處理,分有洗滌、提膿祛腐、腐蝕、生肌收口、墊綿法等。 2。3.I 洗滌法 適用於潰瘍瘡口膿水較多時,作潔凈瘡口用。陽證,可用野菊花、蒲公英、烏蘞莓等草藥,煎淡汁冷卻後,沖洗或揩洗創口;不論陰證、陽證,均可用等滲鹽水清洗創口。 2。3.2 提膿祛腐法 適用於潰瘍膿腐未凈階段。陽證,可用含升丹濃度低的九一丹、A---丹;陰證,用含升丹成分大的七三丹、五五丹。淺表潰瘍,可直接摻入瘡面上,摻葯宜少,摻時應均勻;尉瘡口深者,可將藥粉粘附在藥線上插入瘡口中,作引流之用,外用紅油膏或太乙膏蓋貼;一般膿水多時,每日換藥2—3次;膿水少時,每日換藥1次。對汞劑過敏者應禁用,可改用黑虎丹,同時將外蓋藥膏改用青黛膏。在無提膿祛腐葯時,瘡面較大者,可用大黃或黃柏煎湯,或等滲鹽水等作濕敷。 2.3.3 腐蝕與平胬法 適用於潰瘍瘡口太小或瘡口僵硬,或腐肉不脫,或瘡面胬肉突出等。常用有:①白降丹、千金散,適用於潰瘍瘡口太小,腐肉難去。用時可用桑皮紙或絲綿做成裹葯藥線,插入瘡口,使瘡口擴大,膿腐則易去;也可將白降丹用米糊作條,插入瘰癧內,則能起攻潰拔核的作用.②平胬丹,適用於瘡面胬肉突出。將葯摻其上,一般能使胬肉平復。用法同提膿祛腐葯一樣,可直接摻、塗,或做成藥條插入,用於去腐或平胬者,每天換藥1次,用於蝕管可數天換藥1次,均外蓋紅油膏或太乙膏。腐蝕葯大多含砒、汞,腐蝕性強,故用時需要謹慎,尤以頭部、指、趾等肉薄近骨或近大脈之處,不宜使用過烈的腐蝕藥物,如必須使用,可加賦形葯減輕其藥力,以免損傷筋骨、血絡。此外,摻布烈性腐蝕葯,應以不傷及周圍的正常組織為原則;待腐蝕目的達到,即應改用其他提膿祛腐、生肌收口之葯,對汞、砒有過敏反應者,則應禁用。 2。3.4 生肌收口法 適用於潰瘍腐肉已脫,膿水將盡時。常用有八寶丹、生肌散。不論陰證、陽證均可應用,用時可直接摻在瘡面上,再貼上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也可將生肌類散葯調成油膏應用。但不論散劑或油膏,均宜薄而均勻,藥粉過多易堆積成痂蓋,藥膏過厚易生胬肉,不易生肌收口。一般每天或數天換藥1次,當膿腐未盡時,可用生肌玉紅膏等,不宜用本類摻葯,過早用之,反增潰爛,延長療程。 2.3.5 墊棉法 適用於潰瘍膿出不暢,有袋膿現象者;或潰瘍新肉不能粘合者,將棉墊或紗布墊按空腔的範圍,稍為放大,墊在瘡口之上,再用闊繃帶紮緊。使用本法不能取效時,則應採取清創手術。 2。4 固定與局部休息 能明顯減輕疼痛。顏面部和頜頦部感染時,應盡量少說話,進流汁飲食,避免咀嚼;感染髮生於四肢時,可將患肢抬高,固定於功能位置。 此外,其他療法如針刺、耳針、挑治等,除分述於有關各病外,在針灸學中將有專門介紹,故不重複. 在瘡瘍的治療中,除上述內治法、外治法外,護理也是治療過程中重要的一環,對病人的精神、飲食、起居、換藥四個方面,尤應注意。同時還應注意了解病人的思想情況,充分調動其積極因素,醫患合作,共同戰勝疾病,促使患者早日康復。 (古籍選粹)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一》 癰疽之證,發無定處,欲令內消於初起紅腫結聚之處,施行氣活血消腫之葯是也。……癰疽已成,血氣虛者,邪氣深者,邪氣散漫者,不能突起,亦難潰膿,或破後膿少,或膿清稀,或堅硬不軟,或雖得膿而根腳紅腫開大,或毒氣不出瘡口,不合聚腫不赤,結核無膿者,皆氣血虛。