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帶具演變歷程(下)
09-18
精彩推薦:推薦關註:收藏類精彩公眾號(二)(點擊進入)保真推薦:明清瓷器藏品(點擊進入)保真推薦:老窯瓷器藏品(點擊進入)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傢俱樂部-總部在成都前蜀王建墓出土龍紋玉帶,是目前唯一有準確紀年的五代玉帶具,從這副帶具可以看出:雙鉈尾排方玉帶淺浮雕工藝,呈現池面工藝的孑余龍紋開始折轉,向三停九似發展,尚未形成整體繪畫畫面結構。
推薦閱讀:
歡迎關注公眾號:正點鑒藏宋代沿用唐制,但從出土和傳世的實物數量看,遠遠少於唐代,原因,一是,此時中國西北地區戰亂頻仍,玉材來源通道遠不如唐代來的暢通。二是,宋代尚金。
宋代雖然流行金帶具,但玉具帶仍然是最高級別,是身份等級的昭示物、帝王重要獎賞物、邊國異族世家的進奉物。
特點:基本繼承了唐和五代的形制,帶銙的數量減少體量增大,尤其是鉈尾加長,帶銙側面地梯形坡度減小近乎垂直。紋飾方面,外來文化影響因素已經融合,不再具有明顯的異域風情,特別是「胡人」形象基本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文人雅士,主體紋飾周圍不再用細小的裝飾線紋圍繞,因而使得主體紋飾的裝飾效果更加突出。陰刻線紋從平行短小而演變為隨刻畫主題需要而彎曲流轉,因此給人以流暢飄逸之感。
工藝技法在前人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特別是方銙有兩個方面變化,一是減小了「池面」的深度,二是恢復了透雕技法。透雕技法比北周時期更加成熟、細膩,例如,荔枝紋、毬路紋就是藉助透雕技法完成的。出現桃形帶板。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