氣血既虛,兼以六淫之邪而變生諸論,必以內托,令其毒熱出於肌表則可愈也。內托之葯,以補藥為主,活血祛邪葯佐之,或以芳香之藥行其郁滯,或加溫熱之葯御其風寒。 《外科啟玄.卷之一.明潰瘍虛實論》 夫潰瘍者,乃癰疽已出膿後之稱也,當視其虛實而治之。如膿大出,而反痛,瘡口久而不斂,發熱口乾,膿水清稀,腫下軟慢,脈大虛微,此瘡之虛也,宜補之八珍湯。如膿稀腫硬色澤,脈沉實大,焮痛,發熱煩躁,大便秘結,瘡口壅實,此瘡之實也,宜解毒清涼飲治之則愈. 《瘍科心得集。卷上。瘍證總論》 而外科之證,何獨不然。有由臟者,有由腑者,有在皮膚肌骨者,無非血氣壅滯,營衛稽留之所致。發於臟者,其色白,其形平塌,膿水清稀,或致臭敗,神色痿憊,陰也;發於腑者,其色紅而形高腫,膿水稠粘,神清氣朗,陽也.此其大概也.細論之,發於臟者為內因,不問虛實寒熱,皆由氣鬱而成,如失營、舌疳、乳岩之類,治之得法,止可帶疾終天而已。若發於腑,即為外因,其源不一。有火熱助心為瘍,有寒邪傷心為瘍,有燥邪劫心為瘍,有濕邪壅滯為瘍,此俱系天行時氣,皆當以所勝治之。又有寒邪所客,血泣不通者,反寒熱大作,煩躁酸疼而似熱,熱邪所勝,肉腐膿腥,甚至斷筋出骨,以致聲嘶色敗而似寒,又有勞汗當風,營逆肉里,而寒熱難辨者。又有不內外因者,膏梁之積,狐蠱之感,房勞之變,丹石之威,無不可作大疔,成大癰;即如誤食毒物,跌壓杖棒,湯火蟲獸等傷,亦皆作癰作膿,總由營氣不從之所致也。 《外科真詮。卷上.瘡瘍總論》 第一,宜辨陰陽。純陽之毒,高腫焮痛,來勢暴急,治法以清熱解毒為主.初起內服加減毒散,外敷洪寶膏,自可消散.如已潰膿,外用烏雲散蓋膏.腐重者用冰翠散蓋膏,毒盡自然生肌合口。純陰之毒,清冷堅硬,皮色不變,不痛不癢,來勢緩慢,治法以溫經通絡為主。氣虛者宜四妙湯加味,血虛者宜陽和湯。外用玉龍膏。若已潰口者,總宜補劑調理,外用海浮散蓋膏,方能收功。半陰半陽之毒,堅硬微痛,皮色淡紅,治法以和營解毒為主,內服加減活命飲。外敷烏龍膏。潰後仍宜托里,外用烏雲散蓋膏,或用海浮散亦可。大抵瘡瘍純陽固多,純陰原少,惟半陰半陽之毒居多。陽者,輕而易愈。陰者,重而難痊。能分陰陽調理,大症化小,小症化無,以圖消散,斯為上上之技。若不辨證之陰陽,純用苦寒攻逐,名為清火解毒,實則敗胃戕生也。 (現代研究) 1 發病學研究 瘡瘍是指體表急、慢性化膿性感染。感染的病原菌有細菌、真菌和 病毒等,但以細菌為最常見。除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和變形桿菌五 種與外科感染有重要關係的化膿性病原菌外,尚有一些革蘭陰性桿菌和厭氧桿菌等所致 的特異性感染,如結核桿菌所致的流痰、瘰癧,梭狀芽胞桿菌所致的爛療(氣性壞疽), 炭疽桿菌所致的疫疔(皮膚炭疽病)。大部分外科感染由幾種細菌引起,即使有些開始是 由一種細菌引起,但在病程演變過程中,常發展成幾種細菌混合感染。多數有明顯的局 部癥狀,與全身癥狀相比,局部癥狀常較突出。當人體抵抗力減弱,細菌進入人體組織, 局部即發生炎症。最初是細菌毒素導致的血管反應,因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而血管通透性 增高,以致大量白細胞游出和血漿滲出增多,在滲出的血清蛋白中含有許多抗體、補體 等,當補體被抗體復活物激合後釋放趨化物質,吸引大量白細胞向細菌周圍凝集,白細 胞將進一步將細菌吞噬,並在白細胞內將細菌破壞和殺滅.而炎症早期滲出的白細胞以 中性粒細胞為人體最主要的吞噬細胞。 在感染灶處,吞噬細胞和抗體、補體等的集中,均有賴於血管系統的參與。如組織 灌流減少或炎症反應的發生受阻止,則吞噬細胞和抗體、補體均會釋放不足,人體易受 感染.感染的演變過程主要受病人抵抗人、細菌的毒力和治療措施三方面的影響。細菌 毒力的大小決定於細菌的種類、菌株、。數量、繁殖速度和毒素的性質。混合感染時,細 菌之間可出現協同作用。因此,急性感染髮生後一般有三種結局:①局限化:吸收或形 成膿腫;②轉為慢性感染;⑧擴散:如疔瘡走黃、疽毒內陷等全身化膿性感染。 2 實驗研究 張軍等對仙方活命飲進行了藥理實驗,發現該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生 長有抑制作用,能顯著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棉球肉芽組織增生,減少炎性組織 滲出,促進炎症的分解、吸收,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血清中T一球蛋白的含量,具 有激活、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趙洪武將金黃如意散製成黑膏藥,並對提取方法進 行了研究,方法是:用天花粉500g,薑黃、白芷各250g,蒼朮、南星、甘草各工008,浸 入小麻油2500ml內48小時,文火先炸前6味,後炸後4味,至表面深褐色內部焦黃為 度,濾油為藥油。經煉油,下黃丹750—1050g,成膏,去火毒,攤塗而成。並採用傳統 法、滲漉法、綜合法及超濾法提取金黃散有效成分,並製備成黑膏藥,結果表明綜合法 提取有效成分多、含量高、療效最好;滲漉法、超濾法次之;傳統法最差.朱曉明等將 生肌玉紅膏改型為生肌玉紅膜。方法是:將當歸、白芷、甘草用雙提法,提取藥液及揮 髮油,將紫草用醇提法提取有效成分;再將輕粉、血竭研細,過200目篩,加麻油、揮 髮油、丙三醇,並加入吐溫一80乳化,與前液混合為生肌玉紅膜原液,加入成膜材料聚乙 烯醇,合成藥漿,塗鋪於塗有液體石蠟的成膜板上,乾燥、脫膜即成。為外用劑型改革 提供了新的思路。 3 臨床研究 3。1 內服藥研究 吳乙青用赤甘湯加味治療外科急性感染180例,藥用生赤芍 60g,生甘草30~60g,大黃9~15g,金銀花、蒲公英各30g,丹參、川芎各lOg,黃芪 10~15g。一般服藥2—5劑,結果痊癒178例,切開引流2例。尹燕鴻等用反治法治療 膿毒敗血症34例,藥用荊芥、梔子、桔梗、赤芍、柴胡各15g,黃芩25g,銀花40g,丹 皮、知母、菊花、花粉、青皮、青蒿各20g,石膏50g(先煎),肉桂5g(沖服),日1劑, 水煎服,常規中醫換藥。結果有效32例,無效2例。 3.2 外治法研究 周功祥等用麝香消腫散治療癰腫瘡癤20例,藥用蒼朮、白朮、草烏、花粉、黃連各50g,黃柏、白及、梔子各20g,破血子lOOg,共研細末,過100目篩備用;將麝香少許研細後加菜油調勻,再倒入藥粉,調為糊狀。用時從患處外周圍往裡塗,頂部稍厚,視病情輕重,每日換藥1次,結果治癒16例,4例切開引流。閻貴旺等用祛腐托里生肌法治療瘡瘍及創傷感染性疾病1340例,方法是祛腐解毒拔膿期用新三仙丹(水銀、火硝、枯礬各50g煉成)、消核膏(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甘草各30g,香油500g,黃丹250g煉製),祛腐生肌長肉期用祛腐生肌散(輕粉、冰片、血竭各6g,煅石膏、皮膠珠即牛皮上炒成珠各9g,共研細末),祛腐生肌I號(新三仙丹3g,祛腐生肌散7g),祛腐生肌收口期用祛腐生肌收口散(兒茶、血竭、三七、制乳香、制沒藥各9g,冰片、麝香各3g,象皮炭15g,共研細末),並根據病情結合選用仙方活命飲、八珍湯、托里透膿湯、補中益氣湯、十全大補湯、陽和湯等內服,結果治癒1306例,無效34例。李留紀等用胎盤油紗條治療瘡瘍久不收口87例,方法是用新鮮胎盤(不洗)焙乾,研細末,過200目篩;雞蛋若干煮熟,取蛋黃置銅鍋內文火加熱,待水分蒸發後改武火,敷去油後去渣取油。再用胎盤粉30g,蛋油lOOm|,三仙丹5g(研細),混合,將紗條入上藥浸泡,高壓滅菌備用,用時外敷於瘡口或放入潰瘍深部,每2 Et換藥1次,換藥10"---20次,結果均獲愈。 (述評) 瘡瘍是體表外科化膿性感染性疾病的總稱。西醫學認為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細菌感染,其致病菌除了非特異性的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外,特異性的細菌如結核桿菌、產氣莢膜桿菌、炭疽桿菌亦可相應地產生瘰癧、爛疔和疫疔等特異性的瘡瘍疾病。中醫認為,其發病的原因包括外感六淫、感受特殊邪毒、外來傷害和情志所傷、飲食內傷、房事不節等,其總的發病機製為營氣不從,經絡不暢,氣血壅阻和臟腑功能失調,然臨床特彆強調火熱、火毒致病的重要性,以陽證瘡瘍較為常見,故多主以清熱解毒法為治療大法。然,也不能拘泥於此,如流痰、瘰癧等陰證瘡瘍也屢見不鮮,此又當審辨陰陽,區分治療,不可拘泥於「癰疽原是火毒生」,而妄投清涼之品。對於瘡瘍的辨病、辨證,特彆強調局部癥狀與體征的分析,但也不忽全身癥狀的把握。瘡瘍的治療,中醫主張內治、外治相互結合,特彆強調外治法的運用,其優勢在於藥物外治法。藥物外治法治療方法、劑型豐富多樣,應根據發病的不同階段、瘡瘍的特點、患者的體質等各種因素靈活選用.某些較重的瘡瘍,配合使用西醫的抗菌消炎藥、支持療法等治療措施,有利於提高臨床療效,縮短病程,並可防止走黃、內陷等危急重症的發生。今後,在改進中藥外用劑型、探討治療方葯的作用機理等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強。
推薦閱讀: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靈樞懸解》 > 卷八 疾病 邪氣臟腑病形六十五
※產後疾病
※打鼾是一種病?一種叫OSAHS的疾病
※為什麼說所有疾病都是從缺氧開始的?從現在開始就要注意
TAG: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